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美福
穿越千古缅怀仲雍读古史,每每读到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其师若虎狼,势如破竹,生灵涂炭,神州萧条,便为中原文化捏一把汗。其后,往往峰回路转,有惊无险,异族胜于武力,却终要拜倒在汉文化面前,被其同化。其中,江南对中华文明薪火存留贡献极大——如五胡乱华,晋室东渡,士族文化扎根三吴大地;靖康之难,宋室偏隅江南,文化却臻于极盛;清廷入主中原,唯江南反抗尤烈,康熙开博学鸿儒科,笼络江南士子……笔者总以为经济基础决定一切,江南以其得天独厚的肥田沃土,造就了令人称羡的文化资源。可是,事实并非全然,经了解与周文化相关的史料,笔者有一个重要发现,便是江南文化之根,不在宋,不在晋,而在上古时代的吴文化。
江南虽地处海隅,与陕西相距数千里,但从未置身于华夏文明主流之外。这一切发端于3000多年前的泰伯、仲雍让国南来,使周文化在这片灵山秀水之上扎根,形成丰富多彩的吴文化,并反哺中原文化,是对中华文明之独特贡献。
太湖与扬子江间有城曰常熟,虞山东岭仿若一条绿丝带蜿蜒入城,山岭下,常熟博物馆北侧,有石阶进入虞山,入口清权坊刻有“敕建先贤仲雍墓门”。踏着湿滑的石阶,拾级而上,便步入一山烟雨中。一伞轻细的落雨声,满眼碧绿的山色,一座青冢掩映其中,长眠在此的主人,就是与民同耕的仲雍。
而远在几千里外的陕西周原箭括岭南岐阳村,有一座三王庙,每年清明前后,都会有吴姓后人来此祭奠。庙里供奉的是周文王、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季历的父亲古公亶父,也就是三王,另外放着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的神位。3000多年前,泰伯、仲雍兄弟二人同心同德,为了父亲古公亶父的心愿,主动把王位继承权让给弟弟季历。他们离开周原,经过艰难跋涉,来到远在天边的太湖流域今无锡梅里,建立勾吴国。
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司马迁在《史记·吴太伯世家》里用“皮里阳秋”的史笔,寓论断于叙事之中,歌颂了泰伯、仲雍二人不慕权力避位让国的高风亮节,无疑是对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喋血残杀的一种嘲讽和鞭挞。
公叔祖类去世后,仲雍的父亲古公亶父继位,那年仲雍9岁。虽然此时的豳国地域和人口都有所扩大,但仍无法单独与相邻戎狄抗衡,仍受到对方的不断欺凌。康丁三年(前1146年),古公亶父不顾众人反对,决定放弃祖业,离开故地豳,向南迁徙。豳国民众因不肯为戎狄所奴役,大多数人跟随亶父,一路往南,迁移到今天岐山、扶风一带的荒原,成为周的发祥地,于是后人把这里称为“周原”。
来到周原后,创业维艰,古公亶父创新生产方式,发明了井田制的雏形——助耕制,把田地分给民众,自耕自获,将收入的十分之一上交给国家,剩下的全部归个人,一下子解放了劳动力,激发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为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是在这年,古公亶父又娶了一个妻子,生下第三个儿子,初起名为“季”。这件事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进程,《诗经》记曰:“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之后,历史的车轮仍在按部就班地向前滚动,在古公亶父的治理下,周日益强盛。而仲雍的足智多谋也得到父亲赏识,将其封于先祖后稷劳作过的地方——夏墟。武乙八年(前1140年),连最小的儿子季也结婚了,娶的是已有千年历史的商代大姓任氏部落酋长之女,也就是太任。很快,太任生下一个男孩,古公亶父为其取名“昌”,寓意周族昌盛。“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由此,古公亶父开始考虑王位继承的问题。根据当时的制度,王位传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要想把王位传给昌,必须先传给季,而季不是嫡子,是到周原后娶的姜氏所生,而泰伯才是合法继承人。
恰在这时,父子产生了分歧。古公亶父认为商朝不行王道,日趋衰落,周可以趁机脱离商朝的统治,寻机取而代之。泰伯不同意父亲的看法,认为灭商的时机尚未成熟,双方的力量对比尚未发生实质变化,还需静待时日。而次子仲雍,因封地靠近商,对商朝的实力更了解,同意泰伯的看法。三子季的观点则同父亲保持一致。这样,就更加坚定了古公亶父传位给季的想法,并特意为季改名为“季历(歷)”,古代“歷”有跨越的意思,含有开疆拓土的寓意。
泰伯、仲雍领会了父亲的意思,《吴越春秋·吴太伯传》载:“太伯、仲雍望风知指,曰:‘历者,适也。’知古公欲以国及昌。”兄弟二人为了成全父亲,又不引发内乱,经过深谋远虑,决定远走他乡,避位以让国。他们为此找了个由头——到衡山采药为父治病,他们带上一队人马,从周原出发,历尽千辛万苦,沿渭水南下,后顺江而行,来到太湖之畔的吴地。一开始,难免和当地部落发生冲突,他们讲求以和为贵,为了融入当地,仲雍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并将自己的先进农耕经验传授给当地人。很快,他们在这片沼泽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句吴,当地人民拥戴泰伯为句吴之主。泰伯身后无子,仲雍继位。他们开创的吴文化成为吴地文化的源头。
仲雍与长兄泰伯把周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文明的种子,播撒到了荆蛮之地,把周的政治制度复制到这一地区,建立起了句吴国,使得当地民众从渔猎生活直接过渡到农耕生活,开创了吴国此后600余年的基业,并伐楚攻晋,北上中原争霸。这种开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势基因,而谦逊的避让,避免了兄弟相煎、煮豆燃萁的流血冲突。更为可贵的是,与许由逃至箕山以水洗耳、卞随投颍水自戕、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不同,泰伯、仲雍的让国,不是消极地弃世,而是体恤父意,成全兄弟,有所作为地让。尤其是仲雍,他以谦逊揖让之礼,摆正了自己与父亲、与兄长、与侄子晚辈之间的关系,不私不争,得以善始善终。而且,仲雍在吴地的开拓思路,有别于泰伯,泰伯以移入周礼文化教化为主,仲雍则是以融入当地文化为先导,以和为贵,从而形成了多元而又包容的吴文化。
因此,孔子特别推崇他们,将其归为“至德”,这在儒家的处世哲学里是最高境界。而这种“让”的意境,包含了仁义礼智信、忠孝慈爱谦诸多方面,也正是儒家学说的现实来源。商纣王十三年(前1063年),仲雍去世,因其让国之前的采邑在虞地(今山西平陆西南一带),后人又称其为“虞仲”,安葬他的常熟乌目山更名为“虞山”。
李太白的诗:“泰伯让天下,仲雍扬波涛。清风荡万古,迹与星辰高!”想必这也便是泰伯和仲雍对后人的巨大感召力吧。
那么,千百年来,吴地人为什么要延续周朝以冬至月为岁首的特别习俗呢?我们从历史沿革至今便深刻认识到,吴地、吴人、吴国、吴姓与周朝是血脉相连的,在三千年古老习俗的背后,隐藏着许多感人至深、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仲雍的一生,从出生、学习、全家迁徙、定居周原,到他与泰伯避位南下、顺民随俗、建立句吴国,最后魂归虞山。仲雍的历史地位是与泰伯并驾齐驱,是传世之宗、吴姓始祖,没有仲雍就没有今日吴姓,没有仲雍就没有延续传庚至今的泱泱大邦的吴氏,没有仲雍就没有传承辉煌的吴文化。尽管吴国失国后吴姓的流散、迁徙、繁衍和分布在世界各地,至德流芳,百世弘扬,仲雍血脉中流淌的“至德谦让”的精神感召一一代又一代吴姓人,影响百世吴姓子裔为弘扬“让”之德、诚之信而努力践行。“至德”的精神内核即为“让”,怎样更好更科学地挖掘仲雍的生平事迹,丰富仲雍的道德人生,重塑仲雍本来的地位和对开拓开发江南的重大贡献,特别是对传承吴姓世系无可替代不容置疑的唯一的血脉始祖,是每一位仲雍传人的吴姓都不可忽视必须予以极度重视,缅怀、凭吊、祭奠他,子子孙孙,不可懈怠
泰伯与仲雍之“让”,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源头,可以说“让”的动机是朴实无华的,体现了真善美的精神,为天下树立道德最高标准,真可谓“清风荡万古”。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作者:李白【唐】
泰伯让天下,仲雍扬波涛。
清风荡万古,迹与星辰高。
开吴食东溟,陆氏世英髦。
多君秉古节,岳立冠人曹。
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
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
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
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
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
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
间宰江阳邑,翦棘树兰芳。
城门何肃穆,五月飞秋霜。
好鸟集珍木,高才列华堂。
时从府中归,丝管俨成行。
但苦隔远道,无由共衔觞。
江北荷花开,江南杨梅熟。
【编者按】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以今苏南、浙北一带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吴文化以荆吴和先吴以及最重要的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浙北的环太湖流域,苏南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199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于今年已十一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五年,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