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天柱远口吴盛后裔达110余万人
时间:2023-11-22 23:39 来源:天下吴氏网 作者:吴天下 点击:次
天下吴氏网讯(吴谋高贵州远口报道)内容摘要:远口吴氏,发祥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的天柱县远口镇。自开基始祖吴盛于宋淳祐年间迁居至此已有780余年,其后裔依托远口为中心,向黔湘桂边区及川云鄂等省区50多个县市播迁,其后裔已有人口110余万人,远口吴氏根深叶茂,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文化厚重,为传承发展优秀中华文化、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远口吴氏,发祥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的天柱县远口镇。自开基始祖吴盛于宋淳祐年间迁居至此已有780余年,其后裔依托远口为中心,向黔湘桂边区及川云鄂等省区50多个县市播迁。据有关资料,远口吴氏后裔已有人口110余万人,其中,贵州省黔东南州境内有50余万人,其他省区60余万人。远口吴氏是贵州最大的吴氏家族。 远口吴氏源流远口吴氏源于西周时期的姬姓,受姓于泰伯所建句吴国,为黄帝轩辕氏直系后裔。泰伯为开氏始祖,仲雍为传氏始祖。黄帝居住在姬水流域(今渭水一支流),以姬为姓。黄帝娶四房,生25子,黄帝正妻嫘祖所生的二子玄嚣、昌意继承姬姓。玄嚣的第三代孙帝喾娶姜螈为妻,生子弃即后稷。弃至公刘,几代世袭稷官,皆重视植桑耕农。公刘后,周族部落“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史记•周本纪》),从此,周族开始了复兴之路。 公刘下传数代到古公亶父时,率领族人一路南迁,定居周原(今陕西岐山县一带),于3000年前建立强大的周部落。周部落的古公亶父,人们尊称为周太王,周太王有泰伯、仲雍、季历三子,皆贤。季历“‘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史记•世家》)。太王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史记•周本记》)。泰伯和仲雍了解父亲欲立季历及昌为王之意后决定让贤,托言离开周原,到岐山西面的吴山(今宝鸡市新街镇吴山),后又从吴山迁至荆蛮吴越地区(今江苏无锡梅里一带),入乡随俗,纹身断发,让季历得以顺利继位,为后来的武王姬发一举灭商,最终完成周族复兴大业创造条件,建立了周王朝。孔子对此有极高的评价,赞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论语》)。在孔子看来,泰伯的品德已达到了极高境界,人世间再也找不出什么言语来形容他的美德了。泰伯仲雍到吴越后,他推崇“仁爱”,主张“仁者爱人”,深得民众欢迎,“从而归之千余家”(《史记•世家》),拥泰伯为王,建立国家称“句吴”。泰伯卒,弟仲雍立。周武王灭商后,封泰伯四世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泰伯为吴伯,至泰伯18世寿梦,代代称王。泰伯后裔世代以国为姓,把泰伯仲雍尊为吴氏始祖,即“泰伯一世”。 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离世。寿梦有四子,以季札最贤,仁义礼让四德俱全,深得寿梦喜爱,“欲立之”。季札三让王位而避延陵(今江苏江阴申港镇)。继承了先祖泰伯的美德,他的高风亮节,让后人敬仰。孔子赞曰:“延陵季子,其天民也乎?”(《上博楚简•弟子问》),司马迁誉称为:“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后人尊称为“至德第三人”。 公元前547年,季札之仲兄馀祭继位,封季札于延凌,“号曰延凌季子”。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的发展,人丁繁衍众多,后裔遍及祖国各地及世界五大洲。 季札由梅里迁延陵后,后裔因亡国、任职、从军、避难等原因断断续续南北迁徙。泰伯69世吴晳从庐山迁永新任江西永新主簿,为永新开基始祖。吴晳14世吴暹自永新徙江西吉安安塘三里,为安塘三里开基祖,生子玉文、吴槃,吴槃生吴辉、吴盛。吴盛于南宋淳佑年间,迁湖广靖州会同县远口(今贵州天柱县远口)避难,为远口地区吴氏始祖。 盛公后裔人丁兴旺:二世有八郎1子,三世有大制、监正、权县3子,四世有千一、尚品、吴忠、吴悠、节干5子,五世有道用、训道、楚秀、凌霄、云见、吴扬、吴明、吴亮、吴昼等13人:六世有世莹、世全、世瑞、世玉、世珠、世环、廷柱、世富、世爵、世元、世泰、世昌、世万、世清、世禄、世德、世铭、世雄18人;七世有尚明、尚梅、尚锦、尚端等84人……至2020年,已繁衍至40世,人丁约110余万。播迁遍布贵、湘、桂、云、川、渝、鄂、粤、江、浙、闽、沪、台等省区。 远口吴氏祠堂远口吴氏总祠原位于天柱县远口镇远口城墙街下节街,坐东北朝西南,前临清水江,四周风火墙,占地面积1682平方米,是远口及湘黔边境独具特色的祠殿式徽派建筑,它集中体现了苗侗民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和吴文化的智慧与才艺。远口吴氏供奉先贤、缅怀祭祀和族务议事等仪式均在此举行。总祠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10),扩建于乾隆元年(1736)。咸丰年间、清廷镇压苗侗农民起义,总祠毁于战祸 。光绪二十五年(1893)恢复。民国26年(1937)维修。“文化大革命”又被破坏。1988年,远口吴姓筹资4万余元,进行第二次维修。2003年政府拨款2.1万元(其中省有关部门16000元,镇政府5000元),吴氏宗亲乐捐1万余元,对正厅和厢房进行第三次维修。2014年,因白市电站建设,总祠搬迁至现址重建。 远口吴氏总祠大门前是一座宽敞的青石板广场,大门前左右两壁龙形图案下,摆放着由广西凌云县宗亲吴希举捐赠的价值10万元的两尊石狮,大门前方数米左右两侧,安立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吴邦国和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为远口泰伯书院分别书写的“泰伯书院”题字石碑。 总祠前门牌楼全都是五彩缤纷的立体塑像。集人物花鸟、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于一体,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既古雅、又鲜艳,富含新意。牌楼的字画自上而下,从左到右为:天仙配、季札挂剑、文王访贤、刘海砍櫵、云长出关、罗通扫北、太君辞朝、句曲山、禄位高升、泰伯流芳、天官赐福、马蹄炮、八仙过海、司马迁写史记、班超投笔从戎、天女散花、龙凤吉祥、嫦娥奔月、李白藐视权贵、屈原赋离骚、草桥关、吴氏总祠题字、天水关、张义钓龟、文姬归汉、吴盛像、白居易进长安、陶侃运砖。 总祠大门的门榴、门框、门槛,均系青石。双扇木门用铁皮包钉。门两旁各有门枕石一个,石上刻有花饰。门柱书有楹联三副,门联:“源远流长万古衣冠宗礼乐;兰芳桂馥千秋爼豆荐馨香”;门侧双龙抱柱联:世业启岐周先德流芳绳祖武;长源从泰伯后昆竞秀振宗功;门外石砖柱长联:三让肇家声,泽衍来耳仍云代有传人光先德;千秋崇祀典,祭别蒸尝礿禘世敦族谊启后昆。原总祠有九级台阶,台阶由石条打制,石条上刻有花纹图案,其中一图为“三鱼共腮”。“三鱼共腮”是远口吴氏的标志,“家祠门口九蹬阶,三个鲤鱼共个腮”即源于此,意为三兄弟同呼吸共命运。 进入祠内,正厅前悬挂着“延陵世第”金色大匾额。正厅内、安放着两块大石雕像,一是永新始祖吴皙像、一是远口始祖吴盛像。正厅上空横梁上悬挂着三块匾额,即抗日骁将国民党集团军副司令员宗亲吴绍周敬制的“至德克昌”、道光中叶贵州巡抚贺长龄题赠的远口延陵书院“咏烈颂芬”和全国人大原委员长宗亲吴邦国手书的“泰伯书院”烫金牌匾。后进主要是祖宗牌位的殿堂,上方正中刻有“麒麟献宝”“鸳鸯戏水”等浮雕。厅堂内,正中立放着吴盛太祖的大型木雕塑像,吴盛夫人彭氏太婆、吴八郎夫妇、大制、监正、权县夫妇、千壹夫妇、吴尚品、吴忠、吴悠、吴节干夫妇的灵位牌10个。两边为泰伯88、89、90世系的灵位牌共105个。左侧是远口吴氏盛公以上先祖的世系图,右边是远口吴氏盛公后裔世系播迁图。 远口吴氏总祠,1994年被天柱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贵州省文化厅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向文化部申报,2011年被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远口吴氏总祠,已成为国内宗祠文化和民族文化教研基地,更是久负盛名的旅游名胜。 族规家训字辈 族规家训 族规家训是吴氏宗族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其内容大体相同,主要是劝导和禁戒,劝善惩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世界大同必先治国,国之兴不可忽视族之望,族之望不可否定族规家训。凡我后代子孙,必以我族之规训立身、衡事、处世。规范、训语和禁戒,是传统伦理道德,我吴氏宗族,众多子孙,必恪诚遵守,不能荒怠。 远口吴氏祖训: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帛,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顽愚;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窃,解仇忿以重身命。 远口吴氏家规旧十条:谨祭祀,顺父母,和兄弟,厚犹子,睦宗族,和邻里,训子孙,慎婚嫁,守丧礼,溺风水。新十条:勤耕,节用,苦读,择交,作则,率教,戒贪,戒斗,戒宴游,审言行。 远口吴氏家训:凡我子孙,尊圣谕,守家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信,邻里和。长毋慢少,卑毋犯尊,强毋凌弱,众毋暴寡,富毋欺贫,智毋殆愚。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疾病相扶,患难相恤。毋事游逸,毋尚奢侈,毋好斗狠,毋缓国课,毋习赌博,毋为奸盗。力读勤耕,安分守法,天理无亏,阴骘不损。如有违犯,当祠论之,或有不听,闻官治之。 远口吴氏各支字辈 远口吴氏,自盛公5世始,各房采用统一字辈取名。自盛公6世起已有较为规范和统一的字辈,但自盛公7世之后,由于人丁发达,各房又另起了字辈。现录能收到的各支“世”字辈以下字辈: 盛-八郎-大制-千一-道用-世莹以下字辈:再政通光昌胜秀再政通光昌源开见祖德世运绍文明善继宏谟远泰丰大有临。 盛——道用-世全以下字辈:都承迎积第平安顶名珍礼天苍富文金大国世祖承宗文明秉秀钟朝廷。 盛——道训-世瑞以下字辈:尚应与朝道千志月楚凤可宣春有益成就亲贤安国位育高厚豫萃升丰实宪定守希亮茂荣。 盛——道训-世玉以下字辈:尚应与朝道千志月楚凤可宣春由斯怀德治化荣昌优级科品普继超祥良策乾坤正港权胜利归稳税管海洋宇宙生辉煌。 盛——道训-世珠以下字辈:尚肇裕永鸿兴邦国克大成应启文仕庭朝治寿光征道德开盛泰景秀继。 盛-八郎-大制-千一-楚秀-世环以下字辈:尚应与朝道国银金绍启太有起士国永念兴宗才隆家远达芳。 盛-八郎-监正以下字辈:悠扬鸿隆世大国允维启祚士懋光政泰豫传征治寿茗芳延盛兆文祥南锡化振家钟瑞秀理功培德义昌哲肇先朝兴贵继雍开富有禄安康。 盛-八郎-权县-节干-吴明(六五)-世富以下字辈:尚应与朝明子必文顺朝道千志明子必文顺泰运熙康增开仕景定兴有。 盛-八郎-权县-节干-吴亮(六六)-世爵以下字辈:尚应仁义礼智信□均思永昌万载乾坤大三江继绪长。 盛——吴亮(六六)-世元以下字辈:尚应胜凤幸再秀胜世道再秀胜世尚应与朝会德大君其祥显耀隆昌克。 盛——吴亮(六六)-世泰以下字辈:尚应文海仁义礼智信道君思永昌万载乾坤大高明登景遇有守继其成。 盛-八郎-权县-节干-吴亮(六六)-世昌以下字辈:尚应文海永通再道金思礼义俊秀仁公定高明登景遇有守继其成均能。 盛——吴亮(六六)-世万以下字辈:品富总秀再正奉映秀再正奉映秀再正奉映秀文明耀国光承先培大本。 盛-八郎-权县-节干-吴昼(六七)-世清以下字辈:尚应与朝道廷宗昌成均胜昌国显之世承正大光明永吉昌隆海增云启传顺百代常象发福万远振续定安邦。 盛——吴昼(六七)-世禄以下字辈:尚应与朝道千志仁洪启正魁克宁毓俊美传礼家声经华远用泽赞中和教守信义广举杰英旭日普照臣儒布天。 盛——吴昼(六七)-世德以下字辈:尚应与朝道均子希孟可盛定新集修顺受明宗得宜麟兆玉书百瑞连坤慈让素著养学兼长发扬种族生聚全球树勋海宇丹桂芬芳。 盛——吴昼(六七)-世铭以下字辈:尚应与朝道廷仲懋之承先嗣永振元定本作述常遵建阜维丕茂协青松箕裘久续恢绩重新。 盛——吴昼(六七)-世雄以下字辈:尚应与朝道廷进学守兴芳纯仕增开运会恒展才谋隆章锡庆相佐咸钦鸿基绍翰景福长延忠良显耀浩沛林峰。 远口吴氏谱牒《远口吴氏通谱》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贵州远口吴氏通谱编纂委员会,于2000年12月编印出版的第一部远口吴氏族谱。《远口吴氏通谱》总顾问吴恒章,编委主任吴定发,主编吴展明,副主编吴家治、吴恒传、吴远钧。本谱采用章节体,由序言、凡例、概述、世系、人物、文化、捐资、附录、后记、图照等部类组成。横排版,16开精装本,7分册约900万字。以世系和人物为主体,记述了远口吴氏从盛公至2000年共700多年的发展历史。 《远口吴盛后裔人物》 本书于2013年由贵州远口吴盛后裔人物编委会编印出版,编委主任吴征尧、吴述明,主编吴谋高、吴展江,副主编吴治国、吴寿昌、吴跃军、吴展朝、吴常滨、吴泰苇、吴锡镇。《远口吴盛后裔人物》正文前为贵州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吴嘉甫的书名题字,编修人员名单、国家领导人论家谱、异姓对吴氏的评价、序言和凡例、图照、目录7项内容。正文依次编排为《吴盛后裔群英谱》《吴盛后裔人物名录》《远口吴氏源流(黄帝至泰伯至吴皙至吴盛世系)》《远口吴氏文化》《人物访谈》《中华吴氏文化精粹》《后记》和《功德榜》8部分,群英谱和名录录入远口吴盛后裔人物346人的事迹,其中特别突出了各个历史时期政界、军界、农工商界、学界的精英人物。全书大16开342页41万字。 《远口吴氏小集》 本书为贵州远口吴氏宗亲联谊会2014年9月编纂出版的吴氏资料集,主编为会长吴毅,副主编吴国仕、吴展和。本集子收入了上古至近代吴氏世系,吴姓的来源,远口吴氏的迁徙和远口吴氏总祠和古墓陵园,远口吴氏族规、家训。全书32开,272页。 《黄平白堡吴氏总谱》 本书由贵州黄平白堡吴氏总谱编纂委员会2001年编纂出版,编委主任吴治英,主编吴治昌,副主编吴治玺、吴寿德。本谱由序言、凡例、概述、世系、世系网、人物、文化、后记等部类组成,16开精装本,分5篇39章82节约29万字。 《锦屏吴氏》 本书是贵州锦屏县区域内各地吴氏的一本通谱,2011年出版发行,主编吴展辉,全书约15万字,详细介绍了锦屏吴氏各支的源流、世系、环境、居住、人口、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等。 《腊洞吴氏》 由吴谋高编著的《腊洞吴氏》,是介绍锦屏县启蒙镇腊洞侗寨一个百十来人的吴氏家族的历史与现状的一本百科全书,于2010年8月出版发行,全书32开,238页。由图片、写在前面的话、吴氏源流、盛公后裔、经济组织、家庭婚姻、腊洞吴氏文化、腊洞吴氏人物、中华吴氏文化要览、后记构成。 《白洗吴氏族谱(一修)》 吴永康主编,本书由贵州施秉县白洗劳动侯闾漾吴氏支系编修,2021年12月线装印刷出版。全书307页37.58万字,印数700册。全书由3篇5章17节构成,内容包括吴氏渊源之传说、吴姓源流、漾梭分谱世系、字辈、世系图、人物录、捐资集资。正文前后设前言、凡例、后记、引信录组成。除上述书目之外,远口吴氏各支各地编修族谱和介绍远口吴氏的书籍众多,为远口吴氏文化传承做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远口吴氏文化播迁作出了重大贡献。远口吴氏编修族谱情况详见附录:《远口吴氏家谱编修目录一览表》 古墓碑文碑刻 吴盛古墓 吴盛古墓位于远口西2华里的新市吓蚣井鳌鱼形,迄今已有750余年的历史。古墓为夫妻合葬墓,坐东朝西,封土堆高2米,长38.3米,宽17.3米,占地面积663平方米,由数百块石料和泥土垒砌而成。碑高0.88米,宽0.48米,厚0.11米。碑阴刻文,右为“地名皂团鳌鱼形”;中为“曾任大理寺丞始祖考讳盛 妣彭氏合葬之墓”; 左为“宋景定元年庚申岁冬月吉日”。为子八郎于景定元年(1260)立。 乾隆年间,其后裔重维修,将景定碑(即八郎立的碑)移于墓侧,墓门重竖石碑,碑高1.3米,宽0.66米,碑上阴刻楷书为:横批“永固佳城”;右碑“孝男八郎任巡检司,孙大制、监正、权县,曾孙千一、忠、悠、节干”;主碑“始祖显考吴公讳盛朝奉郎任大理寺丞 妣吴门彭氏勅封宜人墓”;左碑“二十一世孙合族同敬立,乾隆四十二年岁次丁酉仲夏月吉日立”。帽为楼阁式石刻,长1.13米,厚0.28米,中高0.53米,帽书“人之初”三个大字。墓前拜台称祖坪高。四周群山拥抱,流水环绕,左有清江水似青龙蜿蜒,右为屋背坡喻白虎驯頫,后靠香炉山如玄武垂头,前点笔架山拟朱雀翔舞。西北古木参天,树脚下有一青石板镶嵌的古井,名曰虾公井。由此得墓侧联:“虾井流长绵世泽,鳌山水秀起文风”。 吴盛为远口吴氏开基始祖和湘黔边区的重要开拓者。其墓为黔东南地区年代最早的古墓之一。2005年天柱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因清水江流域白市电站的建设,吴盛、吴昼、尚熙等9棺吴氏先祖古墓,迁至远口白岫蜈蚣形吴盛之子八郎的墓园,并建成吴氏先祖陵园。 附:重修远口吴氏总祠牌楼墙垣碑记 盖闻孔子曰:“春秋修其祖庙。”诚以祖庙者,不谨以安先灵,亦所以收宗而敦族谊也。虽然,先灵之所赖以安托者,固在祖庙;而祖庙之所以赖保障者,则在牌楼墙垣,讵可任其颓毁而历久不修乎?今我远口吴氏祠者,实我盛祖后裔公共之祠也。自前人创修以来,几经先哲之善继善述,始观厥成,而历代宗祖之灵,亦咸托于是,是綦重且要乎?况自建筑以来,已越数十寒暑,风侵雨蚀,先哲之盛迹形成颓墙坏壁。是以每届岁时祭祀,各房有识之士,罔不目见心伤,倡仪重修,诚所谓有其举之莫敢废也,惟是工程鸿大,经费浩繁,欲臻速效,须资共济。爰于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二日召集各房父老昆季,开会讨论,一致赞成,公举各支办事人员,分担职务,竭力经营,不辞劳苦,一面暂支存款,鸠工庀材,开始工作,一面印刷薄据,派员募化,尤幸各房宗支,热烈赞助,应捐各款,源源而来,已为此巨大工程,仅两寒署而大功告竣。将见崇牖复焕,内顾无虞,杰阁重新,外观有耀,将此出力人员,乐捐姓名勒诸贞珉,永垂不朽,爰特记其始末于此。 远口吴氏人物 远口吴氏近800年来,人才辈出。选介如下:吴盛,南宋淳佑年间,为避贾似道寻衅迫害,举家西迁进人苗疆,在荆湖北路靖州会同县远口(今贵州省天柱县远口)安家落户,置田200 余顷,税粮600余石,世称“吴半州”,是远口吴氏始祖。迄今已蕃衍40世,播迁全国50余县,人口近110万。 吴世万,吴亮(六六)五子,元至元二十五年(1289年)生于湖广靖州会同县远口(今贵州省天柱县远口)。卒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元延祐二年(1315年),奉旨辅周王和世铭出镇云南。后在黔楚平乱有功,受封百户,留守晃西(今湖南新晃新寨乡龙寨村),对开发晃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加封千户。世万独子多孙,高瞻远瞩,将十二孙分居于既散而又易于联系的新晃平溪河和西溪河上的新寨乡龙寨、凉伞、黄雷乡偏洞、扶罗乡克寨、云溪、贡溪、李树乡坪地、晏家、禾滩乡岑贡(老黄寨)、碧朗乡坡寨(火烧寨)、橙寨乡花垣、洞坪乡柳寨。迄今20余世,其后裔约20万人,分散居住在两湖、黔、川、滇、桂等省。 吴世雄,字楚裕,元末湖广靖州会同县远口(今贵州省天柱县远口)人,曾任广西桂林府桂林县主簿。是时,反元农民纷纷起义,世雄遂解印返里。耕读为本,教子自娱以见志,有陶靖节之风。世雄后继超出,多子多孙,有尚宗、尚球等12子,应温、应磷、应满等25孙,是远口吴氏子孙最多,人口分布地区最广的一个分支。 吴品象,字克贤,号秋圃,世万子,元延佑元年(1314年)生,卒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湖广晃州(今湖南新晃县)西溪龙寨人。幼年随父到大都(今北京),受业于经家草堂先生。由于得到名师培育,亦文亦武。元至治元年(1321年),奉旨袭晃西五品留守。娶徐氏、谢氏。生富官、富昌、富保、富阶、富来、富锡、富晚、富强、富赛、富鲁、富寨、富兰12子。自明代迄今,吴姓为新晃县之大姓和望族。 吴尚珪,字子林,湖广靖州会同县远口(今贵州省天柱县远口)人。明初黎平府永从长官、欧阳副长官司长官。明洪武9年(1371年),朱元璋采用“剩抚兼施”的政策,命江阴侯吴良排“征南副将军印”,率宝庆卫指挥胡海,攻打铜鼓、五开、潭溪等地,后攻地青通洪州,打下隆里、曹滴等二百余寨归奉朝廷。吴尚珪随征有功,遂擢黎平府永从长官,明永乐元年(1403年),改授欧阳副长官司长官,子孙世袭其职。明永乐11年(1414年),尚珪去世,长子应清承袭正长官,次子应淳,出任广东省琼州府平海巡检。 吴勉,侗族,元朝末年五开卫(今黎平县)潘老乡上黄村蓝寨人。大制裔孙。明朝初年,朝廷对侗族地区武装征服,蹂躏人民,明洪武十一年(1378)六月,爆发以吴勉为首的武装起义。义军20万人,占领湘黔桂边区广大地区,吴勉被推举为“铲平王”。十八年,朱祯率兵30万大军征剿。上黄一战,起义军失利,吴勉及子吴禄被俘,被解送京师南京就义。 吴文彩,侗族,生于清仁宗嘉庆三年(1798),卒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贵州省黎平县腊洞村人,在大歌侗戏的基础上,吸收附近汉戏、桂戏和阳戏的戏调,于清宣宗道光十年(1830)创造了本民族风格的《梅良玉》《凤姣李旦》等侗戏,成为侗戏祖师。 吴传声,苗族,清光绪二年(1876)生,贵州省麻江县下司镇人。早年赴法国留学,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回国参加云南新军,被保送云南讲武学堂深造。民国4年12月,在攻打芷江县城时,身先士卒,不幸中弹,为国捐躯。后被黎元洪追赠陆军上将衔。 吴慕尧,苗族,贵州省锦屏县钟灵乡寨稿村人,清光绪三年(1877)生,民国元年(1912)加入同盟会和南社,任《国风日报》主笔。民国2年3月,吴慕尧与陈去病随贵州自治学社首领张百麟在南京佐助黄兴起义。民国3年与清候补道员姜俊民策划谋杀袁世凯。后因叛徒告密,于民国4年2月19日被捕,被袁世凯杀害于北京军警执法处,年方38岁。 吴绍周,苗族,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2月生,贵州省天柱县瓮洞镇客寨村人。民国11年(1922)春投笔从戎,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团长、师长。民国28年3月升任十三军军长,32年5月升任八十五军军长。34年4月,聚歼日寇第三纵队,击毙纵队司令,取得西峡口大捷,升任第九集团军副司令。民国37年7月调任十二兵团中将副司令兼八十五军军长。12月,十二兵团在双堆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被歼,吴与兵团司令黄维被俘,送华北军区教导队学习改造。解放后聘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 吴向必,苗族,民国15年(1926)1月生,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牛郎镇村人。1952年至1973年历任区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第一书记。1973年至1978年,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1978年至1982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常委;1982年8月起,任第五、六两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委党组成员。历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吴邦建,侗族,民国19年(1930)生,贵州省天柱县坌处镇地柳村人。1951年参加工作,历任锦屏县委组织部组织员、干事、县委常委、县长、县委第二书记、中共黔东南州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州人民政府州长、州政协主席。为第六届、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吴寿通,苗族,民国22年(1933)5月生,贵州省黄平县人黄飘乡翁开村人,中共党员,1949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镇远地委干校学员、镇远地委办公室秘书,天柱县邦洞基层委员会书记、雷山县委副书记、县革委副主任、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州纪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贵州省第八届人大代表。 吴才运,侗族,民国28年(1939)12月生,贵州省黎平县人, 1961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黎平县粮食局、财贸办、革委办工作员,县委办秘书,水口区委副书记,茅贡区委书记,黎平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县长,黔东南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纪委书记,黔东南州政协主席,州第十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吴宗金 1952年4月生,侗族,贵州省锦屏县皮所村人,中共党员。曾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行政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退休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法学博士点(985基地)创建人、中国民族法学科创始人。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起草、修正的研讨活动。曾授命为中共中央首长撰写《外国民族法制经验教训概况》内参。担任国家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中国民族法学》《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学》第一版、第二版主编。著名民族法学家,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原副会长、书法家、摄影家、远口泰伯书院荣誉院长。 吴大华,侗族,1963年生,湖南省新晃县人,西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获西南政法学院刑法专业法学硕士学位和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专业博士学位;1994年至2000年,先后担任贵州民族学院法律系副主任、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期间,二次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2000年7月调任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委高校工委委员,2002年1月任贵州民族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10年至2020年,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2020年1月,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吴强,侗族,1966年8月生,湖南省新晃县人,1988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工程硕士,注册城市规划师。历任贵阳市城市规划局规划设计室工作员、主任、副局长,贵州省交通厅副厅长、毕节行署副专员、毕节市委常委、副市长,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贵州省副省长、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毕节市委书记,贵州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副省长。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贵州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副省长,中共贵州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吴基伟,侗族,1972年4月出生,贵州省天柱县人,1994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正高级政工师(研究员)。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原航空部)党建部副部长(部门正职职级,正局级)、新闻办主任,长期从事党建组织、宣传文化工作,出版专著3部、编著出版《飞天逐梦醉酒泉》等10部,为《高原蓝天间》等多部大型交响组歌执行策划和总撰稿,撰写各类政策研究报告300余万字。为第十七届团中央委员,中央企业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会员,中国航空作家协会主席。 远口吴文化艺术节 这是中国第一个以苗侗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以姓氏为名的吴氏文化艺术节。2017年11月11日,由远口吴氏总祠经济文化发展联谊会主办,天柱县远口镇人民政府、天柱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民族宗教事务局、旅游发展办公室、贵州至德文化研究会、黔东南至德文化研究中心承办,黔桂湘三省边吴氏经济文化联谊会协办,贵州吴氏商会、知行谷电商、湖北索孚达数据公司、贵州茅台镇吴氏洞藏酒业公司、曼苏乐(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赞助的贵州天柱远口首届吴文化艺术节暨黔桂湘三省边吴氏经济文化发展联谊会圆满落幕。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第二届世界吴氏宗亲总会主席吴良民,《中国吴氏通书主编》吴健琴,特邀宗亲吴建新,贵州省至德文化研究会会长、知行谷董事长吴进华,天柱县远口镇党委副书记杨生敏,天柱县远口吴氏经济文化联谊会会长吴展镜,联谊会执行会长、黔东南至德文化研究会会长吴位清,江西、湖南、安徽、云南、广西等吴文化研究会等来自各地的吴氏宗亲3000余人。 天柱县远口吴氏经济文化联谊会执行会长、黔东南至德文化研究会会长吴位清致辞,贵州省至德文化研究会会长、知行谷董事长吴进华,《中国吴氏通书主编》吴健琴,世界吴氏宗亲总会主席吴良民和各省区宗亲代表讲话。此次活动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吴氏宗亲会的贺信和赠送的礼品,天柱县远口吴氏经济文化联谊会会长吴展镜致答谢词。 活动以多彩贵州的多民族艺术表演结束,鸬鹚龙灯队、凯里舟溪芦笙队、黎平侗族大歌表演队、锦屏侗歌队、广西侗歌芦笙队、四十八寨山歌队、施秉县的芦笙太阳鼓表演团队和苗族侗族歌唱家吴胜美、杨代润的演唱表演,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黔东南电视台、天柱电视台、炎黄修谱网、知行谷论坛、印象贵州网、今日头条、吴氏在线、华夏吴氏网、贵州都市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为胜利举办贵州天柱远口首届吴文化艺术节暨黔桂湘三省边吴氏经济文化发展联谊会,远口吴氏总祠执行会长、大制公裔孙吴位清捐赠人民币40.88万元。 远口泰伯书院创建挂牌 泰伯书院建设研讨会召开 2020年9月16日晚,泰伯书院建设研讨会第二次会议在远口吴氏总祠举行,会议由远口吴氏总祠执行会长吴位清主持,贵州至德文化研究会会长吴进华致欢迎辞;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四库学院中心主任、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教授邓洪波回顾了在岳麓书院召开泰伯书院建设第一次研讨会的主要成果,提出对泰伯书院建设的建议和意见;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厦门筼筜书院院长王维生对泰伯书院建设发展纲要作专题发言;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江西白鹿洞书院院长郭宏达介绍了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历史与现状,创办泰伯书院应该注意和需要借鉴的经验;中国书院学会原副会长、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张劲松,对带有姓氏文化与家族共建的书院的建设、运营、管理等作了系列阐述;吴新会长、吴刚会长代表各地总会发言;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吴宗金就书院建设中的法学方面问题作专门发言;黔东南州政府原副州长王先琼、贵州省社科院周之翔博士作交流发言。 会议通过《泰伯书院建设发展纲要》。会议由香港世吴总会第七届轮值主席主席吴国荣总结性发言。他说:泰伯书院是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文化机构,由世吴总会发起,其宗旨是“传承泰伯文化,弘扬至德精神;凝聚宗亲力量,助推中华振兴”,计划在近两年中创办5到10所泰伯书院。远口是全球首家“泰伯书院”落成地。远口“泰伯书院”依托远口吴氏总祠开展活动,全国人大原委员长吴邦国、中国国民党前主席吴伯雄分别题写院名。自唐代以来,家族书院就是书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远口“泰伯书院”挂牌可以说是新时代家族书院的一次创举和探索。 全球首家泰伯书院在贵州省天柱县远口吴氏总祠挂牌。经世界吴氏总会批准,2020年9月17日,全球首家泰伯书院在贵州省天柱县远口镇吴氏总祠挂牌。黔东南州县政府领导,国内、省内各地吴氏宗亲社团负责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厦门筼筜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以及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省社科院、凯里学院、黔东南州侗学研究会和黔东南州苗学研究会等单位专家学者参加挂牌仪式。 挂牌仪式由世吴会副主席、贵州至德文化研究会会长吴进华主持。远口吴氏总祠会长吴世平致欢迎辞;世吴会主席吴国荣宣读世吴总会对建设远口吴氏总祠泰伯书院的批复并讲话,讲话回顾了泰伯书院创建过程,肯定了泰伯书院创建的重大意义,获得了天下吴氏组织的广泛支持。在“泰伯书院”揭牌仪式上;世吴总会主席吴国荣、远口吴氏总祠执行会长吴位清、云宵县白塔绍德堂理事会会长吴健龙、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吴宗金向泰伯公像鞠恭行礼上香,揭下由全国人大原委员长吴邦国手书的“泰伯书院”烫金牌匾红布,在场嘉宾上香并行礼。 吴健龙会长代表无锡祖地总会,吴先辉常务副主席代表世吴总会、厦吴会,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等各省区吴会代表以及吴芮文化联席会平台、少徽文化联谊平台、泰伯论坛等吴文化交流平台及贵州大学、凯里学院为远口泰伯书院的成立分别致贺辞!主持人宣读了吴邦国委员长的题字、吴伯雄主席的题字、吴桂贤宗姐贺信,世界各国、全国主要省市相关吴文化社团、全省各地各主要家族支系发来的贺信贺电。 吴国荣宣布远口吴氏总祠理事会执行会长吴位清为泰伯书院首任院长,聘请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中国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教授邓洪波,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厦门筼筜书院院长王维生,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江西白鹿洞书院院长郭宏达,贵州凯里学院副院长李斌教授,黔东南州原副州长王先琼、中国书院学会原副会长、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张清教授,张劲松教授,世吴会常务副主席吴先辉为远口“泰伯书院”荣誉院长。聘请相关省区吴会会长和专家学者若干人为远口“泰伯书院”顾问,任命远口吴氏总祠理事会常务秘书长吴礼宏任秘书长。远口吴氏总祠理事会和“泰伯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会议期间,贵州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授予远口吴氏总祠“贵州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宗祠文化研究基地”,黔东南州侗学会授予远口吴氏总祠“侗学研究基地”,黔东南州苗学会授予远口吴氏总祠“苗学研究基地”称号并授牌。 世吴总会、夏门筼筜书院、凯里学院、黔东南州侗学会、黔东南州苗学会、贵州至德文化研究会、遵义吴文化联谊会、深吴会、温吴会、吉林吴总会、各省市吴文化交流社团组织、参会其他单位、各地宗亲代表、盛公各支系代表上台赠送书籍、字画、牌匾、艺术品、音像制品、会刊等礼物,并发表祝词。远口吴氏总祠常务副会长吴经周致答谢辞。会议在吴氏家族侗族大歌队和龙灯歌舞队热情表演中结束。会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泰伯书院成立,远口吴氏总祠理事会执行会长、泰伯书院首任院长吴位清个人捐资12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泰伯书院成立大典的成功举办。 在远口泰伯书院挂牌仪式当天,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到访长沙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对泰伯书院创建的最大鼓励:我们将以2020年作为新的起点,发扬泰伯文化,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吴氏文化传播能力和水平,努力把泰伯书院建设成全国一流的文化交流平台,更好地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泰伯文化,展现更真实、更立体、更全面的泰伯文化,为泰伯文化走向世界、世界读懂泰伯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由于远口吴氏总祠、泰伯书院对吴文化的传承创新,弘扬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023年4月,远口吴氏总祠、泰伯书院被世界吴氏宗亲总会六届理事会吸纳为理事成员单位。真是可喜可贺:
吴氏先祖,铸千秋辉煌,德被子孙万代;
【作者简介】吴谋高,侗族,1956年生,贵州省锦屏县人,黔东南州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黔东南州志》《黔东南风物志》《侗族大歌志》主编,修志专家。历任黔东南州侗学研究会、开发研究促进会、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贵州省侗学研究会会员,贵州省史学会、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省地方志协会副会长。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杨再思氏族通志》《中华杨姓通谱》顾问。担任主编、执行主编、总纂、副主编、参编出版的各类史志书籍55部,共4652万字,审稿43部6005.2万字。主编的《黔东南州志》获自治州社科优秀成果金奖、《侗族大歌志》获贵州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12月获全国方志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盛公后裔,开百行事业,光耀家国千秋。 (责任编辑:吴天下 )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