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美福
太伯在梅里筑城,建设了江南第一座建筑群——荆村,第一条街道——蛮巷,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增强,城市市容不断扩容,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不断扩大,句吴国的成立,梅里荊村构成了句吴国的文化、经济、政治的中心,形成了句吴国的都城——太伯城。《吴越春秋》卷1:太伯“还荆蛮,国民君而事之,自号为句吴,……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史记·吴太伯世家》正义:“太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至十九世孙寿梦居之,号句吴。寿梦卒,诸樊南徙吴。”《方舆纪要》卷25无锡县“泰伯城”条引《吴地记》云:“泰伯筑城于梅李墟,周三里二百步,外廓周三百余里。今曰梅李乡,亦曰梅李村。”建立都城,不光是为了治理国家,教化百姓,还有防衘的需要。
当时各方国家的生产水平参差不齐,物质普遍较为匮乏,掠夺他国也是常有的事。而吳地自然环境优越,吳人又因泰伯而掌握了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物产也越来越丰沛,这更勾起其他国家前来掠夺的欲望。正如《吳越春秋》中所云:”泰伯当殷之末,中原候王数用兵,恐及于荆蛮,故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在吳西北隅,名曰故吳。人民皆耕田其中。”由此可见,泰伯所建的梅里都城既是一个生产基地,治国中心,也是一个军事据点,它为吳国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尚德崇文,刚柔兼济是吳国特有的高贵精神与风尚,梅里作为吳国国都,是这个国家的象征和这个民族精神的归宿与寄托,即是吳国之国魂所在,亦是孕育吴文化的中心。
《史记》云:”泰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勾)吳,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吳泰伯。”《汉书,地理志》云:”梅里上有吳城,周武王封泰伯之后于此,………盖仲雍之曾孙也。”又《史纪正义》云:”吳,国号也,泰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泰伯奔吳,所居在苏州北五十里无锡县界梅里村,其城及墓见在。”众多史料记载,泰伯携弟仲雍隐身之处正是梅里。古之梅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地理环境与中原地区大不一样,可谓极尽灌溉,舟楫和漁业之利。作为帝尧农官后稷的后代,泰伯的祖上可以说是世代为农,他自己也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当泰伯看到地势平坦,适于农耕的梅里是一块宝地,便结束了一路迁徙的旅程,入乡随俗,”文发断身”,向当地人传授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开凿人工泾流,”穿浍渎以备早涝”,大力发展养鸭,养麋鹿等饲养业。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数年之间,民人殷富”。泰伯因此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拥护,被拥戴为吳国的君王。有国就得有都,都城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一个民族精神的归宿与寄托。与当初的荒蛮相比,这时的梅里已经是物产丰富了,四方夷族对泰伯是推崇至极,纷纷来到梅里。此时的梅里也就符合了中国古代定都的”天时地理人和,龙腾虎跃鹏举”的条件。于是,泰伯动员并率领当地百姓在梅里一带构筑了一座周长3里200步(约1530米),外廓30余里(约1,5万米)的土城,建立了勾吳国。
一些学者根据《吳越春秋,吳泰伯传》”泰伯城周三里又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的记载,把梅里国都作为吳的疆界,认为吳国“以今地言,当辖有今太湖东北苏州,常州,无锡,江阴,常熟以及镇江,丹徒一带”。此言似不够完善,因古代城池建筑,往往是有城有郭,郭外才是国土,因此外郭不等于疆界。吳国初期界域不止这三百里。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吳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分散,在梅里都城之外的疆域内建立城邑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求,所以吳国修筑了大小不一的众多城址,见之于史籍的就有淹城,固城和阖闾城等10余座,这也就说明吳国的国力在逐渐增强。时至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吳国地处东南一隅,周围又有一些缓冲的小国,几个争霸的大国鞭长莫及,吳国得以免遭战祸之害和被掠夺之苦,得以和平发展。在春秋前期,吳国就已经成为地区性的强国,它甚至敢干藐视齐桓公的霸权。《管子,轻重甲》说,齐桓公称霸时,”吳越不朝”。后来是因为进攻齐国而遭到了齐国的打击。《左传》宣公八年(公元前601年)载:”楚为众舒叛,故伐舒,寥,灭之。楚子(庄王)……盟吳…。”问鼎中原的霸主楚庄王,灭掉舒,萝后,不敢轻易侵犯吴,只好与吳订盟而还。说明春秋中期时,吳国的力量就连楚庄王也要刮目相看,不敢小视。
历代以来,在梅里关于太伯故事和仲雍的传说、和句吴国的古迹遗址口口相传,广泛流传至今。梅村、梅林、番离皇渡河、荒三千、马夫浜、凤凰渚、凤凰墩、凤凰河、凤凰桥、梅花桥;桑里、织里;古文台、三叹荡、孤坟坛;望虞亭;皇渎浜、丧径、祭皇墩、路径沿、祭圣桥、皇宅弄、出丧途、径图、南酒店、北酒店;蚕娘洞、蚕娘庙、蚕娘像;歌舞墩;荆村、蛮巷、鸭城桥、猪羊巷、一渎九泾、孟渎、三让子桥、大墩、伯渎桥、至德桥、三让桥、麦饼、三让团、禁山碑;纱帽丘、岸船弄、冶坊浜、崇安场、造船坞、楝树弄、水关等等。流淌了三千余年的泊渎河,自东汉永兴二年、154年桓帝敕令吴郡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立庙,于今1866年,梅里村太伯庙香火旺盛,真是:朝朝香火篆炉烟,合住春秋岁八千。座落在太伯庙后面的至德祠,是太伯至德精神教育的基地,是吴文化学习的精神家园。座落在惠山公园的太伯殿,也称至德祠风雨几百年。在无锡关于太伯、仲雍和吴国的故事和遗存还有许多许多。太伯到梅村定居后,主动与土著居民结好,并和当地人一样截短了头发,身上画了花纹,表示与周族划清界限。他把中原地区的先进科学文化和农业生产经验传授给荆蛮部落。在传播文化方面,泰伯和当地人一起采用“以石为纸、以炭为笔、以歌为教”的方法,教育孩子们写字、读书、唱歌,他把周族的诗歌和当地原有的蛮歌、土谣相融合,独创了“吴歌”,此后又吸收越、楚、齐等地文化精髓,培育形成了具有水乡特色、兼容并蓄、独放异彩的“句吴文化”,从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脉——吴学文化。
无锡人迄今还奉太伯为“田神”、“种田老祖”。几千年来,太伯在无锡、在梅里、在江南的丰功伟绩已经深入人心,数以无数的史实无可辨驳的昭示,太伯在江南、无锡之梅里的形象永远矗立在人间。太伯奔吴不容置疑。所以,构建吴学理论体系,任重道远,需要大家的努力,以告慰远祖太伯公心灵。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发起人。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