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循迁祖足迹 探吳氏遗址​

发布时间:2017-10-03 13:37 来源:天下吴氏

循迁祖足迹  探吳氏遗址

 

   昨天(2017年9月28曰),我与原天门市政协秘书长李国仿先生,天门市吴氏宗亲会吳常洲先生一道,前往天门市石河、黄潭等地,对天门竟陵吳氏的几处遗址进行了探访。
    上午,我们首先来到了天门市石河镇吴垸村、花垸村。现住天门市城区的原石河镇副镇长吴东平先生听到我们要到吴垸的消息后,一大清早就从城区驾驶摩托车回到了花垸老家,并从街上买了不少菜肴准备招待我们。我们刚一进村口,吴镇长就赶忙迎了上来,与我们握手、寒暄。并说他亲自在下厨,并嘱我们今天一定要品赏吳垸的乡土风味。接着吴青平、吴斌玉、吴俭宝、吴稳当、吴曰熙等宗亲陆陆续续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就我们提出的有关疑问进行了说明。尤其是吴曰熙、吴稳当两位宗亲,他们都是1998年《竟陵吴氏宗谱》的主编或负责人,对《谱》中的记载还有较深的印象。.主编吴曰熙宗亲讲:由于当时的条件、环境十分有限,又加之时问仓促,98年的谱很多不如人意,错的地方较多,还有很多支系不完整,还有几大支没有入谱……等。从上次修谱到现在已有近20年了,希望尽快再次组织人员重修吴家宗谱,少给后人留下遗憾。就谱中的一些地点,还请教了几位宗亲。如官桥埠、陶蠻台、团井凹等旧地点,他们都一个一个地告诉了新地址。
   与花垸、吴垸两村的宗亲们座谈结束,已是12点。吴东平镇长亲自做了满满的一桌菜。有久负盛名的天门蒸菜、有香味诸佳的传统鹵菜,还有自家生产的纯绿色食品……。好客的吴镇长还拿出珍藏的陈粮佳酿,一桌吴家宗亲围坐在一起品美酒、叙族情、议家事没完没了。
    竟陵吴氏也称吴垸吴氏。有人口数万。明洪武四年(公元一三七一年)始迁祖吴忠、吴愿二人结伴从安徽休宁避乱至竟陵,以渔耕为生,先落藉天门市黄潭镇甘岭村(族谱记载为甘河岭),后定居于石河镇吴垸村(谱中记载为金鸡園)。600多年来,吴氏子孙繁衍20余代。除一部分在本市外,还有一部分迁居省内外及海外。迁在省内的有武汉市、孝感市、襄阳市、荆州市、仙桃市、潜江市、洪湖市、京山、钟祥等地。迁往境外的有美国、新加坡、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吴氏子孙在竟陵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为国家作出了较大贡献。如明代进士吴文佳、吴文企兄弟俩,一为福建布政使,一为宁夏道台,都在治理国家方面有较大建树。吴文企并有诗文入选《四库全书》。吴国斗、吴天柱、吴之观均为明清进士,他们分别在各自的任上受到民众普遍好评。
    我们循着先祖忠、愿二公的足迹,来到了他们最早的落藉地甘河岭。谱中记载这里曾是沼泽地带,河湖交叉。二公以捕捞为业。据老者介绍,这里曾有晾网台、拖船埠、土地树等遗迹,由于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古迹被毁。如今,这一带已为甘岭村和新王村所在地。纵横交错的水泥路,一望无边的农田。要不是向导的指引,我们根本无法联想到漁舟游弋的场景,更不会想到先祖们曾在这里艰苦谋生。

   汲抖弯是谱中记载的又一古地名。我们经过寻访,这一地点早已消失。按记载此地应是指天门河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大弯而得名。终于得知是黄潭镇水府庙村。这里有一明代古墓。为明福建布政使吴文佳祖父墓,历经500余年。墓碑尚存,碑文清晰。由于墓碑下沉,两米多高的墓碑已埋入地下一米余,以至碑文看上去极不完整。在墓前还有一个较大的青石香炉倒伏在一边。据当地老者介绍,此墓由文佳公为其祖父政潮公所建,占地达三亩余,墓前有数百斤重的香炉燭台等,有数人合围的柳树和松柏等树,有数人合围的柳树和松柏等树,常年郁郁葱葱。不少村民对我们说:象这样几百年的古墓在天门已不多见,天门市政府应当予以保护。【 吴大升于2017.9.29】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0

关于我们|捐助备忘录| 投稿须知|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电话: 4006935168  备案号: 渝ICP备15011658号-3


京公网安备50011302000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