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走进山村巨变一日千里的霞坑镇
时间:2018-10-23 09:44 来源:中国报道 作者:吴蜀丰 点击:次
改革开放四十年 走进山村巨变一日千里的霞坑镇
【编者按】作者以自己多年前的生活见闻,和最近采风的感受,见证了皖南山区一个小村的巨大变化:以前村庄闭塞,房屋简陋,没有市场;后来,马路经济兴起了,各种企业办起了,农民新村建起了,成了商贸发达远近闻名的集镇。文/吴宪鸿 在我们安徽歙县“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主题文艺创作实践活动中,我主动要求到霞坑镇采风。那虽然是山区,可因为我早年在那儿工作过,又听说变化实在太大,得去感受一番。 凝望行人从各家商店里进进出出,我的眼前叠印出三十多年前的景象。上世纪刚进入八十年代,我被分配在霞坑中学任教。其时,这是一个小山村,虽为霞坑公社所在地,可店面屈指可数,只有供销社、合作商店、食品站、药店等几家;徽杭公路沿村边而过,路里边有几十幢老房子,路外面除了新建的车站和旅社,余者为几间低矮的灰舍和猪栏,大部分地带则是残壁断垣的宅基地,或者是杂草丛生的荒滩地,绵延不过五六百米的样子。我在这儿工作十余年,不知不觉间,村子长大了,不断向东西两边延伸,特别是公路外边盖起了一幢幢新楼,开店的也多了起来,渐渐展现新的面貌,已有了山区集镇的雏形…… 霞坑商贸街,在原来的徽杭公路两旁,车流滚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自然常常阻塞。这几年,政府审时度势,开通了过境的新公路。我骑车沿新公路转一遭。哇,有了新的发现,位于霞坑老村的河对岸,原来的河滩地上,一个颇具规模的农民新村展现在眼前,一排排楼房拔地而起,数百上千异地搬迁的农民在这儿幸福地生活着。过境新公路的贯通,又给霞坑镇的交通带来便利,定会大大促进该镇的发展。 为了印证所看到的新面貌,我还是去了镇里,找到镇领导,收集了一组数据:1993年,霞坑镇刚成立,到24年后的201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从2553万元增加到28936万元,是原来的11.334倍,农村经济净收入从811万元增加到13896万元,是原来的17.13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66.98元增加到14048元,是原来的32.28倍,财政收入从51.7万元增加到1714万元,是原来的33.153倍。数字也许枯燥无味,但它又是光彩夺目的,这恰恰表明了霞坑镇经济的大发展,是村镇面貌巨变的内在因素。 ![]() 中国报道魅力城乡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启事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了全面回顾和深入总结新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成果,助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国报道杂志社•中国报道网魅力城乡共同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征文活动,现面向全国征文。 【注意事顼】请控制在1800--2500字/篇以内,1--3张图片/篇,要求1GB以上jPG格式,并附20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标明“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字样,并在文末附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等,以便及时联系。作者简介300字内及生活照一张。 征文截稿日期为2018年12月31日。
征文经审核合格后免费在中国报道网魅力城乡公开发出,征文结束后将汇编结集成册。 (责任编辑:吴蜀丰 )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