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美福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文化与文明所呈现出的关系是复杂的,因而又是多样的。一般说来,很多情况下,文化与文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文明发展的速度应该比文化发展的速度要快,也就是说,文化具有比文明更强的稳定性。现在韩国与日本文明程度较高,但仍然深深保留着浓厚的中国汉唐文化影响下建立起来的传统。在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不高,但由于文化的辉煌而被称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至今仍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尽管二者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但对一个地域或民族来说,文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存在,起着根本的作用。泰伯奔吳,为吳文化肇始,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辉煌,使北方文明很好地与吳地融合,吸纳,兼收海内外各方文化元素与各种优秀文化因子,形成了吳地乃至中华民族一笔无与伦比的文明与文化宝藏,随着时代的推移,吳学文化的价值会不断被发现和彰显,在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吳学文化对人类文化的坚守与文明的进步,对现代社会的建设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泰伯至德精神是对天下为公传统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光大,是对尧舜禹禅让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光大,是对先周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光大,是对东夷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光大。泰伯让国的至德精神首先体现的是一种尊贤让贤的美德。泰伯让国于其弟季历,是因为季历有贤德,季历之子季昌有”圣瑞” 。季历及季昌的实际行动也证明了古公亶父的判断十分准确。季历在位时,”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候顺之”,季昌在位时,”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史记,周本记》),当时三分天下而周有其二,季昌被当时诸候称为”受命之君”。季历,季昌父子的仁义德行受泰伯道德精神的感染和感召,凝聚人心,使周顺应民意,顺乎时代潮流,取得天下,使周朝绵延近千年。泰伯让国的至德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尊贤让贤的美德,这种美德不仅在吳国,在周朝生根开花,在其他诸国,比如齐国历史上鲍叔牙让相位于管仲的美谈,同样生根开花,硕果累累,不断绽放光芒。
谦让与智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普遍存在于中国各地域文化之中。然而在吳学中谦让之德表现得最为突出,吳学中的谦让精神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智慧。太伯让天下,不但缔造了吳国,而且有力地将吳地土著文化与殷商文化,周文化结合在一起,创造了灿烂的吳学文化。之后,季札先国于其兄诸樊,又让位于吳王僚。季札让国之举不但使自己远离王位争斗的政治漩涡,而且赢得了吳国君臣及当时及后人的尊敬。太史公在《吳太伯世家》赞季札说:“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索隐述赞》称“三子递立,延陵不居”。太史公将吳之谦让上升至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升华到无与伦比的高度。
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尚德崇文精神在吳地历史上产生了十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尚德必然崇文尊教,这种价值取向,十分有利一代又一代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早在东汉,吳地藏书,读书,教书的风气就已盛行。北宋时期,无锡就设立县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官办学校。从宋代开始民办的书院也日益兴盛,宋人杨时办的东林书院,明邵宝办的二泉书院,都非常有名。重教育,重文化,重科技,重创新,在吳地蔚然成风,至明清则大盛。许多崇文的富商致富亦不忘造福乡梓,捐资办学,奖励学子,挥金藏书,推教育。清末民初,一批有名的工商业主,主张”兴学育才”,各种新式学堂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兴办起来,在吳地造就了崇学重教,敬商重文,文商并茂的良好社会风气。古代苏,锡,常以及杭,嘉,湖地区,进士,状元联袂而出。在现代,则成为教授之乡,科学家摇篮,一批著名的国学大师,文学家,艺术家,经济学家,政治家,外交家等不断产生,吳地成为一方充盈着丰厚人文内涵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土壤。由此可见,尚德,构成了吳学的核心内涵。敬重道德,表现出吳地 ”以德化民”,”以德治域”,以德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德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理想。崇尚文化,反映了吳地人民重教育,重科技,重创新,重发展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文化,教育,科技事业的兴盛,不仅为国家培育出了大批的栋梁人才,而且为吳地自身经济文化的可持续,高速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与动力支持和保障,为吳地各个时期的繁荣和今日的腾飞作出了根本性的贡献。
吳学地区悠久历史与便利的水路交通,广泛的对外交流形成了其先进的创新思维优势,造就了自古以来经济化程度相当发达,生产力进程相对较高的特色。自古便有先进的文化产品,如钱镠及其后继者营造了“东南佛国“:吳越书市和雕版印刷下成为全中国印刷中心从而形成的“印刷文化”,“出版文化”,茶圣陆羽在余杭著成《茶经》后,灵隐茶,天目茶显露头角,引出后来的龙井名茶,天目青顶;越洲,湖州,杭州,苏州的丝绸织品造就了苏杭“丝绸之府“。吳学孕育了江苏丰富多样的传统美术工艺技艺文化,雕刻,刺绣,泥塑,紫砂,剪纸,制陶,灯彩,金属工艺,印染等众多传统美术奇葩。2007年1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于江苏“东方工艺美术之都”的称号。江苏省8个地区同时获得“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的称号:张家港为“吳歌之乡”;涟水为“淮海琴书之乡”;南通为”板鹞风筝之乡”;东台为”发绣艺术之乡”;南京秦淮区为“灯彩之乡”;扬中为“竹编之乡”;靖江为“宝卷传承文化之乡“。这些精彩纷呈的传统美术工艺文化不断地与吳学融合并进,融入当代元素,积极地推动及实现吳学的当代复兴。
目前,吳学发源地已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吳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代价值,在文化潮流中表现出重大作用。吳学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开启了现代工商文明,是现代工商文明繁荣的摇篮。吳学对吳地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代价值,吳学开发,开放,开拓精神有利于吳地的经济发展,今日的吳地已成为工商业最发达地区。吳学激发,推动长三角经济带创新发展,促使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地方,有望成为第六大都市群。
现代吳学是一种崇尚和追求和谐精神的优秀文化,和谐是中国近二年在发展中十分推崇的社会形态,和谐可以使人们更好的相处,有利于社会公平,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与自然更好的共处,把和谐元素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正是吳学的和谐本质与现代社会高度融合,这种和谐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尊奉的民族精神。
我们要认识到,吳国始于尚德,却不能将亡国的原因归咎于尚武,因为尚武之风的盛行是由春秋争霸的大环境所决定的。视死如归的吳人,无论战场格杀,恩怨角斗,还是朝廷刑罚,轻死之风盛行,涌现出了一批象专诸,要离那样悲歌慷慨的伏节死难之士。然而,凶焊武勇的吳人其实并非只是逞匹夫之勇,而是充满运筹帷幄的计谋与智慧,不然,偏于东南的吳国怎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所向披靡。吳国灭亡,使得膨胀的尚武文化如同破了的气球,急速回缩。远离了金戈铁马与刀光剑影,吳人学会了谦和与忍让,崇文,温婉,静雅逐渐成为吳学后来的重要特色。但是,尚武文化并没有消失,只是回到了一个正常的发展轨道。随着历史的变迁,尚武文化褪去了血腥与暴戾,强化了胆识,果敢与勇气,逐渐表现出敢为天下先的开拓性和务实善变的灵动性。这种文化形态将吳地人民的创新欲望,潜力,激情,才华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形成了新思想,新成果代代竞相涌现的局面。东晋至南宋时期,政治中心南移,吳地不但成了经济中心,其文化生产也在整个中华文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明清时期,吳地成为由市民经济到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策源地,吳地的纺织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民族实业在以无锡为核心,蓬蓬勃勃在吳地崛起,开辟了新型的城市工商文明基地;进入20世纪80年代,吳地乡镇企业与乡镇经济的出现,创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苏南模式,国民经济在全国独占鳌头。近千年来吳地人的生存之道,它推动人们去脚踏实地地探求事物的规律性,不尚空谈,不拘成规,灵活应变。正是吳人骨子里的那股刚性,灵魂中尚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几千年来,吳地人民才有不断前进的勇气和动力,吳文化才会不断光大弘扬,绽放光芒。
勤劳俭朴,务实理性是吳学最基本的价值观,它主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着吳学的地域特色,并由此衍生出吳学的方方面面。正是凭着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务实理性的生活态度,吳地人民一路走来,在古代,将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的蛮荒之地改造成为物产丰饶的魚米之乡,生活富裕的人间天堂,才俊辈出的状元之乡。在近代,吳地人正是凭着这种精神,硬是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形成了闻名中外的苏南模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现代神话。百强县,百强镇,密度之大,档次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独领风骚。
这一切,都是吳地人们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吳学务实理性精神的生动体现,闪耀着理性主义的光芒。如今,这种产生于农耕社会的优秀品质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深深扎根于吳地人民心中,并在当代发扬光大,成为吳地人民尊奉的生活信条。
梅里古都与阖闾城的辉煌已湮没在历史的风云里,但是两座都城留下的不只是史料的记载与残存的断垣。梅里古都是以尚德崇武,刚柔相济为核心的吳学文化为源头,阖闾城是继承与发扬,这就意味着梅里古都与阖闾城的保护与开发不能割裂而单独进行。定都于梅里几百年的时间里,吳国通过励精图治,韬光养晦,综合国力从弱到强,其文化不断地得到积淀和发展,迁都阖闾城,吳国几百年积累的能量得到极大的发挥,并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个崛起的神话。虽然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但是吳国的文化特质得以化为吳国,吳地,吳人的遗传基因,世代相承,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天,梅里古都与阖闾城不仅仅是历史遗址,更是吳学的精神坐标,遥相呼应,缺一不可,不断地推动吳学不停地吸纳,充实,改革,出新,保持着无限生机,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吳学的地区和时间断限,目前有两种不同意见。在地区上,有多数人认为中心在苏锡常吳语地区,也有少数人认为在宁镇地区;在时间断限上,考古专家认为吳文化就是先秦吳国文化,但较多专家认为吳学是一个发展概念,先秦时期的吳学可称吳文化,秦汉以后苏南地区也可称吳文化。吳学不是静止不变的,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3000多年来,吳学有一个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自秦汉至当代,吳地区域文化呈现非常有特色的地区特征,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愈来愈大。吳学的思想元素,核心内涵,理想价值观,精神精粹,无疑将彰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发起人。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