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滕州市十佳明星教师吴洪辉解读中华吴姓
时间:2018-09-01 13:37 来源:中国报道 作者:吴蜀丰 点击:次
山东滕州市十佳明星教师吴洪辉解读中华吴姓 吴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优秀的一支族姓。她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亦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使吴姓宗族也使中华民族的文明光耀于全世界。
源于图腾 话说天吴 吴是“天吴”。天是大,“天吴”就是伟大的吴。 吴,繁体汉字为“吳”,上古音读“ga”,现在汉语读作“wu”。先秦以前“吴”和“虞”两字是相通的。《说文解字》上曰:“吴,大言也。从矢,口”。虽然作为姓氏的“吴”字,在今天看不出丝毫特殊的意义,但是在上古时代,“吴”字本身包含的意义却令人为之叹绝惊奇。从字到姓,跨过了浩瀚的沧海与桑田,体现了吴姓悠久的历史文化。见证了那段不朽的历史,记录着在那远古蒙昧、野蛮时代的吴氏族人,一直在艰难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竞争中顽强地生存着。他们的足迹,时时在这一段幽暗的历史长河中闪现出短暂的光芒。
“吴”是一个会意字,由“矢”和“口”两个构件组合而成。大约到东汉以后汉字规范化,把“矢”部开始改成“天”。 今天的吴姓人,在向初次见面的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时,往往会说:“本人姓吴——口天吴”。汉毛亨《传》和郑玄《笺》都解释说:“吴,哗也”。即“吴”的本意是大声喊叫。那么远古吴氏先人为何把吴作为自己的姓氏,这与“哗”意有何联系呢?在此,我们不妨对“吴”字的结构进行深层的解剖和透视,便会恍然大悟。从吴字结构两个部件上看,“口”表示呼喊、喊叫,“矢”像一个人在奔跑时不时回头反顾,两个部件结合组成“吴”。它的原始意义就是表示一个人在奔跑时一边高声喊叫,一边回头反顾。这种大喊大叫的动作就叫“吴”,这种人就是吴人。这正是洪荒时代人类生活的真实描写。
此外,吴字的读音又与“鸣”、“喔”、“哇”等音相近,这些声音都是古人发现大野兽时发出的惊心动魄的呼喊,所以吴字还是一个表声字。在这种动人心弦的呼喊声中,吴氏出现了。《山海经》上记载:“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水伯”。《大荒东经》中也有近似的记载。据书中描绘,这是一个有八个头、八只脚、八条尾巴、人的面孔,虎的身子的庞然大怪兽。这个半人半兽的怪物就是古老的原始狩猎民族——吴人的图腾兼始祖神。后来,随着炎帝和黄帝部族的向东扩展,吴人也被迫大规模东迁至东海滨长江三角洲一带,而开始了征服波涛汹涌的大海生涯,成了保佑吴人子孙在狩猎时多有所获的族神。“天吴”自然变成了保护其子孙在江河湖海打交道时平安、丰收的“水伯”了。“天吴”和“水伯”是吴人在不同生活环境中所尊崇的同一个图腾的族神。
吴姓渊源 话说姬吴 吴姓的起源悠久古老,溯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上古就有吴姓。据《中国吴氏通书》上讲,吴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一是来源于远古的民族社会,炎帝有一个辅佐大臣叫吴权,吴权的后裔以吴为姓氏,成为吴姓历史上最古老的一支。据说黄帝的母亲吴枢就是这个吴氏族的;二是夏代国王少康时代吴贺的后裔,吴贺曾与射落日的后羿比射术,他的后人也是吴姓的一支;三是出自远古时代舜帝之后人,舜的儿子商均便以虞为姓。上古虞吴不分,商均后代分两支,一支姓虞,另一支姓吴,这也成了吴姓的一支;四是吴国国王泰伯、仲雍之后裔。事实上秦汉以来乃至于当今的吴姓族人,绝大部分是姬姓泰伯、仲雍之后代,以国为氏。大概是因为历史上姬姓吴氏兴旺发达,而其他三个来源的吴姓则后来日益衰落,宗族消亡,或者转而归属到姬姓吴氏中去了。
泰伯没有子女,姬姓吴氏虽起自于他,但今日吴姓却非他的直系后代,而是泰伯的二弟吴仲雍的血脉。所以说,吴泰伯是今日吴姓的开氏始祖,而吴仲雍才是吴姓的传代始祖。
三让天下 话说泰伯 周太王古公亶父是黄帝的第十七代孙。商朝末年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继承和振兴了后稷与公刘的事业,积德行义,施仁政于民,得到人民拥护。古公亶父在歧山建立了国家统治管理机构,设官分职,负责管理各种事务。古公亶父的诸侯国得到了商王朝的认可。同时,他亦是周王朝的创始人,史称周太王。
古公亶父有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娶挚任族女太妊为妻,生一神童聪明异常,且有伟人气质,王者风度,取名昌。古公亶父对昌疼爱有加,意欲将周家天下传之于昌。古公亶父曾扬言:“我世当有幸其在昌乎”。但按当时氏族的传统王位法只能由嫡长子继承, 昌父季历排行最小,自然无资格承嗣王位,也就没有继承周家天下的机会。周太王既不愿违背氏族的规章,也不能依心意传王位于姬昌而终日愁眉紧锁、郁闷寡欢。
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通过察言观色,领悟父意后,决定顺从父意寻机逃离。就在父亲生病期间,泰伯同二弟仲雍托名为父采药至衡山,从此一去不返,立足了西吴,当了部落的首领,无奈之下季历被立为太子。
不久,古公亶父因病去世,他临终时留下遗嘱,要季历把王位交于泰伯。泰伯、仲雍兄弟二人得知父亡后,便前来奔丧,极尽人子之孝道。这时,季历依父遗命把王位交给泰伯,泰伯拒而不受,一再交始终拒。为此,兄弟俩因王位相让之事闹得不亦乐乎。泰伯见多次拒受不成,只好带其弟仲雍再次逃回荆蛮。恐三弟季历再追来送王位,于是他决定同二弟仲雍义无反顾地举族南迁,远走高飞。他们从陕西的西吴跋山涉水、披荆斩棘,辗转迁徙至长江入海处江苏无锡梅里。
泰伯、仲雍来到江南无锡,便和当地民族溶为一体,易服毁容,断发文身。在以礼仪文明自诩的周人看来,只有遭受刑罚的人才能断发文身,而这种人是不能当君主的。泰伯用这种方式表达了他不当宗庙社稷之主的真诚之心。悲怆之极!壮烈之极!何等伟大!他这一举动不知感动了多少代中国人。在中国的历史上为了争夺王位,父子互相杀戮,兄弟兵力相见的事屡见不鲜,可谓是多如牛毛。无怪乎孔夫子读到这一段动人泪下的历史时,他感佩至极,拍案惊呼:“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在圣人孔子看来,泰伯的品德已到了极高的境界,人世间再也找不出什么好词语来形容他的美德了。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啧啧称赞《吴泰伯世家第一》。大汉桓帝刘志诰命:“贤哉吴泰伯,庆泽弥流长”。宋徽宗赵佶赐撰:“吴氏族姓,其尚钦哉!”康熙、乾隆等皇帝曾亲自御笔叹赞:“至德无名”、“三让高踪”。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位圣贤挥毫盛赞吴泰伯的高风亮节,也不知道有多少位文人骚客挥笔题赞吴泰伯的谦让之美德。
以国为姓 话说句吴 吴泰伯让位逊国的事迹深深感动了荆蛮人,从而归来者千余家。此时,泰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即东吴之地重建国家,国号为“句吴”(“句”即“勾”)。并把梅里作为都城。
泰伯奔吴,给落后的江苏地区带来了北方文明的种子。他们兄弟二人不畏艰辛,勇于开拓进取,开荒耕耘引水灌溉,传播精神文明,使游牧不定的生活变为定居的农耕生活。人们开始殷富,土地开始肥沃,经济开始发展富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地人们十分感激泰伯、仲雍的恩德,一致推举泰伯为部族的领袖。泰伯在位49年,终年92岁。泰伯去世后,仲雍继位,为后世强大的吴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泰伯不幸病逝,吴人无不悲恸欲绝,哭声震天,百姓争相向他的遗体敬献鲜花。漫山遍野花草顿时荡然无存,许多后来者不忍空手而至,便采一束麻系腰间。因为泰伯生前喜欢种麻,人们以此来表达对泰伯的敬仰、怀念和哀悼之情。这一风俗历经数千年,在民间至今流传,遂形成了中华民族为去世的长辈披麻戴孝的丧葬礼俗。泰伯被葬在梅里皇山(今称鸿山),即今江苏锡山市鸿山西南坡,西距梅里5公里,距无锡市18公里。这位伟人的墓庐、庙宇现依然壮观非常,并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泰伯墓享堂门旁石上镂刻齐颜槐书写的对联:“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泰伯庙大殿前石牌坊上有宋徽宗皇帝题写的:“至德无名”四个大字。两旁有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的《和泰伯庙》一诗:“故园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尊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
武王灭商时,泰伯、仲雍开拓的句吴邦国已历四代,仲雍生季简,季简生叔达 ,叔达生周章和虞仲。武王寻找仲雍的传人时,仲雍曾孙周章已经继承了父位,担任了句吴的首领。武王视其既成事实,便正式敕封周章为句吴国君,其后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之吴氏。又将周章的弟弟虞仲封于周原之夏墟,成为虞仲姓。
避耕延陵 话说季子 说吴姓,不可不提到吴王寿梦第四子吴季札。先言其父吴王寿梦,吴王寿梦是泰伯十八世孙。他颇有雄心壮志、励精图治,凭借长江天堑的翼护,加之历代君主治国有方,国力日益强茂,国内疆土不断扩大,从而使吴王寿梦争霸中原的壮志也与日俱增。他历经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和勇于开拓,终于使吴国成为一个泱泱大国。
吴王寿梦有四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四子中唯季札最贤,他不但才华横溢、学问过人,而且心地极为善良,仁义礼让四德俱全,从小就深受父庞兄爱。吴王寿梦就像当年周太王对姬昌一样,有传位于季札之心意,至临终时还以没立季札为嗣而深感遗憾。寿梦薨后,兄弟商议决定将王位让给季札,然季札拒而不受避居延陵。为了让季札继位吴国王室决定,王位的继承不再实行父终子承的旧制,而实行兄终弟继的新制度,以便传位至季札实现父愿。
长兄诸樊即位后举止娇姿轻慢,不畏鬼神,但求速死。公元前548年在攻打楚的盟国巢国时,诸樊亲自上阵不畏强暴、轻死冒进,终于中箭身亡。临终时他仰天长笑,十分欣慰,并遗命弟弟余祭:“必以国及季札”。吴王余祭继位后,也只抱着一个心愿,尽快传位给季札,因此,他在位17年,金戈铁马、耀武扬威,南攻越国,西侵强楚。余祭攻打越国时,俘获了一批越人,加以阉刑,然后令他们守船队。公元前531年,余祭在视察船队时,被看船的越国阉奴刺杀身亡。接着三弟余昧承接王位,余昧以两个兄长为榜样,自暴自弃、轻生乐死,他在位4年竟溘然长逝。临终时叫来弟弟季札,遗命传位于他,以便了却父子四人的夙愿。季札闻命,痛哭流涕,感动之余更觉愧不敢当此厚爱,于是在余昧去世后,再次违命不从,逃到乡下躲避,有意将王位传给侄儿,以报答兄长的一片爱心。这样吴人找不到季札,不得已只好立余昧的儿子王僚承嗣吴国王位。然令季札想不到的是他的高风亮节,一片好心却引发了吴王室内一场兄弟相残的内乱。长兄之子公子光(即阖闾)与三兄之子王僚,为王位继承顺序发生了不可调和的争斗,在伍子胥的密谋下,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事件。
吴季札不但多才多艺,且仁德谦和至贤至圣。他闻乐知浊、观风审音、见微知著、见礼知政,曾被后世奉为“延陵季子”、“至德第三人”,是中国道德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牌。深受天下君主敬仰的季子,常常出聘列国游说。在鲁国观周乐时,他能从乐声中听出其兴衰治乱之机;在齐、郑、卫、晋等国,都能对其国内政治形势洞若观火作出正确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他那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常常受到诸多国君的啧啧称赞。司马迁称赞他是一个见闻宏富、博识事物的君子!季札名扬天下,受人敬仰。
一次,季札北上出访,途中拜见徐国君。徐君对季札宝剑爱不释手,但未敢明言。然季札已洞若观火,因他还要出使中原诸国须防身之用,当时没能立即将剑赠给徐国君,但心已默许。当他返程在送徐君剑时,徐君不幸去世。非常伤感的季札来到徐君墓前,深深鞠躬致。继而,从身上解下自己的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然后才拜别而去。在人间吴季札还留下“枣树挂钱”、“刮石治病”等一系列的动人故事。季札去世后,孔子曾亲手书写十字碑文:“鸣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此碑至今依然尚存。
夫差亡国 话说吴姓 泰伯第20世孙阖闾,虽然以极不光彩的手段登上了王位,但他却具有雄才伟略,他重用贤能,求才若渴。阖闾即位后,立即提拔伍子胥,让其参与谋划国家大事。不久,齐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也投奔到吴国,阖闾立即委以重用。他整饬朝政,发展生产,鼓励农民开垦扩大耕地面积,兴修水利,厉行节约,恤民同劳,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雕镂,对士兵百姓关心勤恤,改善人民生活,受人敬仰。他把吴国治理的声威赫赫,令天下人刮目相看,就连以仁义礼让而闻名天下的季札也不得不佩服。一时间吴国威震天下,不可一世,令天下诸侯恐惧和不安。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亲自统率精兵三万,五战五胜,大败楚军二十万,十天之内,攻克楚国都城。公元前496年吴国王阖闾趁越王允常去世,阖闾亲自带兵攻打越国。刚继位23岁的句践,带兵迎战于浙江嘉兴,由于阖闾骄傲轻敌,中了越军之计,被越军打败。越人用戈击伤阖闾脚趾,因脚伤发炎而卒于撤退途中。 阖闾去世后,其子夫差继承了王位。夫差是吴国的最后一位国王,传至他已历20世25位君主。夫差继位后,一心想报杀父之仇,于是他先致力于富国强兵之术,使吴国逐渐强盛起来。三年后,夫差领兵三万出兵伐越,把越王句践打得落花流水。句践引残兵五千逃回会稽山,吴军紧追不舍,一直打进越王城。句践迫不得及派大夫文种向吴国夫差屈膝求和,由于伍子胥坚决反对,首次求和不成,句践通过贿赂吴国太宰伯嚭终获成功,吴王夫差同意越王句践称臣纳贡的条件。越王句践夫妇和大夫范蠡等人被软禁在阖闾墓边的石洞中,句践等人穿着奴仆的衣服扫地、喂马,对夫差十分谦卑恭顺,为夫差牵马当奴掩盖真象。句践是个很难对付的可怕的敌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最能忍辱负重的国王,同时也是一个最著名的忘恩负义的国王。句践的忍耐力简直是举世无双,他的伪装天衣无缝,表演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在三年的拘留中,他从未流露出丝毫的不满和愤恨。他极力讨好夫差,一次夫差病了,他亲自去尝夫差的粪便,然后兴奋无比地对夫差说:“大王的粪是臭的,没问题。如果人的粪便是香的就糟了,那说明他的生理不正常。现在大王的粪便是臭的,这说明一切正常,过几天病一定会好!” 句践出色的表演深深感动了夫差,公元前491年,夫差忘了“永远不忘杀父之仇”的誓言,把句践释放回国。句践回国后不忘国耻、发愤图强,一边在后方暗积力量伺机报仇雪耻,一边又向夫差呈献了大量的金钱和能力工巧匠,鼓励他建造富丽堂皇耗资巨大的姑苏台馆、娃宫,还精选了一批美女献上。其中有一个绝色美女西施,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女之一。夫差让西施居在豪华的姑苏城外的姑苏台里,就在夫差陶醉于姑苏台的歌舞声中,句践正在“卧薪尝胆”发誓要报会稽之仇。此时的伍子胥十分忧虑,多次劝谏夫差提防越王句践,但夫差置之不理,最后引起他对伍子胥的反感,加之伯嚭挑拨离间,激怒了夫差,他终因骄横淫逸、刚愎自用、妒贤任佞,赐杀伍子胥,被卧薪尝胆的勾践所灭。五月初五这天,伍子胥的尸首被投于钱塘江中,人们每逢此日就以多种方式纪念他,成为了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之一。 夫差十八年,公元前478年吴国遭到荒灾,粮食奇缺,国人生活艰辛,难以饱腹。 公元前476年,越王句践乘机调动全国兵力,发动了对吴国的最后战争,包围吴国达两年之久。公元前473年越人一举大破吴军,吴王夫差悔恨伏剑自刎。临死前,他悔恨莫及说“我生有惭,死后有愧。请以三寸之帛,蒙我双眼,若死者有知,我羞见历代祖宗,更无面目见被我杀害的忠臣伍子胥和公孙圣。” 越人出于雪耻和复仇之心,对吴国的各种建筑设置进行了疯狂的摧毁和破坏。堪称东周第一大都城长达20公里的姑苏城台彻底焚毁。娃宫、阖闾城、泰伯城,大火一月不熄。战火兵灾之后终成为司马迁笔下的一片“吴墟”。断壁残垣,说不尽旧时繁华;夕阳如血,只留下满目苍凉。 姬姓吴氏740年所创建的威震天下,不可一世的赫赫句吴王国就这样悲壮地陨落了。吴姓子孙遭到了空前浩劫,为免遭越人迫害,纷纷逃离家园,四散迁徙,有的隐姓埋名播迁海外走向世界。吴国灭亡后,吴国王室的一些成员东渡日本,部分吴族人逃至越南、朝鲜、东南亚、欧美等一些国家。他们牢牢守住自己的血缘标志——吴姓,散居国内各地,繁荣昌盛,历千百年而不衰。 吴姓在人们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宋代《百家姓》中位居第6,吴姓人口在全国大姓中位于第10位。据《中国吴氏通书》载:当今吴氏人口有4000余万,约占全国人口的3.5%,海外吴姓有500万,约占华侨人数的15%。吴姓枝柯遍布世界五大洲,形成了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大姓。 提及吴姓,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里高度评价:“吴姓实在太精彩了。”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盛赞:“然观吴氏之谱,为天下著姓,金枝玉树之根,又非他姓之可比。世称某公某府君县君郡君者,唯吴孔两姓得称,余姓人家并不敢妄僭,亦未知此”。由此可见,吴姓的先祖是光荣的,吴氏人在历史上世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同寻常。 吴姓是个人才辈出、精英俊彦的姓氏。翻开《二十五史》名列青史的吴氏先人比比皆是,国王达30多人,皇后10多人,状元14人,宰相大臣不胜枚举。 吴姓中的皇后也不乏其人,如三国孙坚夫人是吴皇后(孙权之母);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皇后是吴苋。唐肃宗皇后是太尉吴令珪的女儿。宋高宗皇后是吴近的女儿,史称“博习书史、又善翰墨”,她机智勇敢曾两次成功护驾救了宋高宗的性命。明宪宗皇后是吴俊的女儿。 吴姓的名将重臣数不胜数。战国时的军事家、政治家吴起,他的军事天才可与孙武相比。《吴起兵法》与《孙子兵法》齐名,也是一部杰出的兵家著作,在我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历来被军事家所重视。吴起的政治才干不亚于商鞅;秦末时的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著名领袖,为反对秦朝封建统治的斗争立下了伟大的功绩;西汉吴芮曾与项羽等人率领起义军入关破秦,立下了汗马功劳,项羽遂封他做衡山王。汉朝统一天下后分封功臣,汉高祖刘邦为防止开国元勋恃功自傲篡权夺位,曾立下了非刘姓不得封王的条例。但吴芮因功绩卓著破例异姓封为长沙王;东汉大将开国元勋吴汉,乃为云台二十八宿将之一,屡建奇功,被刘秀封为大司马、舞阳侯、广平侯;宋代名将吴玠、吴璘兄弟俩是了不起的大英雄,使金人闻风丧胆,兄弟二人均被封为王。宋朝皇帝赵构还将随身佩剑赐于吴璘;元代还有五朝重臣吴元珪;明代有开国元勋吴良;清朝大臣吴正治虽官高显贵,但“清节可敬”、“尽言无隐”;民初联军总司令吴佩孚是一位铮铮铁骨的爱国将领,“九一八事变”后,吴佩孚主张“和内攘外”“团结御侮”。当“满洲国”成立时,吴佩孚曾以个人名义通电声讨溥仪,他极力主张确保中国领土和主权独立。后来日本多次找吴佩孚威逼利诱,要他出任汉奸政府的首领,都被他严词拒绝。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在京什锦花园公馆被日本特务割喉害死。吴姓的清官廉吏多得不可胜数:东晋的吴隐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清官和感动苍天的大孝子,少年时他就以博学孝悌闻名于世,他曾为父母哭丧不仅把路人感动哭,而且“双鹤哀鸣”,连鹤都停在他父母的墓前哀鸣。吴隐之官至广州刺史,却身穿布衣,出门不坐轿。他的妻子贵为太守夫人,居然亲自织布,到集市上买柴背回家。吴隐之女儿出嫁要等卖家狗的钱嫁女。他还亲喝“贪泉水”惩治贪官,受到皇帝的褒奖。《晋书》评价吴隐之是晋代第一的好官员;宋代的吴遵路官至陕西都转运史,迁龙图阁直学士。可当他去世时,家中连一样值钱的东西都没有,还得靠老朋友范仲淹接济。 吴姓在古代文化艺术界的名人更是浩茫星空,三国名儒吴质,才学通博;南宋吴均撰《通史》注《后汉书》,著有多卷;唐初著名文学大家吴少徽被誉为“北京三杰”之一;吴遵世著书百余卷;吴兢撰修国史,著有纪传体《唐书》、《唐春秋》等,传世代表作有《贞观政要》;五代有翰林学士吴承范;南宋有音韵训诂学家吴棫;元有吴师道;明有小说家《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清有杰出小说家吴敬梓,他写的《儒林外史》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在书画界里吴氏名人有唐代吴道子,他不但擅长壁画,而且在人物画和山水画方面也是造诣很高。他在洛阳长安两寺院绘制壁画三百余间,奇特异状无有同例。他画的仙女则是“窃眸欲语”,身上的衣带飘然欲飞,人们称赞为“吴带当风”。他的山水画自为一家,据说他画的水有声,鸟有音,山洞能开能闭。吴道子被历代画家所崇拜,被尊为我国历史上的“画圣”。 尚有元代有“四大画家”之一的吴镇;清代有“六大画家”之一的吴历。 近现代的吴姓名人灿若星辰,有举世闻名的诗书画印四绝于一体的大艺术家吴昌硕;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中国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吴贻芳、历史学家吴晗、医学家吴阶平、数学家吴文俊、歌唱家吴雁泽、戏剧家吴祖光、文学家吴伯萧、红学家吴世昌、“中国的保尔”吴运铎、“曾门四弟子”之一的吴汝纶、谴责小说家吴趼人、文学评论家吴文棋、著名的作家还有吴浊流、物理学家吴有训、吴乾章;化学家吴浩青、吴越、吴锦;天文学家吴守贤、心理学家吴振云、法学家吴彦求、舞蹈家吴晓邦、作曲家吴祖强、戏剧家吴祖光、吴仞之、曲艺评论家吴宗赐、钢琴演奏家吴乐懿(女)、古琴演奏家吴景略、武术家吴图南、经济学家李大琨、吴承明、生理学家吴襄、植物学家吴征镒、生物学家吴尚懃、电力专家吴祖先、吴竞昌、农业机械家吴湘淦、海洋生物学家吴宝玲、吴超元、病理学家吴在东、岩石专家吴利仁、摄影家吴颂廉、吴鹏、园艺学家吴耕民、昆虫学家吴福桢、制盐专家吴鹿苹、金属材料专家吴世泽、首饰设计家吴可男、茶叶专家吴觉农、爱国企业学家吴蕰初(味精大王)、沉积学家吴崇筠...... 吴姓人才济济,出类拔萃的人物不光在国内光彩照人,在国外也是熠熠生辉。成为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司法部长吴爱英、海军司令吴胜利、空军司令吴法宪、两位女副总理吴桂贤、吴仪,尚有38位吴姓开国将帅授衔;还有台湾国民党原副主席、台北市市长吴伯雄……国外吴姓名人也大有人在:日本天皇是吴泰伯之后;吴姓的支脉夫余氏在古朝鲜独占齐王室数百年;吴权建立了越南第一个王朝;缅甸总理吴奈温;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美国第一位华裔副州长吴仙标;美国第一位华裔州立大学校长吴家玮;中泰友协副主席吴逢金...... 宗枝广蔓 话说滕吴 吴姓开氏迄今已达三千二百多年,吴姓属于金枝玉树之根,宗枝繁茂,洋洋可观。滕州阳平吴姓开基之祖吴天佑,是吴王太伯第90世代孙,亦是季札之后裔,他来源于江南。据《中华吴氏大统宗谱》记载:“阳平吴氏系吴畦后裔,开基祖吴天佑,于元祐二年(1315)由浙江泰顺县迁入山东滕州姜屯镇阳平村,历680余年,已衍传26世,后裔分布山东省内各县市”。总人数约达30000人。吴天佑生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卒于明洪武二年(1369),享年84岁。” 如今,滕州吴氏遍布于本市各个乡镇和街道。此族迁徙外地者甚多,如河南之淮阳,江苏之铜沛、宿迁、平邑等地。 吴天佑六世孙吴富以后之百年间,家道日殷,人丁亦日蕃,当时拥有田产2000余顷,施舍义冢地4800余亩。吴天佑八世孙吴巨川曾仕为云南楚雄府知府。名声显赫,威望甚高的吴荫诚被皇清诰授奉直大夫。吴孔贤叔侄三人在清朝末期同时考上秀才,被朝廷恩授登仕郎,授官九品。清朝时举人、贡生、庠生辄出吴门。据清《滕县志》记载:吴氏为“城里八大家”之一。光绪辛卯科举人吴树辑就是八大家之一。清朝中期吴国臣之妻张氏治家严谨教子有方,五子皆有名望。她知文重义、周济孤贫,终生奉佛食素、见幼童耍鸟,以铜钱换之,放飞于生,慈善乐施舍义冢地四处。(有“义冢地”碑作证,详见2014年12月12日《滕州日报》,题为《七里堡的“义冢地”》作者吴洪辉。此碑于2014年12月16日被滕州市博物馆收藏)。 滕州的吴氏儿女为建设美好的家园,在各行各业中均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八路军干部吴家玉(滨湖镇屯里人),曾任武工队长,解放后曾任济宁地区公安处处长,享受厅级待遇。当代著名的画家吴祯岚,他的作品《雪松》被毛主席纪念堂展出和收藏。枣庄学院教授吴振斗,于1958年在山东省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中,以2小时40分5秒的优异成绩,打破他人1957年创造的2小时56分的全国记录。原滕州市公路局党委书记吴润成被国家交通部评为“劳动模范”。吴洪俊获“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奖,江苏省新沂市人民法院院长吴振友(滕州七里堡人)曾获江苏省“人民满意法官”称号,并荣立省级三等功。吴洪华(滕州七里堡人)曾任安徽省人大代表。吴焕成(滕州七里堡人)在青海省西宁市享受县级待遇。鲁南化肥厂原档案室主任吴景民曾获国家专利两项。吴玲美获“滕州市十佳明星校长”称号,并获“市特殊贡献先进个人”奖。市“十佳明星教师”吴洪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重点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获国家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多次。 现在聪颖勤奋的泰伯裔孙正发扬泰伯的谦让精神,以新的姿态,饱满的精神风貌,挥舞着手中的彩笔,在努力地书写着蓬勃的今日,描绘着绚丽多彩多梦的明天! 注 :1、此文为《话吴》、《滕州吴氏》、《说说吴姓》三文合一。 2、选自①《枣庄日报》(《话吴》2016.10.17 D4 作者:吴洪辉); ②《滕州日报》(《滕州吴氏》2016.8.30 B06 作者:吴洪辉); ③《滕州老年大学》(《说说吴姓》2016.08总第二十期 作者:吴洪辉)。
【作者简介】吴洪辉,生于1955年,山东滕州市人。字叔晓,号耀卿。南沙河镇小学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滕州市十佳明星教师、枣庄市优秀教师、枣庄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曾获市、省、国家级教学论文奖35次;在市、省、国家重点学术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50余篇;参编学生用书3部、《教师教学用书》1部(枣庄市小学"五改六"过渡教材);1997年8月在全省和全国第二届语文教师范文写作比赛中,撰写的5篇范文全部获奖,其中《老师,我想告诉您》获全国一等奖(滕州唯一);2000年8月曾被邀参加在泰国曼谷举办的第五届亚太华文教育新路向论坛大会,并应邀在大会上作专题学术报告;2001年3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之我见》、《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之管见》教学论文同时获得"全国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论文比赛一等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畅想》教学论文,在2002年山东省小语年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后,获"全省小学语文学科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其后,又被《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学杂志所刊登;2001年在"滕州市教研员、教导主任教改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02年被滕州市教育局评为"十佳明星教师";2006年辅导的一青年教师获"全国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在《百家名校优秀作文选》等教育杂志上,辅导学生发表作文12篇。另,吴洪辉还参修了1995年七里堡宗谱,时任会长;主编了《中华吴氏大统宗谱.古滕阳平卷》。个人传略已载入《中华当代名人辞典.教育卷》、《中华吴氏大统宗谱.名人卷》。 (责任编辑:吴蜀丰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