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天下网移动版

主页 > 今日头条 >

吴迪曾任晋察冀军区第12军分区武装部长第20团团长

      至德天下网讯(吴蜀丰)【编者按】您从豳地奔岐山 旷古绝伦的胸怀;你壮举三让天下,让出八百年江山;《论语》把你颂扬, 《史记》第一世家;泊渎河在此扬帆, 京杭运河奔遠方;《吴语》《吴歌》非遗产,您功开万古江南,吴氏子孙遍世界,继往开来新篇章;历朝赐封世无双, 至德精神永流芳!--《至德流芳》(吴蜀丰作词吴仕长谱曲龚丹)      
      吴氏开姓始祖泰伯,传代始祖仲雍。以旷古绝伦的胸怀壮举三让天下,成就周朝八百年江山被千古颂扬。孔子《论语》第八篇《泰伯》,司马迁《史记》第三十一篇题为《吴泰伯第一世家》均有记载。康熙皇帝题赠《至德无名》,乾隆皇帝题赠《三让高踪》牌匾。       
      伯渎河,原名泰伯渎,位于江苏无锡的清名桥附近。商朝末年,吴泰伯在梅里建立勾吴国后,为了灌溉、排洪,开凿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河流“伯渎河”。伯渎河已有3000多年历史,全长43公里,它流经坊前,从梅村到鹅湖。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西攻楚国、吴王夫差北伐齐国,都曾通过伯渎河。 泰伯庙,又名至德祠、让王庙,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镇的伯渎河畔。东汉永兴二年(154年),汉桓帝为了纪念吴泰伯,敕令吴郡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所立。泰伯井,又名让王井,位于至德大殿东面,井水清澈可口。相传是泰伯为当地居民用水而凿。但据考证,泰伯井是战国时期所建。建泰伯庙后,一直是泰伯庙的厨房用井。南朝刘昭《后汉书注》记载:“无锡县东,皇山泰伯冢。民世修敬焉。去墓十里有旧宅,井犹存。”《吴地记》记载:“吴筑城梅里平墟,城内有宅,旧址及井犹存。”      
吴姓有过七次建国史,在中国百家姓中目前排名第九位,据不完全统计,吴姓全球人口近3800余万人,无论在政坛、军事、工商、科技、文学艺术、医学界等行业,从古至今吴姓人才辈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吴语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浙江、上海、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部和安徽南部部分地区,分布于中国110多个县市。吴语在全球国际语言排名第十,在中国七大方言中排名第二,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之一。据《现代汉语》记载,吴语语系人口占中国总人口7.2%,高于闽语语系的5-7%和粤语语系的4.0%。目前讲吴语人口大约九千余万人。      
      中国百家姓中唯一以姓氏命名的“‌吴文化节”自2006年开始举行“吴文化节暨泰伯祭祀大典”。由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活动主题为“传承吴地文明、彰显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名城、建设文明无锡”‌。自2006年起,每年4月10日(传说农历正月初九是太伯的生日,卒于武乙四年丙寅三月初五)举办至今已举办18届‌。吴文化节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祭祀泰伯典礼、书画展示、群众文化活动等‌。吴文化节已成为具有浓郁吴地特色的国内知名节庆活动‌。泰伯庙会打包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不完全统计,吴姓当代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达70余人。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吴有训。其得意门生桃李满天下,如钱伟长、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赵九章等都曾是他的学生。      
      吴姓名人数不胜数,书画名家如唐朝画圣吴道子,明代著名画家吴伟,元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吴镇,清末画家吴友如、清初书画家,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天主教传教士吴历、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中国近代画家吴法鼎,中国明代著名作家、官员吴承恩,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等。吴姓开国将军48名。国民革命军吴姓将军79名。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投诚的吴姓将军16名。      
      吴姓在医学界也是人才辈出,南宋御医吴源,明代医学家吴延龄,撰有《经络腧穴》、《医学质疑》等书。明代医学家吴嘉言,著有《医学统宗》三卷,《针灸原枢》二卷,《医经会元》十三卷。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吴又可著作的《温疫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北宋神医之一保生大帝吴夲用一针救了皇妃,三国时著名医学家华佗弟子吴普,著有《吴普本草》六卷,又名《吴氏本草》。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安宫牛黄丸”发明制造者吴鞠通。清代医学家被称为中国医学史上“外治之宗”吴尚先。清代医学家、藏书家吴仪洛,著有《本草从新》《本草备要》、《成方切用》、《勿药元诠》、《伤寒分经》一源必彻》、《四诊须详》、《杂症条律》、《女科宜今》及《周易注》、《春秋传义》等书籍。明代医学家吴昆,著有《医方考》6卷、《脉语》2卷、《素问吴注》24卷、《针方六集》6卷4种现存于世,《十三科证治》、《药纂》等书籍。中医师公会理事长吴瑞甫,著作有《伤寒纲要》、《中西医温热串解》、《册补中风论》,《奇验喉症明辩》、《诊断学》、《内科学》等近20种。近代医学家吴克潜,著有《吴氏儿科》《古今医方集成》《病源辞典》该辞典从几百种医籍中采集4000余种疾病,按病名首字笔画顺序排列。每种详注病源、症状和治法。凡有分歧者均一一列述,所引之方,多为古今成方。《药性辞典》《医药精华集》《诊断学》《儿科要略》《吴克潜医案医话集》等著作。      
      当代肝胆外科专家,中科院院士吴孟超。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吴祖泽,中西医结合专家吴咸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研究专家吴新智。乾隆皇帝题名《医宗金鉴》总编撰吴谦裔孙吴氏至德堂中医第十代传承人吴风平,著有《吴氏九世中医秘验方精选》《吴氏中医秘验方精选》《房事与性病秘验方集锦》《吴氏九世中医神奇秘验方》《中华名医验方精选》《易经正宗》《易经求真》《易经解密》《小儿推拿》《肿瘤癌症的临床诊治》《针灸临床运用》等专著25部。第十代中医传承人、黔苗谷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吴恒等。      
      吴姓子孙不仅在祖国内陆迁徙,还远播国外。早期吴姓主要迁往邻国旳越南、日本、朝鲜,后来又陆续迁往南洋诸岛繁衍生息。吴人东渡日本是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吴国王室的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是吴太伯的后裔。吴王寿梦四子季扎的五十世孙吴权于939年在越南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一位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裔,在越南200多个姓氏中吴姓排名第六。东汉时吴风进入朝鲜,在朝鲜143个姓氏中吴姓排前20名。吴姓移名在美国旧金山、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缅甸及欧美等地,吴姓子孙几乎已遍布全球。      
      据《路史·国名纪》记载:始祖黄帝的母亲,正是古代吴人的一位女姓名叫吴枢。《三国演义》吴国孙坚之二夫人吴国太(孙权之母,亦称吴太夫人)。刘备四夫人、车骑将军吴懿之妹称吴夫人。历经六朝,辅佐四帝,宋高宗的皇后吴瑜,历史上称其为宪圣慈烈皇后。      
      当代吴姓人才辈出,如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外交战线杰出的领导人,原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原全国人大委员长吴帮国,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美国“核弹女王”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健雄,原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台湾原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台湾新党主席吴成典,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云,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等。
      吴迪(1914-1948),原名吴世禄。1930年参加红军,任红十五军军直警卫排警卫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任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二团连指导员、营指导员、团政治部主任等职。
      1935年3月,参加红军长征。1937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三大队学习。1939年2月起,历任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军作战科长、侦察科长、第三十四大队政委等职。其间,曾率领侦察科消灭日军据点,筹措粮款和药品,根据地军民称赞他为无敌英雄。
      1940年,吴世禄更名吴迪(即“无敌”的谐音)。1942年4月起,历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二军分区武装部长、龙延怀支队副队长、第二十团团长等职。1945年4月,任平北军分区第十团政委。6月底,率部收复崇礼县城。8月,占领榆林飞机场,切断了敌人的空中退路。后参加收复张家口战斗,连克新保安、延庆、赤城等地。1947年10月,任冀热察军区独立二师参谋长。1948年1月,在延庆县四海一带指挥战斗时中弹牺牲。(关于其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湖南省新县,一说湖北省黄安县)。
      吴迪,原名吴世禄。幼年,家境贫寒,全家六口人,仅有一亩山林,全靠父亲吴先正租赁地主的土地维持生计。窘迫的生活使吴世禄全家只得寄人篱下,靠借住别人的房子勉强度日。1922年,湖北闹灾荒,由于实在无法生活,吴世禄全家逃荒到了江西省德安县王家岭。然而在那兵祸连年、天灾频袭的艰难岁月里,下层劳动人民在哪都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在江西,年幼的吴世禄不是随家人沿街乞讨,就是为地主扛长活、打短工。苦难的生活使吴世禄过早地成熟起来,同时也造就了他不怕吃苦、乐观向上的坚强个性。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各省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革命发展到德安,吴世禄的父亲吴先正积极投身农运工作,其家便成为中国共产党党领导农民斗争的一个地下联络点。在父亲的影响下,年仅12岁的吴世禄少年有志,倾向革命,经常为农民协会开会送信,站岗放哨,做了许多有益于党的工作。 [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吴世禄家的地下联络点被敌人破坏,父亲以“红匪”罪名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母亲为了免遭劫难,只得带着吴世禄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沿街讨饭回到湖北老家。而吴世禄则经过这场风雨的洗礼,进一步加深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更加坚定了斗争意志,他决心要替父亲报仇,要参加革命队伍。
      1929年,年仅15岁的吴世禄参加了党领导的赣西北游击队。在游击队里,吴世禄和他的战友们组成短枪队,或集中兵力,或分散隐蔽活动,昼伏夜出、声东击西,时而远袭近止,时而绕南近北,神出鬼没地活跃在江西德安、瑞昌、德化一带,打击土豪劣绅,袭击团防,成为一支小有名气的武装“轻骑兵”。
      1930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命赣西北游击队组建红八军的指示,吴世禄随黄刚率领的480名骨干从赣西北来到湖北阳新县之龙港,被编入红八军第五纵队。不久,根据中央命令,红八军第五纵队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
      1930年7月,吴世禄调到红十五军军直警卫排,给军长蔡升熙当警卫员。由于他勇敢机智敏捷能干,并多次出色地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保卫了首长的安全,不久,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1月,红十五军渡江北上,到达鄂豫皖根据地的黄安麻城地区。之后,红十五军与红一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为进行更大规模的运动战创造条件,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宣告成立,下辖第四军和第二十五军。此时,吴世禄因工作表现出色被抽调到四方面军总部担任参谋。15岁参加革命,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吴世禄,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深感自己差距很大。于是,他积极参加红军组织的军政训练,在“列宁室”刻苦学文化,学习军事理论,他的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提高很快。他还认真学习《党员须知》、《团政治处须知》等政治理论读物,政治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高。
      1932年,吴世禄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吴世禄主动要求到战斗部队去。此时,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四方面军已进入川陕根据地,并粉碎了国民党部队的三路围攻。1933年,吴世禄被调到红四方面军所辖的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二团,先后担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部主任等职。他坚定地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细致地做好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使这支部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 
      同年10月,四川反动军阀刘湘纠集四川境内的反动军阀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实行六路围攻。红军部队奋力抗敌,吴世禄随第二六二团,配合大部队参加了多次阻击战和阵前反击战。此后,吴世禄又随团参加了西线反攻。当部队行至黄木垭时,即与敌田颂尧部第一师第三旅,第二师第四旅和第五旅的第三十九团遭遇。吴世禄所在团执行阻击任务,他亲率一个营打阻击,迫使敌数团兵力寸步难行,有力地保证了主力部队痛歼敌顽,消灭敌军两个旅。在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后,他又率领一个营的部队主动出击,创造了一个营消灭敌军一个团的辉煌战绩。黄木垭战役后,红军很快就取得了反六路围攻的巨大胜利。
      1935年3月到1936年10月,吴世禄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由于张国焘南下方针的错误主张,致使红四方面军屡历险境,往返雪山草地,迭遭强敌进攻,致使吴世禄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一样经历了其他部队未曾经历过的种种艰苦和重重困难。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中共中央又命令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以远征河西走廊,打通国际路线,吴世禄所在的第八十八师也参加了这次行动。在此期间,吴世禄随大部队在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利的情况下,与数倍于己的马家军血战河西走廊。最后西路军兵败祁连山时,余部只剩下420余人,吴世禄作为其中的幸存者之一,于1937年5月被党中央代表接到迪化(今乌鲁木齐)的西路军总支队参加军政学习,后回到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三大队学习。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正在抗大学习的吴世禄目睹国土沦丧,人民备受涂炭,心急如焚。他坚决地向党组织提出了到抗日前线的要求。经组织上批准,吴世禄与在抗大学习的部分红军老干部组成干部大队,在陕北绥德会合后,东渡黄河,穿过日军封锁线,于1938年12月到达以宛平县斋堂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据地。 平西位于华北的最前线,是华北部队向热河、察哈尔、东北进军的前进阵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吴世禄到达平西后,与当地部队密切配合,积极开展抗日斗争。
      1939年2月,中共中央根据斗争形势需要,以活动于平西的第四纵队为基础成立挺进军,挺进军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平西根据地,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开辟平北新的游击根据地。吴世禄在挺进军先后任作战科长、侦察科长、第三十四大队政委等职。在此期间,日军调集重兵对平西进行反复“清剿”和频繁“扫荡”,形成了“五里一据点,三里一岗楼,抬头见刺刀,低头铁丝网”的局面。在挺进军对敌斗争异常残酷的情况下,吴世禄不惧困难和危险,经常化装成便衣,率领侦察科的英雄们,神出鬼没地深入日军据点,除奸反特,策反伪军,获取情报,筹措粮款和药品,打乱了日伪军的战略部署,为保证挺进军在平西开展抗日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鼓舞了平西人民的抗日热情,平西一带乡亲们都热情而亲切地称赞他为“无敌”英雄。
      1940年,根据同志们的建议,吴世禄改名为吴迪(就是“无敌”的谐音),作为这段光辉战斗历程的纪念。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更加残酷的阶段,整个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经受着严峻考验。为了支援新开辟的平北抗日根据地,4月下旬,吴迪随詹大南团长率领的步兵第八团从平西来到平北。平北由于地处华北,蒙疆和满洲国三个伪政权的结合部,直接威胁着日伪统治中心——北平、张家口等重要城市,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而对敌斗争也异常残酷。吴迪到平北后,先后任第十二军分区武装部长,龙延怀支队副队长、第二十四团团长等职。 当时,由于日军对平北实行“集家并村”和“三光”政策,致使平北地区人烟稀少,粮食奇缺,部队生活异常艰苦,白天行军打仗,夜晚还要出山筹粮筹款。在面对十倍的强敌,吴迪率领龙延怀支队紧紧依靠当地人民,咬紧牙关坚持在“无人区”。没有吃的,就吃野菜树叶;没有房住,就住窝棚、山洞和长城楼子;缺少武器弹药就通过战斗去夺取敌人的……在严酷的形势面前,个别战士出现思想波动,吴迪一面指挥战斗,一面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他给战士们讲抗日战争形势,讲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前景,坚定大家的抗日信心。就这样,龙延怀支队在吴迪的率领下,始终如一把尖刀深深插在伪满洲国和伪华北统治区的结合部上,岿然不动,为平北的抗日斗争保存了一支基本的有生力量。
      1945年4月,全国的抗战形势进入最后阶段,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平北、平西、冀东各根据地的地方抗日武装力量,相继被编入主力部队。吴迪调平北军分区第十团任政委。 6月底,吴迪和团长李荣顺奉命率领第十团主力部队,执行收复崇礼县城的任务,他们在崇礼县城内线人员和其他兄弟部队的配合下,经过激战,于7月1日解放崇礼县城。部队进城后,吴迪教育战士们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百姓,工商业者要秋毫无犯。崇礼县是个天主教居住区,吴迪带领战士们认真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以实际行动扩大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在沦陷区的政治影响。收复崇礼县的胜利给张家口的伪蒙疆政策以致命的打击,此时的张家口已陷在八路军四面包围之中。张家口是察哈尔省省会,伪蒙疆政府的首府,是北平的西北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当时苏蒙联军已出兵张北,蒋介石也妄图抢占张家口。在这种形势下,八路军延安总部和晋察冀军区命令平北军分军主力部队和其他兄弟部队立即投入收复华北重镇张家口的战斗中。
      1945年8月15日,根据冀察军区郭天民司令员的命令,平北军分区司令部命令平北主力部队(十团、四十团、察北骑兵支队、分区教导大队)由赤城雕鹗出发向张家口逼近。第十团作为进攻张家口的主力之一,吴迪深知担负任务的艰巨,在部队出发前,他对全团干部战士进行了深入的政治动员和入城的政策纪律教育。吴迪告诫大家要做好精神准备,不怕牺牲,勇挑重担,又叮嘱大家进城后要坚决执行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遵守分区规定的进城守则。8月19日傍晚,吴迪和团长李荣顺指挥全团兵不血刃,迅速占领了榆林飞机场和十三里日军营房,切断了敌人的空中退路。8月20日拂晓,部队发起总攻后,吴迪又亲自率领第一、第二、第五连包围了张家口火车站,双方展开激战,经过反复争夺,第十团占领了车站及周围建筑物,切断了敌人的陆上退路。就这样,第十团与其他兄弟部队相互配合仅用三天时间即一举将张家口收复。
      1945年8月23日,被日军侵占八年之久的华北重镇——张家口宣告解放。 [2] 张家口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解放的第一座较有规模的中等城市。这一重大胜利不仅在全国人民面前显示了共产党八路军抗战的决心和力量,也给妄图独霸抗战胜利果实的国民党军队当头一棒。解放张家口后,奉冀察军区命令,吴迪率领第十团又奔赴兴和,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了兴和,打跑了马占山的部队,而后又挥师东南,连克新保安、怀来、延庆、赤城……犹如秋风扫落叶,荡尽残敌,为平北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命令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1947年10月上旬,冀热察军区独立第二师成立,下辖第四、第五、第六三个团,吴迪出任师参谋长(师长詹大南,政委李光辉)。 [2] 第二师成立后,部队在延庆四海一带开展“双查”整党运动,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和战斗意志。为了配合地方土地改革,1947年10月——12月,独二师到延庆川伺机歼敌,先后共歼灭国民党军暂三军第十一师五个营,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之后,独二师奉上级指示返回四海休整,以保存实力,迎接新的战斗。
      1948年1月12日,国民党傅作义部暂编第三军第十一师,从永宁出发,向延庆四海一带侵犯,妄图寻找独二师决战,独二师得知这一情报后,参谋长吴迪和师部其他领导经过研究,立即进行歼战部署:第五团占领南湾北山和大胜岭后山;第六团占领南湾村南的乔玉顶高地,布成三公里的大口袋阵势。同时,命令远在黄花城、石湖峪的四团急行军赶到黑汉岭以东,断敌归路。  战斗打响后,第五团首先与敌交火,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将敌人阻截在大胜岭一带。战斗中,中国共产党军队从敌俘虏口中得知,敌人不是两个团,而是一个整师外加一个炮兵营。他们企图用猛烈的兵力火器,夺取南湾大胜岭的制高点——乔玉顶。师指挥部认为,如果敌人占领制高点,那么独二师的整个阵地就会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中国共产党军队战略部署就难以实现。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作为师参谋长的吴迪不顾个人安危,亲自来到乔玉项高地指挥战斗。 吴迪来到高地时,敌人正向阵地疯狂进攻,战斗进行的十分激烈,敌人为突破乔玉顶,正用高价收买士兵,组成“敢死队”,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向阵地反复冲锋,致使阵地工事多被摧毁,部队伤亡很大,阵地曾一度失守,吴迪又亲自组织战士们强行夺回,经过十几次的反复争夺,敌人的进攻高潮终被中国共产党军队压下。临近黄昏,吴迪组织部队将敌人的冲锋再次打退后,为观察敌情走出掩体,正手举起望远镜时,被敌人冷枪击中,正伤心脏,光荣牺牲,时年34岁。
      后世纪念 播报 编辑 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军区将吴迪烈士的遗骨迁至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安葬在苍松翠柏中,永远为人民所纪念。


(责任编辑:吴天下 )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