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元
【编者按】吴宽,在明代是书画鉴藏圈的中心人物,被称为“吴门先导”;在现代,他亦是艺术市场中当仁不让的“带货高手”。只要在市场中出现的拍品与他有所联系,不管是吴宽亲作还是有吴宽题跋的作品,一出场便“自带光环”,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但这也成为许多作伪者觊觎的对象。本期艺术财富以吴宽为专题,来探讨其书画鉴藏方法,解密为何诸多伪作中会有吴宽的题跋。
【明】 沈周 京口送别图
吴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世称匏庵先生。作为吴门地区的中心人物之一,吴宽在书画鉴藏、文学、诗学、艺术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影响,其品德才学光耀一时,后人对其有很高的评价,如“明代中叶以后,吴中文士未有能过之者”。
蜚声南北 广交艺友
吴宽出身名门,家学颇深。其父吴孟融善经商,家中积存了大量财富,为吴宽收藏字画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条件,为其鉴藏之路做了铺垫。其次,吴孟融也喜欢购书藏书,其深厚的文学素养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吴宽的鉴藏观。
吴宽虽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却经历多次乡试失意。1472年,吴宽的命运发生了转变。那年,吴宽38岁,其会试、廷试皆第一,被授为翰林院修撰。此后,吴宽的仕途便一帆风顺,50岁时升右春坊右谕德;59岁升吏部右侍郎;65岁时,任吏部尚书。这三十余年的政治生涯对吴宽的书画鉴藏影响很大,在此期间,吴宽结交了众多仕宦之友,如李东阳、谢铎、陈璚、吴洪等,他们不仅在仕途上多有交集,也常有书画鉴藏交游。1464年,陈璚与吴宽同时考取举人,因都喜爱书画,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经常在一起品画、藏物。据载,吴宽所藏元张文蔚的《杨参谋诔》就是从陈璚处所得,陈璚也常以自己所藏之物与吴宽共赏,并请他题识。
吴宽虽久在京城为官,但也未曾与吴地故友疏远联系,他与杜琼、刘钰、沈周、史鉴、李应祯、陈震、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等往来密切。在吴中好友中,沈周与吴宽交往最为密切,二人频繁书信往来,尤其多书画交流。如成化十四年(1478)正月二十六日,天降暴雨,吴宽邀请沈周前来,二人以书画缓解雨天的寂寞,沈周沉醉在其中,便作诗作画,记录此情此景:“正月廿六日,匏翁吴先生知予雨中岑寂,以书见招,相与道旧竟日,且留医俗亭。其弟爱客亦如兄之谊。余虽不饮,不觉为之霑醉。因作诗与画,以识其迹”。
弘治十年(1497),沈周入苏州访吴宽并留宿,为吴宽临《秋山晴霭图》卷。同年,吴宽与沈周在石田舟中共赏苏轼墨迹《东坡赠黎侯千文卷》:“此东坡先生真迹千文卷,实余内家南野堂中妙品也……后学沈周,弘治丁巳四月二十八日观于石田舟中”。此年吴宽服除返京,沈周拏舟远送,绘《京口送别图》,图后吴宽跋云:“丁巳北上,承石田送至京口,途中和余二诗,并写图为赠。宽恐遗落,裱锦成卷,因录原作于后。弘治甲子闰月二十七日,以病在告书,匏翁。”其中,“途中和余二诗”中的二诗分别为沈周的《用清虚堂韵送匏庵少宰服阕还京》,吴宽的《予服除赴京,启南谓年老难别,拏舟远送,感念故情,以诗叙谢》。
此外,吴宽与沈周也为通家之好,成化十年(1474),沈周访吴宽父,“赴苏州城,访吴宽父融于东庄,又访施文显,皆有赠诗”。成化十三年(1477),沈周父沈恒病故,吴宽为其撰《隆池阡表》。
【宋】 李唐 晋文公复国图
《匏翁家藏集》记录吴宽的书画鉴藏方法
书画鉴赏与收藏,古人称之为鉴藏,它包括鉴定、欣赏、收藏、流传、著录等方面。这需要有一定眼力,又需要有一定财力,从事这方面研究,并藏有一定数量的历代优秀作品者方可称为收藏家。
而吴宽正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收藏家。吴宽的《匏翁家藏集》收录了约三百多条关于书画鉴藏的题跋,从这些跋文可看出其主要鉴藏品的来源:一是有友人携作品前来展示的,如1477年,张弼过宿修竹书馆,以其《出守南安纪行诗》相示吴宽,吴宽为其题“扁舟道吴过宿修竹馆,明日示以此册,读之一过,书其后而还之”。二是吴宽在友人处看到的,如1473年,吴宽得观锡山杨公所藏杨文贞公所书的御制诗册,“是诗今为都御史锡山杨公所藏,翰林修撰臣宽获观而谨识之”。三是朋友赠予的,如1478年,吴宽游西山,作《游西山记》,请沈周作画,此画为吴宽所藏。“沈周《游西山图》卷,……沈周造……后附先生自书《游西山记》。”第二年,吴宽返京之时,沈周送图并题诗。四是吴宽很多题跋都是应友人之请所作,从题目即知,如《为周郎中公瑞题观莲图》《为陸全卿题刘松年香山九老图》《为陈副使寓题画》等。由此可以看出,吴宽藏品多从友人处得到,也有从他处购得,或在其为官之时观于内府。
而《匏翁家藏集》中所记录的这些吴宽题跋,不仅能反映出吴宽藏品的来源,更为重要的是反映出其书画鉴定的方法。第一,以作者为主,结合作者的作画或书写的风格特点,来分析该作品是否为亲笔。如吴宽在元代高克恭的《林峦烟雨图》中题道:“村居隐隐欲通舟,中有山人旧姓仇。二百余年遗墨在,令人欲作武林游。成化庚寅修禊日长洲吴宽。”诗中前两句表现画面内容,后两句从侧面赞颂了高克恭的绘画,观其遗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游走在画中。此跋作于1470年吴宽36岁时,此时的吴宽已具备一定的鉴赏分析能力。
第二,吴宽除从作者技法表现和作品流传关系考证外,还注重辨析作品印文及题签。尤其对于古代书画,他题王羲之书法,虽篇幅较短,但鉴别缘由已交代清楚:“右军《此事帖》,凡二十字盖尝为金源氏物,章宗数印犹烂,然楮墨见签题,亦其手书信可宝也。成化戊戌岁五月壬午宽观于徐太守维亨为题。”此跋同作于1478年,是吴宽从徐维亨处观得。《此事帖》仅二十字,为金章宗完颜璟之物,大定十八年(1178)完颜璟被封为金源郡王,故此处称“金源氏物”。吴宽有考金章宗之印,但印文有损不可辨识。然吴宽从题签的用纸和墨色判断,是为章宗手笔。
第三,以递藏为主,考证作品的递藏关系,是否递藏有序。据《家藏集》卷四十九《题东坡遗张平阳诗真迹》可知,吴宽鉴定此作旧藏于徐良夫家。徐良夫是元末明初有名的学者。吴宽听闻徐良夫所藏颇丰,但已经一字不存,所以吴宽并不赞同黄晋卿“已亡其半,可惜也”之说,认为此卷虽残尤存,已是幸事。吴宽在此跋文中两次感叹此卷的“为幸益甚”。他先引历史史实,正如《左传》有载:“冬,十有二月,吴灭徐。徐子章羽奔楚。”致使子孙散落,而徐耕学与徐良夫二人姓氏相同,又同为一处故里。故此卷藏于徐耕学处就像在徐良夫家一样,确是幸事。而后吴宽
引用典故“楚王失弓”,意思是楚王出游打猎时不慎将弓遗失,随从想去找寻,被楚王制止。楚王认为丢弓的是楚国人,拾到的也是楚国人,何必去找,以示其宽阔胸襟。但孔子不以为然,他认为楚王仅认为楚国人平等,而非天下人平等。吴宽以此典故与二徐得《村醪诗帖》相联系,担心徐家子孙以此典故为借口,将作品变卖或转移。吴宽此番解释意表该卷书迹弥足珍贵。“坡老”即苏轼,对于苏轼作品本身的妙处,吴宽并未赘述,他认为前辈评论很多,自己才疏学浅,就不妄加品评了。这是其谦虚的表现,也是吴宽区别于其他鉴藏家作跋之处,说独到之处,避免重复。另外,吴宽也善于运用前辈鉴藏家的鉴赏成果,比如“右赵松雪书纨扇赋,当暑诵之,涼思飒然。此卷观杨文贞公题识,初为莘君所藏,今归吾乡陈湖陆氏”。此处吴宽引用杨士奇的题识,交代作品递藏关系。
【明】 沈周 游西山记图卷(局部)
求真求实的鉴藏观念
吴宽为人真诚,行履端恪,淡泊朴实。这样的性格,无疑影响着吴宽的鉴藏理念,即求真求实。
吴宽认为,在鉴定书画时,既要关注作品本身的风格特点,也不能脱离它的时代背景。因此,他在为书画作跋时对作品进行简要叙述,如:“此卷则李画在前,人物类旧时,树石宫宇肖黄荃较胜晚年之作,而书在后者,益证为思陵早年笔,有虞永兴风规,足称二绝。”此跋言短意全,记述了李唐绘画特点、师从以及绘画风格所属时期,宋高宗书迹特点、成文时期,并赞颂了高宗笔法。此外还要注重作者的身世背景,他曾题:“元清献王公,以父积翁荫既受官,得赐田宅于吴,后更治郡仕至行省参政而归老,吴中以没故公书迹,吴人多得之。”吴宽通过对清献王生平的考证,证实了作者与吴地的关系,这也是此作品为何归吴人所得之由。
吴宽的“求实”观念,还表现在对作品递藏有序的证实。他常在跋文中将递藏叙述详尽:“此卷初为王清献公家物,公已没,家人理筐箧,书翰业绩,见此纸损烂将裂,以拭酒卮。公之子季境适见之,识为信公手书,惊叹存之。后归常熟陈原锡家,久之为钱允言所得,今传其子世恒。”此篇《跋文信公墨迹》中,证实作品初为王清献公之物,王清献公死后其子季境存之,后归陈原锡处,后为钱允言所得,家传至其子钱世恒。
吴宽善于“引史用典”的鉴藏方法亦是他“实求”的具体表现。如吴宽在《晋文公复国图》的跋文中,引用了两方面的史料,一是宋高宗喜爱书法,并且与皇后吴氏书写了南宋初年为太学的课本“十三经”,后刻在石头上,被称为《南宋太学石经》。二是元初杨琏真伽发掘宋陵墓,欲建一瓶塔,而对石经造成损坏。此二则史料,不仅为此画断代提供了依据,同时还突出了这幅作品的历史价值。
吴宽“求真求实”的鉴藏观不仅奠定了其当时在书画鉴藏圈中的地位,亦影响了许多后世鉴藏家的鉴藏观。如文徵明在他的《真赏斋铭》中写道:“……此其好尚之笃,赏识之真,孰得而间哉……寓意施斯,乃中有得,弗以物移。植志弗移,寄情高朗,弗滞物移,是曰真赏。”从他这种“自娱”“真赏”的鉴藏观中可看到他受到老师吴宽的影响颇深。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