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泰伯庙位于阊门内下塘街250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东汉永兴二年(154)郡守麋豹建于阊门外,五代后梁乾化四年(914)吴越王为避兵乱徙于今所。1092年诏号至德庙。南宋建炎四年(1130)庙毁。乾道元年(1165)知府沈度鸠工重建,又于庙前建至德桥。
宋文帝元嘉年间有位吴郡太守叫刘损,字子骞,萧县(今属安徽)人。他是儒生出身,对“三以天下让”的泰伯很崇敬,因此一到任,就去拜谒泰伯庙。当时庙在苏州阊门外普安桥西堍的金阊亭(金阊门遗址在今阊门外普安桥西堍。)旁,据《春申君碑》记,是汉顺帝永和年间(136—141)的吴郡太守韩整建造的(见民国《吴县志》)。桓帝永兴二年(154),又经太守麋豹重修。可是刘太守到了庙门口,却不敢进去,因为庙宇破败不堪,大殿已成危房。他觉得徐佩之等前任真是拆烂污,于是下令大修。这庙东间祭祀的是“泰伯长子三郎”(《吴郡志》),这就奇了,因为古籍记载都说泰伯“无嗣”,怎么冒出了“长子”?有长必有次,仲雍的得位岂非可疑?因此五代吴越钱氏移庙于阊门内时,就把三郎撤掉,换上季札陪祀。
据《泰伯统谱》载:东汉永兴二年(154),吴郡太守糜豹迁建于阊门外雁宕村南。南宋淳祐六年(1246),提刑潘凯增绘仲雍和季札两像。明宣德五年(1430)由知府石昆玉、巡监胡继升先后修葺。嘉靖四十一年(1562),万历十九年(1591)、四十六年,崇祯二年(1629),知府史应撰修,南尚宝卿吴尔成出资成之后圮。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十九年先后葺治,主其事者有知府况钟、巡抚汤斌等名臣。康熙四十四年(1705),赐至德无名额—块。康熙五十五年(1716),存礼廊而新之,并立石碑记之。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灾。同治十三年(1874)冬,后裔吴之炳抚苏重建。1937年“八一三”事变,大殿右侧惨遭敌机轰炸。民国时期亦曾修缮。庙中有康熙、光绪及民国时重修记碑石可考。
解放后,逐步修复并扩建。
2009年苏州泰伯庙整修工程10月完工,整修后的泰伯庙作为吴姓始祖的纪念地,将成为阊门历史文化街区又一传统文化景观。整座祠庙为清代建筑,现尚存桥、坊、殿、庑等建筑。至德桥俗称泰伯庙桥,梁式,桥墩仍为石砌,桥面已有改动。过桥迎面耸立四柱三间冲天式石坊,柱端雕卷云纹,横额镌“至德坊”,为光绪二年巡抚吴元柄所书。原尚有“三让无称”、“归化”、“开吴”三坊及石桥、方池,现均已无存。享殿广三间,面阔14米,进深10米,硬山顶,前加卷棚。殿内立有清康熙二十四年《重建至德庙碑记》、二十五年《巡抚江南汤公长生碑》等石刻。东西两庑各三间,壁嵌泰伯及诸先世画像刻石,镌于光绪二年。建筑破旧,出现屋面漏水、木结构开裂虫蛀、门窗全毁、墙体霉变等状况。两侧厢房同样也有类似问题。
此次整修工程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不仅将把保留下来的至德坊、享堂、两侧厢房等全面修复,如补齐缺失构件,重修屋顶、墙体,建设露台,重铺石板路等,并将在至德坊至享堂的中路恢复建设一个同样风格的仪门。文保专家王仁宇说:“在前期调查中,找到了当年看守泰伯庙的吴姓人家的后人,查阅了他们的族谱,找到了一张反映泰伯庙建筑形态的图纸,上面不仅画了至德坊等建筑,而且也有仪门、大殿等,为此次的整修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此次的整修工程将使当年祭祀吴地始祖的重要纪念地得以恢复,享堂、厢房内的碑刻等也能够更好地展示出来,将成为一个祭祀吴地始祖、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原载于《古吴风云人物志》 香港文物出版社 2011/6《回眸古吴》(下) 文汇出版社 2013/1《回眸古吴》(修订本) 文汇出版社 2014/1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