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美福
【编者按】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以今苏南、浙北一带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吴文化以荆吴和先吴以及最重要的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浙北的环太湖流域,苏南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
播种文明 传播农耕文化 开万古江南 泰伯在梅里安顿下来后,就积极走访当地土人,拜访了长老梅公公。从中了解了当地一带农业很落后,基本上是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一年一收,产量很低,完全靠天吃饭。人们吃的是"半生为食",住着"以棚为窝"的生活,经常有人饿死或受野兽攻击而死,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是一个未开化的地区。
鉴于这种状况,泰伯就开始着手宣传周人的农耕文化,把中原先进的劳动技术身传言教给当地百姓,组织大家筑堤引水,屯土造田,把老家黄河流域的先进耕作技加以推广,用带来的良种培育试点,改原先的"一年一熟"为一年种二季,上半年种一季水稻、下半年种一季麦子,农闲时集体出去捕鱼。这样粮食产量增加,连年丰收,生活逐步好转。以前当地人大多吃生食,捕鱼、打猎、采集野生果实的生活方式,身体营养不均衡,身体潺弱。泰伯教土人们使用铜锅烧饭炒菜,从根本上改善了土人们的烧煮条件,使他们吃上了熟食,土人们尝到如此香喷喷的米饭和美味佳肴的菜,对泰伯越发敬重。从吃半生到改吃熟食,这是江南人民的一次质的飞跃,是当地进入文明的又一次大进步。泰伯带领他们改变了农耕模式,造田引水,使农业连年丰收,又改变了当地人的饮食方式,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多样性。头领梅公公带领土人们到荆村,主动向泰伯提出与他们合作,一起打拚,泰伯带领的一批人,土人们称他们为陕西荆民,当地称南蛮,他们合在一起,总称"荆蛮"。于是,泰伯又把周朝集体生活的模式要在当地实行,组织大家夯土为台,每个台上建成能住将近100人左右,里面有灶台、烟囱,吃喝拉撒里面都齐全,建了好多这样的房子。泰伯用"垒土造屋"的方法改变了土人们"搭鹏为窝"的居住条件,又帮他们建了一个巷,取名"蛮巷",这样组织在一起,形成了最早梅里的村庄雏形,这样便于教育、生产管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江南第一村——荆村,江南第一巷——蛮巷。直到今天,这村这巷名字未变,沿用至今,历经数千年风雨洗礼,声名远扬。
泰伯把周朝的井田制运用到荆蛮中去,推行集体公田大家同耕共享,边角散田分给每户为私田,即相互扶助又自食其力,即享受公共资源又享有私有资料,谁也不剥削谁。大家共同生活在一起,增加了感情和凝聚力,生活有了改善,初步解决了温饱,泰伯又组织大家学文化,慢慢地土人们也懂得了礼貌,也文明了。
吴地到今天都奉泰伯为"田神","种田老祖"。农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学习的进步,对提高荆蛮社会生产力水和人民生活水平与人民文明进步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199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于今年已十一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五年,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