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美福
吳学的卓越成就之一便是体现在文化艺术创造上。漫漫几千年中,吳人日常生活中文化艺术活动自发自觉地广泛深入地存在,且品种逐渐增加,内容愈加丰富。从距今五千年良渚文化时期玉琮,玉璧等礼玉的存在,到明清时期文化艺术品牌众多,大家辈出,蔚为大观,影响深远,吳人的文化艺术活动走过了一个自觉自为的过程。这固然与吳人重商,经济相对发达有关,人们有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审美活动的基础与诉求,固然与吳人尊师重教,文化素养高有关,更与吳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习俗礼仪的艺术化有关。吳人的最高理想是人居美轮美奂,追求天人合一审美情趣的园林建筑,其次也是粉墙黛瓦的枕河民居和充满生活特色的古宅府第; 饮食上则有苏帮菜肴和精美的点心、糖果、小吃,形式与内容俱美;穿着上有吳韵浓郁的精美丝绸和水乡服饰;精神娛乐上有昆曲、评弹、吳歌、锡剧、吳门书画、道教音乐、江南丝竹等等;日常用品品牌繁多,精美绝伦的吳地艺术美术品;这些生存与生活要素,生活方式不仅为文人雅士追求欣赏,也成为普通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不仅是文人雅士的构思创造,更是普通市民百姓智慧结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评弹和吳歌。工艺美艺品集高雅的美学情趣,实用性与美术性于一体,园林艺术融合了文人的人文理想,构思设计与匠人的高超技艺,评弹,吳歌更多地展现了市民百姓艺术情趣,"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城市基本格局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城市风貌则是吳人水乡情韵,精神气质的物化。吳人的视、听、吃、读、感、玩都充满了艺术气息,更为重要的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吳人在人生与艺术的关系上呈现出了一种同构趋势: 生活趋于艺术化,艺术趋于人生化。艺术是吳人诗意的精神家园,也是吳人创造明清风雅的诗性实质。明清时期是吳学的高潮期,其时,吳地经济发达、生活繁荣、市民阶层崛起,思潮活跃,吳学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现,许多著名的园林、昆曲、工艺美术、吳门画派、评弹、通俗文学、江南丝竹、道教音乐、吳歌等广泛地与吳人生活融合一体,其中历史最悠久、成就极高、最有普遍性、典型性、代表性当数工艺美术。它是吳人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趋向的象征。
吳学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体现在历史各个不同时期。在19世纪中叶以前,吳学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传统文化,水文化和稻文化贯穿吳学发展的全过程。近代以来历史发生了急剧变迁,吳学随着生产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而发生了根本变化,勤奋,节俭,节制等吳学中优秀的道德品质在早期吳地商人身上表现淋漓尽致,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吳学发展融入了新的内容,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民主和法律不断健全,吳学从以血缘和亲疏为基础的世俗文化转变为平等,民主,互利为核心的社会文化。这种核心文化的大力推进使祖地无锡取得了以一个地级市而进入全国大城市经济总量前五的辉煌业绩,成为成功实践中国梦的示范区,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由此可见,自古到今,吳学历史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吸取营养,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内涵,不断绽放光芒。
依据文化发生学理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历史性渊与原结构性因素。吳学的发生,是长江流域文化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交流碰撞而后在长江下游这一特殊地域条件基础上生成培育的结果。"泰伯奔吳",第一次开创性为吳地带来先进的北方农业文化,为吳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泰伯开创的吳地文化系统特有的接纳新型文化"开放"精神与"纳新"意识,奠定了吳学"外倾性"与"包容性”原则。这种历史文化精神在数千年的承传与演绎中,不仅演变成吳学优良的传统,而且形成了一种良性的文化机制,在古吳国形成与日益强大。春秋吳越争霸,汉未与三国时期东吳招贤纳士,西晋"永嘉之乱"时吳地接收北方士族与流民,隋唐时期运河的开通南北文化交流,宋室南渡带来江浙文化的兴盛以及明清江南商业文化兴起等等,皆为近代吳地文化大胆接受西方异质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近代以来,吳地地处长江三角州与外海接通的特殊地理位置,亦使之最早得风气之先,与西方海洋文明发生碰撞,进而站在世界文化前沿,直接吸收异域文化因子,实现文化转型上,先于内陆与其他地域文化,为今日"长三角"城市经济文化圈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动乱频繁,历史上几次大的人口由北方向南方迁移,在客观上提供了吳学与中原文化交融的契机。经过漫长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而形成的吳学,其内容极为丰富。由于长期受各种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吳地人养成了包容,开放以及浓厚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兼容与创新并举,造就了吳学强烈的开拓精神和巨大的创新动力。使吳地的商品经济和市场形成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较早; 由兼收并蓄而形成的多元经济结构,使吳地及长三角地区与中原内地单一农耕经济结构有着显著不同。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秦汉以来吳地无千金之家,亦无冻馁之人,描写了吳地较为兼容宽松的社会生活结构。这种精神不仅是吳地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对整个苏南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当代苏南模式形成的影响也大。
梳理吳地300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纵观吳学发展轨迹,吳地人民总是以开放的胸襟,善于吸纳的姿态不断打破固有的思想束缚,吸收融合外来文化因子,在历史的演进中,使本土文化不断扬弃,充实,丰富和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吳学也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不断地推动吳地社会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中,成为社会前行的重要内生动力。正是这种蓬勃的内生动力,推动着吳地文明在发展中不断转型,由古代文明,进入近代文明、现代文明。
毫无疑问,关于吳学的论说和见解都体現和彰显了吳学精神,是吳学研究所取得的宝贵成果。然而,目前所提出的"吳学精神"过于宽泛和庞杂,精炼不足,尚未凝聚形成特色鲜明的吳学"核心精神"。为了使吳学深入人心,真正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遵奉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引领和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在吳学的先进文化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吳学"核心精神"的锻铸和凝炼。"核心精神"是吳学发展中重中之重,要中之要,切合吳学实际,体现吳学特点,最重要、最有代表性、最有价值,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文明进步最具指导意义的精神。锻铸凝炼吳学"核心精神",应组织高水平专家学者,广泛征询各地宗亲意见,进行反复深入的专题论证。对各个角度,各个层面,不同范畴提出来的吳学精神,深入细致的梳理和剖析,去粗取精,精心推敲,反复比较,严谨论证,把最切合吳地实际、最体现吳地特点、最反映吳人精神、最有代表性、最有价值、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进步最具有指导意义,言简意赅提炼、凝聚锻铸成吳学"核心精神"。使吳学"核心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共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遵奉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准则,在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新时期发挥先进文化引领方向,推动政治进步,经济兴盛,文化繁荣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发起人。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