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原创作品 >

云天彩虹(报告文学)

发布时间:2021-11-11 23:57 来源:中国报道
文/吴宪鸿
      2021年7月底,我们再一次来到安徽省歙县的蜈蚣岭。硬化的公路,盘旋而上,汽车朝着云端疾驰。虽是夏天,但见群山青青,茶叶苍翠。站立观景台上,同行们忙于拍照。抬头仰望,条条地塝高大壮观巍然屹立,如同天梯直上青天,其上的茶棵犹如条条青龙飞舞九霄云外。我震撼不已,浮想联翩: 蜈蚣岭人民历经13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造出人间罕见的梯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人民日报记者、傅作义的女儿傅传芳曾到此采访多天,其通讯《愚公岭上大寨花》就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几年前,这天梯茶园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真乃理所当然,名副其实。那么,是什么支撑着蜈蚣岭人几十年来创业、再创业?是什么革命精神在这儿闪闪发光呢?低头沉思,我的耳边突然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是的,在蜈蚣岭的干部和群众身上,就有着浓厚的“三牛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一生拼命苦干的孺子牛 天空阴暗,方佛先走过村口的几棵大树,来到山坡上。环顾四周,土层原本很薄,加上雨水冲刷,露出底下的扁夹石,土地越来越贫瘠,看这小麦黄毛样,稀稀拉拉,茶棵瘦弱,叶片不厚,产量自然低。怎么办?他陷入沉思。自家以前很苦,为了有个谋生手艺,十几岁时,父母就送我去学裁缝。三年后,就算出师了,可苦人家多,裁缝也没什么生意,家庭生活仍然困苦。1948年深秋,游击队来了,地下党来了,听了宣传,我的眼前一亮,立马跟着干起农会的工作,还担任过副主任呢。新中国成立以后,自家担任过乡长,当然是积极向组织靠拢,1954年实现了入党的愿望。从1958年起,一直担任大队党支书。在新社会里,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日子过得安定舒适,可村里贫困面貌没彻底改变。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员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入党誓词我记在心中,可行动不够啊!我们村条件是差,人们常常哀叹这是穷山恶水,但人家大寨呢?硬生生地与土地搏斗,把山山水水重新安排了。去那里参观回来,我一直睡不着觉。人家做到了,我们怎么办?一股热血在体内涌动,方佛先握起拳头:我们也要干起来!
      “佛先!”方佛先回头一看,是大队长方摇林(兼任副书记,方佛先退职后他接任书记)。就在这山坡上,就在这时候,两人谈了许多,谈了许久,一致认为:我们都是党员,如不能改变村民生活,就不是合格的党员干部。最后,两双长满硬茧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马上行动改造山坡地,进一步改善百姓的生活!

      党支部统一思想,两委干部做了调查、制定规划,社员大会讨论通过,1968年冬天,就在天寒地冻时,蜈蚣岭人打响了垒石砌塝的战斗。接下来,连续13年,在里四坞、水枧㟝等地,开山炸石,砌塝,开辟石级梯式茶园一千余亩,在上坦岭等地建成几百亩高山高产的海绵地,改变了山高坡陡乱石多,水土流失严重的恶劣环境,使荒山秃岭成了财源滚滚的金山银山,庄稼和茶叶的长势良好,产量不断增长,四年后的1972年,蜈蚣岭茶叶总产达到十一万六千五百斤,比1968年增产百分之六十八,粮食亩产达898斤,比治理前亩产增加百分之七十以上;农业总收入1971年196232.91元,1981年达到314434.43元,十年增长了百分之六十;社员们的平均实际收入也逐年增加,以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核算,一般的每工(10个分)三角多钱,最低的只有一角三分钱,相当于一包“大红鹰”香烟的价格,从1969年起,因集中力量统筹安排需要,实行大队核算,经济不断发展,1971年工分值就达到0.55元,1981年达到0.68元,历经13年翻了一番,与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地区是有一定的距离,但在环境差的高山上,其增长速度算是比较高的。村民们付出了艰辛,也收获了回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73年春天,蜈蚣岭村民又喜形于色:我们有电啦!在当时,在这深山高峰之巅,为什么有了通电的稀罕之事?——这是因为蜈蚣岭人自己建造了水电站!1972年,在大战里四坞的同时,方佛先和方摇林为首的大队两委,又策划和实施了另一项大工程,开始兴建半山小水电综合加工厂,集发电、茶叶初制、粮油饲料加工为一体。通电的那天晚上,远远望去,各个自然村,每家每户电灯齐亮,宛若群星闪烁。许多人走街串户,东看西望,是个不眠之夜,大家都在欢呼,都在表示:造水电站同样劳累,有着无数艰难困苦,但电灯明亮,一切都值了!而加工厂里,安装各种机械61台,制茶的季节能日产干茶8000斤,并大大提高了茶叶质量,平时每天能加工粮食5000斤饲料800斤,据测算,每年节约1.3万个劳力。有了电,有了机械,就向农业现代化迈出了一大步。
      在改造山河、治理蜈蚣岭的战斗中,方佛先和方摇林一直是领头人,天天奋战在工地一线,村民们纷纷称赞两人:对党忠诚,工作负责,身先士卒,不怕苦累,一心为公,没有私心,是战穷山治恶水首次创业的带头人,不愧为党的基层组织的优秀干部。
      方佛先担任大队书记直到六十岁退下来,谁也没料到,在突然空闲时,他不幸中风卧床两年,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接任书记、老搭档方摇林等干部常去看望他,他总是挂念村里工作,说是很遗憾,不能再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不能再为党的事业工作了……
身材魁梧力气大,苦活重活抢着干,是方摇林给大家的印象,可外人不知道,他带病工作多年。建造水电站时,一次抬四人杠,边上的人蹴了一跤,为不使大石头滚下去,砸了下面的人,他一人扛着两人的重担,拼着命顶住,终于把石头放稳,自己的胸椎、肋骨却受了伤,后来时常疼痛。大队的赤脚医生晓得,他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患有心脏病,老是心律不齐,心跳很快。感到人不对时,他就去合作医疗室躺一会儿,吃点药,好转了,又起身去工地。后来,心衰日趋严重,他在书记任上只干了一届就退职了。两年前,他突然大出血,临终前,他听见家里人猜测说,是不是当年抬石头造成的旧伤复发了,厉害起来了,他却硬挺着摇摇手断断续续地说:“不、不要瞎讲!这些、这些年来,组织上对我、照顾、照顾很多,再不要去、不要去麻烦政府……”
      方佛先和方摇林一生表现出来的孺子牛精神,承载了他俩的初心。也不单是他们这样,后来的几位书记和主任,像胡继高、方成权、方金国、胡和法等两委主要干部,都能坚守入党初心,牢记着为民办事的使命,他们虽已退了下来,还在尽可能为蜈蚣岭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一心再次创业的拓荒牛 蜈蚣岭的公路通了,那天,胡进法去买了一辆摩托车。老板提醒道:“你们蜈蚣岭的公路才开成,路陡弯急,要小心些。”“没事,我早就会骑的!”话一说完,“轰轰轰”,他发动马达,就向村里骑去。到了村口,他调转车头马上下岭。盼望多年的公路修成了,本当是大喜事,该搞个竣工庆典什么的,可承包方闹起了纠纷,致使心里堵得慌。上上下下地骑了几个来回,他心里憋着的那股气才消掉一半。
      胡进法从小就有个性,不服输。初中才毕业,知道家庭生活尚困难,就外出学砖匠,他虚心好学,不怕苦和累,手艺学成,就多赚钱贴补家用。改革开放后,头脑活络的他,带领一班工匠,揽接建筑项目,工程做到了淳安,浙江人的闯劲感染了他,创新精神在他身上不断显露。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已是万元户,在村里建起了新房。

      1991年,胡进法回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接着被选为主任,1999年又当选村党总支书记。老一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他亲眼目睹,也曾参加过治山治水的战斗。自已挑起了村领导的担子,不仅必须像老领导一样干,还应顺应时代潮流,开拓创新搞发展。于是,除了日常工作,他领头开始二次创业。
      蜈蚣岭地处高山,严重缺水,1987年虽然兴建了自来水,但由于水源不足、管道漏水等原因,不能满足村民需求,特别是发生干旱时用水仍然很困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1997年,他多次召开会议,集思广益,筹集资金,进行自来水改造,终于使水源充足,满足了人畜用水的需求。
      胡进法在外闯荡多年,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重要性。在浙江,他发现,凡是公路修得早修得好的地方,经济发展自然快。进入新世纪以后,村级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开路通车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他跑过县里有关部门多次,有人回答你们那儿山高坡陡,峻岭峭壁,地势险要,不适宜开公路……他不甘心,不气馁,听取村民的意见,带领干部实地考察,初步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线,后经县交通部门进一步调查论证,终于得到认可。为了筹集资金,开会讨论后,决定盘活两处集体闲置固定资产,筹资30余万元。胡进法多年一心扑在村里工作上,没有其他赚钱收入,此时家里生活已不宽裕,但还带头捐款2000元,给村民做出了榜样,各家各户踊跃自愿捐款,总计超过十万元。修建公路是外包的,于2007年9月破土动工。第二年,梅雨季节,一场大雨,将已经修成的路基多处冲垮,承包方竟然撤走了,工程陷入僵局。不能半途而废,不能劳民伤财,胡进法东奔西走,多处呼吁,一方面做通村民思想工作,下定决心,不等不靠,要把塌方处修好,把天路开通;另一方面,积极向上级政府汇报,得到支持,落实扶持资金44万元。村里组成修路专业队,胡进法则天天在工地上作义务工。那年冬天下大雪,非常冷。有一天夜里,回到家中,他又累又冷又饿,浑身发抖,真怕自己生病躺下,忙叫妻子熬姜汤。自从他当了干部,妻子到手的钱日渐稀少,这时到底啰嗦一番:“你原来每年要给家里一万多块钱,要是干到现在,不说大老板,小包工头一个,一年十几万少不了。可现在,每年只有那点干部补贴,家用都不够,还做得这么苦……”喝下姜汤,出点热汗,出气顺畅了,胡进法开导着妻子:“你知道的,我们小时候都去山下挑粮食,挑煤,咬着牙关,一步一步地走着,松不得半点劲,那是很苦很累的。不能让后人还走这狭窄的山路!我1986年入党,五年后,组织上需要我回村当干部,你不也是支持的吗?到目前,我算是老党员了,只要能为村里做事,能为实现众人多年通公路的梦想出点力,不也值得吗? 1996年,两个儿子同时参军,县里都给宣传了,在部队的培养下,一个立功提干,一个是士官,我们父母亲脸上多么光彩!是的,我给家中的钱少了,可两个儿子给你的钱不是够用了吗?”提起两个有出息的儿子,妻子顿时笑了,继续做着丈夫的后盾。
      蜈蚣岭公路修缮完工,接着硬化,全线贯通。这盘旋在山间悬崖峭壁上的公路,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方便,给村里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进村来运煤运肥料运粮食,出村去运茶叶运其他特产,及时快捷。有多人买了运输车、面包车,靠跑运输靠接送旅客,走上了致富道路。更重要的是,拉近与外界的距离,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改变,追求着创新发展,追求着健康向上的新生活。
      胡进法在任上,就大力支持白茶的开发,使之有了新发展。理所当然,蜈蚣岭人不忘科技干部胡武海。他是隔壁村上江人,为县农科所农艺师,深知白茶的功效。多年前,他得知安吉茶叶科技人员插穗繁育白茶成功,觉得此法可以借鉴,于是转向蜈蚣岭原生态白茶的研究和和繁育,取得成功后在蜈蚣岭一带推广,使这一传统品牌大放光彩。
      在推广和发展白茶中,有两位原村领导做出了贡献。一位是胡继高,卸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创办茶厂,建设有机茶基地,在外开设茶庄,自己经商致富后,不忘村民,搞蜈蚣岭白茶的开发,利用母树茶芽扦插技术建设苗圃基地,指导村民大面积大规模种植白茶。另一位是胡和法,他的父亲胡顺德,1948年就跟着地下党、游击队干革命,是蜈蚣岭农会的第一任主任,曾遭受反共自卫队的抓捕和严刑拷打,他坚守秘密,拒不交代游击队的去向,后获得游击队的营救。胡和法以父亲为榜样,立志忠于党、为村民多办实事,他对照初中读过的《农业技术》课本,在自家的承包地里进行白茶扦插试验,获得成功,自己担任村委会主任后,便极力推广扦插育苗、栽种白茶树苗;退下来后,他购置小型制茶机械,注重白茶制作,进行代户加工,热情为茶农服务,使之提高质量,增加收益,受到茶农的欢迎。
      十年前,蜈蚣岭的有机茶园发展已成规模,超过一千亩;先是招商引资,成立了“黄山蜈蚣岭有机茶专业合作社”,对茶园进行科学管理,科学采摘,科学制作,后又成立“歙蜈蚣岭梯园白茶专业合作社”,白茶发展到600多亩,并对白茶实行了“五统一”模式管理,使产量和质量双双得到提高,注册了商标“安徽老字号——蜈蚣岭白茶”,多次在全国的茶叶展览、茶文化节上荣获金奖。白茶的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常规茶园亩效益一般在两三千元,而白茶亩效益至少可达万元。
      2021年春天,春茶翠绿,璜田中心学校200多个师生在朱校长的带领下,来到蜈蚣岭参观、研学,——几十年来,该校每年都要带领学生来这儿接受一次教育。现任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方锦才正在各个组检查落实春茶的采摘准备情况,工作繁忙,接到电话后,仍然赶到里四坞,为师生们介绍当年老一辈蜈蚣岭人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动人故事。
      近几年来,党建引领带动了蜈蚣岭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村里建有接待所,带动发展农家乐3家,即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给广大群众增加了农产品销售等收入。作为新一代的村领导,方锦才感到压力很大,自认为不能在前辈们的成绩上睡大觉,必须就行新的创业,要有新的发展。近几年来,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致力于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发展旅游上下了大力气。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成天忙得不可开交,特别是来了旅游和研学的团队,常常亲自接待,参与讲解,落实食宿,提供方便。方锦才书记后来对笔者说:“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我们更认识到党的无比伟大,更坚定初心使命,要永远跟党走。一个月来,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思想更亮堂,思路更明确。蜈蚣岭有壮观的人造天梯,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县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旅游和研学的渐渐增多,我们要抓住契机,把它们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促进旅游产业,使蜈蚣岭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批默默奋斗的老黄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春天一到,蜈蚣岭山上,自然的各色花朵盛开,衬托着人造的天梯,景色奇美。在改变山河,创新发展中,蜈蚣岭除了发扬孺子牛、拓荒牛精神的村主要领导,还有一大批先进人物,如同默默耕地、低头拉车的老黄牛,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坚强不屈的“半边天”。那13年里,在蜈蚣岭,优秀的妇女确实很多。丁富娣历任蜈蚣岭大队妇女主任、革委会委员、党支部委员。1968年冬天,她任队长,组成妇女治山治水专业队,年纪最小的方冬玉只有13岁,人小志气高,干什么事都不怕苦,不怕累。几年后,因一些队员出嫁或生孩子,专业队改建成“妇女突击队”,其他年轻复绿踊跃参加,方秀凤为队长,还没18岁的方冬玉成了副队长。这两个队的妇女们,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位,当然还有一长串名字——胡长娣、胡冬珠、胡杏娣、程米仂、胡妹姣……她们像男同志一样,在老农的指导和带领下,刻苦学习打炮、放炮、抬石头、砌磅等技术,常年战斗在工地上,成了治山治水、建造梯地的“半边天”。
      感人至深的“塝师们”。塝师是当地人对砌塝师傅的尊称。蜈蚣岭山高坡陡石头多,建房造地必须砌塝,也就产生了“塝师”这个行当,而且很吃香,那时帮人家做事,一天有一块多的社会工资呢。蜈蚣岭村治山治水,自然离不开砌塝的。看塝师们如何参与吧!
      “舍小家为大家”的方桂全:方桂全手艺好,带几个徒弟,收入不错,在手艺人中很有影响力。怎么做塝师们的工作呢?方佛先懂得“牵牛要牵牛鼻子”的道理,就和几个干部去方桂全家,他们先没讲大道理,而是跟他聊天,谈起他家新中国建立前后的生活。方桂全打长工出身,以前家里很苦,但现在是不愁吃、不愁穿,过年还要杀一头大肥猪,生活幸福。谈着、谈着,方桂全感到自己不能忘了本,不能为了小家舍弃集体这个大家庭。于是,方桂全不仅自己把技艺和干劲用在砌梯地和建水电站上,而且带动起一批各种各样的匠人师傅投入了治理山河的战斗。
      “活愚公”方玉祝:其时,方玉祝年过古稀,他儿女成群,本在家中享乐晚年。目睹工地上的繁忙场面,耳听炮锤的叮当作响,还有抬运石头的吆喝声,他再也闲不住了,拿着砌磅所用的小钢钎,带着苞芦馃,毅然去了里四坞的工地上,干起了砌磅老本行。他不但尽心尽力砌好磅,还无条件地做好传帮带工作,将自已的砌磅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人,培养了一代年轻磅师。也有人劝说他,年纪大了,应该回家休息。他毫不忧虑地说:“大家为社会主义出力,我也要为子孙后代造福。”就这样,他在工地上一干就是六、七年,被人们称之为当代“活愚公”。
      “硬骨头”胡尚棣:胡尚棣充分发挥自己砌石塝的长处,常年吃住在工地,成为治山治水专业队的骨干力量。有一次小腿被石头砸伤,血肉模糊,痛得昏迷,被抬到公社卫生院医治,几天后没等伤好,他就柱着拐杖上了工地。他带伤劳动,不为名不为利,不怕吃苦不怕累,被人们誊为“硬骨头”。
      顽强战斗的“小老虎”。 在治山治水的战斗中,共青团员、青年民兵是不可忽视的骨干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
受伤未愈就参战的胡灶玉:胡灶玉是治理里四坞荒山秃岭的第一批专业队成员,年轻力壮的他和其他队员一道,不管天晴下雨、寒冬酷暑都在工地上打炮、抬石头,抢着干重活。一次,他不幸从石磅上摔下来,跌昏过去,可一醒来,看见大家围着,马上就说:“影响大家劳动了,对不起党和组织。大家快去干吧!”等伤好些了,他急着出院,为的是早日回到治理荒山的第一线。
      奋不顾身的方基祝:一天,团员方基祝发现在砌塝现场的上侧,一块石头突然松动,向下方的施工人群滚去。危机时刻,他毫不畏惧,冲上去想挡住石头,可石头百把斤重,又是陡坡,无法挡住。他急中生智,猛力用手把石头挽在腋下,连人带石头朝边上滚下了山。那些社员们安全无事,他却受了重伤。伤未痊愈,他执意重返工地时,并豪迈地对人们表示:“打仗总有牺牲,干社会主义这样的伟大事业,破点皮,淌点血,算得了什么呢!”
      在蜈蚣岭改天换地的战斗中,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的人,如“红管家”胡春泽,“好石匠”胡金根,“苦干队长”方仲喜、方成岁,等等,数不胜数。
新时代的“普通人”。这次在蜈蚣岭采风,我当然也了解一些当代村民的事迹。他们的话大同小异:“与四五十年前改造山河的老辈人相比,我只是普通人,做了普通事罢了。”时代不同,现状不一,表现各异,但传承革命精神是相同的。
      身残志坚的方水香:她曾遭遇两次车祸,为肌体残疾四级,但她自立自强,参加刺绣、缝纫、美发、计算机等多项技能培训,自谋职业,发展良好;她坚持长跑、打羽毛球、登山等体育锻炼,在省市运动会、健身比赛、马拉松等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荣获一大叠荣誉证书和数十枚奖牌。
      致富不忘家乡的企业家:潘立伟在杭州经营服装销售生意,盈利看好,为支持家乡扶贫工作曾捐赠每个贫困户大米一袋、食用油一壶,折款13000余元,又购买6000余元观赏鱼投放山上景区的鱼塘里,供游客和村民观赏。方立年在外拼搏多年,后任宁波丰润协成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徽州商会会长, 2019年村里编修村志,他率先捐款20000元。返乡青年胡发晖和吕鹏分别成立涧岭青有限公司和一山茶局,优先收购当地茶叶,解决村民卖茶的一些难题,提高村民茶叶收入,带动多户脱贫致富。
      尽职尽责的胡杏花:那天上山,看见一个老年妇女在清扫公路,还不时拔着小草,走下边上的地里,捡起零星的塑料袋和纸片等,动作轻快麻利。这是保洁员胡杏花,从2014年聘用至今,责任心很强,雨雪天照样上班,越是下大雨她越是干不歇。有人劝她:“下雨天就回家歇着吧。”她笑着回答:“雨大了,更要清理水沟和涵洞,不然的话,被堵塞后,公路上都是泥土沙石,清洁卫生是一个方面,行走和开车都不安全的。”胡杏花两次被评为乡村优秀保洁员,她和其他保洁员一道,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村庄道路的干净整洁。
      蜈蚣岭大队早年曾荣获省级先进单位等称号。蜈蚣岭村近年又获得了众多荣誉:2017年1月市委组织部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称号; 2018年5月县委组织部授予“全县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点”称号; 2018年5月黄山市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授予“黄山市第五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2019年9月获得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2018年和2020年连续两届荣获 “黄山市文明村镇”称号。无数先进荣誉的获得,与这众多普通人的奋斗须臾不可分开!
 
      我们再一次到蜈蚣岭采风,真是天遂人愿,遇上几件令人欣喜的事情:看见了几拨来旅游、来采风的人群,大多是自驾游,有本省的,还有浙江、江苏慕名而来的。遇上我三十多年前的学生、现在是某中职学校的高级教师,他和几个同事来蜈蚣岭摄影,同行年轻些的同事,还带着十几岁的孩子,说是让小孩来边开眼界边接受教育。下午村庄水口处,多位着装华丽的老年妇女,在翩翩起舞,几个男的在拍照录视频,原来是黟县的朋友,1975年他们高中毕业前三个班200多人拉练来过蜈蚣岭,这儿给他们印象太深,多人多次提及要故地重游,46年后这一天终于实现愿望;原来二班的姚班长告诉我,因疫情影响,许多工作、居住市外的人不能随行,以后他还会带其他老同学来的!县摄影家协会汪主席一行两人,第一天下午就来到蜈蚣岭,为的是拍摄傍晚和清晨的照片。我们在村部会合时,他们给我看拍下的美照,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看,蜈蚣岭的晨光多么美丽,今天下点小雨,过后出现彩虹,难得一见的壮观啊!”
      天路(硬化公路)盘旋高山而上,天梯(石塝梯地)耸入云端,天茶(极品白茶)长势旺盛,巅峰之上,彩虹横空出世,七彩之光,映照群山,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吴宪鸿,男,安徽省歙县人。近十年来,致力于徽州地域文学的创作, “徽州故事”和“徽州风情”散文在海内外报刊发表百余篇;重点撰写 “徽州逸事系列小说”,发表后编成专集《故园风》正式出版;创作出版富有徽州元素的长篇小说《黑石崖》。《黑石崖》和《故园风》分别荣获黄山市文学艺术奖。现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歙县作家协会法定代表人、主持工作的副主席兼秘书长。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