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天下网移动版

主页 > 原创作品 >

试析周公受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冷落之原因

中国报道讯(马庆伟)【摘要】周公作为一代圣贤,制礼作乐,功勋卓著;身怀大德,受人崇敬。又作为儒家学派的先驱和奠基人,理应深受后世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崇敬。孔子以周公继承人和弟子自居,他青出于蓝创立儒家学派,尽受后世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大力推崇,被誉为“大成至圣先师”,地位极其尊崇。而周公与孔子相比,从总体上看,受到后世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们相对的冷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出发,从皇权强化的视角进行探究。

【关键词】周公;孔子;地位;声名;皇权强化;君主专制体制;

周公是我国西周初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以及儒家学派的先驱和奠基人,被后世尊为“元圣”。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非常推崇周公,他继承了周公的思想,创立了儒家学派。在西汉武帝统治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后世两千多年来的统治地位。孔子也自此开始受历代最高统治者的大力尊崇。尤其是从唐玄宗开始,一千多年来,历代皇帝一再加封,甚至神化孔子。而作为儒家先驱和奠基人的周公理应受到与孔子差不多的政治待遇,但周公显然受到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们的冷落。

周公的功业及其身后的声名

周公生前功名卓著,建树颇多,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正如西汉学者贾谊所评:“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可见,周公功勋之卓著,声誉之崇高。

周公及其功业。周公,姓姬名旦,为文王之四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身份尊贵。因其采邑在周,爵位为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先驱和奠基人,被后世尊为“元圣”,与孔子并称周孔。

周公一生的功业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辅政七年,不仅平定了叛乱、巩固了西周政权,而且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系统的典章制度,逐步完善了宗法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井田制等有利于巩固统治的制度。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将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将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整套尊卑有序的礼乐制度。影响后世三千余年。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就是古人人生价值所体现的“三不朽”。意思是说,人生最大的价值是具有优秀的道德,其次是建立功名,其次是著书立说,这样可以名扬后世。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实现人生价值“三不朽”的只有寥寥数人而已,如王守仁、曾国藩等人。周公可谓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三不朽”的第一人:周公之德,千载之下,高山仰止;周公之功,虽不能说空前绝后,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鲜有匹敌;周公之著述,存于《尚书》之中,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孔子虽也在立德、立言方面实现了“不朽”,但却无大功于当世,这对他而言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周公身后的地位和声名。周公以崇高的德行,完美的人格,卓越的功业为后世所称道,尤其为历代大儒所推崇。但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来看,周公身后的地位和声名显然与其德行、功业不相符和,其地位和声名远不如孔子。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指出,后人尊孔子弃周公并非自古有之,隋唐以前,以尊周公为主。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周公的地位是不断下降的,孔子的地位是不断上升的,这与皇权强化的趋势几乎是一致的。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孔子列为世家,与周公相同;但周公是王室贵族,孔子却不是。可见,在太史公心目中,孔子与周公的地位是差不多的。自唐代以后(自唐以后皇权强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历代统治者不断对孔子进行加封:宋真宗加谥为“元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元朝皇帝加号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统治者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顺治皇帝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康熙皇帝亲题“万世师表”献于孔庙;袁世凯称帝时也打起了孔子的旗号。综上所述,周公显然受到后世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冷落。

周公受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冷落之原因

本文将周公与其思想继承者、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进行对比,可以得知:周公虽然功勋卓著、圣德巍巍、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其身后的地位与声名是不断的下降的,远不如及孔子。周公受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冷落的原因既与社会政治有关,又受学术环境的影响。本文将从在皇权强化的趋势下、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维护皇权的视角出发,试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自从秦王朝统一全国后,建立起封建君主专制体制,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皇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从秦代到唐代这段历史时期内,侵犯皇权的现象时隐时现,一些皇帝甚至在权力争夺中因此而丧命。但自唐代以后,这些现象逐渐绝迹,这是皇权不断强化的结果。皇权的强化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到了明、清两代,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对于皇帝而言,皇权就是身家性命,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哪怕亲如父子、兄弟,为了争夺和维护皇权都可以相互残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了争夺和维护皇权,父子、兄弟相残的现象屡见不鲜。一切有利于巩固皇权的措施,皇帝就大加推行;一切不利于巩固皇权的行径,皇帝就会彻底铲除。如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孟子》中有不利于皇权的言论,竟要将孟子像移出孔庙,后来在朝野强大的舆论下,将《孟子》进行删改后才就此作罢。由此可见,皇帝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强化和巩固皇权而服务的。

周公特殊的地位,特殊的功业,特殊的际遇使封建最高统治者出于维护皇权的需要,不得不冷落周公

周公为姬姓宗室,身份尊贵、功勋卓著,曾辅佐文、武、成三代天子,地位崇高而显赫。在西周建立的第二年,周武王就去世了。当时,天下初定,成王年幼,为了巩固政权,周公作为众兄弟中最有才干的一位不得不摄政以安天下。

《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衅,周公乃践祚代成王行政当国”。可以说是当时的形势将周公推向了这个特殊而微妙的处境:周公以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的身份代行天子之权。故此,周公当时的处境和际遇是非常微妙的,甚至是危险的。进可以代成王而自立为天子;退可长期操持权柄,架空成王,成为成王头顶的“太上皇”,但周公无意取代成王自立为为天子(商代时,在权力继承方面有兄终弟及的传统,武王也曾有传位于周公之意,被周公拒绝),在摄政七年后还政于成王,成就千载圣贤之名。但纵观秦以来中国历史,当出现臣强主弱的局面时,操持权柄的重臣皆以周公自诩,如霍光、王莽、董卓、曹操、司马昭等权臣。后世这些权臣若有周公之权而无周公之德,对皇帝而言是及其危险的,在皇帝宝座的巨大诱惑下,他们很有可能取而代之,甚至使皇帝性命不保。

鉴于上述情形,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若是大力推崇周公,岂不是给皇权觊觎者树立了一个范例?他们可以借周公摄政之事为借口、作掩护,逐步蚕食皇权,最终取而代之。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若抬高周公的地位与声名,岂不是给怀有野心的权臣或皇族宗室成员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借口?这些人若有周公之才能而无周公之品德,却可以以周公为挡箭牌,进而篡权夺位。如明成祖夺取建文帝皇位时,就曾自比为周公。由此看来,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而言,大力推崇周公,不利于皇权的巩固与强化,甚至有时候可以危及皇权。因此,历代最高统治者虽明知周公值得他们大力推崇,但却又不能这样做,其苦衷便在于此。

周公摄政称王,犯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大忌。武王在西周建立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而成王年幼不能执政。在当时的形势下,需要一位众望所归、才德兼备的王室成员作为主心骨来领导国家,以巩固政权。当时,周公身为王室,地位显赫,声望俱佳、才德兼备,是最为合适的人选。于是,周公代行王权,摄政称王顺理成章。

关于周公称王之事,有多位学者进行过考证,毋庸置疑。《荀子.儒效》、《淮南子.汜论训》中都说周公“履天子之籍”,《礼记.明堂位》与《韩诗外传.卷三》中称“周公践天子之位”,《尚书.大传》中明确指出“周公身位,听天下为政”。《尚书.康诰》中有“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于封”,“封”为康叔的名字,乃是周公同母弟,这里的“王”显然指的是周公。可见,周公在武王去世后的确称王。在夏、商、周三代,只有最高统治者才可以称王。在秦王朝建立封建君主专制体制之后,只有最高统治者才可以称为皇帝,皇帝的称号绝对不容僭越。《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记·坊记》中有“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这都说明了皇权是至高无上的、独一无二的。因此,周公称王之事,在后世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看来,这种行为就是谋逆大罪,简直不可思议,这是绝对的犯了大忌,绝对是不允许继续再出现的。

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从维护皇权出发,即是周公再怎么圣德巍巍,再怎么忠心耿耿,仅凭周公称王犯忌这点而言,绝对不能大力推崇,只能冷处理。尤其是自唐代以后,在皇权强化加快的趋势下,任何一个皇帝,绝不愿身边出现仿效周公自称为帝的大臣或宗室。在皇权面前,父子、兄弟尚可相残,牺牲一个古代圣贤的身后之名又算得什么呢?

周公功勋卓著,功高盖世,为后世皇帝所忌讳。纵观周公一生,曾辅佐三代天子,创立礼乐制度,功劳之高,鲜有人与之匹敌。后世皇帝有时会遇到功勋盖世、赏无可赏的大臣,因此会产生猜忌之心,引发君臣之间的矛盾。

在君主专制体制尚未建立的先秦时期,周公可以凭借自己的宗室身份以及功劳、声望与才能摄政称王,并得以善终,留下千古美名。而在君主专制体制建立之后封建社会,臣子功劳太大,皇帝赏无可赏,于是,君臣之间会相互猜忌。对于功高盖主的大臣,任何一个皇帝不可能像成王对待周公那样对待臣下的。因此,推崇周公,会使皇帝面临对功高盖主、赏无可赏的大臣,处于尴尬的处境。

周公特殊的身份、权力、才能等对周公而言,既是大幸又是大不幸。无此特殊的身份、权力、才能等,就无以成就非凡的功业,无以巩固西周的政权,更无以成就周公自己。然而,不幸的是,正是由于周公身份、权力、地位、才能、声望等的特殊性,所以本应受后世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大力推崇,但却恰恰因此而受到了冷落。孔子与周公相比,在立德、立言方面实现了人生价值的不朽,遗憾的是却无大功与当世,无法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不朽”。但这正是孔子的大幸和周公的大不幸之处,孔子既无周公之际遇,又无大功与王室,其学说还有利于维护皇权,这可以让后世皇帝放心的、大胆的、毫无顾忌的去推崇。

[参考文献]

[1] 《史记》司马迁 北京 中华书局2006年6月第1版

[2] 《中国通史》吕思勉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田广林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 《中国历史先秦卷》张岂之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5] 《中国古代野史》马昊宸 线装书局

【作者简介】马庆伟,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人将军马家村人,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公后裔。现为岐山周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微信公众号编辑,岐山县楹联诗词学会会员,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周文化和吴文化,主编有《魅力京当》一书,论文《从延陵季子言行举止看泰伯奔吴之遗风》被收入《浙江省吴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粹》中,论文《从西汉长沙王吴芮事迹看“让”之智慧》被收入《吴芮文化文集第三卷》中,论文《试论张载“民胞物与”思想之渊源及其对当今时代的意义》被收入《张载易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凤鸣岐山》中。诗联作品被收入《周风雅韵》一书中。

(责任编辑:吴蜀丰 )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