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走进山村巨变一日千里的霞坑镇
文/吴宪鸿
【编者按】作者以自己多年前的生活见闻,和最近采风的感受,见证了皖南山区一个小村的巨大变化:以前村庄闭塞,房屋简陋,没有市场;后来,马路经济兴起了,各种企业办起了,农民新村建起了,成了商贸发达远近闻名的集镇。
在我们安徽歙县“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主题文艺创作实践活动中,我主动要求到霞坑镇采风。那虽然是山区,可因为我早年在那儿工作过,又听说变化实在太大,得去感受一番。
为采访方便,那天我是骑电瓶车去的。才到霞景村,旦见座座新楼矗立公路两边,一些人家的楼下都用作了店面。该村是霞坑镇霞坑行政村属下的一个自然村,原离霞坑村尚有一里多路,可现在两村楼房紧密连接,已无村与村之间的空隙。到了霞坑自然村地界,更是楼房林立,店面相连,各式招牌五颜六色,璀璨耀眼。关乎人们生活的大店小铺应有尽有,不要说日用百货、饮食小吃、五金服装了,引人注目的是规模较大的超市和专营家电、摩托车、电动车、太阳能的商店,还有一些粮食油料加工、机械电器修理与糕点制作、茶叶购销的企业。这就是我以前工作过的霞坑么?跟县城的那些商贸街简直毫无二致,不同的是村口——不,现在算是村中,这儿的公路两旁巍然屹立着几棵古树,别具风味,而仔细瞧瞧,虽还绿荫如盖,可在长长的商贸街、高大的楼房之中,它们似乎矮小了许多。
凝望行人从各家商店里进进出出,我的眼前叠印出三十多年前的景象。上世纪刚进入八十年代,我被分配在霞坑中学任教。其时,这是一个小山村,虽为霞坑公社所在地,可店面屈指可数,只有供销社、合作商店、食品站、药店等几家;徽杭公路沿村边而过,路里边有几十幢老房子,路外面除了新建的车站和旅社,余者为几间低矮的灰舍和猪栏,大部分地带则是残壁断垣的宅基地,或者是杂草丛生的荒滩地,绵延不过五六百米的样子。我在这儿工作十余年,不知不觉间,村子长大了,不断向东西两边延伸,特别是公路外边盖起了一幢幢新楼,开店的也多了起来,渐渐展现新的面貌,已有了山区集镇的雏形……
突然,有人向前跟我打招呼,抬头一望是位虽秃顶而满面红光,身体健壮的花甲之人。他也姓吴,头脑灵活,早就走上了经商之路。经交谈,吴老板经营“霞坑第一楼”,三层楼的饭店前摆放着两只威武的石狮,望一望,里面的装饰也颇上档次。谢绝吴老板请我吃饭的好意,我推车慢慢向前,不时跟熟悉的人聊上几句。马路边,以前几位学生家的房子都改造了,楼下或自家开店,或出租经营。小桥头上原有的菜摊不见了,代之的是后三层前两层的洋楼,前面的楼下成了个小小的菜市场,其主人家里以前贫穷,八十年代后期,他抓住机遇,最早贩菜卖菜,在方便村人生活的同时,他自己也真正发了,后来建起新楼,讨了老婆,成为村里有名的富裕户。“吴老师!”呼唤我的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位学生小胡,家是外村的,我离开霞坑时,记得他刚刚开了一间小小的家电修理铺,目前则换成大的店面,卖的是琳琅满目的服装,可见他资本增多不少,而转行肯定更能赚钱吧。有几位从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现在或卖豆腐、或卖小吃、或干脆轧面条卖,于田地劳动之外又挣了些实惠的钱。那几个超市、或专营家电、建材的大店,老板都比较年轻,个别有点熟悉,大部分很陌生。还有几个操着外地口音的老板,他们肯定看中了这个市场,也来开店做买卖。卫生院大多了,院内矗立三幢新楼房,据说化验、B超、心电图都有了,还建立了中医馆呢。走进霞坑中学,我目瞪口呆,原来都是破旧的平房,现在都是新房子,几幢大楼,不亚于县城学校的楼房,真是焕然一新。
感叹眼前变化巨大之时,我忍不住掏出手机,给熟悉的霞坑镇党委汪书记打了电话,从而进一步得知: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霞坑镇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发展马路经济,搞活商贸流通,形成了长达1800米的农村商贸街,有个体工商户及个体企业200多户,每天的客流量两千多人,年零售总额一亿四千万元左右,经营收入超千万元,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拉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另外,霞坑东边的河政村,也在朝西发展,快要与霞坑村连成一体了。那时,这农村商贸街还会加长增大,还会更加欣欣向荣!
霞坑商贸街,在原来的徽杭公路两旁,车流滚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自然常常阻塞。这几年,政府审时度势,开通了过境的新公路。我骑车沿新公路转一遭。哇,有了新的发现,位于霞坑老村的河对岸,原来的河滩地上,一个颇具规模的农民新村展现在眼前,一排排楼房拔地而起,数百上千异地搬迁的农民在这儿幸福地生活着。过境新公路的贯通,又给霞坑镇的交通带来便利,定会大大促进该镇的发展。
为了印证所看到的新面貌,我还是去了镇里,找到镇领导,收集了一组数据:1993年,霞坑镇刚成立,到24年后的201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从2553万元增加到28936万元,是原来的11.334倍,农村经济净收入从811万元增加到13896万元,是原来的17.13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66.98元增加到14048元,是原来的32.28倍,财政收入从51.7万元增加到1714万元,是原来的33.153倍。数字也许枯燥无味,但它又是光彩夺目的,这恰恰表明了霞坑镇经济的大发展,是村镇面貌巨变的内在因素。
我想,几年后,霞坑集镇一定会更加欣欣向荣;当我又来时,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更新更好的美貌!
【作者简介】吴宪鸿,男,1954年出生,中共党员,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考上高校学习,曾任中学教师、县委政研室干部、乡镇领导,已退休。发表小说、散文、故事等文学作品一百多万字;出版长篇小说《黑石崖》和“徽州逸事系列小说”《故园风》,都获得黄山市文学艺术奖;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歙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为法定代表人并主持工作;个人辞条被中国小说学会收进其主编的《中国小说家大辞典》。
中国报道魅力城乡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启事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了全面回顾和深入总结新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成果,助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国报道杂志社•中国报道网魅力城乡共同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征文活动,现面向全国征文。
【征文主题】立足着眼面向全国,围绕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历史成就、成功实践等撰写文章。突出改革开放40年来城乡发展巨大变化,具体内容包括《经济建设篇》、《企业•人物篇》、《故事女人篇》、《政治建设篇》、《文化建设篇》、《社会建设篇》、《生态文明篇》、《从严治党篇》等方面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突出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专访(题目作者自定)。
【征文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文字流畅,可读性强、务必真实,谢绝杜撰,文责自负。
【注意事顼】请控制在1800--2500字/篇以内,1--3张图片/篇,要求1GB以上jPG格式,并附20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标明“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字样,并在文末附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等,以便及时联系。作者简介300字内及生活照一张。
征文截稿日期为2018年12月31日。
征文经审核合格后免费在中国报道网魅力城乡公开发出,征文结束后将汇编结集成册。
征文投稿公共邮箱 zgbdcqxw62791384@163.com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