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灿 百米画卷《大三峡》神奇墨动映九霄
时间:2019-07-13 21:26 来源:中国报道 作者:吴蜀丰 点击:次
报告文学
中国报道讯(刘凡君/文)他曾经是一家大型军工企业的普通工人。他是一名职业画家。他曾休笔三年,闭关苦修,博览群书,狠补美术理论。他用10年的时间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情。他先后20余次走进三峡;他曾登上神女峰之巅,俯瞰脚下连绵不断的的山峦和滚滚东去的长江。他在五十多平米的小屋里画出了气势恢宏的百米长卷《大三峡》而震惊画坛! -----作者题记 走向京城 三峡长卷震画坛 他从九龙坡谢家湾文化村鸡公嘴那棵黄葛树下起步,用了54年的时间终于走进了儿时梦想的艺术殿堂;他从重庆朝天门零公里出发,用了10年的时间带着三峡的风,三峡的情走进了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
2019年3月28日上午9点30。 重庆市文联美术馆A馆。这里正在举行“墨动三峡·李光灿中国画作品展”暨“李光灿中国画作品研讨会”。 李光灿站立在风中,慈祥而坚毅的脸上挂着标志性的笑容。齐耳长发,常常下意识地用右手五指将头发往后梳理一番。穿一件深色对襟衣服,中式打扮,举手投足显得轻松随意。 今天,是个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李光灿来说,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为了这一天,他盼了整整50多年! 初春的阳光仿佛是一支和煦的歌在李光灿的耳畔回响。仿佛是清晨的一阵风穿透了李光灿三峡的梦。仿佛是春天里的一首抒情诗在李光灿的画毡上跳跃、舞蹈…… 李光灿精神抖擞地站在展览大厅门前,不停地与来宾拍照、握手、致谢,他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迎接平时他仰慕已久而未见到过的专家、教授、学者等到来! 展览期间,在市文联会议室举行了李光灿作品研讨会。 “墨动三峡--李光灿作品研讨会现在开始!” 重庆市评协副主席、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邱正伦教授主持研讨会。 主席台背景墙上,“墨动三峡·李光灿作品研讨会”一行大字十分醒目地映入与会者的眼帘。一本印制非常精美的画册《墨动三峡--李光灿中国画作品特辑》作为礼品赠送给来宾。 “这次展览及研讨会的主办单位是重庆市文联,承办单位是重庆美术家协会、重庆文艺家协会活动中心;协办单位是重庆市文联美术馆。重庆艺林画院。” “在重庆文联的历史上,为个人召开这样的会,同时举办个展以及出书!以前没有过。”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说。 是啊,李光灿,何许人也?,他何德何能享受到这么高的待遇?他凭什么在绘画艺术的世界里,一路顺风,杨帆远去? 2019年6月3日,笔者采访了李光灿,沿着《大三峡》问世的足迹,笔者听到了更多的‘以前没有过’。” “第一,由市政府主办在市委大厅举办个人画展,这在重庆市以前没有过。” 2007年,《大三峡》由重庆市政府主办,在重庆市委会议厅和重庆图书馆以及“第12届三峡国际旅游节”先后成功展出。 2012年12月,由重庆市政府主办,《大三峡》百米长卷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成功展出。 “第二,个人的绘画作品密集地进入市政府部门以前没有过!” 2013年6月,李光灿受邀为重庆市委常委会议厅创作巨幅国画《高峡平湖》;同时又为接见厅创作大型山水国画《巴山春晓》。之后又为重庆市政府外事办会议厅创作多幅大型山水国画。 2016年,李光灿为重庆市文联大厅创作大型国画《晴雪》。 1999年、2017年两次受邀为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创作大型国画《夔门雄峰》《峡江紫气图》。 “第三,个人的作品作为政府的礼品赠送外国友人以前没有过!” 2016年,《大三峡》作品被重庆市政府制成真丝长卷作为介绍重庆的礼品赠送给有关省市政府部门及外国友人。 “之所以引起政府、社会和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是因为这幅画以震撼人心的艺术表达,打动了我们!作者为重庆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研讨会上,与会者在积极发言。而李光灿在静静地聆听。刚才脸上露出的开心的笑容与无比自豪的神情,这时也淡淡而去。他或许想起了自己从三峡走向京城的曲折道路上发生的一件件难忘的往事……
少年立志 艺术之梦终如愿 李光灿从7岁开始涂鸦,以粉笔、石灰块、双色圆珠笔、铁钉等为笔,在书本、铁板、木板,门板、地上画些飞机大炮;他的第一幅画就挂在保管室兼会议室的墙上,至今,那幅以生产队为原型的画上那山、那水、那情、那景还留在他心里…… 1958年,李光灿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祖籍长寿古佛乡人,系湖广填四川的移民。 1952年,爱好珠算的父亲考上“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在小泉分校就读。毕业后分配到建设机床厂材料室当一名库管工。李光灿一家六口人,上有哥哥、姐姐;下有一个妹妹;李光灿排行老三。全家无一人与艺术沾边。唯独李光灿对绘画痴迷。大约读小学前后,顽皮的李光灿喜欢用粉笔在地上、墙上、门板上,画飞机、大炮;粉笔没有了,就用铁钉在地上画刀刀枪枪;最喜欢的用具是双色圆珠笔,可以在书本的空白处画飞禽走兽。他的书本,凡有空白处,都被他涂鸦成风景。那时,李光灿小有名气,隔壁班的同学也常常利用课间休息10分钟的时间,将书本拿过来,请李光灿留下画作,那感觉,就相当于现在请明星签名留念一样。他那时候也有“粉丝”。 李光灿的形象思维能力超强,但学习成绩不好且有些顽皮。邻居常告状说李光灿把墙上的石灰抠下来当成粉笔,在我家的门上画画。母亲没文化,教育孩子的方式常常是拿起篾块打屁股。 初中毕业时,李光灿遇到了他的启蒙老师张永禄。张老师画花鸟,不善山水,后改学山水。边学边教。李光灿从老师的“一碗水”里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山水画。读高中,美术组常常组织学生到市里看画展,这令李光灿大开眼界! 高中毕业后就下乡。李光灿到长寿八颗公社落户,住在队长家。李光灿个儿不高,身体单薄,队长考虑他究竟能干什么?想了半天,队长想到了看山林。“这活路好耍啊,可以看风景,还可以写生。”李光灿心想。于是,每天走在看山林的路上,累了,李光灿就坐下休息,拿出画板开始写生。那景,或者炊烟,或者麦浪,或者鸡飞狗跳! 有一天,李光灿赶场回生产队,就在快要到达生产队时,李光灿一望,突然发现生产队的景致美不胜收!层层梯田,像一片片弯弯的明镜镶嵌在大地,三五座茅草屋,坐落在半山坡;一条小溪经过一大片竹林蜿蜒流淌,几个妇女在小溪边洗衣,谈笑风声。天边,秋阳的余晖洒在错落有致的山野,茅屋的炊烟袅袅,好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 李光灿打开画板,将美景尽收。画完后王队长看到了很喜欢非要拿去贴在开社员大会的保管室墙上,李光灿欣然同意了,他就把他人生中的第一幅画贴在保管室墙上,社员们都说画的好,他们在画里找到了自己的家,还有熟悉的石板路…… 1979年,李光灿顶替父亲进厂,当上了一名热表处理工。工作环境相当恶劣。但忠厚老实的李光灿每天还是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随着绘画技能的提高,李光灿明显的感觉到知识不够。于是,求学的愿望十分迫切。 1985-1988年,李光灿就读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得四川美院李文信、杜显清、黄源、陈道学等先生悉心教导,又受名家黄永玉先生指点。主攻山水,笔耕不辍、兼收并蓄, 这期间,建设厂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每年都要开展书画竞赛活动,李光灿往往是第一名!后来,李光灿调另外一个车间,那车间的书记、主任很器重李光灿,并同意他工作之余,可以写生画画! 写生,对于李光灿来说简直就像人必须要有空气一样的重要。只要有时间,李光灿背着画板,带上干粮,背上水壶,杵根棍子就踏上写生的路。 李光灿上头渡、走三峡、爬黄山、登太行,驱车前往西藏的神山圣湖等,“收尽奇峰打草稿”,到各地实地写生。他以大自然风光和巴渝民居古镇为题材,逐步找到自己对山水画的表达语境。 李光灿深入农村小院,捕捉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生活场景,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 李光灿深入工厂、车间、社区,把笔触对准所画对象的心灵深处,从平凡百姓的穿着打扮透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盛夏的早上,李光灿利用厂休时间与朋友乘船前往三峡,当他第一眼看见壮美而神奇的三峡时,他深深地被瞿塘峡夔门的雄姿所震撼!那气势恢宏,深沉厚重的山体,浊浪排空,一泻千里的江流,汇聚成一首惊天动地的交响曲,让李光灿陶醉不已,敬畏不已…… 从那天起,三峡就住在了李光灿的心里,从此,挥之不去!
志在超越 百米画卷大三峡 李光灿心目中的大三峡是立体且人文的;是有思想,有灵魂的;有生命且天人合一的大三峡;远望,重峦叠嶂,气贯长虹;近观,小桥流水,浓缩三峡民居生活。有细节,有筋骨,写实与写意融为一体…… 长江三峡,历来是艺术家们要想书写的题材。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嵒、陆俨少、李可染、关山月、黎雄才、魏紫熙、岑学恭等艺术家笔下的三峡,可谓各有千秋。 李光灿想在继承的基础上超越前人! 但李光灿知道,没有生活的准备、没有思想上的准备,没有创新的准备,没有美术理论上的准备,没有艺术上的准备,仅仅凭激情是绝然画不出大三峡的!那超越也是一句空话。 为了画《大三峡》,李光灿决定休笔三年。闭关苦修。几乎每天往返谢家湾到重庆图书馆之间,借阅书画书籍数百本。他从书本上的字里行间,研究中国山水画或平远、或高远、或深远的外延和内涵。他在研究用笔用墨上如何创新;在构图上如何做到写意更加舒展,组合更加合理,塑造更典型化;他像一株禾苗,需要阳光雨露,他如饥似渴地吸收营养。 为了做好准备,李光灿开始迫不及待地画三峡的小画。日积月累,三峡题材的画稿已经堆成了小山。他决定要创作一张大画,将对三峡的零星记忆,串连成一幅气势磅礴的壮丽山河之作! 1996年,李光灿就在谢家湾文化村那间五十多平米的屋子里,利用电视墙宽的距离,墙上铺上画毡,开始创作《大三峡》。 面壁凝思,李光灿脑海里闪现出的第一个想法是“大”。他要用大胸怀、大气派、大手笔,来表现三峡的大景观、大气象、大格局。先用四尺全开竖幅小写意方式,但纸张太小,承载不了李光灿的思想;几经选择,还是用六尺全开横幅作画。他要画出百米画卷,名为《长江明珠》。 多少个日日夜夜,李光灿就这样画呀画,越画越感觉不到位。于是,就把一幅幅画好的画从墙上撤下,铺在地上,李光灿仿佛不认识他们一样,那山势,那烟雾,那奔腾的长江,都不是他想要的三峡! 那时,画着画着,思维停止了,思路堵塞了,运笔迟钝了;激情没有了,灵感熄灭了。于是,孤独的李光灿拿起画板走出画室,再次拜访三峡! 李光灿坐在三峡石上,双手交错怀抱,望着江对岸山势险峻的大山,望着那满山遍野蓬勃生长的草丛玉树,他半天不说一句话。 连续几天他就这样坐在三峡石上。直到有一天,云开雾散,江风徐徐,他心旷神怡,慢慢地敞开心扉,与江水K歌,与山势交心、与苍天对话,与森林吸氧…… 他一次次走进三峡去写生,一次次再认识三峡的性格;每一次相逢,就是再一次的新发现;每一次情感上的碰撞!就会爆发出新的创作灵感! 他走在三峡长江边的鹅卵石上,翻山越岭,深入峡谷,风餐露宿;他登临赤甲山,走进白帝城、屈原祠;徒步瞿塘峡、古栈道、古战场遗址。 他走进三峡原住民居,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性,熟悉他们待人接物的细心周到,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
有一年夏天,李光灿突发奇想,神女峰能上去吗?当地一廖姓青年说能上去,并当向导。第二天清晨,他们一行四人乘舟渡江前往神女峰。只见山势陡峭,云雾缭绕。向导在悬崖上用柴刀开出荆棘小道,大家手牵手,手抠着石缝、拧着树枝、草腾匍匐前行。在悬崖边,一人突然脚下踩空,一只手猛地脱开,另一只手被李光灿紧紧攥住,一只脚踩在石沿边身体外倾180度的凌空旋转,大家都惊吓出一身冷汗。随后,又一人不慎掉进脚下的山洞,他的手紧紧攥住李光灿的右手,李光灿摔倒在洞口边右手还紧紧攥着他的手。此刻,洞里传出哗哗的流水声,寒气逼人。经大家全力营救,俩人才化险为夷。终于攀上了刚好能容四人站立的神女峰之巅。俯瞰三峡,只见层峦叠嶂、烟雲流动、大江奔流,清风扑面…… 李光灿心中的大三峡,是立体的三峡。他想通过多角度、多维度、大视野的观察和思考,表达自己对三峡的自然形态、审美特征、历史人文和时代变迁有更深刻的认识。 李光灿心中的大三峡,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三峡。那里有三峡远古的历史,有历代纤夫用生命与大自然抗争而留下悲壮的足迹;阡陌交通,牧童放歌;溪边浣衣,民居生活。那里不仅有田园风光,而且还有勤劳的三峡人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不仅要展现勇敢的三峡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且还要有三峡人与恶劣环境抗争的历史记录!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了,画稿撕了一张又一张。李光灿在否定中成长,在艺术创作中成熟,在成熟中不断创新超越。他对三峡的认识渐渐提高,思路渐渐清晰,思维渐渐打开,运笔渐渐自如,激情即将涌动,灵感瞬间爆发…… 李光灿果断地将过去命名为《长江明珠》的画名,改为《大三峡》。这不是简单的更名,是李光灿思想认识开始升华的证明! 生活,再生活;认识,再认识。写生,再写生;否定,再否定;从感性到理性,李光灿遵循文学艺术创作规律,《大三峡》必须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李光灿给三峡赋予顽强的生命,赋予崇高的灵魂,赋予家国情怀! 顿时,三峡的水活了起来,三峡的山生动了起来,三峡的情繁荣了起来,三峡的人站了起来!大三峡的魂丰满了起来了! 2005年初春的一天,李光灿一大早就将六尺宣纸竖挂在墙上,他屏住呼吸,面对这墙上的宣纸,他想起了一次次走进三峡的风风雨雨,创作冲动突然爆发!一幅气贯长虹的壮丽画卷在脑海里出现…… 李光灿控制好情绪,调整好心态,家国情怀汇于笔端,万语千言踏歌而来。那美妙的旋律由轻到重,由虚到实,由远及近;由地到天,由天到地飘然入耳……那天意之诗从夔门下笔,左向张飞庙、石宝寨延伸,右向瞿塘峡、巫峡、大宁河、神女峰、西陵峡深处的田园风光,再由三斗坪进入南津关,最后以大虚方式收笔,仿佛间,那一抹水墨丹青,如一首浪漫的小夜曲,尾音如丝丝低语…… 2007年3月28日,历时10年,李光灿终于完成了百米长卷《大三峡》! 这10年,是李光灿深入生活,扎根三峡,讴歌壮丽河山的10年!是他艺术修养不断进步,不断成熟的10年,是他不断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10年!是他不断积累与思考、传承与创新的10年!
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绘乾坤 李光灿的《大三峡》上的崇山峻岭,重岩叠嶂,烟云流动,大河奔流;时而云蒸霞蔚,时而奇峰屹立,时而险滩急湍,时而水波潋滟,壮伟,磅礴,大气的大三峡尽收眼底。无处不自然,无处不天成…… “画家画三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画三峡” “持之以恒地画三峡,真正体现了用心、用情、用力、用功!” “李光灿的《大三峡》传达出一种大气、苍茫、宁静,并追求以形写神,并从“神”中营造“韵”味。在作品中呈现出虚实相生的自然景象,使画面有新的时代风貌和传统的笔墨韵致……” “他真正是‘行千里,致广大’重庆人文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在“‘墨动三峡’——李光灿作品研讨会”上,来自重庆市评论界、美术界的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发出由衷的感叹。 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徐亮先生以“面聆三峡驻,目吟大江流”两句话,品读演绎了画家丰满雄浑的三峡作品。 重庆市美协副主席、重庆画院常务副院长邓建强认为,李光灿的三峡作品体现中国精神,展示巴渝特色,画面非常完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传承者、传播者。 西南大学文学院寇鹏程教授说,画家是为三峡而生、为艺术而生,持之以恒地把三峡当成自己的生命进行展示,令人感动。 “李先生热爱的家乡,作品气势磅礴,水墨交融,用笔酣畅淋漓,构图奇险,用色大胆”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苏甦教授说。 重庆美术馆《重庆美术》编辑部主任朱澄说:李光灿笔下的巴山蜀水,以“情思”为主导,摆脱了理性与写实的羁绊,突出的是心灵观照的主观体验。 重庆市文联副主席、市评协主席、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周晓风说:读李老师的三峡绘画,尤其是他的大三峡长卷,感到既有技法,也有艺术,更有情怀,自然和历史的三峡题材,丰厚的三峡文化主题,独特的艺术语言,这些都是李光灿绘画艺术获得成功的重要元素。
中国美术杂志主编徐恩存先生对李光灿的评价: 李光灿笔下的山水画,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气息。画家始终以巴蜀山水为题。去吟咏作自己内心的情怀,去表现着自己对故土的深深眷恋。李光灿的山水画,是取之自然,却又超越自然,最终在纸上出现的是他心中的山水,他的作品因而具有极强的个人化特点,表现了画家独到的观察角度与对自然山水的独特理解。比如《峡江春曲》《夔峡清秋》等,都在一派烟云苍茫之中体现巴山蜀水的重峦叠嶂与源远流长;尽管如此,画家并不把自己的关注点聚集在真山真水之上,而是从感觉出发,更多地沉浸在审美心理时空的流动中。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总编辑、著名理论家、画家贾德江撰文道: 李光灿深得传统笔墨之精髓,既有南宗的气运高华,又有北宗的骨力雄峻,并将其推向极致。其中呈现出一己家数,从而与传统绘画间构成一种自足的张力。质言之,将传统山水的笔墨与自然的丘壑之美整合臻至,达到令人震撼的效果,显示出一种大手笔,大气魄,大境界的艺术追求。 李光灿在这幅长卷中,在用笔用墨上大胆出奇,他是非学院派,没有框框,有时甚至不按规矩出牌。他笔下画中的点、线、面和谐相处。画山,他用中锋把山的体势先立起来,用侧锋来增加它的意趣。同时把他的主观感情和情趣渗透在运笔之中。然后再用中锋进行勾勒、渲染,讲究气韵生动、流畅、自然。在构图上,大胆采用“移山倒海”法,比如《大三峡》中,“西陵深处的田园风光”,就是作者跳出写实的框框,把分散的美景通过典型化的方式在画作中表现出来。成为《大三峡》的精彩之笔!
李光灿用他的力作《大三峡》震惊了画坛! 重庆市委副书记张轩参观了展览,她高兴地说;"《大三峡》气势磅礴,我很喜欢,这幅画可以代表重庆上北京展出!” 重庆市政府顾问甘宇平,观看了《大三峡》展览后,主动拉着光灿的手说“谢谢你为重庆做了一件大好事!” 2012年的秋天,李光灿想利用进京出版《大三峡》的机会,想让美术界权威人士看看这幅作品,他们是否认可呢?
当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主编、著名美术批评家贾德江先生展开微缩画卷时,贾先生注目凝视,不停地说:“好呀,大气象,大手笔,高格调哇!”转身对旁人教导说,“这就是高品位的作品,你们看他的构思、云气、形式与内容,还有整体的关系,那可是一般人不可能达到的。”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董事长兼总经理,人民美术出版社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著名山水画家程大利先生。展开画卷,一段一段地兴致勃勃地看下去,不断频频点头,露出赞许的表情,嘴里喃喃地说:“好哇,好哇。”看完后程先生郑重其事地表态:“光灿,您的画真好,把原作拿到北京来展览,最好在中国美术馆!”
2007年11月5日上午,李光灿满怀信心地两次探访中国国家画院。他终于见到仰慕已久,正在伏案创作的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著名山水画家卢禹舜先生。卢先生时儿近距离,时儿远角度细细的品味着,他说:“画得很好,在苍茫中不失大气,细腻中又显苍润华滋,很有张力……” 这时,著名画家纪连彬与其他几位画家也过来观看《大三峡》,他们异口同声赞扬:“不错,不错,用10年的时间画出了精品!” 卢院长应李光灿的要求,立马为正在印刷的百米画卷题写书名《大三峡》并钤印。告辞时,卢院长两次叮嘱:一定要争取到北京展出呵! 2012年12月,天空晴朗。阳光照射在雄伟、庄严的军事博物馆大楼。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先生亲笔题写画名——《大三峡》几个大字,做成巨幅红色广告牌树立在醒目的位置。李光灿的《大三峡》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出资主办,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隆重展出,参观者众,好评如潮,媒体争相报道,《大三峡》轰动京城!那个冬天,李光灿感觉特别温暖。 李光灿现为重庆美协会员,重庆两江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学书画院副院长,民建会员、民建书画院副院长,重庆中国画学会会员,重庆江北区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冯玉祥诗书画院副院长,重庆现代禅画院副院长,重庆艺林画院院长。在绘画的世界里,他是一只翱翔在三峡上空的雄鹰! 当赞美声在耳畔悄悄离去,当一切接待应酬暂停之后,李光灿便回到他的画室,继续画他的三峡。累了,就开着他那辆爱车,回到两江新区一栋普通的住宅里,与89岁的老母亲和92岁高龄的老父亲以及妻子、女儿、外孙一家人在一起,拉拉家常,享受天伦之乐。 “妻子杨英是贤内助,积极支持我的事业,家务事全包了!我没有后顾之忧!”李光灿自豪地说,妻子杨英在一旁微笑。这些年来,夫妻俩风雨同舟,只要李光灿出行,妻子杨英就随同。专家、教授要看长卷百米《大三峡》杨英为李光灿展画。李光灿接受记者采访或接待专家、教授、朋友,杨英就为他们照相、摄像。 女儿李佳早已成家,大学毕业后,师从父亲。父亲成功了!李佳感动立志——无论道路有多少坎坷艰险,我一定会像父亲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为什么是你画出了大三峡?许多人看李光灿身材也不魁梧,形象也不“高、大、上”,怎么可能画出这座城市的灵魂呢?他笑了笑,没回答。 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李德清的一句话,道出了缘由:一个对祖国山河没有深深爱恋的人,是画不出这种大气魄的;一个没有坦荡胸怀的人,是容不了这样的大河山的! 是的,李光灿胸中有信仰,心中有情怀,脚下有力量,笔下有乾坤。我们衷心祝愿李光灿在追求“写实与空灵、平面构图与立体构图、色彩与氛围、局部与整体、时代与风格”的艺术道路上,不断努力探索,继续创作出一批富有三峡特色和独特艺术个性的山水画作品,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作者简介】刘凡君。本名刘凡军,重庆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会员,第二、三、四届全委会委员。巴南区第二、四届文联副主席,巴南区第二、三、四届作协主席。198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先后在全国、省、市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等作品近300万字。《报告文学》杂志特约作家。 著有散文集《永远的贺卡》《我在西街等你》;小说集《河西街的夏天》;报告文学集《走向天使之路》;长篇纪实散文《我在日本铃木当团长》;长篇报告文学《生命之光》《逐梦之旅》;长篇传记文学《关桥传》《王小谟传》(与姚远合作)。2017年,长篇电视连续剧《遥指苍穹》参加“首届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荣获最佳人气奖;电影、电视剧剧本综合类优秀奖。(与姚远合作)
《我和我的祖国》七十周年主题征文 主办单位:中国报道《魅力城乡》 投稿邮箱:zgbdcqxw62791384@163.com 征文时间:2019年6月21日--2019年9月31日 (责任编辑:吴蜀丰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
- 上一篇:带孩子们亲身了解姓氏内涵
- 下一篇:《赵氏孤儿》 走进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