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战略联盟 >

中国报道探密吴文化发源地地域范围究竟有多大

发布时间:2017-12-11 13:36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探吴文化发源地地域范围究竟有多大

中国报道记者吴蜀丰特约撰稿 吴文化吴文化的地域范围究竟有多大?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以今苏南浙北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吴文化以荆吴和先吴以及最重要的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浙北的环太湖流域,苏南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弘扬吴文化,是每个文化工作者的应尽义务。

吴国文化虽曾经盛极一时,但吴文化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个性"非常突出,生命力异常强盛,历史上曾长期的繁荣发展,有卓越贡献,世界文明史中也占有光辉独特的一页。它曾一次次创造历史性奇迹,周代吴国的历史就是一例。3100多年前,勾吴建立,逐步形成了吴文化。最初的政治中心在无锡吴县交界处一带,2500年前吴国迁都苏州,大为兴盛,吴文化发展也有了飞跃性的变化,历史的奇迹从此反复出现春秋时期,楚、晋、齐是大国,吴是偏居南方的小国,竟能以3万之师,打败20万之众的楚国,占领其郢都。后来吴又战败齐军,威震晋国,夺得天下之霸主地位吴国为何能创奇迹?从表层看是有孙武、伍子胥等杰出将领,吴人尚武善战等,其根本原因是吴国已有高水平的文化。泰伯、仲雍奔吴,言偃到孔子那里"留学",楚国的伍子胥,齐国的孙武被重用,使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楚文化相互交融,创造出鼎盛一时的吴国文化。结果是文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苏州这个中心城市的形成,兵器,战船及经济技术进步,使吴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由此看来,吴人善于筛选、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特长,是其成功之本,是靠文化和智力而取得经济和军事上的奇迹。

吴地文化源远流长,吴国文化是狭义的吴文化,是断代史文化,这是取其政治概念。吴地文化,是广义的吴文化,取地域史志概念,它包括吴国以前和吴国以后发展延续至今的吴地区域性文化,即大吴文化。所谓大文化是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人们通称为历史文化吴地一般是指宁、沪、杭太湖流域,长江三角洲一带。苏州是吴国以后的吴文化中心,位居吴地中心区域,习惯上把苏州历史文化称为吴中文化,应是吴文化的主要代表。

吴地文化源远流长太湖三山岛,吴县草鞋山,吴江梅堰,张家港东山村及徐家湾等遗址的发掘,证明一万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生活。长江下游与黄河下游的文化是同步发展,某些文化甚至超过中原,如玉器、漆器、木结构建筑、纺织、丝织、水稻、航运等。相传黄帝与夷人蚩尤族团的文化是旗鼓相当,后因大水,蚩尤才北上,遇到黄帝族团而战败了,其族人却将先吴文化带入中原,又带到江汉和云贵......,融汇成中华民族文化。夷人、越人留在吴地山岭地带的支族,后来形成吴国吴人的主体部分。至隋代,改吴为苏州,吴文化中心苏州从此正式得名,并延续发展至今。

经济与文化相映成辉,吴地历史生动地证明,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文化的发展必然带来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进文化兴盛。由于文化有有形价值和隐形价值,有经济价值,又有精神价值。隐形的并非一般人所能看清,因之祖先的这条宝贵经验,往往得不到充分运用,回忆这段历史颇有现实意义。6000年前已有人类在吴地定居从事农业种植水稻。吴国文化兴盛带来了生产力的革命。这里率先开运河,盛产金、锡、青铜,冶炼有很高水平。后春申君带来楚文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西汉初,吴王刘濞成为地方七国中实力最强者。隋唐以后与中原文化的进一步交流融合,吴地竟成了朝廷财赋的重要来源地。苏州七县更创历史纪录,以占全国1%的田,承担11%的赋和四分之一以上的京官俸米从经济上讲,吴地有强烈的商品经济意识,历来重视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业、商业、手工业、丝绸、纺织、冶金、航运、食品工业等均较兴旺。市场和城市基础设施虽多次毁于战火,却都能迅速在原地恢复、发展,在若干方面还达到全国的领先水平。无锡曾是全国重要的内外贸商业大都会,是重要的丝绸基地,是大米市和金融中心。

在科学技术上,冶金、造船、医药、天文、印刷、航海、建筑、水利、丝绸、商业经营管理等,都达到很高的水平。时至今天,经济实力在全国仍占重要地位,长江三角洲这块吴地,将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地区文化教育方面,同样是持续、全面、高水平的发展,集中反映在人才上。从圣哲到爱国思想家,从科技专家到能工巧匠,从政治家到军事家,从旧制度的造反者到民丨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者,许多杰出的人物从吴地土壤中成长起来。有些人才则是来到吴地后,才大展宏图,建立奇功伟业的。如言偃被称为江南圣人,孙武是古代第一个军事战略思想家武圣人,范仲淹、顾炎武是爱国的大思想家,况钟是大清官,还有冶金专家干将,建筑规划设计大师蒯祥等。更有画家、医师、商人、文学家及各类人才。近代的人才也是很多的,如章太炎、柳亚子叶圣陶、费孝通等。历代人才辈出,也是创造奇迹的根本原因,人杰地灵才能物华天宝,人杰才能充分发挥地灵之优势。而教育文化的发展才能出人才,并带来生产力革命吴地文化教育发达,官方的提倡是有积极作用的,范仲淹办府学,更有深远影响。民间的文化教育意识,也有力地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兴盛。如在"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强烈的意识作用下,逐步形成了书香门第、文化氏族,进而以苏州城为中心基地,形成密集的文化群体。吴地在这种民风氛围熏陶下,不断积极扩散,以至绵延长久。这是文化教育,乃至技艺得以继承发展、达到很高水平的扎根民间的基础事实表明,吴文化实质上是以先吴和吴国的文化为基础,兼收并蓄周文化、楚文化、齐鲁文化乃至海外文化等,以优秀人才群体为代表而创造的高度文明的总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吴地控三江、跨五湖、通长江、临大海,交通便捷,从而带动市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吴国率先开运河、建水军攻楚伐齐,吴地城镇的兴起,大都傍水而建;秦汉以来吴地就是进出口岸,是海外来人的一个登陆点,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西方文化的输入,也是因水多之便。此外长江还有特殊的防卫功能,使吴地相对安定,这一切对吴地的创造奇迹都具有重要意义。大海、长江、运河、太湖可以说是吴文化的天然"渊源"吴人精于"水利",首先是兴农田水利取得较高收成。其次较突出的成就是造船技术"先进",大力发展水上交通等事业。吴国盛衰可以说是与船共命运。三国时孙权曾派使者去南洋开展外贸活动,南北朝时之南朝有强大水军而得以偏安一时,郑和及鉴真分别从太仓和张家港基地出发。苏州城有世上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城市治水体系。造船和航运技术,使吴地在经济、文化乃至军事上都得到莫大益处吴地是位于长江之南,中国海岸线之中部,太平洋之西的宝地,有长江之天险,相对安定,再加上经济繁荣等因素,随着生态、政治等形势的变化,曾多次有大批中原人口南迁吴地。汉初关中饥荒,大批移民前来谋生,东汉末北方士大夫不断南迁,三国时北方居民渡江迁来十万余,孙吴军又大掳人口。太平天国和鸦片战争之后,吴地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西方文化传入之前沿,在激烈冲突筛选融合中,孕育了大批爱国者和革命者以及企业家、科学家,创造了新文化和更高的生产力,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进而向内地输送新的更高的现代文化,这就是吴文化的延伸和再创造。

吴文化与海洋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内陆的人主要靠改造土地谋生,而沿海和岛屿的人们发展生产力与海洋息息相关。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而谋生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各异,于是形成了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这两大不同类型的文化。如古埃及、古印度形成了大陆文化,古希腊形成了海洋文化。中国历史上也形成了两大文化圈,即长江以南的江、浙、闽、粤沿海一带和台湾、海南岛、香港诸岛及散布于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社会为海洋文化圈,内地大陆部分则属于大陆文化圈。而长江三角洲这块吴地是在海洋文化圈内,又处于两大文化圈的结合部和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前哨,深受中原内地大陆文化影响。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民族,形成多种文化特征,它的生命力和适应各种环境的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就特别强。长江三角洲居住的先民和其他民族一样,首先遇到的基本问题是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发展问题,即吃穿问题;其次才是物质享受问题;再次是满足精神享受问题。这三个问题学者们分别称之为第一存在问题、第二存在问题和第三存在问题吴人自古重视农业,众多的劳动力世代扎根农业,重视解决第一存在问题,这是吴人有大陆文化的特征和优势。由于吴人自周代建立吴国之后,生产力发展较快,用部分劳力就可以解决养活自己的问题,因之有条件解决第二存在问题,人们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就是海洋文化的特色。到唐宋特别是明清时期,吴地的物质生产达到很高的水平,人们逐步转向满足精神享受的需要,解决第三存在问题。所以吴地的戏曲、工艺、雕刻、绘画、园林等都得到繁荣发展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的交融,还孕育升华出崇高的民族精神,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有海味因素。这是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勇于拼搏的集体主义思想,这与土地私有者的观念是大不相同的。当然,其中也有忠君等封建伦理观念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是特定地理环境下形成的,适应于不同生产力水平的两种文化,对历史的进步都有过积极贡献。由于海洋生活是动态的,人们时刻在流动中变化中求适应,与风浪拼搏中求胜利,因之海洋文化有流动性、冒险性、开放性、斗争性。而大陆文化是以坚守本土,扎根家园为根基的,是静态文化,有定居性、保守性、封闭性、忍耐性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广大内陆地区,长期对第一存在问题还未得到解决(直到近几年有些地方才解决了温饱问题),内陆文化和这种生产力相适应,因之内陆文化长期受到特殊的重视,表现在文化研究和对各种文化的价值认识上,往往是重北轻南,重(黄)河轻江更轻海,重黄(帝)轻炎更轻"荆蛮"。近几十年来,由于生产力的大为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第一存在问题基本解决了,各地普遍重视发展工商业。为了使文化与新的生产力相适应,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我们必须既重视大陆文化,在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的同时,还应十分重视研究海洋文化,如吴越文化,闽粤文化,上海的现代文化,乃至西方文化等等。这对促进现代化建设,对解决第二、第三存在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城市的作用与科技的魅力, 文化能推动生产力发展,那么人们在实践中是采用什么方式、通过什么"工具"来实现的呢?吴地史实表明主要是一靠市场,二靠科技。这就是由于海派文化促使人们积极发展工商业,从而繁荣了市场,市场又振兴了城市,城市又起了火车头的作用,带动广大农村,使生产力全面提高。到了宋、明、清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聚集效益则开始体现在城市的第一乘数效应(由手工业项目投入,推动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第二乘数效应(由城市第三产业构成的投资环境吸引新一轮工业项目投入)及其相互的作用。吴地很早就有了丝绸工业和手工业、纺织印染业及食品加工、工艺美术等作坊性的生产项目,这就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投资环境更好,吸引更多的商人来苏投资或做交易。

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大体从原始方式 -- 手工劳动方式 -- 机器生产方式 -- 现代化生产方式。当中国大部分地方还是以原始生产方式为主的时期,吴地已到手工乃至机器生产的时代。科技的进步,超前的采用先进生产方式,则是聚集财富的主要手段吴地过去科技水平较高,与海洋文化和市场竞争有密切关系。工商业生产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和多家竞争,促使人们刻意求新。由于众多的生产者、经营者聚居一个城市,信息想通,不同的行业,"多学科"的专业技能,相互配合,相互启迪,就能创造出新的东西,专业化的生产更有利于技术的提高。再加上教育和技艺的世代相传和积累,人才大批流到城市,从而推动人类文明前进今天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乃至国际上的政治、军事竞争,密切相关。科技的社会功能不断扩大,它已成为生产力和国家现代化,乃至决定国家命运的战略性问题。一个城市、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科技也是其成败的关键因素。联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繁荣史,我们必须走科技兴邦之路,应当重视充分发挥城市的作用,运用市场兴市的规律,建设大都会,发展高科技,还要发扬吴文化的特色,吸收现代文化,创造出更适合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吴地文化。

研究吴文化,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方针的具体内容,是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子孙后代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生动丰富的人们乐于接受的教材,是把马列主义与吴地的实际相结合,培养一代新人的有效途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中,应从吴地的历史特点和近日之实情出发,从数千年吴人的经验中,吸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从发展旅游业来讲,过去主要靠园林,如能以吴文化为内容,形成多种内容的线、网,如博物馆、历史遗迹、民俗、吴服、食品、戏曲、民间文学艺术、江南水乡、古城、太湖景区,乃至与沪、锡、杭连成一片,形成文化内涵丰厚的特色旅游,必可独树一帜,广招天下来客。研究吴文化与吴地,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奋斗,为建设好家乡、建设好祖国多作贡献。

作者简介】吴文化,男,1966年4月出生于宁夏中卫。1995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交通经济研究所,获经济学硕士。现任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吴文化,男,1966年4月出生于宁夏中卫。1995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交通经济研究所,获经济学硕士。同年进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从事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交通规划、交通运输发展政策、交通经济以及重大交通项目技术经济论证等科研咨询工作。现任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先后参与或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综合交通规划、"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思路等重大专项前期研究工作,主持"十二五"能源运输通道体系建设规划等部委的项目,主持作为交通专家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订工作,参与国家有关交通发展政策支持性研究和起草工作等。主持新疆沿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研究、长三角、成渝、海峡西岸等城市群基础设施规划研究。主持或参与了部分省区市综合交通规划以及一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技术经济论证。参与或主持了我国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研究。作为咨询专家参加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有关交通运输研究项目。近年来,研究咨询涉及交通与区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城市及城市群交通、能源运输、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等领域。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