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宏涛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无与伦比的优秀的传统美德。三千年前青少年时期生活在周原大地,因“让王”奔吴山而后“亡如荆蛮,文身断发”的泰伯,被孔子称赞“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按现代话语来说,就是泰伯,那可以说是道德最崇高的人了。他多次把社稷辞让给季历,人民简直都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称颂他了。“至德”,《国语辞典》解释为:大德,崇高伟大的德性。那么,泰伯的“至德”来自哪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自古以来,人们就熟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性的潜移默化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华文明奠基者的西周王朝,从先王始祖后稷之母姜嫄开始就特别重视对子孙的教育。
一、周王室的王妃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胎教
胎教,历来被认为是先天之本,它为一个人一生的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奠定了根基。相传帝喾的妃子姜嫄在整个怀孕期间,保持着性情恬静,为人和善,喜好稼穑。常涉足郊野,观赏植物,细听虫鸣,迩云遐思,背风而倚这种状态。因此出生后的弃从小性格温和,胸怀大志。《史记·周本纪》载: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后来,帝尧传位给帝舜,帝舜把有邰封给弃,人们尊称他为“后稷”。后稷,就是耕种谷物的君王。负责管理农事,成为我国农业上最有成就的始祖。可见,弃长大后所拥有的成就与母亲怀胎时的矜持平和、喜好自然,潜移默化的胎教有很大关系。汉代刘向在《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中记载:大任(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就是说:太任是周文王之母,她诚实庄重,讲究德行。到了怀孕的时候,她眼睛不看不正经的颜色,耳朵不听淫秽的乐声,口不出狂傲的话语,用此方法对胎儿实行教育。文王生下来就显得很聪明,太任教他时,他能“举一反三”,同时学到很多东西,人们说太任是善于胎教的。她通过胎教,培养出了一代圣贤。古公亶父的夫人太姜、季历夫人太任、文王夫人太姒都是圣母,她们一起被称为“三太”。正是“三太”从重视胎教开始重视家教,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也使得后世男子把配偶尊称为“太太”,目的是期许对方培养出圣贤子孙。西汉戴德在《大戴礼记》中记载:“周后妃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这段记载是说周成王的母亲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在怀着成王姬诵的时候,对坐立姿势都很讲究,虽然愤怒也不骂人,结果成王生下后就很聪明。长大后成为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 21年。周成王在位期间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周成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与其子康王创造了“刑错四十余年不用”的大好局面,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从以上传说、史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周族部落的女性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胎教。而作为古公亶父元妃,泰伯的母亲德姬,在胎教方面,她绝不会拉在人后。也正是因为周部落的王妃在怀孕期间,善于施以正确的胎教,重视孕期的生活环境、心理调适和言行举止,所以才能够培养出聪慧、贤能、知礼仪、懂谦让的理想后代。
二、周王室良好的传承引领作用发挥得好
中国古人的家庭教育从胎教开始,贯穿了人的一生,直到“慎终追远”。《周易》中的《家人》《渐》《蛊》《节》等卦,便是最早讲家庭教育问题的。周人代表人物的高尚形象和人格魅力是激动人心,富有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太王的宽厚仁慈,周三太的贤淑温良,从而有了泰伯的大度谦让。周室的先祖弃,是帝喾(kù)之子。《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弃教导众人辨识土壤,选择肥沃的耕地,制作劳动的工具,清除繁茂的杂草,播下五谷的种子,浇灌初生的小苗,直到五谷成熟,郁郁累累。可以看出,周部落从始祖弃开始就善于在民生方面发挥传承引领作用。后稷之子继续担任主管农业之职,即公刘的祖父不窋([bù zhú)。不窋晚年时,正处于夏朝政治衰败时期,夏朝太康废弃农官,不注意农事。不窋因而失去农官之职,于是逃奔到“戎狄之间”,即今甘肃庆阳一带。他引导民众从地穴式居住转为窑洞居住,同时重视农耕,大规模种植庄稼,他还提倡养猪、养牛、养鹅,植树种花,为周族的生存发展和早期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公刘即位后,非常能干,做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事。首先,他听从祖父不窋、父亲鞠陶的教诲,忠实地继承先祖后稷弃的遗德,继祖父、父亲之后,因地制宜,大兴农耕,使农耕生产的面积不断地扩大,一直扩大到今天陕西省的北部地区、甘肃省平凉以西地区。其次,他还率领族人长途跋涉,自漆、沮(jǔ)两地渡过渭水,到秦岭山区采来打磨工具的原料,逐步提高周人的生活水平。再次,他以德御众,深得民心。《诗·大雅·公刘》一诗,专门是歌颂他的,而且在每段诗句中以“笃公刘”三字起句。“笃”是厚的意思,“笃公刘”就是“忠厚的公刘”。“忠厚”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公刘以“忠厚”待民,获得了民众的拥护。在公刘的领导下和感召下,民众有样学样,生活日益富足,出外干事的,身上带有一定资财;定居在家中的,储有丰盛蓄积。周族部落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吸引周围部族民众来归附,使周族不断壮大强盛。古公亶父执政时,“复脩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他继承了周祖遗风,继续致力于豳地的开发。他勤于农业,所种田地收成丰美。每年春天,他和妻子太姜亲自下地,不怕劳苦,辛勤耕作。夏日暴雨倾作,他与青壮年一起,加固堤堰,疏浚河道。秋日黄叶飘零,他带领大家收割、打碾、贮藏粮食。冬季大雪纷飞,他忙着走家串户,访疾问苦。从后稷到古公亶父,周先祖历经一十三代,先后转战邰——豳——岐邑。我们不难看出,周的先祖数代都有很好的德行和政声,他们发展农业,教民稼穑,改进技术,弘扬周礼,倡导德政,推进教化,以至于天下归心。由此可见,泰伯打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他的心中,孝敬长辈是美德,礼让兄弟、晚辈也是美德。良好的家庭教育贯穿了他的一生,他也就自然而然的拥有了“至德”。这些崇高而伟大的德性一代代得以传承,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和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二十四史》(中华书局 2000年1月)
2.臧翰之著《二十五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5年9月)
3.曹海英译注《周礼 仪礼》(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6年第二版)
4.王秀梅译注《诗经》(中华书局 2019年12月)
5.付易昌主编《易经大全》(北京联合出版社 2021年4月)
6.弘化社选编《尚书》(古吴轩出版社 2019年7月)
7.郑晓霞编《列女传汇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07—07)
作者简介:邵宏涛,陕西岐山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陕西岐山老科协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