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天下网移动版

主页 > 至德天下 >

吴文化普及讲座 158清代著名教育家吴之英

文/吴美福

【编者按】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以今苏南、浙北一带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吴文化以荆吴和先吴以及最重要的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浙北的环太湖流域,苏南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

乐善好施的教育家——吴之英 1857年生,字伯朅,号西蒙愚者,籍贯四川名山县车岭镇吴沟村人。祖父吴文哲、父亲吴铭钟都是饱学之士。吴之英5岁开始读私塾,8岁能写文章作诗词,15岁参加雅州府院试,考得第一名。光绪元年、即1875年,到尊经书院学习进修,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经书历史诗词文章样样拿手,尤其精通三礼,书法有造诣,善骈文,与廖平、杨锐、宋育仁并称院中四杰。

光绪七年、即1881年,开科选拔优贡,四川只有四个名额,吴之英是其中之一。1882年,进京朝考,名列二等。回家后担任艺风书院讲习。光绪十八年、即1892年担任灌县训导,兼任尊经书院讲习。1898年,参加蜀学会,创办《蜀学报》,任主笔,宣传变法维新,先后发表《赋役篇》《政要论》《救弱当用法家论》《法家善复古说》等文章。戊戌变法失败后,蜀学会被解散。吴之英转而研究岐黄之术,著作有《经脉分图十二图》。

曾任资州艺风书院及简州通材书院讲席、灌县训导、成都尊经书院都讲、锦江书院襄校、国学院院正。曾响应“康梁变法”,组织“蜀学会”创办《蜀学报》,并自任主笔。戊戌维新失败,愤然回乡隐居,研究学问,专心著述,有《寿庐丛书》七十二卷著述传世。当时的文学家、书法家赵熙称赞:“其书瑰玮”。

吴之英知识渊博,诸如诗词歌赋、经史文章、声韵乐律、经方星经之学,均有成就。他在诗文方面自成一家,对当时“徒知标榜。空疏肤浅”的各种文派和“仅能模仿,人足自立”的诸文体,都持否定态度。主张为文要有充实的内容、精密的组织和深厚的含蓄。同时代的学者宋育仁评他的诗文,“比于近代文学家有如胡稚威(天游)、王仲瞿(昙),故坚栗而光晔,以经术深湛之思,泽以楚艳韩笔,故肃穆而闳肆”。按胡工骈文,诗雄健,王能诗、善骈文。

由于吴之英幼承庭训,对古文“积读久,渐知有厚味,顾其所以醲醇弗可得”。后入尊经书院,受到王闿运的陶冶,“闿运弟子中诗文都能继承他的作风,而卓然自立者……就要数到吴之英了”。他是闿运文学的传人,代表了晚清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他写诗文,往往“纵横漫衍,多所旁涉,甚至重叠反复。引申其喻,像深山的古树,挺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柯条交拂,藤蔓杂生,莽莽苍苍,使人辨不清枝叶的路数”。晚清经学大师廖平说他的文章“实出淮南,但自讳之耳,故其文多纡徐漫衍,须多看数行,乃能知其意之所在”。吴之英的高足吴虞也说:“蒙山(即吴之英)为文,出于周秦诸子。”故刘申叔讲,“蒙山人品文学,当于周秦间人求之”。

他擅长七言古体诗。“自谓音节符于古乐府,隋唐以后蔑如也”。吴诗以楚辞,汉郊祀歌为本,鲍照、吴均,薛道衡、庐思道、李白、杜甫、元稹、自居易的诗为宗。他认为“李、杜之体清刚,故罕有长篇。元、白之词铺叙,故特乏劲气。恰合二派而融化之,则大或千言,少或数百,兼二派之类,无二派之短矣”。他作的古体诗,大多吻合其论述。如《关山月》、《哭杨锐》、《上海行》、《颐和园》、《蒙茶歌》、《都江堑》、《桂湖》、《东湖》等。其中写边城征戍之苦的《关山月》,铺陈宏大稠密,音节高昂矫健,读起来感人至深,是他的一篇代表作。吴之英著述较多,有遗著《寿栎庐丛书》刊行于世,包括《仪礼奭固》、《礼器图》、《礼事图》各17卷,《周政三图》3卷,《汉师传经表》1卷,《天文图考》4卷,《经脉分图》4卷,《文集》1卷,《诗集》1卷,《厄言和天》8卷。此外,已散失的著作有《诸子遹倅》15册,《中国通史》20册,《公羊释例》7册,《小学》4册,《以意录》4册,《蒙山诗钞》l册,《北征记概》1册。

吴之英始终心系教育,关心家乡,因痛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极为悲愤,奋而辞官,决意隐居山林,先后出任高等小学堂的校长,教育会会长,蜀政府国学院院正,捐大洋900元资助国学院。1918年,吴之英在高等小学堂校长任上病逝,享年62岁。他死后,家乡人民为纪念他终身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泽被乡里,为他立了“伯朅先生教泽碑”,树碑立传纪念他。

清末民初,成都汇集了大批文人学士。他们中的不少人受到主持川政者的礼遇,其中的佼佼者被尊称为“五老七贤”。大体上说来,计有赵熙、颜楷、骆成骧、方旭、宋育仁、徐子休、林山腴、邵从恩、刘咸荥、曾鉴、吴之英、交龙等。旧时老成都的“五老七贤”,是一百年前光耀蜀中的一个文化群体。他们继承巴蜀文化的优秀传统,德才兼备,经世致用,广植桃李,嘉惠士林,使“蜀学”在国内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199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于今年已十一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五年,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

(责任编辑:吴蜀丰 )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