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鼎文
3000多年前,从周太王古公亶父由豳迁岐到文王姬昌由岐迁丰,这近百年的历史被史家称为“岐周”。这段极其重要的秘史,包括《史记》在内都记载的不多,而《诗经·大雅》中的一些诗篇,却以史诗的特质,声情并茂地揭示了这段鲜为人知的秘史。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文王”、“大明”、“思齐”等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就可以粗略地窥见当年岐周的发祥史、奋斗史以及周人非凡的智慧和成功的秘诀。上述7篇章相互联缀,俨然形成一组开国史诗。从始祖后稷诞生、经营农业,公刘迁豳,太王(古公亶父)迁岐,王季继续发展,文王伐密、伐崇,直到武王克商灭纣,可以说是把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写到了,所以研究者多把它们看作一组周国史诗,只是《诗经》的编者没有把它们按世次编辑在一起,而是打乱次序分编在各处。若按顺序连接起来,那么周国的发展历程就显得非常清晰了。
一、周人的秘史
其一,《大雅·生民》是周人始祖以农业发祥的秘史。
这首诗是周人叙述其民族始祖后稷事迹以及祭祀的长诗,带有浓重的传说成分,而对农业生产的详细描写,则反映出当时农业已同畜牧业分离而完成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事实。
其中第四至第六章写后稷有开发农业生产技术的特殊禀赋,他自幼就表现出这种超凡的才能。他种的农作物品种多、产量高、质量好,丰收之后便创立祀典,感恩天地。这几章包含了丰富的上古农业生产史料,其中讲到的农作物有荏菽、麻、麦子、瓜、秬(jù 黑黍子。古人视为嘉谷。)、秠(pī古书上说的一种黑黍,一壳二米。)等。对植物生长周期的观察也很细致,发芽、出苗、抽穗、结实,一一都有描述。而对除杂草和播良种的重视,尤其引人注意。这说明当时的周人已经开始成为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甲骨文中,“周”字写作“田(四格中各有一点)”,田是田地,四点像田中密植的农作物,可见汉民族的命名是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据史载,后稷姬弃因善于经营农业,声名远播,被帝尧举为农师(相当于今天的农业部长兼首席农技师),帝舜时他又被封到邰地(即今天的武功杨凌一带)。姬弃号曰后稷,后是君王的意思,稷则是一种著名的农作物名称。周人以后稷为始祖,以稷为谷神,以社稷并称作为国家的象征,这一切都表明汉民族与稷这种农作物的紧密联系。《毛诗序》:“《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陈子展在《诗三百解题》指出:“由此我们可以说,后稷是上古中国氏族社会由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时期的一个伟大人物。传说他是最初教民稼穑的一个农官,他是仅次于神农炎帝的一位农神,不是没有来由的。”
其二,《大雅·公刘》是周人著名首领公刘在彬县旬邑一带的创业秘史。
这首诗着重记载了公刘迁豳以后开创基业的史实。
诗的首章写公刘出发前的准备。他在邰地划分疆界,领导人民勤劳耕作,将丰收的粮食装进仓库,制成干粮,又一袋一袋包装起来。接着又挽弓带箭,拿起干戈斧钺各种武器,然后浩浩荡荡向豳地进发。以下各章写到达豳地以后的各种举措,他先是到原野上进行勘察,有时登上山顶,有时走在平原,有时察看泉水,有时测量土地。然后开始规划哪里种植,哪里建房,哪里养殖,哪里采石……一切安顿好了,便设宴庆贺,推举首领。首领既定,又组织军队,进行防卫。诗篇将公刘开拓疆土、建立邦国的过程,描绘得清清楚楚,仿佛将读者带进远古时代,观看了一幅先民勤劳朴实的生活图景。整篇之中,突出地塑造了公刘的高大形象。他深谋远虑,很有组织才能,精通领导艺术,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处处为属下的生存发展而辛勤奔波。这样具有光辉形象的领导者,自然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也自然会得到后世学者的赞扬。
其三、《大雅 绵》是周太王定居周原、开创基业的秘史。
《大雅·緜》是一首典型的史诗。全诗以热情洋溢的语言,追述了周王族十三世祖古公亶父由邠迁岐,定居岐下周原,开拓创业,奠定了汉民族兴盛的基础。
作为农业民族,土地是根本,对肥沃土地的追求始终是个兴奋点。能否占有并支配广阔丰美的土地,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衰。周人历史上著名的五次迁徙,抛开社会政治、军事历史的因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肥沃丰饶土地的追求。周王朝奠基人古公亶父由豳迁居岐下(今岐山扶风一带的周原),立足于这块肥美的土地,使周之基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大雅·緜》则是后人为纪念周太王古公亶父在周原开疆创业的事迹而创作的。
全诗共九章。首章以“緜緜瓜瓞”起兴,开首八字简洁地概括了周人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漫长历史。以下至第八章,全叙太王率族迁岐、建设周原的情况。正是太王迁岐的重大决策和文王的仁德,才奠定了周人灭商建国的基础,如《鲁颂·閟宫》所言:“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篇末便自然而然地带出了文王平息虞芮之讼的事,显示出春风化雨、蒸蒸日上的景象。
诗章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景随情迁,情缘景发,浑然丰满,生机勃勃,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自邠至岐,从起行、定宅、治田、建屋、筑庙到文王服虞芮、受天命,莫不洋溢着周人对生活的激情、对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对祖先的崇敬。
其四,《大雅 皇矣》是太王、太伯、王季、文王持续兴盛周国的秘史。
《皇矣》作为周部族开国史诗之一。前四章重点写古公亶父(太王),歌颂了太王、大伯、王季的事迹;后四章主要写周文王,歌颂了文王“肇国在西土”的勋业。其中重点描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两场战争,颂扬了王季、文王父子二人领导周部族通过战争不断扩张领土,逐渐发展强大,为灭商奠定基础的历史过程。
这也是一首颂诗,是周部族多篇开国史诗之一。它先写西周为天命所归及古公亶父(太王)经营岐山、打退昆夷(戎狄族)的情况,再写王季的继续发展和他的德行,最后重点描述了文王伐密、灭崇的事迹和武功。这些事件,是周部族得以发展、得以灭商建国的重大事件,太王、王季、文王,都是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对周部族的发展和周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作者极力地赞美他们,歌颂他们,字里行间充溢着深厚的爱部族、爱祖先的思想感情。朱熹《诗集传》说的精确:“此诗叙太王、太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也。”
其五,《大雅 文王》揭示了文王兴周代殷的根本原因是注重德行,坚持“以德配天”。
这首诗是《大雅》的首篇,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这篇诗的作者是周公,本诗与其他的文王颂歌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除了歌颂之外,作者还以深谋远虑、富有政治经验的政治家的识见,向时王和全宗族的既得利益者,提出敬天法祖、以殷为鉴的告戒,以求得周王朝的长治永安。 全诗七章,每章八句。第一章言文王得天命兴国,建立新王朝是天帝意旨;第二章言文王兴国福泽子孙宗亲,子孙百代得享福禄荣耀;第三章言王朝人才众多得以世代继承传统;第四章言因德行而承天命兴周代殷,天命所系,殷人臣服;第五章言天命无常,曾拥有天下的殷商贵族已成为服役者;第六章言以殷为鉴,敬天修德,才能天命不变,永保多福;第七章言效法文王的德行和勤勉,就可以得天福佑,长治久安。
其六、《大雅 大明》是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的发展史。
这是一首具有史诗性质的颂诗,当是周王朝贵族为歌颂自己祖先的功德、为宣扬自己王朝的开国历史而作。全诗八章。首章先从赞叹皇天伟大、天命难测说起,以引出殷命将亡、周命将兴,是全诗的总纲。次章即歌颂王季娶了太任,推行德政。三章写文王降生,承受天命,因而"以受方国"。四章又说文王"天作之合",得配佳偶。五章即写他于渭水之滨迎娶殷商帝乙之妹。六章说文王又娶太姒,生下武王。武王受天命而"燮伐大商",与首章遥相照应。七章写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敌军虽盛,而武王斗志更坚。最后一章写牧野之战的盛大,武王在姜尚辅佐之下一举灭殷。全诗俨然是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的发展史。
其七,《大雅·思齐》是修身齐家、善于治国的秘史。
《大雅·思齐》歌颂周文王善于修身、齐家、治国。第一章先歌颂文王的母亲太任、祖母太姜及妻子太姒;第二章歌颂文王能忠于祖先遗训,光大祖业;第三章颂扬他处事和睦庄敬,修身自省;第四章歌颂他能排除重重危难及百姓的疾苦,善于倾听善言;第五章称颂他能培养人才,任用贤人,使周民族不断强大。此诗反映出传统道德在周文王身上的完美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思齐”这首诗透露了周三王“贤内助”的秘密,揭密了著名的“周三太”(太姜、太妊、太娰)在兴周大业中的历史作用。
《诗经》中歌颂文王的诗篇还有不少。但是用不着再多举例,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周人先祖的创业史已经了然于胸了。尤其是岐周秘史已经够清楚了。这段秘史,始于古公亶父由豳迁岐,终于文王晚年由岐迁丰,经过了周三王(太王、王季、文王)近百年的开拓进取和励精图治,不断地发展壮大,到周文王晚年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它也凝结着三位贤内助(太姜、太妊、太娰)的大量心血。
二、周人成功的秘诀
如果再仔细考究一下,周人成功的 秘诀也就昭然若揭了。
1、周人以农起家,以农兴国,当时的农耕文明所起的历史作用,绝不亚于后来的工业革命。这从后稷“教民稼穑”、公刘夺取粮食丰收,古公亶父继承后稷、公刘之业可以凸显出来。
2、周人崇尚道德,主张“以德配天”、“敬德保民”。周人是‘敬天法祖’的”,而文王则是周人最崇拜的祖先。 如《大雅 文王》一诗,贯穿全诗始终的是从殷商继承下来,又经过重大改造的天命论思想。天命论本来是殷商奴隶主的政治哲学,即“君权神授”,统治者的权力是天帝赐予的,奉行天的旨意实行在人间的统治,统治者所做的一切都是天意,天意永远不会改变。周王朝推翻殷商的统治,也借用天命,作为自己建立统治的理论根据,而吸取殷商亡国的经验教训,提出“天命无常”、“唯德是从”,上天只选择有德的人来统治天下,统治者失德,便会被革去天命,而另以有德者来代替,文王就是以德而代殷兴周的。所以文王的子孙要以殷为鉴,敬畏上帝,效法文王的德行,才能永保天命。这是本诗的中心思想。
3、周国时代,既有明君,又有贤内助和大忠臣。以明君而言,太王、王季、文王,世称“周三王”,个个是明君英主;以贤内助而言,周太王的夫人太姜、王季的夫人太妊、文王的夫人太娰,世称“周三太”,人人都是贤妻良母;以经天纬地、赤胆忠心的大忠臣而言,周公、召公、太公,世称“周三公”,每一位都是忠贞不渝的旷世奇才。这三位,早在文王时期就辅政了,在武王、成王时代更是大显身手,成为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才。在王权时代,只要有明君英主、贤内助和大忠臣,国家的兴盛和社会的繁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些要素,在上述各个诗篇中都能得到了印证。
4、周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精神是非常突出的。这在《大雅》“公刘”、“绵”、“文王”等篇章中都有很充分的体现。
5、周人代表人物的高尚形象和人格魅力是激动人心的,是富有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太王的宽厚仁慈、文王的礼贤下士,周三太的贤淑温良,太伯的大度谦让,在有关诗篇中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以上几点,都是周人迅速崛起、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推翻殷商王朝、建立西周政权的重要因素。也可以说是周人成功的秘诀。
如果把《诗经》中这些篇章的内容和《史记》的相关记载进行对比,完全可以这样猜测:司马迁在《史记》中写西周建立之前岐周或周国的历史,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下,肯定利用和借鉴了《诗经》中的这些史料。
细读《诗经》和《史记》等等史书,禁不住使人产生这样的感觉:谁对历史的贡献大,史书上就记载的多;谁贡献少,史书上就记载少;谁没有贡献,史书上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这是题外话。言归正传,关于周代的历史阶段划分,历来有岐周、宗周和成周之分。岐周就是指西周政权建立之前周三王在岐下周原创业开国的这近百年历史。这在《诗经》和《史记》等典籍中都有简要的记载。这段奋斗史,不仅为800年大周王朝奠定了可靠的基础,而且创造了最为辉煌的“岐周文化”。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会长、研究员霍彦儒先生在所发表的论文《岐周文化——中华文明发展的轴心》中指出:“所谓岐周文化,简言之,就是周人在周原居住、活动期间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合”。这个定义是非常精当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霍先生指出:岐周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的轴心。这个评价很高,很到位,也很精确。所以我想作为岐山人,研究周文化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岐周文化的研究上。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1958年12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武昌会议上曾经指出:“历史上的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它们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们是生机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进者,是真老虎。”1945年7月4日,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同毛泽东讨论历史周期律的时候,曾有一番非常精彩的言论:“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亲眼所见的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乃至一国家,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初时聚精会神,无人不用心,不卖力。历时长久,惰性发作,到风气养成,虽大力无法扭转,且无法补救。”我之所以引用这两个著名的论断,就是想说明,当时在岐山下的周原艰苦创业的三代周人,就是像毛泽东所说的那样,正处在“取得统治权力以前”的那段“生机勃勃”的上升时期,是“革命者”、“进步者”、“真老虎”;也就像黄炎培先生所说的“初时聚精会神,无人不用心,不卖力”,因此才能奋发进取,励精图治,迅速发展发展壮大,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不仅推翻了腐朽的殷商王朝,建立了长达800年之久的周王朝,而且在此期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周文化。而正如一代哲学泰斗张岱年1999年12月对岐山首届周文化艺术节的题词所说:“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由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岐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源头之一,是奋发有为的周文王、周公等大圣人率领当时的广大民众所创造的最为辉煌灿烂的文化,因而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轴心。这种超越时空、永远熠熠闪光的文明,在《诗经》和《史记》等有关篇章中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是岐山和扶风人的光荣与骄傲,也是宝鸡和陕西人的光荣与骄傲!
【作者简介】郑鼎文,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副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大雅礼乐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会长,县社科联副主席,县政协文史研究员,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范家营高中校长和县老年大学首任校长,著有《周文化丛书》“三王卷”“典故卷”、《周公演义》《品味周公庙》等9本书,在报刊发表文章500多篇。先后应邀参加了武汉、成都、兰州、上海、宝鸡、西安、天水等地的30多场学术研讨会。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