丹阳吴国第二古都原名—阖城
时间:2024-03-07 15:29 来源:至德天下网 作者:吴蜀丰 点击:次
文/吴文新
关于吴国第二古都的名称,现在我就把听到的、看到的、经历的和探索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大家一起讨论和分享。我从小出生、学习和生活在“葛城遗址”旁的祥里行政村的吴家村。我八岁(1961年)开始上学,一至四年级在祥里大队的观音堂小学,五至六年级 在红庙大队的红庙小学,七至九年级又回到祥里大队的祥里中学。其中红庙学校向南二里路就是葛城遗址,在红庙小学的两年间,时常向南望去自然就看到一个在高墩上很显眼的村落,我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叫它“黑城”,心想,人家居住的村都叫某某村,而它们这个村为什么又叫“黑城”呢?我从少年到青壮年时代一直总觉得这个村名好像很“神秘”。直到2007年丹阳考古发现葛城遗址,才知道还有另一个村名叫“葛城”。
商朝末年,泰伯仲雍三让周王,奔江南至荆蛮,在无锡梅里建立勾吴国,并筑建梅里“泰伯城”。而后,到第五世国王周章西进宁镇地区寻求发展。期间,正好周武王已灭商建立了周朝,后来到处寻找泰伯后裔,结果在江南宁镇地区找到了周章,然后授封周章为诸侯国于“宜地”。 探索丹阳葛城遗址 吴剑平老先生:探索丹阳葛城遗址 论文 根据史料与考古成果的疏理分析,春秋吴国早中期的460年内,即从周章至诸樊约16位君主中,自梅里到邗城的区域内,推理产生自泰伯城之后的第二个吴国都城的可能性是极高的。据史料记载,吴国第十九世君主寿梦接位第一年,他亲自带队到京师洛邑,朝见新登基的周简王,朝见后,寿梦提出要学周礼,周简王安排寿梦去鲁国,与鲁成公会于钟离,寿梦在会见闲谈时,自称“邗王”,这可能其时江北“邗邑”已经成为吴国政治、军事之重镇,这里的问题是:如果那时国都仍然在梅里,那么,寿梦为什么不称“吴王”,而要自称“邗王”呢?此外,如《世本·居篇》中还有:“孰姑(即寿梦)徙句吴,诸樊徙于吴”等记载,则此“徙句吴”、“徙 吴”又作何解释呢? 丹阳“葛城遗址”考古成果非凡辉煌。考古著名专家经考证后,提出来的评语极高:考古组负责人杨宝成认为,吴国早期没有大城,新发现的丹阳吴国“城址”跨度长达500余年,它的发现对吴国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吴王寿梦崛起称王 陈振康教授:勾吴国于吴王寿梦崛起之迷解析 论文 太伯去世,他没有子嗣,探索丹阳葛城遗址于是就由他的弟弟仲雍继位,就是吴仲雍。仲雍去世,其子季简继位。季简死,其子叔达继位。叔达死,其子周章继位。那时,正值周武王(?~公元前1043年)战胜了殷纣,分封诸侯。武王便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武王克殷三年后(约前1043年)找到了周章,周章当时已经是吴国的君主,于是武王就此仍封周章于吴。随后武王又把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今山西运城平陆县一带),为虞国,位列诸侯。这一史实令司马迁十分感叹,他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说:“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意思是说:中国之虞就是被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周章的弟弟虞仲所在的虞国;荆蛮句吴就是太伯所建的勾吴国,他们原是兄弟之邦呀。 勾吴国历史记载的一个谜 在《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文之后即十分简略,只是一串人名:“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去齐卒,子寿梦立。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我们约略算了一下,周章的出生约在公元前1097年,寿梦出生约在公元前620年,这段时间长达将近477年(约500年),而此段时期的勾吴国历史,在历史文献资料中都不见记载。直到公元前584年(寿梦二年。寿梦于公元前585年―公元前561年在位),《左传》等史书第一次记载了吴国的史实,勾吴国在中华史书上首次亮丽登场。“吴伐郯”、“吳入州來。”的举动震惊了中原。吴从那时始通于中国。那为什么在长达约500年的时间内,勾吴国与中原不通呢?又为什么到“寿梦立而吴始益大”而且竟自“称王”呢? 我们将依据珍贵的历史文献和考古的发掘研究来加以探讨和解析。 勾吴国吞并干国之后,实力更是大增,国土跨大江下游南北,交通北南西行,无往而不利于行。吴灭干国,干国优秀的工匠就为勾吴国所用,致使勾吴国的青铜铸冶技术飞速发展,勾吴国的武器数量和精良度极大地提高,其铸造的宝剑在当时闻名天下。由是勾吴国加快了厉兵秣马,开拓疆域,参与诸侯政治的步伐。 勾吴国句卑时期领土扩张以后,稳定新领地就成了重要的任务。公元前585年寿梦即位,他比他爷爷更有作为。在位期间,据 《世本》记载,他迁都城于丹徒一带。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寿梦迁到了葛城。吴王寿梦元年(公元前585年)寿梦朝见了周天子。朝罢回到吴国,吴王寿梦作了一个决定性的决策——学习、吸收中原文化,登场于中原政治舞台。 吴王寿梦二年(公元前584年)春季,吴国进攻郯(音tán)国,结果是郯国与吴国讲和。郯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在今山东郯城一带。郯国处于山东与江淮之间,东向大海、南面徐国、北控诸夷,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也是勾吴国进出中原的关口。“吴伐郯”这一行动,激起中原诸侯的关注。紧接着,寿梦和中原大国晋国盟好,在晋国的帮助下,进攻楚国。而后吴国又进攻巢国(今安徽省巢县,春秋初期楚国的附庸国)、进攻徐国(江苏泗洪县一带)。当时的楚国令尹(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行政长官衔)子重奉命处理战事,他东西奔走,抵御吴军,经常不得不撤出在中原作战的楚军以驰援东线。公元前584年秋,吴军攻占了楚国重镇州来(今安徽凤台)。公元前584年这一年对吴国来讲是有非常的意义的,因为《左传》等史书第一次记载了吴国的史实,这是勾吴国在中华史书上的首次亮丽登场。“吴伐郯”、“吳入州來。”的举动震动了中原。吴始通于中国。 葛城古都,原名—阖城 杨训会长:古延陵地域考、季札墓考 论文 中国的古人类已经在吴地活动了30多万年,最初主要在宁镇丘陵地区,旧石器晚期扩大到太湖流域;到新石器时代时期,太湖流域创造了发达的新石器文化,水平超过宁镇地区。大约在四千多年前,良渚文化突然消失。商初,宁镇地区水平又超越太湖流域。 宁镇和太湖两个区域的文化分界线大致以茅山一线,在丹阳、常州、江阴的文化遗址中多发现两种文化的叠压和交错情况。进入夏商时期以后,商文化势力已经渐次南下,到达宁镇地区。商末,“太伯奔吴”,随着先周文化的南下,有些学者认为,周人在太湖流域的无锡梅里首先建立了统治中心“句吴”,其应为和当地荆蛮族人融合的部落。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后,势力进入宁镇地区,分封吴于宜地(唐兰先生称应在今江苏丹徒一带),2007年,江苏丹阳市葛村、珥村遗址的初步发掘,经专家论证,为西周至春秋时吴国早期城垣遗址。吴太伯玄孙君系五世周章“君吴”,周武王封周章为吴伯,吴国正式归属西周政治疆域范围。由于当时宁镇地区比太湖流域发达,为了便于统治并与中原沟通,太伯之后吴人受封进入宁镇地区,和当地文化融合。近年来考古发现,丹徒大港至谏壁一带发现了吴君周章、熊遂、余昧等吴国大型贵族墓葬,对探讨吴国的社会形态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佐证,宁镇地区成为吴国的政治中心。相反,太湖流域文化显得相对衰落。目前以土墩墓为代表的西周时期吴国文化,范围所及东到上海金山,西达皖南屯溪,南至苏浙交界的太湖沿线,北过长江。分布比较密集的是宁镇地区。其中,江苏丹阳市经遥感普查发现台形遗址44处,土墩墓434座。宁镇地区还发现了大量的西周青铜器,代表性的有1954年在江苏丹徒大港烟墩山宜侯墓出土的宜侯久 一 簋,(铭文中的虞侯久一 ,即宜侯久一 ,也即吴侯久一 。唐兰先生指出即吴国君主周章,墓为周章墓。)1976年,江苏丹阳市司徒乡一处出土的西周中晚期的26件青铜容器中,有国宝级文物凤纹尊。其它有安徽屯溪西周贵族墓出土的青铜器,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青铜礼器,代表了吴国文化的成就。早期吴国政治中心转移到宁镇地区后,宁镇地区发达起来,文化上向北发展,向西开拓,奠定了吴国早期统一疆域范围,在吴国迁都苏州前,宁镇地区一直是吴地政治、文化的中心。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在今苏州营建都城,俗称“阖闾城”、“吴大城”,春秋后期,随着太湖流域的发展以及便于与越国的战争,吴王阖闾迁都到此。吴国都城所在地也就改称“吴”,太湖流域再次成为吴国的政治中心,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心也随及向太湖流域移动,此后吴地以苏州为中心的格局一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春秋吴国的历史有四个很重要的发展阶段: 01约在公元前12世纪中叶,太伯奔荆蛮建“句吴”。02约在公元前11世纪,君系五世周章被周武王封为吴伯,成为周王朝的诸侯国。03公元前585年,君系19世寿梦始大称王04公元前473年,君系25世夫差失国,越灭吴,历时700余年的吴国悲壮陨落。 春秋吴国的政治中心在宁镇地区约600余年,在太湖流域只有100余年。 君 系 政治、文化、经济 泰 伯; 仲 雍; 季 简; 叔 达; 在太湖流域,约50余年。 周 章; 熊 遂; 柯 相; 疆鸠夷 在宁镇地区,约600余年。余桥疑吾;柯 卢; 周 繇;屈 羽; 夷 吾; 禽 处;转; 颇 高; 句 卑;去 齐; 寿 梦; 诸 樊;余 祭; 余 昧; 僚; 在宁镇地区,约600余年 光(阖闾); 夫差 转向太湖流域,约40余年。 2007年丹阳市珥陵葛村遗址的发掘,考证是西周中晚期延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句吴国城址,是迄今发掘最早的(句)吴国第一城(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当地人称“阖城”,少文化人误读为“黑城”,丹阳方言“阖”与“黑”、“城”与“村”同音。“阖城”或与早期“阖闾城”相关。该遗址和今荆城港、珥塘村、延陵镇毗邻,均在今丹阳市南与今金坛市交界处。 三千多年的吴国古城 吴美福会长: ;《论吴学》第五章遗迹篇11葛城遗址 论文 吴国除了泰伯城外,还有闾江阖闾城和灭国时的姑苏城。吴国在中期漫长的时期内的历史没有清楚的记载,为了填补吴国中期历史空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研究的课题。吴国从周章至寿梦之间460年的史料是个历史空白,一直是萦绕历史的一个迷。葛城在地方史志文献中,没有什么文字记载,在民间口碑传说也很少。附近乡民只知道当地有“黑城”地名,还有一座古桥叫“葛城桥”。 2007年丹阳考古发现葛城遗址,并相继考古开挖了“珥城遗址”和“神墩遗址”。当年8月11日,江苏省文物局、镇江市文化局和丹阳市人民政府组织专家对考古发掘成果进行论证;至9月7日,再由国家著名文物专家举行《江苏丹阳“吴国城址”(葛城、珥城遗址)高层专家论证会》,统一形成了专家论证意见,认为:江苏省珥陵镇“葛城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吴国古城。迄今国内首次发现春秋时期吴国早期的古城遗址,该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与学术价值。 经考古论定,该遗址具有以下成果与特证。“葛城遗址”确认了吴国早期政治中心的地位。经过考古专家论证,一致认为:丹阳葛城遗址是迄今为止,江苏境内发现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保持较为完好、内涵极为丰富的吴国古城。其神墩遗址是江苏省第一次初步认定的、从西周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早期的、与祭祀相关的重要遗存,是“葛城遗址”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对于吴国早期政治中心的确认,以及吴国城市的形制布局等诸多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名城委副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罗哲文认为,从建筑史上来说,吴国城址(葛城、珥城遗址)的发现也是了不起的。作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它填补了东南部地区西周到春秋时期的一个空白,它的价值非常高。从发掘的陶片、铜器残片看,它的规格是很高的,是一个政治活动中心,从建筑上来看,建筑的技术含量很丰富,价值很高的。葛城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吴文化非常重要,填补了以往镇江有吴王墓没有吴国城的空白。 寿梦季子阖闾葛城三名人 吴王寿梦,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君主,从寿梦开始称王,是为吴兴王。他是去齐之子,又名乘,字熟姑,又称攻卢王,生于周襄王三十二年(前620)卒于周灵王十一年(前561)庚子九月,在位25年,葬于赢博,娶文氏。子四:诸樊、余祭、余昧、季札。吴王寿梦有雄心壮志,即位初,做好破楚服越争霸中原的打算。这时,申公巫臣到吴国,申公巫臣原为楚国著名贵族将军,因与楚争美貌倾城的夏姬而带夏姬逃出晋国投奔吴国,让他的儿子当了接待国宾的外交大臣,还教吴国人射箭驾车。寿梦得此良臣,开始与中原交流。引进中原文化。经过数十年,吴国成为拥有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泱泱大国,并开始进攻亲楚的小邦巢、徐。 春秋“让王季子”,季子名为吴季札,出生在葛城,它是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因三让王位,到他二哥—吴王余祭时,从葛城册封到丹阳延陵和九里。后来,在九里“躬耕地“发生了”出使中原“、“徐墓挂剑”等经典故事。孔子称它为老师,它与孔子同称“南季北孔”,也同为中华儒教圣人。 吴王阖闾,他父亲吴王诸樊,它祖父吴王寿梦,季子是他的四叔。他素有雄才大略,上演了“鱼腹藏剑”后,掌握了军政大权,登上了王位,开始了他的强国之梦。因是军事政变夺王位,为离开“是非之地”,后来,他忍痛割爱将都城从葛城迁往无锡西太湖,即无锡县胡埭乡与武进县雪堰乡交界的地方。开启了找贤纳才的历程,起用了伍子胥和孙武等文武大臣,进一步发展壮大,俨然雄踞东南,实现了强军强国之梦。并为吴王夫差称霸中原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于葛城之名的由来,据说是在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将原“阖城”赐封于大将诸葛瑾(诸葛亮的兄弟),从此就改称为“葛城”并一直延续下来。直到2007年丹阳考古发现葛城遗址,葛城之名又更加显现。再次,当地人又称“黑城”,丹阳珥陵的方言,“黑”与“阖”是同音,现根据已有历史资料研究已基本证明,葛城之前的原名就是“阖城”。那为何命名为阖城,它的历史原由是,吴王阖闾出生葛城,他的成长过程、成为军事统帅和一系列政治生涯大多在葛城,重点是它同伍子胥精心策划,密谋上演了一曲“专诸刺王僚”的军事政变大戏,推翻了前任—吴王僚,成功的登上王位都发生在葛城。但其事件在阖闾心中总归是一种且合理但不合法的心结。无奈之下,还是果断选择离开阖城这块“是非之地”而迁都到无锡马山西太湖。 迁都无锡苏州后,阖闾和夫差时期,吴王每年还是要回到葛城及“神墩祭祀台”和疑是“吴家村陵墓”来祭祀天地和它们的先祖。因此,阖城之名在珥陵当地,人们能口口相传2500多年,充分证明了阖城具有非常厚重的文化价值。阖闾的“阖“还有另一个价值,即:江南以及中华全国范围内,人们在过年或重要节日相互问候祝愿时,时常会用阖家欢乐或阖家幸福等词语,可见阖闾的”阖”已经深入到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基因之中,这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葛城古都,经历十八位国王,诞生二十位吴王(其中也包括阖闾和夫差),公元前514年,阖闾迁都西太湖,离开葛城时已经41岁,一同跟走的儿子—夫差才14岁。阖闾41岁开始主政共18年,夫差主政23年,它俩加起来执政41年,这个凑巧都与41或14有关,不知是天注定还是地安排,这又是一个解不开的“迷”。综合葛城考古资料和吴学文化专家的研究进展,巳充分表明葛城遗址是西周至春秋,吴国长达五百多年的“第二古都”。在这期间,成就了吴国从小到大和从弱到强的整体实力,造就了周章、熊遂、夷 吾、句卑、寿梦、阖闾等名君强人。 吴王寿梦是葛(阖)城最重要的标志性人物,它大胆走进中原诸候,进行融合与交流。在国内大力兴修水利,基本完成了系列“葛城运河”之工程,加快了经济、军事、社会的发展,实现了崛起称王,使吴国走向繁荣富强。寿梦的核心精神是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它既是一个历史名人,更是吴国葛(阖)城时期的一位标志性“伟人“,值得人们不断传承和瞻仰。 葛城文化期待传承发展 十多年来,我先后写成了十多篇葛城吴文化探索研究论文,并上发到祖地吴氏网、华夏吴氏网、世界吴氏网、天下吴氏网、今日头条网、中国报道网等网站、然后受到了超五十多万吴氏、网友和群友的热情点击阅读。数年来,我在无锡也得到了好多吴氏宗亲会和吴文化研究会主要领导的鼎力支持。2022年6月,我将“关于葛城文化传承发展之心声与愿景“的建议,以挂号信的方式分别寄送给丹阳珥陵祥里三级组织的五位主要领导,很有幸,受得了丹阳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认可和高度重视,很快委派市专管副市长到珥陵祥里葛城进行考察调研,商讨葛城文化传承发展事宜。 丹阳葛城,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也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地方。去年以来,已有好些人向我表达了要我陪同它们去葛城走一走、看一看的意愿。无锡梅里古都是泰伯吴氏祖地,丹阳葛城,是吴国第二古都,也是寿梦等吴氏的祖地。其实,苏、锡、常、镇(丹阳葛城)都同为“吴氏祖地“,它是一个不可分开的吴氏祖地的整体。丹阳延陵九里是“谦让诚信”季子的册封地和躬耕地,丹阳葛城是季子的诞生地,九里和葛城同为“季子圣地”。以上是我对葛(阖)城历史文化的粗略理解,先是学习借签几位先生、吴学文化研究专家的经典论文,将此组合起来,并形成更加详实可靠的历史资料,然后再加上我的所见所闻和探索 。与大家分享和讨论,然后如有不到、不当、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导。 2024年3月5日 【作者简介】吴文新,吴都葛城历史文化研究志愿者,泰伯吴氏祖地宗亲总会常务理事,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董事会董事,十多年来,我先后撰写了十多篇吴都葛城文化探索研究论文,并受邀参加了全国第三届和第五届泰伯论坛大会。 参考书目: 01探索丹阳葛城遗址(第三届泰伯论坛论文) 创作者: 吴剑平老先生,无锡吴学文化研究专家。 02吴国与吴王寿梦崛起之迷解析(吴文化研究论文) 创作者: 陈振康 教授,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研究 中心主任 03《论吴学》第五章遗迹篇11葛城遗址 论文 创作者: 吴美福 江西万年,吴氏宗亲会会长,全国吴学文化研究专家。 04古延陵地域考,季札墓考,吴文化研究论文 创作者; 杨训 原丹阳市政府副市长,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吴蜀丰 )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
- 上一篇:泰伯公纪念日并非4月10日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