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天下网移动版

主页 > 至德天下 >

从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成立看至德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2025年 2月24日上午,‌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挂牌仪式暨至德天下创刊号首发式‌在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南仙庭饭店举行。该基地由‌重庆当代系统科学研究院‌于2024年7月批准设立(渝系统研究院【2024】2号文件),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与传播。本文以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的成立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至德精神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分析至德精神的内涵、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成立的背景与意义,阐述其在传承至德精神方面的举措与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旨在揭示至德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发展前景,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至德精神;传承;发展
      一、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至德精神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价值追求。‌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通过重庆当代系统科学研究院批复后, 围绕“传承和弘扬至德精神及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这一 宗旨,迅速启动“一网一刊、六个学术交流中心”建设。创办《至德天下网》和《至德天下》创刊号,先后在重庆巴南、渝中区、渝北区、江北、丰都县等区县设立学术交流中心,2024年12月,研究院院长‌向虹‌带队督导筹备工作,强调“以细节保障实效”,为其挂牌奠定基础。她的成立,为至德精神的深入研究与广泛传播搭建了重要平台,对推动至德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至德精神的内涵
      孔子提出的“至德”精神,不仅是对泰伯个人品质的赞美,更是对中华民族崇德向善、积善成德优良传统的肯定(吴瑞贤--从“至德”精神看礼让和谐的时代意义),它有其独特和丰富的内涵。
      2.1 谦让包容
      至德精神的核心体现之一便是谦让。以泰伯让王的典故为典型,泰伯为成全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及其子姬昌(周文王)的心愿,偕同仲雍远奔江南,三让天下,这种主动放弃权位的行为,展现出超越个人私利的高尚品德。包容则体现在泰伯奔吴后,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与江南土著居民相互融合,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共生,为吴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 开拓创新
      泰伯到达江南后,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技术、建筑技艺和文化制度,打破了当地原有的相对落后状态。他带领民众兴修水利,开凿河道,发展农业生产,还将中原的礼仪文化引入江南,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开拓创新精神,是对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和对传统的突破,成为至德精神的重要内涵。
      2.3 诚信友善
      诚信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在至德精神的传承脉络中,诚信始终被视为重要品德。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社会活动中,秉持诚信原则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友善则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和睦相处,这种温暖的人际关系构建起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至德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4“共性”内涵‌
‌      与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契合。至德精神强调家国情怀”,与重庆城市精神中的“坚韧、忠勇、开放、争先”一脉相承,体现中华文化对集体责任与道德品格的普遍追求‌;其宗旨“弘至德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高度一致‌。与其他文化精神的交融‌‌红色文化‌:基地研究与红岩精神、延安精神形成互补,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三、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成立的背景与意义
      3.1 背景
      至德精神源于周朝泰伯、仲雍“三让天下”的历史典故,核心包含:谦让包容:以礼让避免冲突,追求和谐共生孝悌伦理:家族凝聚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家国情怀:个人修身与治国平天下的贯通开拓进取:吴文化南迁体现的文明传播精神。重庆作为抗战时期文化西迁的枢纽城市,其包容性与至德精神形成历史呼应,为研究基地的成立提供了文化土壤。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的今天,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冲击。一方面,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使得一些年轻人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度降低;另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也让部分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至德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一个专业的研究与传承平台,以应对这些挑战,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应运而生。
      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于2024年7月获庆当代系统科学研究院正式批复后开始投入筹备工作,该基地目前已落实完成“一网一刊、六基地学术交流中心”和项目成果等课题,即《至德天下网》、《至德天下》创刊号,重庆巴南区学术交流中心、重庆渝中区学术交流中心、重庆渝北区学术交流中心、重庆丰都南天湖学术交流中心、重庆巴蔓书画学术交流中心、重庆保健养生学术交流中心。
      3.2 意义
      从文化层面来看,基地的成立有助于深入挖掘至德精神的丰富内涵,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从社会层面而言,至德精神中的谦让包容、诚信友善等理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基地可以通过传播至德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从学术研究角度出发,基地为学者们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有利于推动至德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丰富和完善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体系。
      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在传承与发展至德精神方面的举措与成果
      “基地将立足至德文化核心,构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桥梁。”‌重庆当代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向虹则指出:“至德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研究基地的落地是文化强市、文化强国战略的生动实践。”
      为此,基地在重庆当代系统科学研究院的管理指导下,开展至德文化系统研究相关的研讨活动,进行至德文化系统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并开展至德文化系统研究的相关项目‌成果。在‌社会意义与未来规划上,将注重‌文化赋能‌:聚焦至德文化挖掘,推动家风、商道等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社会治理结合,持续发扬积极探索精神,不断创新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深入挖掘吴文化系统的内涵与规律,在传承与发展至德精神上谋求新的突破。
      4.1先做实事
 ‌     至德精神既通过姓氏文化、区域实践展现了独特个性,又在价值观传承、文化强国目标等方面与中华文明及时代需求形成深层共性‌。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自批准后就开始本着先做实事,后汇报的态度。通过学术论坛、刊物发行及海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软实力。尽管有个别负能量者百般阻挠并威胁他人参加,但人间正道是苍桑,从古到今邪不压正是天道。也正如无锡市新吴区泰伯文化研究会会长吴新曾说过,“人抬人是正能量,人踩人是负能量。”诚然,谦让开拓才是主旋律,原计划100人参加实到108人。值得庆幸的是,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的成立暨《至德天下》创刊号的首发,还收到了来自英国、马来西亚、香港及吴氏祖地和全国省、市贺电159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尤其是揭牌仪式上,为与会人员精心准备的一份特殊礼品:向参会嘉宾每人赠送由吴蜀丰自己创 作的藏头诗桌牌作纪念,不仅展现浓郁的至德文化气场,还彰显了礼轻情意重。
      4.1 学术研究
      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具有鲜明的学术研究特征,并结构清晰地分个性和共性。个性包括姓氏文化研究、跨领域融合(如中医养生)、刊物创办等;共性则涉及与红岩精神、延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以及文化传承的普遍使命。故基地成立后将组织一批专业的学者,深入研究至德精神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传承脉络等。通过对至德精神的个性与共性的分析(‌至德精神的“个性”特征‌,‌聚焦姓氏文化传承;‌至德精神以“中华至德十二姓”为核心载体,强调宗族血脉与家风文化的延续),系统性研究挖掘姓氏文化中的历史智慧与道德规范,并采用仔细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实地考察与泰伯相关的文化遗迹等方式,拓展一系列的研究领域。例如,整理出版关于至德文化的学术著作,系统性的挖掘和发表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等,可为深入理解至德精神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次揭牌仪式上,刚刚成立的基地就向参会者赠送了《至德天下》创刊号样刊、吴平刚编著的《法律视角下的业主维权》及纯天然茶籽皂。《至德天下》创刊号中更有学术论文:《从至德精神看礼让和谐的时代意义》、《弘扬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至德精神的最高境界》等有关至德文化交流的精品文章集中呈现。
      4.2 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又称文化扩散。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文化散布过程取决于文化的实用价值、难易程度,文明声望、时代适应性和抗逆性等多种因素。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成立后,将利用多种渠道进行至德精神的传播。一方面,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至德文化研讨会、泰伯祭祀大典等,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文化爱好者以及泰伯后裔的参与,扩大了至德精神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借助现代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网站、刊物等,定期发布至德文化相关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普及至德精神,提高了公众对至德精神的认知度。如,《至德天下》创刊号内容较为丰富,收录有《创刊词·成人达已 至德天下》,精选11封贺电,还有学术论文、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介绍及服务项目,最新成果等推荐项目,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应。
      4.3 实践创新‌
 ‌     文化传承的普遍使命‌:至德精神与国学、中医养生等领域的结合,反映了中华文化“知行合一”的共性特质,即通过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实现文化生命力延续‌。‌‌“至德文化研究基地的成立,不仅是对历史文脉的守护,更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体现。”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主要围绕至德文化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因此,在具体实践中,通过‌跨领域融合研究,基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学科结合,结合中医养生、企业法治等实践领域,探索至德精神的现代应用‌;创办《至德天下》刊物,搭建学术与公众传播平台;实施‌区域性文化实践‌ ,以重庆巴南为基地,整合本地红色资源(如红岩精神)与至德文化研究,形成“红色基因+传统文化”的特色路径‌;联合高校、企业探索“文化+产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同时,积极探索教育推广,与学校、社区等合作,开展至德精神的教育推广活动。在学校,通过开设校本课程、举办主题班会等形式,将至德精神融入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在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文化讲座、道德讲堂等活动,引导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至德精神,营造了和谐的社区氛围。
      4.4 责任担当
      为彰显社会责任和担当,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成立后承担的任务与活动非常明确:一是系统化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对中华至德文化进行系统化研究;二是学术交流‌:围绕中华至德文化,开展相关主题的学术交流和组织论坛活动;三是宣传推广‌:开展至德文化相关知识学习宣传推广活动,建立相关行业专家和资源人才数据库,为企业发展提供专业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投资项目;四是创办媒体‌:已创办至德天下网和至德文化研究内刊,宣传推广至德文化研究项目成果;五是系统化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对中华至德文化进行系统化研究;六是学术交流‌:围绕中华至德文化,开展相关主题的学术交流和组织论坛活动;七是宣传推广‌:开展至德文化相关知识学习宣传推广活动,建立相关行业专家和资源人才数据库,为企业发展提供专业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投资项目;八是创办媒体‌:已创办至德天下网和至德文化研究内刊,宣传推广至德文化研究项目成果。这为基地健康、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传承与发展至德精神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重庆至德基地的成立,为各地吴氏宗亲提供一个传承文化的优良平台,充分展现了对至德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担当。但要真正建好,并积极有效地开展研讨活动、知识普及与培训、创办研究基地、建立数据库、创办官网或内刊、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以及开展学术交流论坛等各项活动,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考验,需要各方同心,奋勇拼搏,克难制胜。
      5.1 挑战
      一是资金短缺问题,研究基地的各项活动开展、研究项目推进以及人才培养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目前资金来源渠道相对有限,主要依赖政府拨款和少量社会捐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地的发展规模和影响力。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困难,至德文化研究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专业人才匮乏,且培养周期较长。同时,由于待遇和发展空间等因素,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三是社会认知度有待提高,尽管基地在传播至德精神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很多人对至德精神了解甚少,对其价值认识不足,这给传承与发展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5.2 应对策略
      针对资金短缺问题,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争取企业的赞助与投资,通过文化项目合作、冠名赞助等方式,实现互利共赢。另一方面,申请更多的文化研究专项基金,提高资金保障水平。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与高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或培训项目,培养后备人才。同时,提高人才待遇,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至德文化研究队伍。为提高社会认知度,进一步创新传播方式,结合时代热点和大众需求,创作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产品,如至德精神主题的微电影、动漫、文创产品等,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增强至德精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揭牌仪式上,吴蜀丰语在致词中重心长地说,“这个世界我们只来一次,百年之后没有你也没有我,我们拼搏一生带不走一砖一瓦,我们执着一生带不走一丝情仇,人生苦短所以吃我们想吃的饭,见我们想见的人,看我们喜欢的风景,做我们喜欢的事,人生本来就是一次减法,来日并不方长,有钱把日子过好,没钱把心情过好,时间扑面而来我们终将释怀,健康的活着,平静的过着,开心的笑着,适当的忙着,就很好。”引起参会者积极响应。
      六、结论
      重庆至德文化系统研究基地的成立,为至德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活力。通过深入的学术研究、广泛的文化传播和有效的创新实践,至德精神在当代社会得到了更广泛的认知和传承。尽管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让至德精神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吴桂潮)


      【作者简介】吴桂潮,浙江吴氏宗亲联谊总会常务副会长执行秘书长、嘉兴市秀洲区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浙江省社会组织领军人物。
(责任编辑:吴蜀丰 )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