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美福
说起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当是苏州市境内的园林艺术,名冠中外;追溯苏州园林历史,自始建于前6世纪。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时代的吴王宫苑,多建于太湖山水之中,是苏州园林的发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14年,吴王建城首都前后已有苑囿。从吴王寿梦、阖闾到夫差,都在城内和郊外的山水之间大兴宫室苑囿,如夏驾湖、长洲苑、华林园、梧桐园、吴宫后园、姑苏台、虎丘、郊台、馆娃宫等,还建有鹿苑。
秦汉时期,苏州经济有新的发展,城市已有相当规模。受前代王室宫苑的影响,苏州地方官员在衙署中起造园林。衙署兴园,不仅规模广大,而且山池逶迤,景致扶疏,已初具造园要素。两汉起,私人园宅渐起。私人宅园与帝王宫苑大不相同,在满足于私人起居生活的前提下,主人在自家院中寻求自然山水之趣,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种具备起居和玩赏功能的园林创作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其时,吴中私家园囿已渐多,并在园中栽花植木和放养观赏动物。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三国两晋时期佛教建筑兴起,殿宇以外,有附属的园林,寺院丛林具有公共园林的性质,供庶民百姓进香时游览。三国时,孙权为乳母陈氏建通玄寺,为苏州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唐代改名开元寺,寺中有园。苏州城内或在郊野多高士隐居,求仙炼丹,寺庙道观兴盛,当时的寺观众多,如玄妙观、重元寺、瑞光寺、永定寺、保圣寺、云岩寺、寒山寺、司徒庙、光福寺等。南北朝时,江南庄园四布。士大夫好玄谈,追求隐逸的桃源生活,以寄情田园、山水之间为高雅,于是苏州兴起模拟自然野趣的第宅园林,或在山水间营造山庄园林。最著名的是顾氏辟疆园,有池馆林泉怪石之胜,号称“吴中第一名园”。隋代大运河的开凿通航,使苏州日趋繁华。唐代苏州,已成为“人稠过扬州,坊闹半长安”的“繁雄之州”。一些世族豪门、官宦以及文人雅士聚居吴中,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唐代文化对后世造园艺术有重要影响。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论(苏轼评语),被直接运用于造园,诗画入园,出现大量咏景吟石的诗文,诗画园景相融的造园手法为营构者广泛运用,促进了园林艺术向写意风格方向的发展。太湖石已成为欣赏对象和造园材料,对苏州造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代至北宋,苏州地区偏安一方,未经干戈,随着全国政治、经济中心逐步南移,政和三年(1113),苏州升为平江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苏州造园活动更趋活跃,形成一个高峰时期。造园艺术风格更加文人化,造园已大量融入写意山水艺术。除城区内的私园外,郊外的自然山水优美之地,也先后出现私家园林别墅。同时,酒楼茶馆市肆中的园林虽源于唐代。官方还建造了接待内外宾客的姑苏馆、望云馆、高丽亭、吴门亭等,其中多置庭院,植花木。宋时,受文人画的影响,文人写意山水园林逐成造园主流,园林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元朝,文人画更加超然物外,以写胸中逸气。萌芽于魏晋,起始于宋代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得到进一步发展。文人士大夫有目的地参与园林的设计,创造具有意境的自然山水园林,使苏州园林的艺术手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明清两代,苏州兴建第宅园林达到一个高峰。从明中叶至清乾隆年间,官僚绅士争相造园,风尚一时。据统计,明清鼎盛时,在吴县、长洲、元和三县境内,先后累计有园林和庭院300余处。
民国时期,尤其在敌伪时期,苏州园林总的趋势处于衰败阶段。园林名胜大多失修荒废,仕宦旧家及会馆公所、义庄祠堂均趋没落,部分宅园不得不设游艺场及收取门票以图维持。1913秋,半园(南)、鹤园、畅园、遂园相继开放,均以阅报社为名,园内说书、滩簧、戏法、动物展览等活动,名目繁多。但苏州仍为名流富商乐于居憩之地,显宦新贵如李根源、李经羲、蒋介石、顾祝同,学者骚人如陈石遗、章太炎、金松岑、叶恭绰,以及富商大户如贝氏、庞氏等先后在苏兴建宅园。在造园形式上,随着近代工业开始发展,外来的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中西合璧的近代园林和现代公园在苏州出现。突出的有朴园、天香小筑、姚氏园、启园等。即如沧浪亭、狮子林等古典名园幸获大规模修葺,亦受西洋建筑风格影响。1927年,苏州落成开放第一个按照现代造园理论设计的公园——苏州公园。抗日战争前,先后有筹建湖田公园、澹台公园、太湖国立公园、虎丘自然公园之议,由于连年战争,均未实现。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苏州园林名胜毁损严重,处于亟待拯救的境地,国民党军败退时将石湖行春桥一段破坏,公园仅有苏州公园(俗称大公园)、北局小公园。
自20世纪50年代初起,一些私人宅园捐赠给国家或被收归国有,先后抢救修复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虎丘、西园、寒山寺、沧浪亭、怡园、网师园、天平山高义园等著名园林名胜,改建苏州公园,新建动物园。
60年代上半叶又陆续修复耦园(东部)、余庄等一批古典园林。1965年,共有12处园林、8处名胜古迹对外开放。此后,随着国家外事工作需要,园林部门对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灵岩山寺等部分园林进行修缮后重新对外开放。70年代末,苏州园林事业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风景园林事业得到恢复和全面发展。先后全面整修了寒山寺、耦园(一期)、北寺塔院(一期)、天平山庄古建筑群、鹤园等园林,修复天香小筑、网师园云窟、王鏊祠堂、虎丘头山门并重建小吴轩等古建筑,新建东园、虎丘万景山庄,并对动物园笼舍进行改造和重建。1981年市园林处升格为苏州市园林管理局。80年代,苏州市按照国务院批复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每年修复一座古典园林的要求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尚存的园林名胜逐步整修恢复,先后修复了北寺塔及园林(在园内辟苏州古典园林艺术陈列室)、曲园(一期工程)、听枫园、艺圃、环秀山庄、拥翠山庄、柴园、畅园、盘门、春在楼花园(东山)、启园(东山)等。20世纪90年代,苏州市政府先后修复半园(北)、艺圃住宅、网师园内西南角庭院、耦园中部住宅和西部花园、五峰园(一期)、绣园等,以及拙政园东部“园外苑”建筑群和南部李宅综合环境改造工程(园林博物馆一期)、留园盛家祠堂及东部居民区的改造及停车场工程、沧浪亭西部居民区及商业用房的改造工程、狮子林西南部办公区及停车场工程等,重构羡园(木渎)。
1979年完成出口美国的“明轩”庭园工程。1993年,苏州园林局启动“苏州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1997年4月1日,《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这是中国关于园林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
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批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至2005年,园林部门先后投资修复了畅园、五峰园、艺圃住宅、留园西部“射圃”、网师园“露华馆”等。
匾额,是挂在厅堂或亭榭上的题字横牌,亦单称匾,或称额;聊聊数字,点景精辟。对联,也称楹联、楹帖,是中华民族特有,源流远长的一种中国古代文学流传形式,熔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于一炉,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苏州园林匾对,不少出自名家之手,题对典雅,书法精妙,本身就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并与庭院佳构相辉映,使厅、堂、亭、榭,以及整座园林增添诗意,同时也为研究园林布局、历史变迁、造园艺术的发展变化,提供丰富素材。
除门楼、门框、窗格、窗板用以隔绝内外,多用木板浮雕,其余均雕得剔透嵌空,对视线隔而不断,构图讲究对称,均衡。如狮子林真趣亭六扇花鸟屏风长窗;拙政园留听阁一堂“岁寒三友”双面明刻飞罩;耦园山水间的松、竹、梅落地罩等,均以风雅秀丽取胜。同时,用紫檀木、黄杨木、香红木等制作的工艺品,继承传统,造型简练,整体典雅,既实用,又供欣赏,至今仍绵延不绝,为国内外所注重。室内布置所用俅具,种类和式样很多。
常用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几案:几案有天然几、茶几、花几、供桌、琴桌之分。天然几,长七八尺,宽尺余,高过桌面五六寸,两端飞角起翘,下面两足作片状装饰花纹有如意、雷纹等。茶几,分方几、矩形几两种。由于放在靠椅之间成套使用,因此它的形式、装饰、几面镶嵌,以及所用材料和色彩都随靠椅而定。花几,供搁置花盆之用,常置于纱桶前天然儿的两侧,或置室隅,高五尺或五尺以上,雕饰简单。供桌和琴柬,前者和天然几相似,但端部无飞翘,下设四脚,与方桌等高,置于天然几前。琴桌与供桌类似,但较低矮狭小,多依墙而设,又作陈设之用,其雕饰类型亦与天然几同。
(2)桌:桌有方圆之分,形式多种,其中大圆桌六足,小圆桌五足,桌面常用不同材料镶嵌,可四季更换,石、木面板,可互相交替。此外,还有拼拆的长方桌和半圆桌,式样变化颇多。
(3)椅:椅有太帅椅、靠背椅和官帽椅。太师椅,在封建社会是最隆重的坐具椅背形式,中高侧低,如凸字形。椅背上常嵌圆形或方形大理石,配以葫芦、贝叶等图案,常置于正厅中两侧位置。统背式椅,俗称靠背椅,椅有靠背而无扶手,形体比较简单,多榉木制作,常以两椅夹一几,置放两侧山墙处,或其他偏侧地位。官帽椅,在一统背式椅的左右两侧加扶手而成,其式样和装饰有简单,也有复杂,常和茶几配合成套,以四椅二几置于厅堂明间两侧,作对称式陈列。
(4)凳:凳的式样较多,凳面尺寸也大小互殊。方凳,一般用于厅堂,与方桌配套或单独设置。圆凳,有海棠、桃、梅花、扇形等式,常与圆桌搭配使用,凳面也有用花梨木或大理石镶嵌。圆形凳中,另有外形如鼓,也叫墩,有木制、瓷制两种;墩面直径一尺左右,旧时常在墩上罩以锦绣,故名绣墩,多置于亭、榭、书房和卧室。另有机,又名满机,属凳的一种,亦有方、圆之分,然机面较凳面宽大,一般以两尺见方,四脚垂直于地,并向外斜出。另外,榻也是常片]陈设俅具,形如大床,三面有靠屏,置于客厅明问后部,在旧社会足园主接待尊贵宾客的家具。榻上中央设矮几,分榻为左右两部分,几上置茶具等物。由于下榻比较高大,其下设踏登两个,形如矮长小几。
从家具制作形式,以朝代分明式、清式两类。用材有红木、楠木、花梨木、紫檀木、黄杨木和榉木,这些木材质地坚硬,小纹细致,表面光滑,适于精雕细琢,做精密的卯榫。明代家具特点是:造型简洁大方,用料细巧,构件断面多作圆形;装饰少而集中,线条简洁,色彩素净,卯榫精密讲究。清代家具,从雍正年开始,用料粗重,装饰雕刻加多加密,有的嵌以繁密的螺钿;色彩有褐、枣、乌黑等,虽制作华丽细致,而造型繁琐,与明代家具风格迥然有别。
室内陈设,也用金砖,作临时放置用具杂物。也有琴砖,砖作空心,下承以琴桌,可在其上奏琴,产生共鸣,但常作装饰。另外,作为装饰点缀品,可单独设置的有插屏、大立镜、自鸣钟、香炉等。有些是摆在几桌上,如瓷器、铜器、玉器、供石,只作装饰之用。也有悬挂在墙壁、梁柱上的匾、对、字、画,其书法、雕刻和色彩,也发挥着装饰的作用。
苏州园林以建筑结构较长,通常用长廊连络贯穿,廊间除设置各式漏窗,还留很多粉墙素壁,易受风吹雨打,不适宜张挂字画。因此,“书条石”便成为美化壁面的建筑方式,书条石,旨在介绍书法,其内容都是园主收藏的历代名人法帖的拓本。园记、名人卷册、书札真迹,以及当时游园名流唱和的诗词。由著名书法家书写,巧匠高手摹刻,被称为“双绝”。在建筑艺术上占有一定位置,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研究园史变革的重要文字资料。以留园、怡园、狮子林最为丰富。
“书条石”不包括汉魏六朝(碑学),只限于王羲之、王献之系统(帖学)。各园中,晋代二王、唐、宋、元、明诸家流派作品,应有尽有,篆、隶、楷、行、草竞相纷呈,章法新奇,韵味雅致。有的用笔丰润,而筋骨劲健;有的墨气鲜活,而飘逸宕突;有的气势开张,而从容不迫;有的任性姿情,而险夷相生。如王羲之的鹅群帖(嵌留园“闻木樨香”北面游廊,7l块),兰亭序(嵌留园“古木交柯”,9块),宋贤五十六种(嵌留园“还我读书处”,95块);怡园法贴(怡园“玉延亭”西北廊壁,嵌王羲之、怀素、米芾等书法石刻95块);颜真卿的访张长史请笔自述帖(嵌狮子林“真趣亭”西廊,3块),都是十分珍稀的墨宝。从中可以看到历代书法家继承与发展的概况,书法艺术从达意到抒情的过程。碑碣,多陈设于亭内,如沧浪亭、狮子林的御碑亭。厅、廊、亭、榭,常作挂饰的灯具,种类也很多,有宫灯、花篮灯、什景灯等。宫灯易于插烛,故应用范围也广。花篮灯、什景灯之类,仅作亭、榭、廊、轩的点缀与装饰。
苏州市政府公布1—4批《苏州园林名录》的园林,共计108处。其中:1.遗产园林:共9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于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狮子林、艺圃、耦园、沧浪亭、退思园于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建造年代:解放前70处(五代1处,南朝3处,宋代4处,元代1处,明代14处,清代38处,民国9处);解放后建造的38处。3.产权性质:国有83处,宗教产4处,民企或私宅21处。4.所处辖区:姑苏区56处,吴中区25处,吴江区9处,高新区1处,相城区1处,常熟市11处,张家港市2处,昆山市2处,太仓市1处。5.保护状况:保护状况好92处,中等9处,较差7处。6.开放情况:对外开放的园林81处,占75%,未开放的27处(其中具备开放条件的16处)。计划到2022年,累计实现97处园林开放,开放率达到90%。
苏州园林主要景点
第一批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曲园、天香小筑、织造署旧址、北寺塔、寒山寺、五峰园、绣园、西园、惠荫园、听枫园、怡园、畅园、可园、鹤园、北半园、柴园、残粒园、遂园、塔影园、朴园、万氏花园、拥翠山庄、南半园、慕园。
第二批 燕园、曾园、赵园、兴福禅寺、松梅小圃、方塔园、南园、张厅、退思园、师俭堂、锄经园、耕乐堂、陶氏花园、雷氏别墅花园、墨园、顾氏花园、双塔影园、詹氏花园、唐寅故居遗址、渔庄、严家花园、启园、古松园、保圣寺、高义园、寒山别业遗址、石佛寺。
第三批 聚沙园、读书台、拂水山庄、翁家花园、倚晴园、顾炎武故居、恬庄榜眼府、枫华园、先蚕祠花园、珍珠塔园、静思园、明轩实样、万景山庄、西溪环翠、一榭园、一枝园、雨涵堂、铜观音寺花园、司徒庙后花园、榜眼府第、虹饮山房、小筑春深、灵岩山寺花园、醉石山庄、环翠山庄、师俭园、南石皮记、瑞园、乡畦小筑、道勤小筑、后乐园。
第四批端本园、南社通讯处旧址、尚志堂吴宅(工艺美术博物馆)、全晋会馆(中国昆曲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花园、忠王府、墨客园、揖秀园、延林园、芥舟园(秦奎元故居)、石湖梅圃、嘉树堂、维摩精舍、惠和堂、怀古堂、宝俭堂、东山雕花楼和雕花楼(任本堂)。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发起人。著有《浅谈吴学》即将出版。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