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天下网移动版

主页 > 祠堂福地 >

南塘柯氏家庙

晋江柯氏人口颇众,罗山的塘市、南塘、上郭等村落都是柯氏聚居之地。在晋江柯氏最先开发的南塘村中,建有柯氏的祖庙。

南塘柯氏家庙始建于明初,迄今已600余年,历经兴替,几度重修。1923年、1962年又略加修葺。后因檩椽日久,不堪风雨,倾圮于一旦。上世纪90年代,由旅菲华侨宗老柯贤尧首倡,发动海外侨胞、港澳台胞、泉南柯氏宗裔协力重建,按原基址、坐向、建筑形式设计施工,奠基于1995年,翌年竣工。

柯氏祠堂是一座规模恢弘的建筑,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坐西朝东,圈以石砌墙垣,垣门朝北。门亭雕饰华丽,门匾书 “柯氏家庙”金字,两旁门墙嵌青石影雕,镌“太白醉酒”、“竹林七贤”图画。门对面立一堵山字形照墙,墙中镌“福”字,照墙前面竖旗杆夹石两副。祠堂面宽5间,进深5间,歇山式顶,抬梁式木构架。堂柱皆用石柱。开三通大门。门路木作精美,朱漆木桶墙上安鎏金螭虎窗,黑漆大门彩绘文武门神,中门前边安一对青石鼓,一派古色古香。祠堂中厅为寝殿,安放神主的神龛朱漆彩绘,金碧辉煌。两面厅壁刻“忠孝廉节”4个大字,相传为宋丞相文天祥墨宝。厅柱镌着“鹊赋家声起;龙图世泽长。”等联对,梁枋间挂满“龙图阁学士”、“纶恩世锡”、“三世龙门”、“三世凤毛”等金字匾额。庑廊和一FE:壁间嵌着青石碑,上面镌刻《南塘始祖世系》、《柯氏家庙重修志》、《捐建家庙芳名录》等文字。祠左有护厝一列。祠前石埕宽广,立旗杆夹石两副。

据《广韵》载,柯氏源出姬姓,得姓始祖是周文王太伯父仲雍的后裔吴公子柯卢。周太王古公亶生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季历生昌(即周文王),昌生来有圣瑞,得古公亶喜爱。泰伯遂与仲雍商议,主动退让,以使古公宣传位于季历,然后传给昌。两人投奔南方,断发文身,开拓荆蛮之地,创立吴国。泰伯先立为吴君主,泰伯卒,无子,仲雍继立,是为虞仲。虞仲历传简季、叔达、周章、熊遂、柯相、疆鸠、余桥疑吾、柯卢。柯卢之后裔遂以其名为姓。

源自吴国贵族的柯氏,最初蕃衍于江浙,随着历史的演进,新塘街道南塘柯氏家庙渐向外地发展,其郡望有二:一为钱塘(秦置县,属会稽郡),即今浙江杭州;一为济阳(晋代置郡),即今山东省菏泽、定陶、濮县、城武、曹县、钜野一带。

柯氏迁闽南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初。高宗总章二年(669),陈元光率军入闽,镇守泉漳,随他南来的偏将、军士58姓,其中就有柯氏。唐昭宗天复年间(901—904),有闽籍的柯荣以文章才华被授以太子校书。南塘柯氏宗谱则记载:唐僖宗光启二年 (886),有祖自河南光州固始从王审知入闽。初居桃源(今永春) 和平里田内及石码聚族,因族繁地窄,而兄弟离乡分处,卜筑不一。斯时先祖择乔温陵晋江,世居元妙观西水沟巷,俗呼柯家巷。数传至八世祖塘边叟公,在南宋高宗绍兴末叶至孝宗乾道问(1162—1173)徙居南塘。其繁衍支派众多,悉称“南塘衍派”,堂号“瑞鹊”,郡望“济阳”。

据族谱,南塘柯氏开基祖“睨晋之南有塘日南塘,塘周围数千步,水天一色,波涛可造随(垂)钓之矶,效严光之乐”,徙居于此,自号“塘边叟”。塘边叟生山翁,山翁生三子:念五致政,念六致政,念七致政(名光震)。念五致政析居下廊;念六致政析居宫兜;光震生云从,居南塘。云从生栋、植、椿三子。柯栋字必茂,生子七人,为下仓派:柯植字必秀,子四人,为新舍派,又分支上郭;柯椿分派西舍,其后多外出,其次子志尹守租柯仓,至六世柯棠老开后洋房;柯槐字君泽,徙居广东;柯榕七使房,一支分居下伍堡,八世柯应祖分派塘市,十一世柯应清分居永春灵地,十二世柯于址分凤山;其支派愈分愈广。柯氏十五世起始用昭穆以联宗,初编8字:“懋昭懿则,仪表千世”。清乾隆间由柯世伟续编16字:“孝子贤孙,遵法秉礼,绍闻犹德,家声克济”。迄今已传至30世“礼”字辈。除居住本乡5000余人,还分居晋江林口、上郭、柯村、青阳下坂、缺塘、深沪西美、下伍堡、下柯坑、埭边、沪厝垵、安海、潘径、柯前以及泉州后茂、浮桥、后亭,南安官桥后曾庄、石井寮,石狮祥芝,惠安土寨、柯厝、南庄、厦门东屿、同安鼎尾、塘头、田中央、澹竹溪,安溪上科堡、镇山、根竹寮、沙黎、福宁州东门外桥头、子茂郎,永春灵地、盖德、永泰、江西上饶广嘉、广东徐闻、雷州、丰顺、揭阳、潮州枫溪柯厝围,海南,浙江及台湾,港澳,东南亚等地。海内外人口达数十万之多,成为闽南望族。

柯氏堂号“瑞鹊传芳”,出自宋代名宦柯述的一段故事。《柯蔡氏族谱》中关于“南塘派”的记载:“祖自河南光州固始,从王审知人闽,而居泉州之元妙观西水沟巷,今呼柯厝巷即是。后晋天福元年(941),祖讳宝公,自水沟巷分居莆阳,其仍居泉州之观西者,历五代及北宋,至庆文公为泉州之望族。及南渡后,家道中微,始分散播迁。”其中说到“庆文公”,即柯述之父,天圣二年 (1024)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与端明殿学士蔡襄知交,蔡襄评他 “秘书多才晚未遇”。柯庆文有逑、述、迪、逞四子,柯逑和柯述、柯迪先后于嘉祐二年(1057)、嘉祐四年(1059)登科。柯述字仲常,文学出众,曾与弟柯迪寄文章与蔡襄,蔡襄作《送柯秘书三子归泉应诏诗》,赞赏其兄弟“海鹰上云出爪翼,天马历地无羁缰”。柯述登科后初任赣县尉,继升归安知县,善能缉盗安民,修水利以溉农田。宋神宗嘉叹其才,书姓名于屏间,擢为怀州知州。元祐、元符年间,两度知福州,修福州学宫、试院。历官至朝议大夫、龙图阁大学士。柯述先前在熙宁间(1068—1077)任漳州通判,赈饥有惠政,以致两只鹊鸟飞来他的官衙里搭巢。当柯述移居时,那鹊鸟竞随移到新的居处。后来柯述要离任归家,两只鹊鸟还随他飞翔十里,依依不舍。苏东坡特作《异鹊诗》记其事。诗日:“昔我先君子,仁孝行于家。家有五亩园,么凤集桐花。是时鸟与鹊,巢觳可俯孥。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呀。里人惊异端,野夫笑而嗟。云此方乳哺,甚畏鸢与蛇。手足之所及,二物不敢加。主人若可信,众鸟不我遐。故知中孚化,可及鱼与虾。柯侯古循吏,悃幅真无华。临漳所全活,数等江干沙。仁心格异族,双鸟栖其衙。但恨不能言,相对空楂楂。善恶以类应,古语良非夸。君看彼酷吏,所至号鬼车。”柯述仁民爱物、异鹊知感的事传到宋神宗处,神宗赞叹:“真瑞鹊堂”。柯氏遂世代以“瑞鹊传芳”为号。

除名宦柯述外,晋江柯氏历代还出了不少名士才俊:柯宋英,字子飞,宋绍兴二十四年(¨54)进士,知梅州,以德化民,任满时狱无死囚。柯知彰,字仲晦,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授海丰县令,建灵溪陂溉田三千顷,百姓感恩,后升任福州通判。 塘边叟四世孙柯云从,讳汝龙,又字士隆,号榕窗,宋宝祐四年(1256)进士,授清漳司户参军。塘边五世柯栋,字必茂,号怡颜。任元都总管,元末辞官归家。买田数百顷,筑别墅于南峰,为洑田塘水利设陂规,建逸老堂以祀土神。塘边七世柯公全,字德仁。父椿老七十方生公全,嫡母不慈,尝欲害之,公全事之惟谨,人称纯孝,事迹见载于晋江县志《孝友》。塘边九世柯季,字永叔,号鲁闇。泉郡庠生,明永乐十九年 (1421)进士,徐闻知县,首修南塘柯氏家乘。柯实卿,字公仲,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历官池州知府。执法不阿,忤上官被调郧阳,又抵制宦官索贿,因告归。时逢倭患,力请筑安海城以防倭,并亲董其役。塘边十六世柯赓昌,字贻赳,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潜江县令。汉水为患,亲率众修坝,民赖以安。擢礼部主事,康熙三十二年(1693)典试河南,所取得人,人服其识。其子柯维登与孙柯思睿于康熙三十一年同榜举人。塘边十六世柯得昌,县学生员。当康熙间沿海迁界,侨寓南塘者艰辛万状,得昌留意安顿,资其饥寒,恤其征役,全活千余人,为德于乡,名载晋江县志《笃行》。塘边十八世柯伟生,号嵩亭。乾隆十年(1745)进士,任光山知县,曾与弟可栋同修洑田塘。 塘边十八世柯可栋,字平若。雍正十一年(1733)连捷进士。授繁昌令,勤于政事,息事平讼,捐俸兴建公益,卒于官,民为建 “甘棠遗爱坊”以思其德。 柯氏播迁外地的支派,也出了不少杰出的人物。如菲律宾反殖民主义而牺牲的爱国诗人、被称为国父的黎刹,是上郭村柯氏十九世柯仪南的玄孙。又如曾任台湾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的柯桂荣(字远芬),即南塘迁广东大埔,继迁梅县支派的二十二世孙。广东一派侨居海外者甚众,其二十世波郎在泰国为枢密大臣、大理院法官,其子柯满他纳任过泰国外交部长。

柯氏又有堂号“济阳堂”,与晋江另一大姓蔡姓相同,且传有 “柯蔡同宗”之说。在晋江、台湾以至海外各国华侨多组织“柯蔡宗亲会”。柯蔡同宗的由来,有几种说法。一说柯、蔡同为周太王古公直父后裔,蔡氏始祖叔度是太王三房曾孙,柯氏始祖柯卢为太王二房十一世孙。辈分虽不同,但其后裔仍是兄弟血缘关系。晋江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唐宋年间,柯蔡之始祖均由北方奉派晋江为官,以清廉至退休告老时竟无川资还乡。柯公只有一女,蔡公亦只有一男,因两人素为知交,情同手足,乃为婚配,合两家为一。后生五男,长、次及四房为柯姓,三及五房则为蔡姓,而同以济阳堂为灯号。晋江柯氏族谱又载一说:塘市安平柯氏开基始祖翰公,字国材,系宋朝理学名儒。翰公生三子:长缵、次绍、三继。缵公生子启学,启学无子嗣,仅生一女名谷英,乃招赘蔡十郎为婿。约定生子分承柯蔡两姓。其后两派皆衍成大族,分支各派,俱以认同柯蔡同宗之说。其实,这种异姓联宗的做法,在旧时族群纷争的形势下,可壮大宗族的势力,于双方都有好处,自是容易得到接受和认可的。基于同一道理,闽南还有“辛柯蔡联宗”、“柯许联宗”之说。莆田蔡氏族谱云:“辛、柯、蔡同出一系,其始祖自南宋时代,由河南济阳府固始县,兄弟三人相率人闽。初居福州下大路风陈张鄞乡,嗣后分姓分居,辟地开族,各起盖宗祠。长兄人辛姓,灯号青阳堂,分住惠安龙王庙一带,后再分支漳州各县。次弟人柯姓,分支泉州东门外,后再分南安诗山、永春一带。三弟入蔡姓,分居泉州、洛阳桥南、莆田等地。三姓宗人联合祭祖,惟济阳灯号三姓均可适用。

“柯许同宗”之说则见载于台湾柯远芬编的《轩坑保柯氏族谱》,记他本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到晋江南塘祭祖时的见闻。云某一年代,许姓数代单丁,其最后一代娶柯氏妇女为妻,亦只生一子,因家贫携幼子到娘家居住,不幸其子为外家的狗咬死,柯氏妻痛不欲生,其兄弟为让她传宗接代,将一年岁相同的儿子让他携归,并瞒过婆家。后来此子中举登科,取得功名,其母每要他先往外家叩拜舅氏。最后还向儿子说明其身世由来。此子临终遗嘱告其子孙,自己原系柯氏骨肉,不可忘却。每逢年节,应先至柯氏宗祠祭奠。据说,直至民国二十九年柯远芬来祭祖时,还有许姓宗亲亦齐来参加。从以上流传广泛的联宗之说,可见晋江柯氏历史之久远,支派之繁盛。

柯氏传衍台湾现将近10万人。最早见于族谱记载的有安海林口村《柯氏族谱》所记十二世柯玉侯(1676—1722),其传裔居住台北林口村。乾隆三十八年(1773),该派子孙还专程回晋江安海林口,将先人神主请往台湾奉祀,同时抄去柯氏辈序,以备后裔沿用。安海林口村柯氏《华林柯氏续修谱》记载清代该村大批柯氏人迁台,并将新开垦的地方命名“林口”,以纪念祖籍。又将祖籍地供奉的普庵祖师香火迎往台湾林口村,建立普庵寺敬奉。南塘七使房分居下伍堡一支,在清末也有30余人到台湾嘉义垦拓,住嘉义林厝村。据台湾省文献会资料,“清乾隆年间有福建安溪二十八都士林乡人人垦今台北县泰山乡大科村的柯厝坑。乾隆十六年(1751)有柯乾梁、柯献瑞居麻豆堡,捐北极殿斋房。乾隆廿二年(1757)有贡生柯廷第捐修凤山县北门石路。乾隆三十八年(1773)柯步生在今高雄县燕巢乡兴建龙角寺。乾隆三十九年(1774)柯正寿重修楠梓坑桥。嘉庆三年(1798)有柯有成与何绩、赵良盛随吴沙进垦今宜兰县头城镇。道光年间,又有柯姓漳州人到现台北万里乡大埤村冷水堀开垦。道光二十七年(1847)有柯福隆人居今台南县盐水镇。”又据柯仓《钱塘柯氏三房之三支家谱》载,清代有二十世至二十三世多人往台湾彰化溪底村住居。如二十世柯正垂(1782—1829),讳正业,葬在台湾。柯正寿(1773—1809),讳正撤,葬在台湾。二十二世兹亏 (1834一?)娶台湾湖仔内姚氏名熹娘。兹道字世理(1839一?)娶台湾查某潭林氏名让。兹敦字世笃(1830一?)在台娶过溪竹坑庄娘。兹帆(1834一?)娶台湾牛埔仔黄氏店娘。现台湾彰化县伸港乡溪底村有柯氏上万人,建有柯氏祠堂。在台北吉林路则设有“世界柯蔡宗亲总会”。

在台湾编《轩坑柯氏族谱》的柯远芬是广东梅县人,其始祖柯大泉明代自晋江南塘迁粤,开基大埔县三河坝天井湖,至七世分一支迁居梅县,柯远芬为其二十二世孙。1940年柯远芬任福建中部抗日防务时,曾来南塘认祖祭祖,亲笔题匾“饮水思源”,现尚挂于南塘祖庙。1945年柯远芬入台接受日军投降,其家族裔孙多人往台就业或升学,及今已繁衍二十余户,90多人。 1969年柯远芬编《轩坑保柯氏族谱》,撰有“柯姓源流考”、“辛柯南塘柯氏冢庙柯远芬题匾蔡同宗考”、“粤梅柯氏溯源’’等篇,细述其家族播迁情况。在序言中,柯远芬声明他修谱的目的是“为维护中华文化道统,为使后代子孙不忘木本水源”。其弟柯培荣(字远清)亦在序中强调: “毋忘祖宗,灌输中华伦理道统,传承中华文化。生生世世,以做中国人为荣。”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台湾柯氏族裔到南塘祖庙谒祖。 2003年元宵,台湾鹿港85岁的柯进堂老先生在泉州参加文化节,观看“泉州百个家族移居台湾族谱展”,发现寻找多年的祖籍地就在晋江南塘,第二天就带着儿媳赶来南塘谒祖进香。2006 年正月十六日,柯进堂老先生又特地带上妻子、儿子、儿媳来南塘祭祖谒亲,得到柯氏宗亲盛情的欢迎。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