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至德天下 >

试论剪商西周兴起时代的红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8-25 10:24 来源:中国报道
文/郑鼎文
      红色文化,自从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活动以来,可谓红红火火,越来越红。所谓红色文化,是指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它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点在于红色,红色代表了权威、勇气、革命等意义,红色代表权威。比如中国历代帝王虽然对颜色有着不同的嗜好,但对红色则有着共同的爱好,红色是主色调。红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能衬托皇帝的权势和威严。明朝规定,给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称为“红本”;清朝也有类似的制度,皇帝御批的本章统由内阁朱书批发,也称为“红本”。红色成为皇帝批发文书的专一颜色,称为“朱”批,具有无上的权威。红色的权威一直延续到今天,如今天的“红头文件”等。
      红色代表勇气。军人每每看到猎猎红旗,无不热血沸腾,英勇杀敌。红色不仅是现代中国国旗的颜色,也是中国古代旗帜的颜色。中国的军事家和将领们深悟红色对战争的作用,所以他们用红旗凝聚军心,鼓舞斗志,激发勇气,召唤勇往直前,不畏牺牲的精神。电影插曲唱到:“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红色代表吉祥与喜庆。红色是自古至今老百姓最喜欢的颜色。在中国人眼里,红色是喜庆之色、高兴之色,是吉祥之色,是发达之色,是阳刚之色,是坚强之色。所以,只要是喜庆之事,都离不开红色;没有了红色,便没有了喜庆的气氛。 
       红色代表成功与光荣。在汉语里,“红”经常是成功的象征,事业开头顺利叫“开门红”。受到上级赏识的人叫“红人”,有名的歌星叫“红歌星”,运气非常好叫“走红运”。红色也代表光荣。“金榜题名”是红榜,表彰先进人物要戴大红花。
      红色代表革命。马克思早年曾在被问及“最喜爱的颜色”时,明确回答为“红色”。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其标志的颜色是红色。《国际歌》中也唱到:“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打天下的光辉历程,与红息息相关,时时刻刻未能分离过。譬如,组建的第一支军队命名为红军,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瑞金称之为红都……还有南湖的红船,井冈的红旗,长征的铁流,抗日的烽火……中国革命胜利后,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总以写红、唱红、演红而感到无上荣光。诸如:《红旗飘飘》、《红旗谱》、《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红军想念毛泽东》、《红岩》、《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红梅赞》、《红星照我去战斗》等等。
在西方人眼中,红色即是中国的“国色”。中国人就是有着强烈红色情结的民族。曾记得,2005年11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访问英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特意穿了一身红色衣服出来迎接,连她戴的帽子都是红色的,表示对中国国家元首和中国文化的敬意。哈,借用的资料太多了,不过在此确实很有作用,起码对红色的渲染达到了极致。说明红色在人们心目中享有特殊的地位,人们对红色的喜爱、尊奉、向往、痴迷简直无以复加。进而对红色文化也充满了美感和敬畏。
      不过我认为,红色文化最大的特点,其共性的东西,是产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是与革故鼎新、弃旧图新、改天换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易传·彖传下·革》载:“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商汤革夏桀之命,武王革殷纣之命,都是顺天应人,革故鼎新。一代伟人毛泽东视野开阔,高瞻远瞩,一针见血地指出:推翻腐朽的殷商政权,建立新兴的西周政权,替天行道,吊民伐罪,是当时“武王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是正义之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武王在推翻祸国殃民的殷纣王、建立代表当时先进力量的西周王朝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也可以称之为当时的红色文化。
      请看当时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崇德 所谓崇德,就是内心深处对美德的重视和追求,就是力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备让人崇敬的人格力量。
      对周人来说,崇德首先是一个政治概念。因为在周初的政治家看来,有德才能获得天下,失德就会失去天下。他们看到殷纣王因失德而失去人心,继而失去了天下,而文王武王则因为积德才得到了人心。进而得到了天下,因而他们认为统治者有没有德行至关重要,于是提出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要求。《尚书》中充满了“敬德”、“保民”的思想,即上下都要谨修德行,保护民众,国运才能绵延长久。这无疑是把德行作为取得政权乃至维护政权的必备条件。其实质是要求统治者严以律己,修德行仁,做到德位相配,进而达到德高望重的境界。因而崇德行仁是周人思想的重要特征。后世的圣贤人物,大多继承了周人的这一基本政治理念。孔子主张“修己以安百姓”,孟子提倡统治者以德服人,让人民“中心悦而诚服”, 董仲舒认为君王必须“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周文化中崇尚德行的阳光雨露,永远照耀着人们的心灵,引领着人们的行为。
      保民 保民就是关爱民众,保护民众的利益,为民众谋福祉。
      殷商末年的殷纣王,鱼肉人民,残害忠良,结果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众叛亲离,失去人心。导致牧野之战中部下士兵反戈一击,自己也落了个鹿台自焚的可耻下场。这使取得政权的西周统治者非常震撼,深感人心向背是成败之本,因而吸取了历史的教训,产生了民本思想的萌芽。周公的安民保民思想,逐渐发展成为“敬德保民”的历史观。民,古代就是人民的通称。周公以为,民心的向背极为重要,因而他的脑子里一直充满着爱民思想。周公《泰誓》篇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就是说,人民看到的就是上天看到的,人民听到的,便是上天听到的。《酒诰》篇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监,”意思是说水只能鉴别一个人的美与丑,而民众却可鉴别政治的得失、国家的安危。周公根据文王“怀保小民,惠鲜孤寡”的政策,进一步提出了安民、息民、保民、康民、惠民、裕民为内容的爱民政策,在具体实践中大大丰富了他的“敬德保民”思想。后世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保民而王”和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见解,都来自于周公的思想。
      周公不仅是“敬德保民”思想的创始人,更是关心民众疾苦的楷模。周公摄政时,为了及时掌握四方邦国的民情,他在朝廷特意设置12名专员考察各方民情的官职——“牧”,分赴各地视察。凡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无处申诉者,有贤才而不举荐者,都能及时报告到王室。每当听到下面的饥寒之事,狱讼不公之事,埋没贤才之事,周公总要当着诸侯和大臣的面责备自己:哦!难道不是我的政教有错吗?为什么你的人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有狱讼而不得平其怨?有贤才而不得举荐呢?大家听周公这么一说,往往惭愧不已,随之深深责备自己,知错就改。这样,周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老百姓听到来自朝廷的这些传闻,对周公感恩戴德,敬佩至极。
      回顾西周建立前后,太王因不忍心民众遭受战争伤害而由豳迁岐,文王心系鳏寡孤独者而一定要“怀保小民”,武王对归顺的殷商贵族也坚持予以保护,周公更是把“敬德保民”作为施政纲领。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是故,周人以爱民保民为主的仁政德治才深受拥戴而天长地久。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终于达到鼎盛时期。
      尊贤 所谓尊贤,就是尊重人才,礼贤下士,重用贤才。
      在周文化的优美旋律中,尊贤重才是最动人的乐章。《史记·周本纪》载:文王“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就是说,文王对贤能之士很讲礼貌,能以谦恭的态度表示敬重。只要有人来访,就是日头正午了,仍不敢抽出时间去吃饭,坚持继续接待贤士。天下贤士因此深受感动,争着归附于他。《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子牙)亦曰:“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焉。”即姜子牙也说:“我听说西伯(文王)贤明,又能很好地赡养老人,何不到他那儿去呢?”惺惺惜惺惺,英雄惜英雄。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姜子牙正想投奔西伯,西伯也动了聘请姜子牙的念头。终于礼聘到大贤,拜为军师,借助贤才之力迅速发展壮大。可以说,后世的刘备三顾茅庐等等的故事,都是对文王礼贤精神的传承。
      周公姬旦在这方面做得也是很出色的。《韩诗外传》载:周公的长子伯禽被封在鲁地。临行前,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上任后,绝不能因自己就封鲁国而慢待士人。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又担任宰相。我对于天下人来说不算低贱吧。但我洗一次头,要几次握住头发,中止洗头来接待士人;吃一顿饭,要数次把食物吐出来,及时回答士人的问题。即使这样,我还担心失去天下贤人辅助。所以你去鲁国,一定要虚怀若谷,敬重贤才。成语“握发吐哺”便由此而来。后以此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三国时,曹操评价这件事的重大作用时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重礼 所谓重礼,就是注重法律、制度、规则和文明礼仪的作用。
      说到这里,就要牵扯到周公制礼作乐的问题。西周的礼乐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由周公制定而成。周公所制定的礼,范围很广,既包括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也包含着民俗礼仪规程。周公所制定的乐,则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的舞乐。舞乐的规模,必须同享受的级别保持一致。礼以调身,解决守法守规问题;乐以调心,让人心悦诚服。礼和乐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制度。据《仪礼》记载,周初的礼,内容有十七项,包括士冠礼、婚礼、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聘礼、朝觐礼、丧礼、祭礼等等。《周礼·春官·大宗伯》则将《仪礼》所载的十七项礼归并为五礼:吉礼,主要是用于祭祀的礼仪;凶礼,主要是用于哀悼死亡、吊恤寇乱、慰问灾祸等等,是处理个人、社会、邻国遭遇的不幸事件的礼仪;宾礼,是上至天子诸侯,下至普通贵族相互往来、迎见宾客,处理日常社交关系的礼仪;军礼,则是军队在日常操练、征伐、出行、凯旋时所用的礼仪;嘉礼,则是以婚礼为主,处理各种吉庆事件所用的礼仪。总之,各种管理国家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准则、典章制度加上种种礼仪规程,保证了社会的有序运转,在当时条件下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秦腔戏《五典坡》中王宝钏有句唱词:“圣人留下周公礼,见人须拿礼当先”可见民间的文明礼仪也是从周代流传下来的。孔子曾经由衷地赞叹道:“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即周朝的礼仪制度是在借鉴夏、商二代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多么丰富而完备啊。我欣赏并遵从周朝的制度。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无法纪无以成社会。因此既要建立健全法制,又要使人们增强法制观念,乐于遵法守纪,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尚和 所谓尚和,就是对和谐社会的崇尚,包括对人际关系和谐和家庭和谐的重视和追求。
      中国文化历来是崇尚和谐的。儒家和道家共同尊为经典的《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宝典。其核心内容,即是阴阳之和和阴阳变易。《周易·乾·彖传》曰:“保合大和”。在这里,保为常存,合为常和,而太和则为高度的和谐。王夫之在《周易外传·说卦》中也说:“天地以和顺为命,万物以和顺为性。”这种崇尚和谐的思想,是易学哲学的精髓,也是中国文化的灵魂。丰富多彩的汉语词汇中,不仅有“和谐”一词,还有 和睦、和合、和顺、和畅、和缓、和好、和解、和洽、和美、和善、和顺、和婉、和悦、和为贵、将相和、天人合一、和平共处、和风细雨、和颜悦色、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词语,其中周文化的因子比比皆是,熠熠生辉。
不仅周人的经典中洋溢着和谐的光彩,其实践中也不乏光辉的范例。太王迁岐的故事中,有大爱仁和的理智;三让天下的史话里,有至德祥和的谦让;虞芮之讼的经典内,有和风化人的魅力;君明臣贤的朝堂上,有和衷共济的祥瑞;和亲联姻的佳话中,有永结亲和的睿智。因而周文化中的和谐,不只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坚守。这种崇尚和谐的精神,对于认识问题、解决矛盾、友好相处关系极大。
      在当代世界,要化解冲突,和平共处,更需要崇尚和谐。著名的思想家A.J.汤因比说得好:“人类已经掌握了可以毁灭自己的高度技术文明手段,同时又处于极端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营垒,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中国文明的精髓 ——和谐。”可见周文化中的和谐精神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博大精深的周文化,其内涵极为丰富,以上所说,仅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内容。
      但不难看出,仅仅以上这些,就足以说明周文化中优秀的东西的进步性、真理性和其永恒的价值。就是在今天看来,它依旧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极具现实意义,并没有过时。
那么,我们说这是商朝末年的红色文化,它具有革故鼎新、摧枯拉朽的神奇力量,结束了一个腐朽的殷纣王朝,催生了生机勃勃的西周王朝,并开创了“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而不用”的“成康之治”。其间所产生的泰伯奔吴三让天下、文王礼贤、周公制礼、握发吐脯、甘棠遗爱等历史文化典故,更是光芒四射,万古流芳啊。
      从红色代表权威、勇气、革命等意义来说,西周时代的红色文化应有尽有。以权威而言,周文化的代表人物文王、武王、周公、召公等圣贤人物,难道不是很有权威吗?以勇气而言,作为曾经的臣下,面对殷纣王晚年蜕变为无道昏君而祸国殃民的现实,敢于奋起反抗,推翻腐朽的政权,建立代表先进力量的新政权,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以革命而言。灭殷兴周,本身就是一场改天换地的革命。正如易经所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毛泽东也认定,武王领导的推翻殷商政权的革命,是“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看来,类比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红色文化,灭殷兴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文化,也确实算得上当时的“红色文化”。


 
      【作者简介】郑鼎文,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副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大雅礼乐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会长,县社科联副主席,县政协文史研究员,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范家营高中校长和县老年大学首任校长,著有《周文化丛书》“三王卷”“典故卷”、《周公演义》《品味周公庙》等9本书,在报刊发表文章500多篇。先后应邀参加了武汉、成都、兰州、上海、宝鸡、西安、天水等地的30多场学术研讨会。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