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天下网移动版

主页 > 书画艺术 >

米万钟与《红杏双燕图》

红杏双燕图(国画) 明 米万钟

红杏双燕图(国画) 明 米万钟

原标题:米万钟与《红杏双燕图》

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郭味渠《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以及其他有关工具书和网上资料均明确记载:晚明著名书画家米万钟卒于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在有关米万钟卒年的文献史料中,明末倪元璐《诰授中大夫太仆寺少卿米友石先生墓志铭》、黄道周《米友石先生墓表》卷(上海博物馆藏)等,均是重要的核心史料。而其他有关米氏友人的诗文和题跋等,则可视作旁证辅助史料。

关于米万钟卒年及具体月份,北京大学图书馆沈乃文先生在其《米万钟与勺园史事再考》(《文史》季刊2004年第三辑)一文中有详考。他从繁冗纷杂的史料中,解开了传讹已久的米万钟卒年的来龙去脉。米万钟因在操办崇祯四年(辛未,1631年)二月春分日皇帝祭祀日坛仪式过程中过度劳累,又加之在通宵达旦的值守中受寒得病,遂“杜门一月卒”。又根据米万钟生前友人的雅集和挽悼的诗作,可知米万钟卒于崇祯四年三月初(上巳)至五月初(端午)之间。而且其继配夫人陆氏在同日殉夫而殒。但在清末陆心源的《三续疑年录》中,误将米万钟卒年定于崇祯元年。陆氏是此讹误的始作俑者,而秦祖永《桐阴论画》中的“崇祯二年戊辰”,也成为了传讹者。

已故著名的书画史学者汪世清先生在其《艺苑疑年丛谈》一书的序言中曾说过:“人生只有一生一死。生于何年?卒于何年?答案只能有一。这种历史事实原很简单。但当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卒年成为悬案或茫无所知的时候,什么是符合历史的答案,如何才能获得符合历史事实的答案,问题有时就较为复杂,解决起来也不容易。”一个书画家的生卒年,对鉴定其作品真伪至关重要。虽然生卒年并非是鉴定作品真伪的唯一证据,但它有时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排疑解惑的关键作用。

由于确定了米万钟的卒年,也可以鉴定苏州博物馆藏米万钟绫本设色《红杏双燕图》轴的真伪。这是一幅工笔和小写意相兼的花鸟画,画上两三枝红杏,旁有几块皱瘦湖石,石后有芍药数丛;两只黑白燕子在杏花枝头啁啾翻飞。图右上有米万钟题曰:“崇祯庚午仲春写于勺园清寤斋。米万钟。”下钤米氏一白一朱印章。“崇祯庚午”即崇祯三年(1630年)。图上方有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崔子忠(号青蚓)为收藏者“无我”所写一段题跋。诗堂上有吴湖帆题:“红杏双燕。崔青蚓题米仲诏画。癸酉春二月所得。吴湖帆。”癸酉即1933年。画底裱绫上吴湖帆有三段题跋,其中第一段跋曰:

在明季时已香光、仲诏并称,号南董北米。至今日董画不难觏,而米画竟百不一见,观崔青蚓题曰“不可多得者也”一语,可以知三百年前真迹也已寥若晨星,矧今日乎!余收贮二十年,香光轴亦十馀事,卷册凡七八,计他家果不止也,而米画只此一本。观其用笔章法俱不落宋人以后,其负抱果不虚也,况又得崔氏跋之推重若此,可以知此图声价,岂可因非纸本而忽之耶。丙子二月题于梅景书屋。吴湖帆。

丙子即1936年。第三段跋曰:“此图花卉似马麟,翎毛如祐陵,石法则完全范宽。米氏工力之深,于此可验。醜簃识。”图左上侧有朱文大印“梅景书屋吴湖帆潘静淑夫妇同珍之宝”。此图曾著录于吴湖帆《吴氏书画记》卷五,著录文字与题跋相同。在吴氏《梅景书屋随笔》中亦有云:“米画则余收仿宋人《红杏双燕》一图之外,仅于友人处见一便面仿米家山水而已。花鸟笔致奇古,足抗行吕纪、陆治,山水则清雅而未见神奇。其他卷、册、轴均未见,兹可怪也。据《红杏双燕图》上有崔子忠题云‘此米老伯自诩生平不可多得者也’云云,则米氏之不轻著笔于此可验。”吴湖帆认同此画是米万钟“不可多得”之作。但他当时可能因条件所限,所以并未注意到米氏的卒年问题。

米万钟《红杏双燕图》,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目录》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均未著录。劳继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第四册中,《红杏双燕图》被鉴定为“资料”,并有按语曰:“崇祯庚午米万钟已死两年。是否年份写错,或是画本身存疑,有待研究。”杨仁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第四册中,亦有按语曰:“旧伪(崇祯庚午时米氏已逝去两年)。构图佳。”

在劳、杨二书中均没有提及《红杏双燕图》是吴湖帆旧藏。或许他们认为,像吴湖帆这样的鉴定大家,居然连“庚午时米氏已死两年”也不知,却鉴定此图为真迹,实在是“走眼”得有点低级和离谱,故不忍提及吴湖帆之名。一件极可能是米万钟传世真迹之作,就因为“庚午”年款的原因,而被打入了“冷宫”,变成了“不入账”(即不编入全国公藏古书画统一编号)的“资料”。

据杨仁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中记载:国内公立文博机构、美术馆和国营文物商店等,共收藏米万钟书法三十三件,画作二十二件,其中有三件画作未列入全国公藏古书画统一编号。古代书画鉴定组专家对米万钟绘画似乎并不十分熟悉,所以在鉴定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疑似自由心证之论。比如“可能为吴彬代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墨彩石图》,庞莱臣旧藏)、“吴文中代笔”(南京博物院藏《灵石图》)、“画好,似代笔”(上海博物馆藏《水阁江天图》)等。因为当他们看到与米万钟此类画作近似的吴彬(字文中)《灵壁石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等作品后,难免不会产生联想而作出先入为主的判断。

苏州博物馆2006年所编的《苏州博物馆藏明清书画》一书中,《红杏双燕图》印入其中。在此图的文字说明中,明确写了米万钟的生卒年为1570年至1628年。并说:“此轴画虬枝红杏,勾勒圈点,是当时作风。下一湖石,瘦皱玲珑,画法古怪,形似荆、关,而神似范宽。石后几丛芍药,元人画法,颇得逸韵。图中双燕相互顾盼,黑燕以红杏为衬景,白燕以拳石为烘托,别具新意。”文字中充满了文学趣味,但是闭口不谈或视而不见画上“崇祯庚午”(1630年)四字,看似粗疏,或有难言之隐。平心而论,一幅馆藏古代名家之画,而且又是吴湖帆鉴定为真迹之作,就因为年款的问题,被国家级鉴定专家们一致判了“极刑”。虽然心有不甘不服,却又无能为力予以“翻案”,确实是有点郁闷。

由于米万钟卒年的确定,无疑为米万钟《红杏双燕图》的真伪鉴定提供了一份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史料旁证,起码在“崇祯庚午”的年款上,就不能说它是“米氏已死两年”之作。2018年,在苏博举办的《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展览中,《红杏双燕图》首次公开展出。在展览图录中,潘文协先生撰写的说明文字中有云:“此轴作于崇祯三年(1630年)仲春,乃米氏晚年佳构。画中奇石旁见侧出,古杏夭矫凌空,双燕或翔或止,顾盼生姿。画法勾皴绵密,赋色古艳。”此与十二年前《苏州博物馆藏明清书画》中的文字相比,颇有些理直气壮之感也。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