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美福
【编者按】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以今苏南、浙北一带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吴文化以荆吴和先吴以及最重要的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浙北的环太湖流域,苏南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
吴文化文化艺术多样性吴地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学艺术,在黄帝时代,今常熟,张家港一带民间创作了《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短短四句,仅有八字,就把原始氏族伐竹制箭,追逐猎物的过程完整地表现出来。虞舜时《南风之歌》,是对吴地温暖气候与人际和谐关系的歌颂。从春秋的《吴吟》开始,到南北朝的吴声歌曲,直到明清的桂枝儿,山歌,其优美旋律,真挚感情,展示了古吴人生活的理想,人文情怀。闻名遐迩的《月子弯弯照九州》一歌,是吴地运河舟子的创作,反映了人们漂泊在外面的苦难,具有历史价值。
当然,这些只是民间草根文化的奇葩。与民间文学相得益彰的是吴地文人创作。早在西汉,吴郡严助,朱买臣以"文辞并发"而扬名海内。唐代顾祝,李绅,陆龟蒙以诗和散文闻名。李绅的《悯农》,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北宋范中淹《岳阳楼记》,气魄宏大,其"先忧后乐"的思想深入人心。南宋尤袤,范成大的诗,体现了爱国思想与同情劳动人民的心怀。元末明初,高启其诗,兼师众长,浑然自成,反映了民间疾苦。清初吴梅村,为诗坛领袖人物,吴梅村诗,深沉,委婉,凄凉,"蔚为一时之冠"。明清时期,因小说这一文艺形式,适合于市民阶层的情趣,在吴地大为兴盛。中国一些著名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创作与出版,都与吴地有密切的关系。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是吴人冯梦龙与凌蒙初所创作。沈三白《浮生六记》记叙了清贫家庭的温暖与雅趣。这些作品获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是吴文化这片沃土滋润了这些文人骚客,是吴文化熏陶了这些作品,为健康的文艺提供了精神食粮。
吴地自元至清是中国戏剧的研创中心之一。昆曲在元末于昆山开创,明隆庆年间著名戏曲家魏良辅寄居太仓,改造南曲诸腔"度为新声",创立了"清柔婉转"的水磨腔。太仓人梁辰渔根据魏曲,着《浣纱记》一剧,使昆曲在全国流传开来。以后苏州人李玉作《清忠谱》,朱素臣作《十五贯》,颂扬了五义士的爱国精神,赞颂了清官公正廉明的优秀品格。苏州评弹盛行于清乾隆年间,名家王周士以《白蛇传》蜚声艺坛,赐七品京官衔。此后,苏州评弹在全国曲艺中占有重要一席。清后期起源于无锡东乡的锡剧,现成为江苏的重要的剧种。著名学者于丹曾对昆剧大加赞赏,曾有过专门的论述。昆曲是我国重要的一个剧种,吴地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戏剧,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吴地绘画,名扬中华。南北朝顾恺之,陆探微,以人物见长,写实而传神,多有佳作。张僧繇之画,具有画龙点睛之妙。唐朝张旭善草书,笔法奇突,人称张颠。画家郑法士,善写人物,气韵非凡。元朝常熟人黄公望创造"浅绛山水"画风,所作《富春山居图》,潇洒简脱,秀逸古拙。无锡人倪瓒,遁迹于山水之间,画风苍秀简远,不做烘染而表现了吴地湖山的自然特质与神韵。明朝沈周,文征明,唐寅(伯虎),仇英四大家,他们风格各异,或豪放,或秀润,或清峻,或平稳,或艳丽。文征明善山水,花卉,兰竹,人物,技巧娴熟,门下学生众多,形成吴门画派。清初常熟王时敏等四王,其中王翠笔法清丽工秀,创虞山画派。常州恽南田,没骨写生,独开生面,明丽清润,时称常州派。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庆丰收","合家欢"为题材,风格细腻,富有现实感而流传吴地城乡。
吴地自宋元以来成为全国学术重心之一。史学以方志编纂闻名于世。《吴地记》,《吴郡记》,《邑陵志》等,体例日趋完备,内容丰富,是全国仅存至今的少数唐宋方志。东林书院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影响华厦。清初顾炎武游历各地,考察山川民情,着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学术名著,开清代考据之先河。吴派经学创始人惠栋,发扬汉儒经学,着《周易述》,《汉易学》等书。在顾,惠的影响下,吴地涌现了赵翼,钱大昕,壬鸣盛等著名考据家。吴地富有宋学渊源,朱柏庐《治家格言》,至今仍有庭训意义。
吴地古代文艺学术成果,有着潜移默化的鉴赏浸润作用,其精华被吴人所吸收,而形成近现代吴人的优良个性。灵动细致的创造方法与缜密的学术风格,仍可为今日文艺创与学术撰写的借鉴,在今天吴地作家,艺术家,学术家中仍有闪光的体现。钱钟书,顾颉刚,钱穆等当代文史专家,均擅考据之学,应是吴文化传统的继承。
吴文化的优秀传统,符合时代潮流,适应社会需要,至今仍起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作用,是吴地乃至全国深层发展的强大动力之一。一些古代物质具象,是凝固的历史,不仅具有访古探幽的鉴赏价值,如大运河等仍有经济发展意义。一些文艺形式与手工技艺,如昆剧,锡剧,刺绣,年画等,呈半流体性,得到去糟存精的改造,在现实中得以延伸,怡情陶性,激发意志。传统的精神意识至今仍潜移默化地滋润人们心田,构成创造性基因。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199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于今年已十一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五年,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