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吴文化自媒体传播研讨会在无锡新吴区召开
时间:2017-09-20 23:07 来源:中国报道 作者:吴天下 点击:次
中国报道讯(记者吴蜀丰特约撰稿吴卫东)日前,由中华吴氏宗亲总会组织召开理事扩大会议暨吴文化自媒体传播研讨会在江苏省无锡新吴区召开。会议主题围绕自媒体时代的吴文化传播如何开展进行深度讨论。 中华吴氏宗亲总会主席吴文富﹑世界至德总会主席吴希民、中华吴氏宗亲总会、贵州省吴氏宗亲总会、贵州省吴氏文化研究会、福建省海峡企业文化促进会吴氏总会、福建省吴氏宗亲总会、温州市吴氏文化交流代表团、盐城市大丰区吴氏文化研究会、海口市吴氏文化研究会、海口市吴贤秀文化研究会、深圳吴氏文化交流会、香港泰伯基金会、中华吴氏宗亲总会辽宁分会、中华吴氏宗亲总会四川联谊会、陕西白河县吴氏宗亲联谊会、世界至德总会湖南分会、江西省吴氏文化研究会、河南省中原吴氏文化研究会、河北省吴氏文化研究会、世界吴氏宗亲总会韩国吴宗亲会、云南省吴氏宗亲总会、泰伯庙吴氏宗亲总会、无锡市吴氏文化研究会、黑龙江吴文化研究会、重庆吴文化研究会、福建石狮吴氏文化研究会、广西吴氏经济发展联谊会、世界吴氏宗亲总会印尼吴宗亲会。世界吴氏宗亲总会日本吴宗亲会。泰伯墓管委会、常州市吴氏文化研究会、延陵季子故里宗亲联谊会、安徽省至德文化交流中心、吴锡吴氏宗联谊会、广东茂名市吴氏文化交流会、茂名市青年志愿者吴氏志愿团,河北省吴文化研究会等40余名代表参加研讨会。 由中华吴氏宗亲总会秘书长吴谨程主持。中国报道网﹑华夏吴氏网、吴氏在线网相关负人应邀参加。 与会代表分别就如何利用自媒体平台为吴氏文化传递正能量各抒己见,菲律宾宗亲代表介绍了近年来会务开展活动的经验,江西吴启文宗长就自媒体时代的危机感谈了自己的看法,深吴会会长吴燕平谈了深吴会成立的经验,希望目前各个团体要从大局出发,学习先祖让德精神,和谐相处,维护吴氏宗亲权利。浙江吴亚卿就媒体发稿的严肃性谈了自己的看法,无锡吴仁山就祖地吴氏活动开展情况做了介绍,并就目前吴氏社团的发展,以及每年的赴祖地祭祖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 吴会吴金武宗亲认为,自媒体是好事。我们吴家要抓住机会宣传吴文化,就像现在各地创作的吴文化歌曲、诗词等,我们的华夏吴氏网、吴氏在线网、吴氏微信QQ群公众号等上传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建了群,群主就要管理,要有意识性的保护好版权,别的姓氏己来发掘老吴家的互联网大数据了, 我们要高度重视,别让自己的成果成了别人的嫁妆! 河南省中原吴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吴保良认为,弘扬吴文化理应群策群力,希望节会活动质量更上一层楼,一年更比一年好。中华吴氏宗亲总会秘书长吴谨程在会上对中国报道网为传播吴文化广泛宣给予肯定,中国报道网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将一如既往为吴文化传递正能量! 【关于吴文化】吴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锡、苏州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故吴人的风俗习惯虽与越人相仿,但吴地距中原为近,开发较早,接受华夏文明的浸润较深,其百越文化基因不够显扬,越人则保留了较多的质朴、悍勇和开拓进取的心理特征,一种多少带有野性成分的精神气质。其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的太湖流域以及无锡、苏州等江南地区,其中苏锡常一带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弘扬吴文化,是每个文化工作者的应尽义务。 吴文化是吴地区域文化的简称,它泛指吴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吴文化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过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发育,至隋、唐、宋、元及明形成高峰。清代及近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 “吴”之本意,对“吴”的本意现在还没有定论,不同的专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解读一:《说文解字》中,“吴”其意为“大言也”,即大声说话的意思。在“吴”字产生的那个年代,“大声说话”很明显地是向某种神圣物祈祷的原始宗教行为。神圣物是什么?是大山。西方有座巍峨大山,因为经常接受周部落的大声祈祷而得名为“吴”,又随着大周朝事业的成功而成为天下的圣山。江南的吴,人们都知道是泰伯南奔的结果,立国句吴。为什么自称“吴”呢?因为西岐人忘不了向神圣吴山祈祷,泰伯兄弟把这个意识也带过了长江。解读二:吴文化之“吴”字作为地名、国号,首见于《春秋左传》宣公八年条。据专家考证,“吴”字是一种鱼,周代以前在太湖流域曾生活着一个以擅长捕捉鯱鱼闻名的部族,在中国古文中,鯱、五、鱼、吴四字为同音字,皆读ng音(至今吴方言五、鱼、吴仍皆读ng音),所以后来作为地名和王号也被写作“吴”。那时太湖一带,河道纵横交错,初民们渔猎为生,泰伯和百姓把鱼作为“图腾”,吴地崇鱼、喜鱼的习俗传至今日,每逢过年,家家门上贴挂鱼图,以示年年有余,在房门上贴挂“鲤鱼飞跃图”,以示“鲤鱼跳龙门,全家交好运”。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是历史形成的吴文化中心,在这块得天独厚的土地上,先辈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为世人所景仰和瞩目的文化成果。从物质层面看:有被法国启蒙主义大师孟德斯鸠称为“鬼斧神工”的苏州古城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水巷风貌,有令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叹服的“吴戈”,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美轮美奂的丝绸,有名列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有古朴凝重的“香山帮”建筑,有精细雅致的吴中工艺等。有文化层面看:有“百戏之祖”的昆曲,有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苏州评弹,有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有历史上被称为“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等。这些光彩夺目的文化成果,既是苏州对吴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历史性、代表性贡献,也是苏州对中华文化作出的独特而卓越的贡献。 吴文化在长期的历史锤炼中,凝聚了一种对中华文化的奉献精神。这是一种追求社会发展和实现人的发展的创造精神,是一种在面临挑战和机遇时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是一种在时代变迁时既不能消融主体又善于接受外来文化的开放精神。今天,在建设现代化苏州进程中,就是要弘扬吴文化的优秀传统,要吸收吴文化的精髓,加强对吴文化的研究,为苏州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巨大的动力和良好的服务。 苏州市文广局近年来在努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吴文化研究的与时俱进,发挥吴文化在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作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00年年初,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等单位共同发起向社会公开招标、征集吴文化研究课题,这一举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精心准备,2002年 8月 6日至 8日苏州市“吴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如期举行,来自北京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市政府等100多位专家、学者、教授参加了研讨。 通过近四十个课题的研究,把对吴文化的认识融入到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高新化的时代背景中,从历史的、比较的、现代的视野对吴文化的特征进行了多角度的把握;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视野对吴文化精华——苏州古城等保护问题进行多层面的分析;从产业发展的视野对吴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设想;从人的精神培育和社会文脉的视野、对吴文化的精神价值进行了多侧面的认识,从而充分发挥吴文化在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作用。这是苏州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构筑文化战略优势的一次重要理论准备。 近年来,文化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吴文化的研究,专门组织编写并出版了一批文化丛书和专著。其中有,<苏州戏曲志》、《苏州民间器乐曲集成》、《苏州文化丛书》(第一辑、第二辑)、《姑苏竹枝词》、《苏州滑稽戏优秀剧作选》、《滑稽戏资料》、《迈向新世纪的苏州文化》等一批专门介绍吴文化的丛书。其中<苏州戏曲志>获苏州市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江苏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苏州文化丛书>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苏州民间器乐曲集成》获市“五个一”工程奖。2002年 7月由世界著名大师贝聿铭题写书名、著名作家陆文夫作序的<吴文化与现代化论坛>一书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80万字,16开本,汇集了39篇有关现代化进程中的吴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苏州吴文化研究工作又上了一个新水平。 吴、越文化是“长三角”地区的两个文化概念,“吴文化”的正式确立,应该从商末泰伯奔吴建立句吴国开始算起。从商末、周初开始,吴和越这两个国家分别在今江、浙地区逐渐形成,到春秋后期又都强盛起来,并相继称霸。但从文化上看,他们同属于长江中下游文明,所谓的“吴文化”和“越文化”同属长江文明的支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又数番交融,要确切地区分开这“两种文化”也是几乎不可能的。谈到吴越的区别,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吴越两国政治利益的冲突,想到当年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之间的争霸。两国之间的文化水平也有一定差异,吴国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大,越国统治者则保留着较多的土著特色,两者之间有文野之别。 苏南太湖平原属吴地范围,在泰伯奔吴前是古越地。吴、越文化有很多相容性:在语言方面,在流传过程中,虽然有不少变异,但基本语素、语言、语义,虽历经千年,仍是一脉相承,脉络分明。在人名方面,史书上的吴国君王名字有句卑、去齐、寿梦、诸樊、余祭、余昧、阖闾、夫差等,发音都有古越语特点,与中原人差别很大。在生产方式方面,以水为本是吴越生产方式的共同特色。在生活习俗方面,上古时期,“断发文身,不履不冠”是共同习俗,因为他们都生活在海滨和水网地带,日日与水打交道,不能不如此。在饮食上,都是“饭稻羹鱼——以稻为主食,捕鱼虾做菜熬汤。由于吴越同族,所以到了汉代,往往“吴越”不分,甚至称为“吴越”。 吴文化是一种具有鱼米之乡特色的“才智艺术型”地方文化,“秀慧、细腻、柔和、智巧、素雅”是其文化特征。最明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手工工艺精巧优良,至今在丝绸、刺绣、木石雕刻、灯彩、制扇、泥塑等方面仍为海内外人士所叹服。其中最负盛名者有苏绣、缂丝(一种丝织工艺,它以生丝作经线,以各种颜色的熟丝作纬线,采用“通经断纬”的手工艺,在丝经上编织出美丽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是为丝织与绘画艺术的结合)、苏裱(装帧书画的一种技艺,特点是选料精良,配色文雅,装制熨帖,整旧得法,形式多样,裱工精佳)。戏剧曲艺独树新帜,著名的昆曲孕育于明代的吴地,昆曲的艺术特色可概括为“慢”(节奏缓慢,轻柔婉转)、“小”(最适于在家宅厅堂或花园亭榭上演唱)、“细”(演技精细)、“软”(用吴侬软语歌唱)、“雅”(具有高雅、文雅和清雅的风韵)。正是吴地的江南水乡赋予了昆曲艺术以独特的阴柔之美,从而形成了其特殊的艺术风韵。自此苏州就成为中国传统戏剧最重要的发祥地与大本营,剧作家、剧本、演员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在全国居前列。评弹将评话与弹词合为一体,操吴语,博采小说、戏曲、诗歌、音乐、相声等表现手法之长,融说噱弹唱于一炉的综合艺术。 吴中古典园林曲折幽邃,小巧玲珑,变化有致,充满诗情画意。城市建筑与居民的风尚、习性讲究艺术化、典雅化,这是吴人的特征。苏州园林驰名中外,前人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苏州园林以精巧素雅、如诗如画饮誉中外,其中最典型者如拙政园、留园等,实际上是一幅立体的人类居室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中国文人画,体现了中国文人追求天人合一的美学意境。吴歌是吴语地区民歌民谣的总称。吴歌,包括“歌”和“谣”两部分。“歌”一般说就是“唱山歌",也包括一些俗曲之类;“谣”就是通常说的“顺口溜”。吴歌和历代文人编著的诗、词、歌、赋不同,是下层人民创造的口头文学,是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间文学韵文。 吴歌生动地记录了江南农民和下层人民的生活史,从内容来看,吴歌既包括情歌,又包括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儿歌等。虽然现代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山歌快要变成历史的“活化石”,但作为一种口头文学,它的艺术研究价值和人文研究价值越来越高,吴歌被称为“天籁”,属于非物质口头文化遗产,目前正处于迫切需要抢救之列。黄帝第五代孙,是上古五帝之一高辛氏帝喾。传说帝喾也象他的始祖黄帝一样,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氏族中挑选了四位美丽娴淑的姑娘为妻,生下了四个有出息的儿子。二妃是屈原在《楚辞》中所赞美的有娀氏美女简狄,生子名契,是 商王族的始祖;三妃陈丰氏美女庆都,生帝尧放勋;四妃鲰訾氏美女常仪,生帝挚。帝喾的元配妻子是有邰氏的姜螈。姜螈是一位伟大的女性,《诗经》中有两篇专为她的美德而咏的。一是《鲁颂·闷宫》,曰:“赫赫姜螈,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二是《大雅·生民》,曰:“厥初生民,时维姜螈。生民如何,克里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传说有一日,姜螈趋郊信步而游,碰见一个巨人足印,其大小远胜常人,正惊疑问,顿觉一股暖流在气海泉涌,冲击遍身穴位,竟有说不出的畅快和舒坦,并莫名地产生了一种踩踏这个大足迹的强烈欲望。 她将她的脚套在巨人足印的大拇指上,俄顷,就感到腹中微动,好似胎儿动作一般。她又惊又怕,却毫无办法,十月后产下一子,姜螈以为儿子是妖,就把他抛入隘巷;可一连串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起先是隘巷中过往牛马都自觉避开,绝不踩到婴儿身上。后来姜螈又派人把他丢到山林中去,可正巧碰上山中人多没丢成。最后将婴儿抛到河冰上,又忽然飞来一只大鸟,用自己丰满的羽翼把婴儿盖住,以防婴儿冻僵。姜螈得知后,以为这是神的指示,便将婴儿抱回精心抚养。因最初本是要抛弃他;所以给他起名叫“弃”。弃少时就喜好种植各种庄稼。稍长,谙熟农耕之事,被舜任命为掌管农事的稷官,封在邰(今陕西武功西南),因而史称弃为“后稷”,去世后被中华民族尊为农神。弃生子不宙,继承父业,作夏朝的农官。夏太康时政治腐败,不重农业;废农官。不宙逃亡到西北游牧民族戎狄部落,致力农桑,自食其力。 孔子●论语【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注释】 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三:多次的意思。 民无得而称焉: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赞扬他。【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评析】传说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古公亶父死,泰伯不回来奔丧,后来又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武王时,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这一历史事件在孔子看来,是值得津津乐道的,三让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只有天下让与贤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治理,而让位者则显示出高尚的品格,老百姓对他们是称赞无比的。 “三让天下孔子赞、泰伯高风旷古今;开辟江南新天地,奔荊不忘故国情;世家第一吏记铭,枝繁叶茂根底深;华夏子孙多豪迈,寰宇后裔显真情;天上有口言守信,口下是天志凌云;至德万代万代传,吴氏一家亲。”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