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美福
【编者按】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以今苏南、浙北一带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吴文化以荆吴和先吴以及最重要的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浙北的环太湖流域,苏南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
吴文化之德纵观吴国的发展之路,基本上呈现出”尚德”与”崇武”并行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地呈现出了”武””德”并行发展时期。以孔子,老子,墨子等为代表一派努力探求实现社会共治的整套理论方案,并自主编制系列社会规则。他们各自围绕的角度并不一样,但都怀揣治国大志,目的也大同小异,就是如何将国家治理的更好。所提出的理论虽然百家争鸣,但却一起丰富了中国”德”的概念。此时中国更是战乱纷飞,低劣的生产力,复杂的多国并存环境等原因,导致人们不得不靠武力解决一切,武力成为主宰一切。各国不仅出现了伍子胥,孙武,吴起,司马穣苴等军事家,还有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流传后世的武者。吴国自古便民风强悍,尚武,轻生,善剑,勇斗仍然是这个国家的一种文化,特别是与中原的礼仪之邦相比,吴人的崇武之文化氛围更加浓郁,这使得吴国在军事上优势凸显,使得吴国迅速崛起。
泰伯的德行,在吴国”尚德”文化的发展并没有因为硝烟四起而中断。在此期间,阖闾身为一国之王,但”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励行节约。同时,”在国,天有菑广疠,亲巡孤寡,而共其困乏,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说苑》中载梁公弘对楚王说:”夫吴君恤民而同其劳。”惟其如此,民心可归,吴国才能振兴。《左传》说:”吴光新得国……今而始大,比于诸华。光又甚文,将自同于先王。”山东临沂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残简中有一篇《吴问》,专门记载了吴王阖闾与将军孙武讨论晋国六个执政贵族谁将最后取得晋国政权问题:”吴王问孙子曰:六将军分守晋国之地,孰先亡?孰固成?孙子曰:范,中行氏先亡。孰为之次,智是(氏)为次。孰为之次?韩,巍为次。赵毋失其故法,晋国归焉”。吴国君臣从赵国行大亩制和富民政策,认为晋国人必归政于赵氏,进而得出结论:”王者之道,厚爱其民者也”。阖闾十分重视注意吸取中原国家的经验教训,具有革新思想,为统治吴国不断积累宝贵经验。
所以,与梅里古都相去步武的阖闾城继承了梅里古都尚德崇武,刚柔并济的吴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不仅凭籍军事力量取得霸业,更重要的是以其德行使其他诸候国臣服。
吴国存世700余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诸候国家,开创了江南古文明的源头,对江南的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即使在它从版图上消失之后,它的后人们仍不遗余力地开发着江南,使之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直至当今。一个地区持续繁荣发展一定是文化力量的作用,所以,吴国留给世人的财富是以尚德,包容,融合,通变,刚柔相济为核心的吴文化。作为吴国都城,梅里与阖闾城凝聚了吴文化的精髓,成为吴文化的精神坐标。泰伯三让王位,使吴地人们受到了德行的感召,臣服于泰伯的个人魅力,始建梅里城,尚德也成为吴人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学。但是,由于江南长期未开化,居民仍保留着远古先民强悍的民族性格和尚武传统,所以,梅里建城也具有军事防备的作用。所以说,吴国从建国开始就播下了尚德,尚武的文化种子。在500多年时间里,两者较为平衡地发展着。直至迁都阖闾城,尚武的文化枝条因客观环境的改变显得长势迅猛,但这并不表示尚德文化的发展就停止了。因为文化,就其广义而言,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人类创造了文化,人到哪里自然也将文化带到哪里。阖闾城与梅里城在空间距离上相去步武,这就意味着吴文化主动或被动地搬至到新都,那么,吴都推崇”尚文”和”崇武”的文化也就顺其自然的在新都城延续,生根,开花。
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尚德崇文精神在吴地历史上产生了十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尚德必然崇文尊教,这种价值取向,十分有利一代又一代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早在东汉,吴地藏书,读书,教书的风气就已盛行。北宋时期,无锡就设立县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官办学校。从宋代开始民办的书院也日益兴盛,宋人杨时办的东林书院,明邵宝办的二泉书院,都非常有名。重教育,重文化,重科技,重创新,在吴地蔚然成风,至明清则大盛。许多崇文的富商致富亦不忘造福乡梓,捐资办学,奖励学子,挥金藏书,推教育。清末民初,一批有名的工商业主,主张”兴学育才”,各种新式学堂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兴办起来,在吴地造就了崇学重教,敬商重文,文商并茂的良好社会风气。古代苏,锡,常以及杭,嘉,湖地区,进士,状元联袂而出。在现代,则成为教授之乡,科学家摇篮,一批著名的国学大师,文学家,艺术家,经济学家,政治家,外交家等不断产生,吴地成为一方充盈着丰厚人文内涵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土壤。由此可见,尚德,构成了吴文化的核心内涵。敬重道德,表现出吴地”以德化民”,”以德治域”,以德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德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理想。崇尚文化,反映了吴地人民重教育,重科技,重创新,重发展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文化,教育,科技事业的兴盛,不仅为国家培育出了大批的栋梁人才,而且为吴地自身经济文化的可持续,高速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与动力支持和保障,为吴地各个时期的繁荣和今日的腾飞作出了根本性的贡献。
我们要认识到,吴国始于尚德,却不能将亡国的原因归咎于尚武,因为尚武之风的盛行是由春秋争霸的大环境所决定的。视死如归的吴人,无论战场格杀,恩怨角斗,还是朝廷刑罚,轻死之风盛行,涌现出了一批象专诸,要离那样悲歌慷慨的伏节死难之士。然而,凶焊武勇的吴人其实并非只是逞匹夫之勇,而是充满运筹帷幄的计谋与智慧,不然,偏于东南的吴国怎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所向披靡。吴国灭亡,使得膨胀的尚武文化如同破了的气球,急速回缩。远离了金戈铁马与刀光剑影,吴人学会了谦和与忍让,崇文,温婉,静雅逐渐成为吴文化后来的重要特色。但是,尚武文化并没有消失,只是回到了一个正常的发展轨道。随着历史的变迁,尚武文化褪去了血腥与暴戾,强化了胆识,果敢与勇气,逐渐表现出敢为天下先的开拓性和务实善变的灵动性。这种文化形态将吴地人民的创新欲望,潜力,激情,才华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形成了新思想,新成果代代竞相涌现的局面。东晋至南宋时期,政治中心南移,吴地不但成了经济中心,其文化生产也在整个中华文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明清时期,吴地成为由市民经济到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策源地,吴地的纺织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民族实业在以无锡为核心,蓬蓬勃勃在吴地崛起,开辟了新型的城市工商文明基地;进入20世纪80年代,吴地乡镇企业与乡镇经济的出现,创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苏南模式,国民经济在全国独占鳌头。近千年来吴地人的生存之道,它推动人们去脚踏实地地探求事物的规律性,不尚空谈,不拘成规,灵活应变。正是吴人骨子里的那股刚性,灵魂中尚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几千年来,吴地人民才有不断前进的勇气和动力,吴文化才会不断光大弘扬,绽放光芒。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199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于今年已十一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五年,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