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吴文化专家解读泰伯之父古公亶父德文化
●郑鼎文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古公亶父(周太王)给我们的印象是宽厚仁慈,非常珍惜民众的生命,宁愿选择迁移,也不愿发生战争。由此看来,古公亶父之德在于以人为本,而财产、土地则次之。
关于古公亶父之德,《诗经·大雅·绵》的注疏中有多种相似的说明,如《书传略说》:“狄人将攻。大王亶甫召耆老而问焉,曰:‘狄人何欲?’耆老对曰:‘欲得菽粟财货。’大王亶甫曰:‘与之。’每与,狄人至不止。大王亶甫属耆老而问焉,曰:‘狄人又何欲乎?’耆老对曰:‘又欲土地。’大王亶甫曰:‘与之。’耆老曰:‘君不为社稷乎?’大王亶甫曰:‘社稷,所以为民也,不可以所为民亡民也。’耆老对曰:‘君纵不为社稷,不为宗庙乎?’大王亶甫曰:‘宗庙,吾私也,不可以私害民。’遂杖策而去。过梁山,邑岐山。周人束修奔而从之者三千乘,一止而成三千户之邑。”
此类注疏多见于秦汉间学者的书记,例如《毛诗正义》、《吕氏春秋》等书中。这里所说的狄人,就是指当时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当古公亶父所领导的以农业为主的部落不断发展壮大以后,强大的戎狄族感受到了威胁,决心将其赶走,便一次又一次地侵扰,非欲除之而后快。
当古公亶父弄清戎狄族的最终目的是想霸占这块土地时,虽说心中不舍,但他明知一旦发生战争,双方都会造成重大的生命损失,便咬咬牙,宁可丢掉土地和财产,也要避免战争。此时,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质问打算迁移的古公亶父:“君不为社稷乎?”这一时期的社稷指的是土神和谷神,也就是土地和粮食,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所以那时候的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社稷就代表国家。
从《书传略说》的内容看,对于财产、土地和人民,在古公亶父的心目中是有一个顺序的:人民是最重要的,土地次之,财产更次之。在严酷的重大选择面前,古公亶父为了保护、保存追随他的民众,果断地放弃了土地和财物,建立了“不得”的模式,也就是建立了“德”文化。他的“不得”立足于对民生的关切,是其祖先后稷的“生”民和公刘的“厚”民的再进步。中华祖先的良政是以民生为第一位的。
易曰:良性的政治是“君子以容民畜衆。”这里强调的,就是对社会大众的宽容。礼曰:良性的政治是“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在此,是把君民一体作为政治的理想状态。孟子曰:良性的政治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非凡的见解是对古公亶父之德义的升华。
古公亶父的德文化是把人民利益置于财产、土地之上的。这样的顺序,在后世孔子的学说中都有所表达。在墨子的兼爱论中,说得更加透彻。。
古公亶父的政治文化的核心是德治。不过,这里的“德”是与“得”相对立的,“德”即“不得”。以“不得”实践“德”。所谓“不得”,就是为了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和根本利益,宁愿失去土地和财产,即使自己不当国君也无所谓,这才是真正有“德”。在古公亶父看来,为了保住土地、财产和自己的地位而无视民众的生命,就是无“德”。理解到这个程度,我们就会充分感受到古公亶父的可爱、可敬、崇高和伟大。
应该说,古公亶父的德文化,至今仍是一盏指路明灯,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毫无疑问,古公亶父的德文化,对他的子孙们一定是有积极影响的。泰伯能达到“至德”的境界,显然与深受其父的积极影响是分不开的。
【作者简介】郑鼎文,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副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大雅礼乐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会长,县社科联副主席,县政协文史研究员,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范家营高中校长和县老年大学首任校长,著有《周文化丛书》“三王卷”“典故卷”、《周公演义》《品味周公庙》等9本书,在报刊发表文章500多篇。先后应邀参加了武汉、成都、兰州、上海、宝鸡、西安、天水等地的30多场学术研讨会。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