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美福
吴文化是吴学的根基,吴文化是吴学的载体。吴文化,它承载着文明的曙光,从远古走来。它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穿越了漫漫长夜,走到了我们面前。吴文化五千年了,它依然年轻,在当今中国,独树一帜。吴文化,是文明的原始基因,是吴学的根。
吴学文化发展的独特路径,体现了江南人的思维特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面貌。吴文化不断形成完善的过程,是人的审美意识不断完善的过程。吴文化的形态,是千百年江南人民的书写文化的经济的结晶而成,集中体现了谦让诚信精神和开拓创新之举、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吴学文化、物质遗迹、非物质遗产的灿烂、艺术与美学与吴学理论体系规律综合体。
吴学的整体性与完美性是其他学问不可比拟的。吴学谦让诚信、开拓创新、和谐包容的精神是江南各民族人民的精神食粮,吴学文化、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水利、艺术、民居、民俗、戏剧、小说、诸多学科的方方面面灿烂辉煌、赏心悦目,散发着唯美唯香的气息。这种唯美唯善唯真的吴学是历经几千年风云激荡贯穿岁月长河不断吸纳各种优秀文化因子在不断嬗变过程中逐渐自觉浸润沉淀形成的。
吴学,从文化艺术角度讲,不仅传达文化艺术气质,也承载着历史的精神气质。被历代广泛而长期推崇的道德精神,莫过于泰伯、仲雍、季札的谦让诚信、开拓创新精神。这种精神骨气与浩气并生,德度与气度共存。3000多年过去了,后人依然难以望其项背。
吴学的精神气质与与文化造诣,是精神至上、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理论属性和文化属性。吴学的艺术性真是琅琳满目,无锡的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特产之一。手捏泥人,构思巧妙,做工精细,郭沫若先生曾赞曰:“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惠山泥人代表作品是“大阿福”。2006年5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宜兴紫砂器(壶)。宜兴紫砂器(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故得名。2005年5月,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锡留青竹刻。无锡竹刻作品精细、古朴、清雅、秀丽,富有装饰性,品种有老臂搁、书镇、扇骨、书联、挂屏等。2008年6月,无锡留青竹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无锡精微绣。锡绣,是江苏刺绣艺术之一。无锡早在2500多年前就有刺绣服饰。明清时期,锡绣繁荣,无锡家家有绣棚。它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卷幅微小、构思巧妙、绣技精湛。2008年6月,锡绣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剧。锡剧是由武进、无锡一带的东乡小调经过曲艺滩簧阶段发展而成的传统戏曲剧剧种之一。主要表现形式有山歌小调、弹词、宣卷、花鼓滩簧等。2008年6月,锡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以上5个突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锡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还有:梁祝传说、吴歌、无锡道教音乐、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宜兴均陶制作技艺、泰伯庙会。
截止目前为止,苏州共有2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6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苏州古典园林(9个园林)和中国大运河苏州段(4个河道和7个景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中国昆曲、中国古琴、宋锦、缂丝、苏州端午和苏州香山帮。这些世界遗产主要分别于苏州古城内,共计26个世界遗产点,苏州是名副其实的遗产城市,同时也将是中国世界遗产点最多的城市。
1997年12月,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沧浪亭、耦园、环秀山庄、艺圃、退思园共计9处古典园林先后被列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作为中国大运河重要的文化古城,是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
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由河道和7个遗产点组成。其中,河道包括城区故道(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和现京杭运河苏州至吴江段等河道,遗产点包括山塘历史文化街区、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全晋会馆4个运河相关遗产和盘门、宝带桥、吴江古纤道3个运河水工遗存。
江南丰富多彩、多姿多娇的文化艺术遗产不但在中国独领风骚,在世界上也为数不多,这就是吴学文化艺术的精神风度,是吴学文化艺术之花绽放的灿烂。
吴学精神主张淡泊世俗名利,寻求精神人格的自在真实,以谦让诚信、也是以人为本的审美自觉。但是,在文化艺术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有着中国江南筋骨气色、风姿禀赋气质、风貌形神之美,呈现出艺术美学的美轮美奂,诸如形神、气韵、风骨等等,是如此张显飞扬、如此高调、如此灿烂。所谓“风骨”,就是不傍不倚、不趋不鹜的独立与自由。这就是吴学之美、文化艺术之美、吴学之花的精神风尚。
吴学的使命。就是在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江南文化艺术另辟蹊径,开创江南艺术的新天地与新境界。在艺术上的贡献是卓群的,直达巅峰。以无锡、苏州、扬州、常州等泛太湖地区圈为代表,承续了千百年以来的隽永风格,在文化艺术遗产中潜在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有雄放的高度,其他难以企及达到的文化高度。实际上,这高度正是吴学的文化气量和精神气度所致。
时间走到了隋唐时期,形成了天下一统的大局面。历史走到这里,天下归一,眼前一片开阔,历史气脉大畅,南北文化能量聚合,预示着开创辉煌时代的到来。天时如此。可以说,唐代是一个政治开明、思想开放、文化融合的时代,不仅儒道释并存,而且西域文化、外邦文化来者不拒,兼收并蓄。什么是“盛唐气象”?说到底,就是大气量、大志向、大格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里看不到任何的精神禁锢与压抑,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与豪情交响,热血与勇气激荡,热烈奔放的浪漫主义踏着历史节拍汹涌而来。
此时的吴学,亦具“吴风余韵”那样的饱满。几乎穷尽了文化与艺术之美风格,更可喜的是吴学继续传承拓荒精神,空间更具广阔,是一种力量、一种卓尔不群的精神气象,啸傲山林之精神气候,那开放浪漫宽博的精神,那浓厚的人文气氛。更多的是学习、综合、继承前人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融入文化的多种元素和艺术的许多情趣,体现出很好的文化修养与造诣,酿造出许多至今惊艳世界的吴学文化和艺术遗迹。
这就是吴学文化之美!这就是吴学艺术之花!如今,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新的时代精神的灌注下,期待吴学文化艺术缔造新的辉煌。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发起人。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