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至德天下 >

《论吴学》第一章 道德篇01吴学之根——至德精神

发布时间:2021-09-01 02:04 来源:天下吴氏网
文/吴美福
01吴学之根——至德精神

        太伯、仲雍奔吴是中华民族历史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情,是中国长江流域的一个重大事件,是前无古人,后至3000多年后,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由毛泽东主席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的丰功伟绩。历史上没有第三件这样伟大的事件发生。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江南的历史由此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正是这一页奠定的大量的吴学文明基因,在漫长的历史尘埃里,穿越历史长河的风云激荡,吴学文明汩汩流淌不息,孕育了江南文化丰厚和鼎甲天下的经济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双丰收。蔚然成为现代之大观。
        历史上的长江土著文化与黄河先进文化第一次交融,就碰撞出了火花,这当然与太伯、仲雍的世界观有根本的关系,与他们的“ 谦让"品德和“ 开拓"精神是密切相关的。从此,在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中,一种新的文化样式诞生了——吴学。
        从历史文献记载看,这次交融是偶然的、客观造成的。从古公亶父因为喜欢季历儿子姬昌,而有想法要传位给他,然而,按着祖制传位传长不传幼,所以,亶父又不好讲,只有天天闷在心里,成日里眉头急邹,茶饭不思。太伯贤慧,尽管父亲不言,已然知道父亲的心思。所以与二弟仲雍商量,讨论一致的意见,决定以为父亲采药的名义从王室出走。这次出走也是个权宜之计,目的是好让父亲安心的把权力交给三弟季历,然后好传王位给姬昌。太伯、仲雍是贤慧孝子,知道父亲年事已高又郁郁寡欢身体潺潺弱弱,不敢出走的太远。所以选择了离岐山100多公里的陕西吴山暂时居住。
        要知道在三千多年前,但凡有一定地位和有一定身分之人,娶几个老婆,不但是身分的象征,也是地位的匹配。在幽地时,亶父娶了元妃蒙兀族女君主德姫,生下太伯、仲雍二兄弟。后来又娶了小老婆太姜,生下了季历。太伯、仲雍、季历虽然说是三兄弟,却不是一母所生,一奶同胞。在哪个时代乃至今日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尽管如此,太伯还是以兄弟情谊为重,以大局为重,以江山社稷为重,心胸坦荡,天下为公,不争权,不为名,不争利,有一种舍我取谁的豪气,有一种视天下为己任的气概,有一种家国情怀,有一种手足兄弟的亲情关爱。真正从心里做到彻底无私,才能有如此干净的无畏。这就是历经3000多年,太伯、仲雍的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所在。
        支撑着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最核心的是文化与文明。对于人而言,文化是人的世界观反映,它解决的认识是什么样人的问题,文明的核心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生活物资的发达水平问题,它解决的是人活得如何更好的问题。太伯奔无锡后,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二个哲学问题。即文化与文明的问题,使得文化与文明同步得到发展。纵观世界历史,往往文化繁荣,文明仍相对滞后的规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历史中。在这一点上来说,又是太伯另一个了不起的伟绩。
        从历史上看,一个民族的强盛,关键是实现了文化的认同。无论是太伯"瑞委以治周礼",还是仲雍"断发文身,不管是从礼仪与风俗习惯来说,都是实现民族融合,也就是实现文化认同。如果太伯没有高尚的道德胸襟,目光狭隘,一己私利,没有至德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到民族融合,实现文化认同的,也就不可能有黄河文明与长江土著文化的融合,也就不可能有今天太湖流域的高度文明与空前精神和物质的繁荣。
        太伯在今日无锡梅里定居后,在这里生活了近50年。当年太伯奔荆蛮之时,长江太湖流域比较黄河流域的文明程度要低许多。太伯来到太湖流域后,带领人民与天斗、与地斗,引水治患,拓荒垦田,带领人民解决了温饱,过上了稳定的生活。从而使"千余家”归之。但更多的做法更重要的是用精神、用文明改造这片土地,用文化武装人民的头脑。民族的文化才有普世价值,也只有民族文化,只有保持自己的文化,并且不断地吸纳与兼收各种先进的文化因子,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文明之根才能扎深扎实,文明之树才能枝繁叶茂。自太伯肇基梅里至后来500年时期中,吴国一直都是以德治为宗旨,弘扬正能量,造福百姓。在当今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高度的阶段以后,提出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文化强县、文化强乡等等口号,亦与仲雍"断发文身"有相同的意思。
        太伯从陕西吴山奔无锡之梅里,不仅仅是路途遥远,历经千难万险,遭受千辛万苦,化解一路上与诸方国和许多部落的矛盾,穿越许多大山和汹涌澎湃的江河。更大的问题是到了梅里后,怎样融入这块陌生的异地,从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人生理念与从黄河流域来的太伯团队有着根本的区别。开始时,太伯“端委以治周礼",什么意思呢?太伯到达梅里后,仍着周的礼服,袭用了周人的衣冠服饰,以“ 周礼"来治理“ 勾吴 ”。一群穿着北方服饰的太伯团队与江南"断发文身"的土著人们共同生活,想象那时的场景,能被当地土著人接受吗?住了一段时间后,当地人得知太伯不远几千里从陕西吴山奔梅里,是为了不要王位多次让王位给季历的情况后,感动满怀,不但接纳了太伯团队,而且真心与他们相处。这样,就使得太伯有更多的方式更好的机会为当地人宣传泰伯的道德思想和人文理念有了机会。太伯为人淳朴厚道,情系当地人,心里总是想着当地人们生活状况,总想着改变当地人生存空间质量和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和健康状况。于是,他着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一套比较相配套的创新措施。首先改变当地人吃生的饮食可惯,改吃半生为吃熟食,垒房砌灶,不仅吃熟食,还把岐山王室的烹饪的美味面点与美味菜肴传授给他们,增强了他们的体质。不仅如此,还垒了许多大土房,一个房子里有灶台有生活设施,一般可容纳100人睡觉。吃、住、劳作都在一起,过着原始的朴素的共产主义生活。
        太伯的德还表现在他把他祖传的农业生产先进技术,毫无保留的在当地传播推广,率领群众兴修水利,开河灌溉,垦荒植树,种桑养蚕,剿丝织绸,养鸡鸭,圈养牛猪羊,改水稻一季为种二季,凿通伯渎河,挖通九泾,造船使舟,造第一村第一巷,创立国家雏形。在不短的时间内,使当地的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自给自足,经济形势喜人。在抓生产生活取得可喜的成果的同时,太伯重视人们的精神建设和文化传播,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文化建设。首先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当地话与北方话,还有当地没有文字的诸多情况,太伯“以炭为笔,以石为纸"教当地人识字,并垒土墩以教人们唱歌入手传播文化。太伯是第一个唱“吴歌"的人。他的做法对人们有利,人们按照他的做法能够确确实实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生存与生活质量有了质的提高,幸福满满,并且一年一年在发展在进步在提高。由于太伯的德行和义举,附近一千余部落都加入了太伯的团队。他人格高尚,人们便认同了他,尊敬他,推举他为领头人。
        太伯的德行不仅仅是体现在让位让贤,更重要的是主动地开拓开劈了新的天地新的家园,这种拓荒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也是不多的。面对陌生的新天地,未知的新的世界,要融入进去,建设一个新家园,艰难困苦可想而知。面对生死未卜,众多的未知的困难和险阻,比如语言障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等等。这种开拓精神,这种拓荒精神,不是光有人品好,德行好,有良心的能做到做好的,还要有勇气、有勇敢精神、有创造力、有组织能力、有凝聚力、有超前意识、有智慧、有人格魅力,太伯正是具备了这些秉性,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的创造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不仅如此,太伯创造性的使文化与文明同步发展同步推进,互为作用互相融通。推行伦理文化,定秩序、规矩、原则,乡村民约。努力践行周朝的礼制,并结合吴地社会与文化实际情况,善于总结经验,创造性的制定了一套体系,我们暂目称为“吴礼”。“吴礼”的推行,使得人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不长的时间内,使原先荒芜荆蛮之地,逐渐的走上了文明之路。使贫瘠的文明土壤有了文化的滋润,有了文化的养分,有了文明的种子,文明的枝条在逐渐的稳步发展,茁壮成长。随着太伯对文化的重视与积极的宣传传播,文化的普及,道德情操的弘扬,慢慢的使来自北方的太伯团队和南方的荆蛮人凝聚起来,取得了共识,获得了文化认同,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标着太伯团队站稳了脚跟,开拓了一片新家园,一个新的民族形态诞生了——吴人。
        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繁荣而辉煌灿烂的“轴心时代”,然而生产力水平并不高。太伯开创的“勾吴” ,不但积极发展生产,提高生产力水平,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又多种经营致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作坊、剿丝丝绸业,造船厂,拓展水上贸运与客运,大大提升了交通运输的容量,兴办冶炼厂,铸犁铸钯镰等农具器,使物质丰厚,经济盈实。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的长足的提升。在文化领域,始终以至德精神、以谦让品德、开拓精神为主导,创造性的创新了一种适合江南土壤的新的文化形态——吴学文化。始终保持吴学文化的存在,对江南民族来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起着根本作用。自那时起生产的吴学文化至今仍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勾吴以至后来的吴国,吴学文化与生产力水平始终平衡的发展,二者互相作用,相互融合。吴学文化为勾吴暨江南的社会文明的进步,文化经济物质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太伯的谦让,让出了二家天下。在让的过程中,尽了孝道,也尽了忠道,光大了900多年的周朝,更创造了灿烂的“勾吴” ,创立了光辉的“吴学”。太伯奔吴,既体现了“谦让” 的至德精神,仁义之德的秉性,天下为公情系民生的情怀,又体现了开拓拓荒精神,创造创新精神,为江南注入道德灵魂,贯穿几千年而内化为人民的精神源泉。
         太伯奔吴是太伯留给江南乃至中华民族的一笔无与伦比的文化与文明宝藏,随历史的推移,这一笔宝贵的价值会不断地被人们所发现和彰显,在中华民族迈向小康社会过程中,在中华文化全面复兴中,太伯精神对人类文化的坚守和文明进步,对文化复兴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吴学,是有情怀的文化,让优秀的吴学文化引领人,滋润精神,永葆青春。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发起人。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