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天下网移动版

主页 > 原创作品 >

泰伯文化、吴文化与新时代精神

文/单松 周吉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而泰伯文化,吴文化立足于太湖地区,呈现出独有的地域文化范畴。

      一、泰伯文化与吴文化
      周祖后稷后人古公亶父想把自己的王位传递到孙子姬昌手里。为了不让古公亶父为难,古公亶父的儿子泰伯、仲雍二人借口外出采药,千里迢迢来到了楚地,兄弟二人到了楚地之后,还觉得地区不够远,又继续南行,一直走到了当时被认为是蛮夷之地的太湖流域。后立国号为“勾吴”,即“吴国”。所以说吴文化起源与泰伯的“勾吴”国以及和太湖有关。吴国立国后,泰伯从传播中原先进文化之的基础上,与当地文化融合便形成了吴文化。而泰伯也就是吴文化的鼻祖。除此之外,泰伯开泾凿渎,兴修水利。泰伯着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地居民摆脱刀耕火种的落后时代,开始进入农耕文明。
      二、泰伯文化与吴文化包含的新时代精神
      1、泰伯的礼让是吴文化的传统美德
      泰伯的让国行为被孔子称为“至德”。史记世家的第一篇便是吴太伯世家,这恰恰是司马迁对泰伯道德成就的肯定。①古语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泰伯的十九世孙季札亦有让国之举,则更是泰伯道德成就的实际的体现。泰伯去世后,吴人无不悲恸欲绝,而泰伯生前最喜种麻,于是大家各采一束麻束系在腰间,以表达人们的敬仰、怀念和哀悼之情。有一种说法,这就是中国人在葬礼上披麻戴孝习俗的由来。吴人为纪念这位伟大开拓者的不朽功勋,将他在梅里的居所改为祠庙,这就是今天的泰伯庙,又称至德祠、让王庙,位于今天无锡梅村镇的伯渎河畔。
      中华传统美德是崇高的品格。中华传统美德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个人修养以及社会的人际关系,也影响到社会的融洽与牢固。在现代社会中,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则更为凸显。所以,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我们缺乏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态度,那么就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② 《论语·泰伯篇》。意思是:士要把实践和推崇仁爱之道作为自己人生的责任。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以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承担社会认同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泰伯文化、吴文化理念上求同存异的理念
      泰伯建立勾吴应该是在相当漫长的过程,所谓筑吴城、立文台、唱吴歌,恰恰是泰伯所属的周文化和江南吴地人在文化方面吸收融合的过程。泰伯在勾吴国的时候,为百姓治病送医送药,与百姓情同手足,正所谓治国之道,仁德为本。另一方面吴文化善于吸收、融合。《国语·郑语》的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③指的是:只要实现了和谐,那么世间万物都可以生长发育,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则万物都无法发展、持续。《论语·学而》则说:“礼之用,和为贵”。④万事万物都也要按照礼的规矩来处理,也就是说最好人和人的关系能做到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最好彼此都能够融洽。多元化的文化一方面融合汇聚吴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吴文化的立身之本。
      3、水善利万物是泰伯文化、吴文化的本质特征
      泰伯定都梅里后,亲力亲为,大力兴修水利。泰伯开凿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泰伯渎(“穿浍渎以备旱涝”),渎是在王朝时代由朝廷确认的具有神圣意义的大河。关于泰伯渎《无锡市水利志》的《伯渎港》:“伯渎港西起无锡城南清名桥畔,东至望虞河、漕湖,全长24.14公里……伯渎港可谓太湖流域地区最古老的人工河道,相传为商殷时期末(公元前1122年)吴泰伯所开。⑤泰伯文化、吴文化中的水文化往往是以水和水事活动而形成的文化模式。吴文化中的水 和桥也正是江南古镇的灵魂。所以说泰伯文化、吴文化所构建出的水文化的内容令人赞叹。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面对江南美景的水色,“智者乐水”,既反映了孔子对“水”的认同,又揭开“水”所蕴含的无穷的文化内在。水文化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能使吴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延伸和发展。所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吴文化中的水文化既是物质上的水文化,同时也是精神上的水文化。水文化是生命本源,也是文化之基。水文化的发展净化最终使吴文化不断发展。
      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里说“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⑥”所以,刚柔并济是吴文化自古以来提倡的精神。用“柔”的方式去治理社会的多元化,而以“刚”的方式去约束社会的乱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所以,吴文化一方面充分吸收了刚柔并济的内涵,使吴文化体现出多维度的特质;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吴文化的个性修养。
      4、泰伯文化和吴文化的主要价值是追求和谐发展
      泰伯建立勾吴之后,勾吴一带“地旷人稀”。当时的吴地人半生为食,泰伯则教他们改吃熟食。吴地人以棚为窝,泰伯教吴地人垒土法建村立巷。吴地人的文化落后于中原地区,泰伯总结了经验,改种植水稻、麦子由“一年一熟”改为一年两熟,泰伯教吴地人使用铜锅,改善了烧煮食物的条件。吴地人迄今奉泰伯为“田神”。⑦泰伯文化和吴文化的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是他们的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大力弘扬求真向善、诚信礼让、务实致用的精神本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吴文化一直是吴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续航力和向心力的关键词。吴文化拥有传统经济与知识经济并重的发展思路,具有崇文、融合、创新、致远等精神特质。
      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吴文化的文化自信也就使得吴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加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①、(汉)司马迁,《史记》。4.北京:中华书局,2015。
      ②、《论语》《大学》《中庸》。3.北京:中华书局,1999。
      ③、陈桐生编《国语》。4.2016:中华书局,2019。
      ④、《论语》《大学》《中庸》。3.北京:中华书局,1999。
      ⑤、无锡市水利局编。无锡市水利志。1.北京: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08。
      ⑥、无锡市水利局编。无锡市水利志。1.北京: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08。
      ⑦、汪梦竹,曾一果。全景展现观照当下——评《吴文化概说》。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5-7。
      【作者简介】单松,常州市委党校行管教研室副教授。周吉,常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责任编辑:吴蜀丰 )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