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美福
提到吴国我想到了很多人物比如阖闾、夫差、孙武、伍子胥、专诸,勾践、范蠡、西施等等,总之这是个有故事的国家,而且故事都很有趣。上面列举的人物是大家所熟知的,这里我想提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人,这个超级牛人的名字——季札。
季札诚实守信,历史上季札千金之剑挂徐墓被传为千古佳话。列江南五百名贤之首,是中国儒家思想、文艺评论、政治邦交、吴文化、江南文化的关键人物,是中国古代的诚信始祖。
孔子对季子表达出了无与伦比的敬佩,并题写了“呜呼有吴延陵季子之墓”十字碑。孔子称季札为老师,不仅仅是个尊称,而是孔子对季札佩服的五服投地。历史上,为什么要提" 南季北孔"?对‘南季北孔’这一说法是有思想基础和儒家思想根源的原因。在春秋未期,季札的思想、学识拿今天的话来说是顶级的大师级别的大腕,他的观乐、礼仪的水平是开创性的,可以说,那个时代是季札的时光轴时代。孔子相比于季札,鲁国的孔子很钟情很痴迷很崇拜于年长25岁的吴国公子季札的,儒家思想的起源具有十分鲜明的季札因子。
季札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公元前576年出生,公元前485年去世,享年92岁。吴王寿梦公元前584年称王,是春秋历史上第二位称王的诸侯(第一位是楚武王公元前704年称王)。是年,出现了两件历史事件:一是楚国出兵攻打郑国,郧国公钟仪率郧邑兵出战,被郑国俘获,转献晋国。二是楚国叛臣申公巫臣自晋至吴,助吴训练车阵,开启了吴楚对决百余年。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去世,享年73岁。也就是说,季札年长孔子25岁,季札92岁高龄谢世时,孔子已经是67岁的老人,正在周游列国的归国途中(孔子公元前484年归鲁)。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季札和孔子基本上是同时代,春秋末年人。
在现有的史籍中,孔子和季札有两次直接的接触。第一次是公元前544年,孔子8岁,季札33岁。季札聘鲁观周乐,孔子是小小的看客,《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和《史记·吴太伯世家》均有详细记载。第二次是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孔子37岁,季札62岁。季札在聘齐途中,长子不幸病逝,孔子带弟子现场观看了季札葬子的全过程,《礼记·檀弓下》中有详细记载。《季札评传》(周群著)在四个方面进行了定位:“明敏博洽的资禀,逊让君位的高风,诚信待友的德行,以民为本的思想”。《史记·吴太伯世家》对季札的记载在整个吴国历史中占据的篇幅最多,16岁开始3次谦让王位;33岁聘问诸国(鲁、齐、郑、卫、晋),于鲁观周乐;62岁遇变礼国;92岁高龄救陈等等。这在《史记》世家中绝无仅有,足见季札在吴国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足见司马迁对季札的敬佩之情怀。《上博楚简·弟子问》中“子曰:‘前陵季子,其天民也’”。《论语·颜渊第十三》中“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
公元前485年季札去世时,孔子正在周游列国的返国途中。孔子手书:“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之十字碑文,现存于丹阳延陵季子庙,系唐代殷仲荣摹刻。历代史家推论,这是孔子留于世间唯一墨迹。
孔子钟情于季札是有历史渊源和现实感应的。我们知道,孔子所敬佩的人是周公,所推崇的是周之礼乐。而吴国和周是同根同源同脉的。 时间悄然而至公元前584年,“寿梦立而吴始益大”。随后,吴国历史又上演了一曲“三让王”的感人故事。寿梦有四个儿子,诸樊、馀祭、馀昧、季札。年仅16岁的“季札贤,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乃有吴王寿梦 “兄终弟及”的叮嘱。公元前527年,馀昧卒,按序该50岁的季札为王,但季札亦让,馀昧儿子公子僚被立为吴王。由是埋下了公元前515年公子光(诸樊长子)派遣壮士专諸杀王僚的祸根,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吴国公元前473年的灭亡。以至有“吴国的灭亡季札是有责任”的历史责难。
但是,孔子对同时代的年长者季札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8岁的孔子在曲阜看33岁的季札观乐论诗,当然有“天民”(《上博楚简·弟子问》)的震撼,理应有“孔子删诗”的萌动;37岁的孔子携弟子在嬴、博之间观看62岁的季札循礼葬子,发出“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 《礼记·檀弓下》)赞叹; 再观季札“挂剑酬心”、“循礼让国”、“历聘中华”等举动和行为,孔子认为是“忠信”、 “崇德”、“徒义”(《论语·颜渊第十三》)之圣品;再看季札“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娴熟得心应手,“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的十字碑文也就在情理之中。
纵观季札92岁的人生历程,其经历了从吴王寿梦到吴王夫差的六代吴王,见证了“寿梦立而吴始益大”,吴王阖闾占领楚国郢都的“春秋五霸”之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辱···,史籍虽然没有季札对孔子的只言片语,但不排除“南季”对“北孔”有溢美之好感,儒家思想是不乏季札因子的。
司马迁在吴太伯世家里用了大量的篇幅,详细的描述了季札的生平事迹。
初心笃定,不慕虚荣。季札是个很特殊的人,他有三个哥哥,他是老四,先王去世时想把王位传给季札,他的三个哥哥也赞成,但是季札坚决不接受,甚至为此到深山里去种地,放弃了一切在世人眼里看来难以舍弃的东西。看来他很清楚废长立幼是个高风险的事情。尽管他很有才能,但是他还是坚持大哥继位,自己甘心辅佐。面对利益和诱惑的时候,能坚守自己的人不是没有,是极少,这部分人有超出常人的智慧,季札就是一个。
在季札眼里做王还不如做点事来的实际,他是个务实的人,为国家为百姓做点事才是他的初心,他不想让权力影响自己的判断。做自己是他想做的也是的人生主张,而做大王是别人的愿望,现在很多人就是总拿别人的愿望当成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活成了别人那不是自己。
听乐明理,洞见贤明。季札的智慧集中体现在他出使各国的表现上,他到了鲁国请乐师演奏周乐。每演奏一首乐曲,季札就把相关的典故、人物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和人物的美德说了出来,还有天下兴衰更替的规律在季札观乐中能预见其未来。季札认为文艺要反映政治,为政治服务,这个观点在春秋末期乃至春秋以前中华民族礼乐历史中,唯季札第一个提出并系统阐述,并坚持发展的第一人。周乐在其他人的耳中可能仅是乐曲,但在季札的耳朵里变成了乐书,如果没有渊博的学识,深厚的乐理知识是不可能做到的。正所谓厚积薄发,没有积累就没有洞见,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弃权避祸,安身养命。 季札离开鲁国来到了齐国,他根据齐国的形式给晏平仲提出了一条建议:“赶紧放弃自己的封地和权力,可以免予灾祸”。当时齐景公无能,权臣栾施和高强形成了对峙局面,在这个时候权力和封地带来的不是好处,反而可能是来自两方的党同伐异。因此为了避免灾祸,季札建议晏平仲放弃权力和封地,保命要紧,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晏平仲按照季札的建议去做果然从栾高之难中幸免于难。
德政治国,君子无患。季札离开齐国后到了郑国,见到了子产,两人相处十分融洽。季札分析郑国的形式说,当前郑国的执政者奢靡不修德政,统治的时间不会长久了,到时候大权必定会落到你的手里,你如果大权在握一定要修德政,以礼治国,不然郑国将败亡。子产深以为然,子产可是孔子的高徒,见识必不输于常人,他对季札的话深以为然,成为了一代贤君。
季札到了卫国,发现卫国有很多仁人君子,于是说到君子多则国无患。什么是君子?有能力为国家分忧的人,这样的人多了,国家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终身不乐,三家分晋。季札到了晋国,发现孙文子在歌舞升平,乐声很远都能听到。他分析道孙文子大祸不远了,因为国君新丧,他就在歌舞升平,这就和燕子把窝构筑在帐篷上一样,处境十分危险,会成为众矢之的。孙文子听说后,终身不听琴瑟之音才得以避祸。
季札到晋国后就发现晋国国君无能,国家的实际权力掌握在赵魏韩三家手里,他敏锐的判断不久晋国就会被三家瓜分,他劝自己的好友叔向说:“你性情刚直,要早点做好准备,不要因此而受到牵连”。能识时务,辨人情,有对策,不负贤者之名。六、守诺重信,解剑悬冢
季札出发到鲁国前,先见到过徐君,徐君很喜欢季札的宝剑,但是不好意思开口。季札早就发现了,但是为了出使各国因此没有将宝剑送给徐君。回吴国的路上,季札又路过徐国,徐君已死,但季札将自己的宝剑解下来,悬挂在了徐君的坟墓旁边的树上。随从不解的问为什么?季札说我早就决定将宝剑送给徐君,就算现在他死了,我也不会因此违背我内心的意愿的,这就是守诺重信的美德。
季札,孔子的老师,与孔子齐名的圣人,同时也是孔子最仰慕的圣人。称为“南季北孔”,历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学大师,也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先秦时代最伟大的预言家、美学家、艺术评论家,中华文明史上礼仪和诚信的代表人物。
季札在中国思想史、文艺史、政治外交史上的地位都举足轻重。但因为季札的资料存世极少,所以虽然从古至今不断有人提及季札,但真正意义上研究季札的却并不多见。所以,需要我们沉下心来,不断查证、搜集、对比春秋末期列国史料,包括野史、各姓家谱,地方史志与地名志,诗歌与地方歌谣,着重儒学史、文艺史方面的搜集,努力填补先秦史、儒学史、文艺史等多个领域的空白,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季札是春秋时代的风云人物,让国、观乐、挂剑等故事都传颂至今。季札可谓礼乐的化身,而中国正是礼乐之邦。季札身上体现的和谐、诚信、礼让、睿智等优秀品质,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而这些美德也正是新时代的主旋律。
吴培恩称季札为“儒家的先驱”,金学智称季札为“中国文艺评论的开山祖”,南怀瑾称季札为“周末第一文化大使”冯学成称季札为“高士、逸士、博士。很多大师级人物称其为“春秋时与孔子齐名的圣人”其实在春秋时期,季札的光芒盖过孔子。苏州,季札在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中排名第一。常州,季札在淹城博物馆暨武进名人馆排名第一。江阴,季札无论在古代的乡贤祠,还是在现在的名人馆中,都排名第一。这些江南重镇,都不约而同把季札列为第一先贤。因为他,江南的文明史大大提前,提前到与中原孔子齐名而在春秋末期的当代其光芒是孔子无法比拟的季札的轴心时代。在吴学理论体系中,季札有浓墨重彩的一笔,祈愿吴学宏愿,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发起人。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