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美福
季札是活动于春秋末期的一位令孔子也仰慕的贤者,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精通礼乐,目光远大,常能预言福凶,史书中记载了不少他的言行,读起来确实令人倍感钦佩。
季札是吴王寿梦的小儿子,作为一国王子,常代表吴国出使中原诸国,他的故事,也多见于这些出使途中。
以前的江苏江阴申港镇南边有一大片枣树林。有一天,季札到外地访问后回家,时值酷暑季节,季札与仆人头顶烈日匆匆赶路,在午后左右到达申港,实在是太疲倦了,主仆二人就在枣树荫下休息。正是枣子成熟的时节,红红彤彤的枣子,个头比一般枣子大,看着都吞唾沫 。季札不顾倦意,信步往高地上走,极目楚眺,远处一片金黄,稻浪滚滚,农民冒着酷暑,边劳动边欢快的唱着歌谣,好一幅和谐秀美的江南诗画,季札心里不免一阵阵悸动。
季札走到刚休息的地方,不见仆人,正要呼唤,只见仆人在摘枣子吃,不免放下脸来生气,仆人看见季札生气的样子,连忙哀求: “王爷大人,小人实在又渴又饿,又没有水喝,所以才会摘一些枣子填肚子,求你放过小人一马!” 季札转而一想,是哦,今天一早起来赶路,一粒米饭也没吃,又没带干粮,也难为他了。想到这,也就不追究啦,随即从身上取出一串钱,挂在枣树上,主仆二人便往家赶路。须刻,看林老人赶到,看着枣树上挂的钱,望着季札匆匆远去的背影,激动的热泪盈眶,手捧一串银钱,大声高呼: “王爷,您为国为民操劳,呕心沥血四处奔波,难道吃我几个枣子还要付钱吗?”
至今“枣树挂钱” 故事在中港一带仍传唱不衰。这个故事我在以前也讲过,今天重讲,是突出季扎高贵诚信的品德,与“季扎挂剑” 相媲美。
季札晚年住在舜过山查家湾,过着耕樵隐居生活。一天,他背着一捆樵柴下山,一脚踢到一个包袱,仔细一瞧,原来是一包碎银。他想,碎银一般是不甚富裕人家所有,丢银的人一定很焦急,便放下柴禾在路旁等了起来。约摸等了两个时辰,只见一位妇人一路慌慌张张地寻来。季札上前问那妇人,在找什么?妇人哽咽答道:家中婆婆生病,借了钱急于去抓药,谁知赶路急了,掉了钱袋。季札问明数量,确定无误,便递过银袋。那妇人见银两分毫不差,忙问老人尊姓大名,住在何处。季札答道:我是山野村人,不必多问,赶紧抓药为你婆婆治病吧。妇人含泪告别。后来,婆婆病好以后,婆媳两人感季札之恩,四处寻访未果。人们为纪念季札之德行,挺将婆媳居住的村改为“访钱村”,即今之“方前村”。
季札居住的申港镇是个繁华的闹市,闲遐之余,季札会到街上店里坐坐,唠唠家常,镇上的老百姓甚是喜欢他。他也隔三差到豆腐店里买豆腐,或用黄豆换豆腐吃,一来二去就与豆腐店老板混得很熟。
有一天,季札又来豆腐店聊天,问起老板,近来生意怎样?老板说生意不太好,有记账的比较多,欠着还不起。季札说不会吧。老板拿出记人家欠账的竹筒,里面全是欠条。季札就与老板说,这些欠豆腐钱的人都很穷,你比他们总要好些,我看就一笔勾销了吧,老板连声附和,说以后不去向他们讨了。此时,有人来店里用豆子换豆腐,老板忙着招呼去了。季札一看老板同意不去向欠钱的人讨账,就把竹简及竹简里的欠条扔进煮豆腐的灶里烧了。谁知老板见季札烧了欠条,瞪着眼眼厉声谴责季札的行为。此时季札明白了老板是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人。于是凭着记忆把欠钱人及数目一一记下来,到家里取了一竹简,把记欠钱的条子放进去,交给了老板,老板才不作声。
季札回去后,老板久久地沉思,最终被季札的品德感动了,把欠钱的人喊来,当着大家的面也烧了竹简。这个故就这样久久流传至,传唱不衰。
三则故事,不管次序先后,都映衬出季札诚信言行的可贵品质。“季札挂剑”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成为“诚信”的一个标志,传为千古美谈。为追崇季札,徐州、睢宁、山东张秋、泗洪张墩、延陵丁堰等全国多地建有挂剑台。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发起人。著有《浅谈吴学》即将出版。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