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天下网移动版

主页 > 人物故事 >

吴文彩侗戏祖师著有李旦凤姣梅良玉两部侗戏

      天下吴氏讯(吴蜀丰)【编者按】吴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九位,据不完全统计,吴姓全球人口近3000余万人,无论是在政坛、军事、工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医学界等行业,从古至今吴姓英才辈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吴文彩(1798—1845),侗戏祖师。 清贵州黎平府人。从小入私塾读书,因家境清贫,十三岁跟父干农活。秉性开朗,聪明好学,对侗族叙事歌、礼俗歌、情歌、酒歌有浓厚的兴趣,不仅爱唱、弹、 跳、舞,而且爱编歌。他编写的《开天辟地》、《财主贪财》及情歌,有的已成为古今绝唱。中年时,出游过王寨、茅坪、洪江、古州、丙妹、三江等地,开阔了视 野,看了汉戏、桂戏和阳戏,便萌发了编侗戏的念头。回家后,闭门三年,于1830年移植编出《李旦凤姣》和《梅良玉》两部侗戏。经过160多年的风风雨雨,侗戏已传遍广大侗乡。从江、黎平、榕江等县的侗族群众,逢年过节,都要演唱侗戏,并举行纪念吴文彩的祭祀活动。

      侗戏是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处于弱势的侗族文化主动接受并学习汉文化的产物。从汉戏到侗戏实质上是一个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其间侗族柔性的民族性格和以柔为美的审美取向起着主导作用。从表象看,侗族不过是接受一种艺术形式,但它对侗族文化的发展却有着发人深省的深远意义。在它柔弱的形态里蕴涵坚守自我民族文化根基、促进自我民族文化发展、展示侗族人直面强势文化冲击、善于吸收先进文化并结合本民族文化创造发展的内在力量。



      侗戏,侗语称“戏更”(xik gaeml),是全国三百一十七个剧种(其中少数民族二十二个)中的一种,2006年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与侗族大歌同为侗民族艺术的瑰宝。所不同的是,侗戏不是源自侗族文化自身,而是侗族人民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主动接受并学习汉戏的产物,可谓是处于弱势的少数民族文化主动学习处于强势的主流文化,并取得成功的典型个案。因此,探究侗戏发生发展的历程,寻析其接受过程中如何使汉戏侗族化的作法和取向,以及其对本民族文化构建的作用和影响,对今天在全球化背景下弱势民族的边缘文化如何应对强势文化的冲击或许不无启示。



      吴文彩,他具备了两种文化碰撞时创造新的民族文化的条件和能力,事实上他本人就是两种文化孕育的产物。一方面他幼时酷爱读书,是清代廪生,对汉文化应该说是相当熟悉;另一方面他喜欢唱歌,二十岁就成了侗族地区有名的编歌能手,被人们誉为“al wangc”(歌王)。传说寨上有一对海誓山盟的夫妻,丈夫因被官府抓去当拉夫,五年杳无音讯,妻子改嫁,丈夫回来痛不欲生,便去找吴文彩帮忙。吴文彩把这对夫妻的爱情经历编成了一首催人泪下的侗歌,丈夫到妻子改嫁的侗寨鼓楼里一唱,妻子听后便与丈夫破镜重圆。丈夫为酬谢吴文彩,送了他一两二的银子,这首歌便被叫作《两贰银歌》,至今还被侗寨人们传唱。吴文彩沉醉于编歌传唱的那几年,汉戏逐渐传入侗族地区,但由于语言不通,看戏仅是看“热闹”。

      吴文彩立志创造侗族自己的戏。二十九岁时他先后到黎平府、王寨(今锦屏)、古州(今榕江)等地,如痴如醉地看汉戏。半年后回到家乡,一头扎进禾仓,偶尔走出仓门,时而抬头望天,时而俯身看地,时而对柱呆立,时而蹲地不动,时而狂笑,时而痛哭。三年后,他根据汉族戏曲《朱砂记》和《二度梅》翻译改编成两出最早的侗戏《李旦凤姣》和《梅良玉》。这两出戏全用侗语说唱,以侗族山歌《你不过来我过来》曲调为基调,吸收汉戏音乐,设计了别具民族特色的唱腔、过门、表演程式以及胡琴等配乐乐器。1830年登台演出,轰动侗乡,并很快流传开来。据传吴文彩后与他人合作又创作了《毛洪玉英》(Maox hongc yul yinh)、《刘知远》(Liiuc zil yuanx)和《梁山伯》(Liangc sans beec)三部作品。“歌师”吴文彩成为了“戏师”吴文彩,被侗族后人尊为侗戏祖师爷。
(责任编辑:吴蜀丰 )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