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铭先生)
唐铭先生:多年以来,侧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现任广西瑶族书画院院长;广西中国—东盟书画院执行院长;广西科技书画院副院长;广西茶道画院副院长。对民族文化非物遗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姓氏文化、中国传统茶文化有独到的见解。
赞:汪开舟 航
汪姓古韵议多常,开山鼻祖隋吴王,
舟师箭北令丽兰,航天寻幽四宝堂。
舟航:1.船只。 2.犹津梁。 3.拯济。 4.比喻济世的良才。
汪姓古韵议多常:起源始祖
很少有姓氏像汪姓,对来源问题的争议大、持续时间长,从古到今1000多年,众说纷纭,各种引用、考辨、解说、论断莫衷一是。以至于汪氏谱牒大都要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先祖撰写的《汪芒辨》《平阳辨》《颍川辨》《汪氏附辨》等重要文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汪的释义:水很深很宽广——《说文解字》对汪的解释是:“深广也。从水王声。一曰汪,池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汪的本义,指的是水很深很宽广,也用来表示池塘、水潭。我们现在经常说到的一汪潭水、一汪清泉以及形容眼睛水汪汪等,就是从这个意思来的。
来源争论:单一还是多元——目前,汪姓人的主流看法是,汪姓来源单一,是“鲁宗室”,即春秋时鲁国鲁成公的后裔,其先祖可追溯到周公旦。再往上追溯,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帝了,汪姓出自黄帝的姬姓。其他什么来源,都和汪姓无关。
而姓氏学界的专家们则认为,汪姓的来源是多元化的,汪姓是典型的多源姓氏。甚至有人洋洋洒洒例举了汪姓的10个来源:姜姓、姬姓、嬴姓、汪野国、地名、姬姓翁氏、突厥汪古部、蒙古族改姓、满族改姓、其他少数民族改姓等。在中国姓氏学方面较为权威的袁义达先生也认为,汪姓的来源主要有4个:漆姓、姬姓、嬴姓和外族改姓。
在汪姓的学术争辩中,最大的问题是:汪芒氏是不是汪姓的一个来源?对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面专门讲述。这里,先介绍一下汪姓人公认的汪姓来源于姬姓的说法。
姬姓来源:鲁国王室血统
商朝末期,周国占领了位于河南鲁山的古鲁国。周武王灭商后,委派弟弟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去东征商朝的小伙伴徐国、奄国等17个小国。伯禽将17国讨平后,武王叫他在奄地(今山东曲阜)驻守。武王大封诸侯时,将周公旦封在鲁国。武王英年早逝,即位的周成王才12岁。周公旦要留在都城辅佐周成王,抽不出身去鲁国就位。想到今后鲁国迟早也要传给长子,所以就让伯禽去当鲁国国君。伯禽就把鲁国从河南鲁山移到山东,先后传了25世34个国君,经历西周、春秋、战国七八百年,直到公元前249年被楚国灭掉。
话说春秋后期,鲁国国君是鲁成公姬黑肱。鲁成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姬午,被立为太子;次子汪,又叫满,世称公子汪。关于公子汪,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鲁成公的夫人姒氏生下姬午不久,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彩虹绕身,然后就怀孕了。怀孕25个月后,姒氏生下一子。此子生下后,两只小手一直握着不松开。3天后,才把手松开。大家发现,他的左掌有纹路,像流动的“水”字,右手有一个“王”字纹路,两掌上的纹路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汪”字。鲁成公根据这一体貌特征,为他取名汪。汪出生前,父母已为他取名满,所以又叫满。很不幸的是,公子汪出生的那年,鲁成公去世了。年仅3岁的太子午当上鲁国国君,是为鲁襄公。公子汪为人敦实聪敏,长大后,鲁襄公拜他为上大夫。因多次为国立功,鲁襄公按惯例,以他的名封他为汪侯,食邑颍川,俗称颍川侯。
公子汪只有一个儿子,名挺,比孔子大一岁。因为挺是鲁成公的孙子,时人按例称他公孙挺。公孙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诵,次子名芒。问题来了,诵和芒两兄弟该姓什么呢?还是姓姬吗?当然不行。
周朝分封各地诸侯,也建立了相应的礼制:三代公孙以后,“诸侯不得祖天子,百姓不得祖诸侯。”这是什么意思呢?像鲁国这样的诸侯国,除继承爵位的嫡长子支系外,其他支系的人,到第三代人后,就不得以周王室为先祖;诸侯国国君的后代,不得以国君为先祖。
鲁成公的儿子汪、孙子挺,可以叫公子汪、公孙挺;曾孙诵肯定不能叫公曾孙诵,只能另取分支氏。氏的取法有多种,周王室或侯国公室分出的氏,最常见的取法,要么以“王父(祖父)字”取氏,要么以封爵取氏,要么以封地取氏等。所以,按照惯例,诵以王父公子汪的名“汪”为氏。公子汪曾被封为汪侯,也可以说是以爵为氏。汉朝以后,姓、氏不分,汪氏也叫汪姓,四川人习惯叫姓,所以我们的报道一直都是以姓为称谓。
就这样,汪姓正式诞生了,公子汪成为汪姓的始祖,许多汪姓家谱上,尊称他为“汪满”。汪诵是汪姓开宗接派的重要人物。鲁定公10年(公元前500年),汪诵出任都司马,鲁定公把平阳封给他作为食邑。汪姓的郡望“平阳”,由此开始。
汪诵有3个儿子:汪越、汪铨、汪锜(又作汪踦)。汪锜是正史上汪姓有确凿记载的第一位名人。汪锜与孟武伯、冉求御一起作战,死于郎之战,时年19岁。古代男子年满20岁才算成年,要举行专门的加冠仪式。20岁以下属于未成年人,去世叫作“殇”,意思就是不搞任何纪念仪式。
汪锜为国捐驱,到底该按古礼作为“殇”处理,还是作为为国立功的“烈士”对待呢?对此,孔子一锤定音:“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所以,汪锜得到了厚葬,鲁国国君还赐给他谥号“烈侯”。
其他来源:共有四种说法
一是源于嬴姓之说。这个来源,说起来话还长。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即位,殷侯武庚乘机作乱,想复辟商朝。周公旦花了3年时间,将武庚的叛乱平息。由于北殷氏汤(唐)侯也参加了武庚的叛乱,周公旦也将其灭掉。周成王把汤(唐)侯西迁到杜原(今陕西始平),封为杜伯,史称汤杜氏或唐杜氏。
杜伯在杜原建荡社祭祖,又被称为荡王。杜伯后来遭到诬陷,无罪被杀。他的后裔分化为汤(唐)氏、杜氏。因为汤和荡在古代发音相同,而且相互之间可以通用,所以汤氏又称荡氏。
荡氏逃奔到西戎,被推为西戎君。周宣王即位后,曾派大夫秦仲率军去讨伐西戎,西戎君杀了秦仲,与嬴姓秦侯成为世仇。后来,因周幽王无道,西申国申侯联合西戎君,攻进镐京,杀掉周幽王,灭了西周。
周平王东迁洛阳,是为东周肇始。西戎君驱逐了周族人在陕西的势力,回到杜原建立亳国。所以,《史记?秦本记》中对此记载说:“西戎之君号曰亳王,盖成汤之胤。其邑曰荡社。”
西戎君驱逐周人,占领周人土地,让周平王咽不下那口恶气。他和秦国开国君主秦襄公承诺说:“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意思是说,老弟你只要把西戎人赶走,那块土地就是你的了。这个生意,秦国当然愿意做。于是,从周平王30年(公元前741年)开始,秦国就不断讨伐西戎。
终于,周桓王7年(秦宁公3年,公元前713年),秦宁公亲率大军灭了亳国。秦宁公后来把子侄封在那里,因那里古时称为汪,所以就叫诸侯小国汪国,也称秦小汪国。战国时期的魏文侯34年(公元前412年),秦小汪国被魏国吞灭。秦小汪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称为汪姓,母姓为嬴姓。
二是源于汪野国之说。秦汉时期,西北地区有个汪野国。汪野国在今甘肃玉门、阳关一带,是古代西羌民族的世居地。汉武帝元狩2年(公元前121年),大将军霍去病率军西征,西羌民族纷纷归附,汪野国随之不再存在。汪野国臣民中,有的以国名汉化为姓,并慢慢地融合到了汉族中。
三是源于姬姓的翁姓之说。这个说法,被很多汪姓人认为是杜撰的。西周初年,周昭王的支庶子孙被封在翁山(一说在今浙江定海,一说在今广东翁源),其后裔以邑为姓,是为翁姓。唐德宗时期,翁姓的一支进入福建莆阳(今福建莆田)。五代时期,这支翁姓出了个人物叫翁干度,翁干度有6个儿子,分姓为洪、江、翁、方、龚、汪。这6个儿子非常争气,都中了进士,史称“六桂联芳”。最小的儿子翁处休被分姓为汪,后世子孙就以汪为姓。
此外就是少数民族改姓之说了。很多姓氏,都存在这种情况,在此不用多说。
孔子说的“汪芒氏”究竟是怎么回事?
前面我们说到,在汪姓来源的学术争论中,最大的问题是:汪芒氏是不是汪姓的一个来源。这个问题,从古时一直争论到现在,不仅汪姓先祖写了《汪芒辨》《平阳辨》《颍川辨》《汪氏附辨》等文章,现今汪姓人也不断地推出各种具有考证性的文章。
所有文章只有一个目的:证明孔子嘴里说的汪芒氏,不是汪姓的来源,与汪姓没有一毛钱的关系。那么,汪芒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里,我们把各种观点摆出来,请读者自辨。
孔子:防风氏与汪芒部族,说起来,这场旷日长久、贯穿古今的争论,还是孔子引发的。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越国,在拆毁会稽城时,挖出一节巨大的骨头。这节骨头有多大?大得要用一辆车来装!这可不得了,那时还没有恐龙化石的说法,古人的知识也不如现代人渊博,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什么骨头。
吴国派使者到鲁国去进行友好访问时,顺便把巨骨也带去,向知识渊博的孔子虚心请教。使者见到孔子后,叫人把巨骨拉出来说:“这是我们在拆毁会稽城时发现的,到底是什么人的骨骼,会如此之大?”
孔子仔细看了巨骨后回答说:“我曾听说啊,当年大禹召集群臣在会稽山开会,结果防风氏迟到了,大禹就把他杀了。防风氏的一节骨头要一辆车才能装下,与这块骨头差不多。”
使者没听说过防风氏,就问防风氏是怎么回事。孔子解释说:“防风氏是汪芒氏部族的首领,监守封山和禺山一带的祭祀。这个部族,虞、夏、商时期叫汪芒,周朝时叫长翟,现在叫大人。”
使者觉得防风氏长得那么高,很不可思议,又问道:“人的身高极限是多少?”孔子说:“僬侥氏身高只有3尺,算是最矮的了;由此推算,最高的人,最多不过是他们的10倍而已,应该就是人的极限了。”
这个事情,最先被记在《孔子家语·辩物第十六》中,后来被《国语·鲁语》和《史记·孔子世家》收录,大家都从孔子嘴里知道了大禹与防风氏的传说。
防风氏后代融入少数民族
孔子说的防风氏是怎么回事呢?据说,防风氏是生活在尧舜禹时代的神话人物,身高3丈3尺,力大无比。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柱折断,神州大地陷入一片汪洋中。在这危急关头,防风氏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伸手从天上取来天泥,填垫坑洼,将泥灰化成大山,把洪水挤进大海。
由于治水有功,他成了生活在今浙江武康一带的防风族部落首领。防风氏是个勤劳爱民的首领,在他的带领下,族人开垦荒莽,造起水田,种植水稻,部族人民很是拥戴他。
禹治水成功,建立极高的威望。舜传位给禹后,中原各大部落逐渐团结在禹的周围,但也有一些部族对他不服气。禹就利用治水政令,号召各大部落,对不愿归属者进行征伐。禹还经常巡视各地,加强统治。杀防风氏的传说,就发生在禹南巡会稽山的时候。
禹把防风氏杀死后,还戮其尸骨以示众人,引起了防风氏部族的极大愤怒,对中原人充满了仇恨。首领被杀,防风氏部族实力弱,担心受到株连,大家分化迁徙,一支进入越地,另一支北迁,在春秋时建立鄋瞒国。《史记》译注中说:“鄋瞒,北方狄族一部落名。亦称长狄(翟)。相传其为防风氏之后代,夏商时称为汪芒氏,周代称为长狄氏。”汪芒氏也称汪罔氏,他们与中原隔绝,努力地繁衍生息、厉兵秣马。
到了春秋时期,宋武公即位,防风氏的后人长狄开始了复仇计划。宋武公时,长狄伐宋,宋军在长丘击败长狄,俘获长狄首领缘斯。大约140年后,长狄又进犯鲁国。结果鲁军将长狄打败,杀了长狄的首领乔如。
长狄屡败屡战,齐惠公2年(公元前607年),长狄伐齐,齐军杀了乔如的弟弟荣如。荣如被杀后,大部分部众在荣如弟弟简如的带领下退到卫国,卫人乘机截杀,俘虏简如。余众又由荣如的弟弟棼如带着逃入路国。后来,晋国在灭路国时,俘获了棼如,鄋瞒国由此灭亡。长狄部民,后来渐渐融入到了华夏大家庭。
疑为“国名和人名混为一谈”说到这里,汪芒氏又是怎么被传为汪姓的一个来源的呢?原因出在上面我们说到的公子汪的孙子“汪芒”这个名字上。
汪姓研究者认为,古人将人名“汪芒”与国名“汪罔”混为一谈,导致以讹传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夏禹时期的汪罔国,与后来生于东周周敬王时期的汪芒相隔500多年,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更何况,据汪姓研究者考证,汪芒没有子孙后代。
此外,汪芒氏在周朝时不再叫汪芒氏,而叫长狄,春秋时期又叫大人(个子很高的人),即使亡国,国人也不应该姓汪芒或汪。事实上,周朝前留下的姓氏微乎其微,大量姓氏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早期的姓氏书籍不知汪姓根源,根据口传片语只言,就把汪姓归结为汪罔国的后裔,还把汪罔国说成了汪芒国。后期的姓氏书籍全盘抄录早期姓氏书籍,也不加以甄别。
舟航:“实不刊之妙旨,万代之舟航。” 唐·杨炯 《卧读书架赋》:“济笔海兮尔为舟航,骋文囿兮尔为羽翼。”
拯济。《宋书?武帝纪中》:“相国宋王天纵圣德,灵武秀世,一匡颓运,再造区夏,固以兴灭继绝,舟航沦溺矣.”
比喻济世的良才。《晋书·刘弘陶侃等传赞》:"长沙勤王,拥斾戎场。任隆三事,功宣一匡。繄赖之重,匪伊舟航。" 唐 杨炯 《序》:"幼有钧衡之略,独负舟航之用。"
最新的数据表明,汪姓总人口有560多万人,排在全国姓氏总人口的第57位。四川汪姓人口有30多万人,大致位居四川姓氏的第60多名。
开山鼻祖隋吴王:开山鼻祖——释义: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或在某种学说的产生时期起重要推进作用的人物。应用举例: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中国中篇白话小说的开山鼻祖。(孙犁《关于中篇小说》。。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开山鼻祖中的鼻祖:“鼻祖”一词的由来 人们喜欢把创始人称为“鼻祖”。 要解释“鼻祖”,首先得从“鼻”字说起。 “鼻”的本字原为“自”。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自”字都像人的鼻子的模样时,“自”和“鼻”的读音是一样的,许慎《说文解字》云:“自,读若鼻。”“自”在古文中一般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即解为自己,既然“自”字做了人称代词了,那么要写“鼻子”的“鼻”时,又该用哪个字呢?于是又另造了一个形声字代替,在“自”字下加了一个声符“畀”,就出现了一个新字“鼻”,从此,“自”和“鼻”就有了不同的分工。“ 自”的本义是“鼻子”,人们常常说到自己的时候指着鼻子。还可以引申为介词“从”“自”,再引申为动词“始”。《说文》里有“今以始生子为鼻子”的说法。就是把生的第一个儿子称“鼻子”,这里的“鼻”字的意思即“第一”、“最初”或“开始”的意思。 所以,最早的祖先、创始的祖师就称“鼻祖”。
出处:马晨明《藏戏》: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郭沫若《生活的艺术化》:“批判哲学的开山始祖康德也说:‘艺术即天才之作品。’”
吴王:汪华(姓氏来源之一):唐初歙州歙县东乡登源人(今属安徽绩溪县汪村),少年时以勇侠闻名,隋末据有宣、杭、睦、婺饶五州,建号“吴王”。唐朝武德年间(公元618~625年)降唐,被授予歙州刺史,总管歙、宣、杭、睦、饶、婺六州军事,封越国公(从一品、食邑三千户),其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子孙分布于皖浙赣许多地方。到了宋代,尤其称盛于黟(今安徽黟县)、歙(今安徽歙县)和江西婺源。宋朝的邓世名说:“今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后也”。本句“吴王”家主的意思。
舟师箭北令丽兰:舟师:当时只在日月星辰见不到的时候才使用指南针,可见指南针刚开始使用时,使用还不熟练。:“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针的记载。本词比喻人生不仅有计划有方向有目标,还要有热情,借比主人翁用爱情的神箭射给心爱的人,以表达真实的爱意。
航天寻幽四宝堂:航天。航天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泛指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航行活动,分为载人航天和不载人航天两大类。
早期航天探索:人类很早就有遨游太空、征服宇宙的理想。宇宙的星球对人类一直充满着吸引力和神秘感,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向往和探索空间奥秘的心情。《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以及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等,这些古老的神话与传说,是在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水平极度低下的古代,人类幻想利用与征服天空的愿望。
四宝堂:借拟人比喻天上每一颗发光的星星都是值得人们去探索宝贝,承载着梦想与追求。
总结:藏头诗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从汪姓氏的起源,多角度的简述汪姓氏的来源和各种传说,延伸汪姓家族的繁衍历程,有姓氏的来源,历史的典故,成语的出处,词组的补充,如:汪姓、议多常、开山鼻祖、隋吴王、舟师、航天、宝堂等,运用抽象、拟人、借比等表现笔法,描绘主人翁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理想目标的执着追求,从舟师箭北令丽兰,自然巧妙的将夫妻名字融入到藏头诗的内容内,丰富了名字的内涵,赞美汪吴俩人美好结合,为光宗耀祖努力奋斗,谱写家族新编章,规划四宝堂乾坤图,家族合睦,共赢宝堂意义及寓意可见。
汪氏图腾释义
【释义】汪的古文为王,王者大也。汪,本义是指水很深,又表示水域宽广、开阔。
【起源】帝舜时有个汪芒国,守封、禺二山(在今浙江武康县),为漆姓,国人都是身材长大的人,至禹时,国君防风氏被杀。此后,汪芒国历夏、商、周三代,国亡,子孙以国为氏,即汪芒氏,后省文为汪氏。还有一支出自春秋时的鲁国。鲁成公(姬姓)有支子食采于汪(在今山东境),以邑为氏,也称汪氏。
得姓始祖:汪芒氏
始 祖 地:浙江武康、山东(汪邑)
郡望堂号:平阳、新安、湖州;越国堂
当今排序/人口:第60位/约483万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04位
现存家谱:486部
欣赏名字有意义:
每当新的一天来临,
人生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出门之前,多给自己的名字点赞;
旭日东升,名字迎着朝阳吸收能量;
我的名字与你同在,每天带着微笑;
一个问候,给名字带来温暖;
一个祝福,给名字带来磁场;
一个鼓励,给名字带来能量;
一个赞美,给名字带来荣耀。
名字是——父母的期望,家庭的兴望;
名字是——民族的标杆,复兴的能量;
名字是——国家的宝藏,华夏的脊梁。
我们的心中有一个伟大的名字,中国。
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名字就是人,
欣赏自己的名字,找到做人的准则,
名字伴我风雨路,姓氏感恩在同步,
欣赏自己的名字,要用积极的心态,
赞美自己的名字,生活会多姿多彩,
重视了是名字,不重视是符号。
认可自己的名字,今生比什么都——重要。
(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部分)唐铭与您共勉。
广西瑶族书画院院长:唐铭
2016年2月23日
马琳
广西新闻网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吴天下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