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传媒讯(特约撰稿 郑鼎文)《从周公庙建成1400周年说起》进入2019年以来,我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激动: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啊,应该好好地予以纪念。而对于身处圣地的岐山人来说,尤其应该庆祝庆祝。公元619年,唐高祖李渊下诏修建周公庙和孔子庙。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到今年整整1400年了。
为什么要修建周公孔子庙呢?看一看“唐高祖李渊令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诏”,我们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了。
其原文是:“唐武德二年(619年)六月戊戌(初一) 盛德必祀,义存方策,达人命世,流庆后昆。建国君人,弘风阐教,崇贤彰善,莫尚於兹。自八卦初陈,九畴攸叙,徽章互垂,节文不备。爰始姬旦,匡翊周邦,创设礼经,尤明典宪。启生人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化起二南,业隆八百,丰功茂德,冠於终古。暨乎王道既衰,颂声不作,诸侯力争,礼乐陵迟。粤若宣父,天资睿哲,经、纶齐鲁之内,揖让洙、泗之间,综理遗文,弘宣旧制。四科之教,历代不刊;三千之文,风流无歇。惟兹二圣,道著群生,守祀不修,明褒尚阙,朕君临區宇,兴化崇儒,永言先达,情深绍嗣。宜令有司於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仍博求其后,具以名闻,详考所宜,当加爵土。是以学者慕向,儒教聿兴。”(选自《旧唐书》卷189)
为了便于理解起见,我不妨将译文和自己的一点感悟展示出来,以飨读者。译文为:有大德的人一定会享受祭祀,道义长存才能受到策命,通达知命的人闻名于当世,把善流传给后人。建立国家的君主,要弘扬风化阐明教义,尊崇贤能表彰善行,没有比这更高尚的了。自从开始陈述八卦,讲叙九畴,美好的诗章相互流传,但是礼仪却不完备。从姬旦开始,辅助周邦,创设了礼经,尤其明于法典。启发人的耳目,穷究法度的本源,教化起于《二南》,国家事业兴隆了八百年,丰功和盛德,冠于往昔。当王道衰败后,不再有歌颂之声,诸侯之间用力争斗,礼乐制度衰落。直到出现宣父,天资聪敏,筹划治理齐鲁之内的政事,文德流布在洙、泗之间,总结整理古代的遗文,弘扬先人的旧制。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的教育,历代都不更改;三千弟子的文采,至今流行不止。只有这两位圣人,道义显扬在民众之中,而祭祀礼仪、祠庙未加规范整修,表彰也还欠缺。朕统治国家,振兴教化崇尚儒学,怀念先世的贤达,很关心他们的后人。应当命令有关机构在国子学中建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季加以祭祀。同时广求他们的后人,开列名单上报朝廷,详细考察他们所应得到的封赏,适当给予封爵封地。因此使学者向往,使儒教振兴。
读罢唐高祖的这篇诏书,我的感悟很深。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世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唐高祖李渊之所以在登上帝位的第二年就下诏为周公和孔子建庙祭祀,是因为他们是两位圣人,具有“丰功茂德”,“道著群生”。而唐高祖李渊为了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统治,稳定天下,觉得必须“兴化崇儒,永言先达”,一心使“学者慕嚮,儒教聿兴”。这说明李渊深刻地认识到要使社会稳定发展,必须树立大家公认的楷模,形成统治阶级的“核心价值观”,以确立努力方向,引导社会潮流,使人们尊儒崇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这种做法,即使在1400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也是富有借鉴价值的。
时光流转到2014年5月,进入周公庙以后,人们就会发现离大门口不远处的偏东北方向,竖起了一座石碑,其正面上书5个金色大字:“唐高祖诏书”。而背面则镌刻着“唐高祖李渊令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诏”。这尊石碑,是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周公庙管理处主任的杨慧敏主持建立的。而唐高祖李渊关于修建周公孔子庙的诏书,则是杨慧敏的老师、中国社科院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宫长为先生费心查找出来的。有了这座石碑,我们就会抚今追昔,明白许多事理。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绝不是说说空话就能办得到的,实在需要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据说全国大大小小的周公庙共有3000多个,而规模最大的周公庙就在宝鸡岐山,这是圣地人民的光荣和骄傲。近年来,由陕西省政府决策、陕旅集团依托周公庙而建成的中国周原景区,正处在极为重要的运营阶段。周原景区在初露锋芒之后,能否持续辉煌下去,如何围绕弘扬周文化开展有声有色的系列活动,获得全国广大游客的认可与激赏至关重要。岐山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得地独厚、得史独厚,如果周公庙和周原景区的创造性运作产生了众所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带动投资者开发其他众多文旅资源的话,那么,未来岐山的文化旅游天地将是非常广阔的。所以我想,借着周公庙建成1400周年这个百年难遇、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举办一场省级公祭周公活动,再搞一次全国性的“周公庙 周原景区与周文化”学术研讨会,同时在周原景区举行多场大型文艺演出,一定会产生轰动效应的。
哦,最后还得说个相关联的事。在曹宇先生新建的岐阳石鼓博物院的西边,曾经有一个诏书寺。据说是当年周公庙没有建成之前,临时存放唐高祖李渊所颁发的关于修建周公庙的诏书的地方。钟爱文物如生命的曹宇先生收藏了部分残破的石碑断片,由此可以判断出那是记载诏书寺事由的石碑的一部分。我想如果据此重建诏书寺,那一定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系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