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至德天下 >

吴学彰显独特的地域文化71

发布时间:2021-06-03 14:15 来源:中国报道
文/吴美福

        广义的吳学作为中国独特的区域文化之一,是吳地人民通过日常生活,日积月累,如涓涓细流,汇聚累积几千年,世代传承光大的结晶。她的生成、传承、弘扬光大,离不开具体实在又活生生的社会载体,即家庭家族的社会基本组织。正是在家庭家族成员日常生活中,积累并传承,实践着吳学精华成分。现代化具有从经济,社会,文化,心态依次递进的层次,其中最难付诸实施的是文化、心态的现代化。中国自16世纪以来的社会转型,迄今越来越具有深刻性与广泛性,在此进程中,作为重要区域的吳地一直扮演着社会转型的前沿与先导的角色。世代传承与不断变化发展的悠久吳学中蕴含着转型的重要文化成分,影响着吳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心理素质与行为规范。如何认识与汲取吳学中这些宝贵的可转化成分,化成一门学问、既吴学理论体系,重塑新时代的文化面貌,人的心态与素质,意义重大,时间急迫。
        在探讨吳学现代化,现代吳学绝不是空穴来风,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充分汲取吳地人民世代传承的文化精华,融合,发展吳学中优秀的文化元素,在吳地生成,传承,散枝开叶,又在近代社会转型期,在华厦大地延续,传播,依靠吳姓人口,以及其他方式与其他文化媒介传播,生根开花,结出丰硕果实,适应了社会变化的文化需求,人们的心态充实。从文化的角度,深入吳氏人的文化心态,可以成为探索吳学的现代走向,建立新型吳学的一种独特视角。
        在南方文化中,吳学独树一帜,是独特的地域文化,至今仍然呈现出特有的魅力,吳地水乡成为诗意人居空间的典范。吳学源自何处?宋代范成大《吳郡志》云:”吳,古扬州之域也。”属干九洲中的扬州地域;《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可知古扬州北达于淮,南至于海。淮海一带古扬州文化自然是古吳学重要之源。”句吳”之得名,《康熙常州府志》宋荦序:”句吳之名,著自太伯。史记曰: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吳是也。吳越春秋曰:太伯城梅里,都之。梅里或曰梅李,今无锡故有梅里乡云。”吳地之畛域,大抵为春秋时吳国之疆域。唐陆广微《吳地记》以为:”东亘沧溟,西连荆郢,南括越表,北临大江。盖吳国之本界也。”顾颉刚《吳歌小史》说:”吳的地域包括很广,差不多现在说江浙话的都是”。所以说,吳地最广阔的地域包括今日江,浙,沪,赣等地。前人似未从地理特征出发深入研究,来剖析吳学的特征,来展现数千年来吴学在发展中形成的独有的精神内核。
        吳地广阔的水域,密集的水网为吳人人际交往与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明朱右《太湖赋》歌泳了太湖交通之便利:”夏名震泽,周曰具区。下属三江,实为五湖,右接天目出溪之源,左通松娄中江人海之洳。众利之委,群利之储。苕溪出其南,溧水经其西。五湾潴其东,垂虹界其堤。”水上交通网促进了经济发展,频繁的商贾往来又促使陆路上修建更多的路桥,桥梁的修建因此日臻完善,明初《苏州府志》记载了苏州城历代桥梁之多:”吳郡号为泽国,因震泾巨浸,东接五湖,又东注入城阐,纵横交三流,居民赖以灌濯。凡舟楫舆贩,盖由是而旁通焉。,故桥梁为多。”唐白乐天诗云:”红阑三百九十桥”。柳永《望海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展现了杭州城的桥梁之美一个富庶繁华。历代吴地地方志多有桥梁志,详细记述了桥梁的位置与特征。吳地桥梁加强了太湖流域与各地的关系,促进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江南水乡孕育了富庶的吳中繁华之地,水乡舟桥使吳地有了便利的交通,在频繁的人际交往中,吳人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处境与外面的世界,练就了融汇通变的智慧与情怀。
文化创新的基本方式是批判地继承,传统吳学的精华是当代吳学的宝贵遗产。文化学者认为,”任何国家的社会发展过程又都处在一定的文化传统背景之中,因而都具有特定的历史特征。于是,处于一定阶段的民族历史传统便构成了这个民族进一步发展的起点,所以,任何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都不可能抛开传统文化背景。说历史传统是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起点,其本质要求就是要合理继承民族文化传统中具有时代活力的优秀成分”。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此,吳学的发展亦是如此。只有这样,不断地对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滞后因素大胆扬弃,力求使吳学在中华文化史上独树一帜,使吳学在民族文化乃至在世界文化构建的大框架中发挥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层面筑牢吴学理论体系。
        任何一种地域文化研究,如果只局限在理论的范畴,则未免流于空洞和无味,地域文化不仅是个地理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代表这个地域的文化特征和人文内涵。对于吳学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沿袭和丰富人文内涵的地域文化类型的研究,充满诗意想象和人文情怀与严谨的学术态度相结合,对于吳学既吴学理论的奠定发展都是有益的。
        研究吳学,使吳学成为一个文化品牌标志,能够使吳学散发出悠长而浓烈的”吳味”,成为最具特色,最有个性,最集中体现,最完美的吳学体系。吳学是吳地,吳人的传统文化,广义的吳学反映了吳地的一般特征,以苏,锡,常为中心的文化则反映了吳学的本质特征。吳学具有灵性与智性,所散发出醇香的灵性与智慧的光芒,更多地传递出吳学传统美德与正能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吳学是水的文化,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吳学具有智性的渊源与传统。具有理性与感性,智性与灵性的双重气质,是一种富有哲理的文化之花。
        吳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水的文化。吳学之所以能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依然历久弥新,独具魅力,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在根据是其具有特别优秀的文化基因一一水。”所谓文化基因,就是决定文化系统传承与变化的基本因子,基本要素。”上善若水,水是至柔至刚,刚柔相济。水是永无止息,决定了吳学是动态的,不是静止一成不变的。”文化如同一种生物,它同样具有遗传与变异两种倾向。文化一旦产生,它就会不断延续自己的基因,规定后来文化的大体发展,这就是文化的遗传。同时,由于一切皆以时间条件的变化为转移,一种既成文化不可能总是适应不断变化了的社会现实,它必然根据社会的变化而调整自身的结构,功能,以保证自己与现实的切合,这就是文化的变异。正是在遗传和变异中,文化得到不断发展。吳学的演变不是裂变,而是在当代精神烛照下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发展与创新,决定了吳学在发展中不会因为失去自身特色而变得面目模糊,甚至被其他区域文化所同化。水孕育了吳学,吳学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审美特征都是由”水”生发滋养而来,具有水的恒定根性,数千年来灌溉滋养着吳地人民,使吳学永葆永恒的春天,成为吳学永不衰竭的精神源泉。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 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发起人。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