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天下网移动版

主页 > 原创作品 >

浅议宗族文化构建

文/吴仲照

一个家族自始迁开始到开派立宗至少要经过百年以上的繁行,若使家族世代繁行、兴旺,代有人才,就须有文化的滋养,习惯统称为家风。让后世子孙嗜仰先贤,牢记祖宗创业惟艰,继承祖宗美德,也叫做“尊祖敬宗”,这是家族文化的根本,具体体现在宗谱和宗祠这两大事业上。每一事业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两者之间即独立又联系,故我们称之为“构建”性系统,因为它们是在不断的建设和构造中,使家族文化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家谱,也称宗谱或者族谱,但普遍的叫法还是统称家谱。从严格意义上讲,家谱是指一直系亲属内的本家支谱,是家庭自传式的记录本,是记载本家庭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人和事,涉及面相对狭窄。族谱,是指宗请以下的某分支,由原驻地迁徒后,以该族长作为新居地始迁祖所修的谱。而宗谱,则是一部广义上的族谐,是记录一祖之下的各族派的旁系后商,以及历史上经历的大事件的一种谐牒。但人们为了交流方便,将家谱、族谐统称为宗谱,如:xx纸家楼,民间习地T还是叫家请,没有人去较真这个名称的真正含义,反正都址武湖国宗同相的血统集团中的世家人物,以及列祖列宗在历史长河中发生的重大事神都历史图籍。而更大范围的请院也有称统请、总请,也称通志或文化志。家基最承家族传承的历史,也是家族文化的战体,所以保存、整理、续修宗谱是敏宗尊祖的家族的文化活动。

续修宗谱

关于宗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真正的谐学研究发展于周代.出现了官修谱牒,唐宋时期民间才出现家谱,明清时期民间修谱进人了迅速发展时期,谱学逐渐由官修向民修转换。宋代是我国的家谱体制和格式才基本得到定型,够文人学士都积极参与了修谱活动,特别是由欧阳修、苏润创立的“欧苏式”垢后世奉为家谱的格式楷模,到了明清时期,这种格式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的极大部分家谱都是沿用了这种格式。“欧苏式”设计巧妙合理,通俗易懂使于查阅,式是上下直行,采用图表形式,每一页记五代,自上而下五代世系直线连接,条生清楚,依次为高祖之父,高祖、曾祖文、祖父、父亲这五代,五代以下另起下一见,但下一页的第一栏必须是上一页的最末一一栏(即父亲栏),两页共九世,这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辈兄弟在自己父亲一栏横线连接,按长幼顺序自右至左排列可逐页后续,直至同胞兄弟排完为止,各自的子系按直行模式接于各自的名讳下,这种图表我们称为世系图。欧式是记录族内每个族人基本情况的,我们称为行传,行传是按辈分的字第排行,根据该族人出生年月时辰的前后,自长至幼自右2按顺序排列,注明该人的字第名讳,出生年月日期时辰(-般是阴历),配偶生子女的婚配字第名讳等。

以上世系行传的两大部分以外,家谱的重要部份是谱头艺文,这是记载该宗党文化的含量最为精彩的,放在一部家谱的前头位置,包括谱序,祖宗像、像凡例、传记、科举恩荣录、家训、家规、字辈、堂号、基图、基铭志、契约、增修祠河捐资芳名录,以及修缮人员名单,房族的文化底蕴和上代祖宗的人文铁老族的人处事和品德修养、家风颂扬及惩罚不孝等,都会有所记载。对于一个血缘起源演变,风俗礼仪,分支迁徒,繁行兴衰的历史过程,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关于家谱的续修工作中所要注意的方式方法,以及各地的经验总结,在此不一一累述,将另作介绍。

结合我省吴氏家谱的现状,笔者近几年来,参阅过省内外多部吴氏家谱,由于地区性的关系,世系行传部分略有不同,艺文部分的内容和记述也各有千秋,但在歌颂祖德,宣扬泰伯三让至德,几乎是每部家谱中必有的。其次就是歌颂祖上功德。如记载列祖列宗仗义疏财,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孝悌忠信,为国为民而捐躯赴死的忠诚义士之事迹。

但从我们全省吴氏的修谱工作情况来看,发展还很不平衡,有些县市至今还未建立吴氏宗亲组织,没有开展续谱修缮工作,更缺乏一些技术性的指导。某些村派有一些宗亲积极提议续修家谱,奔走呼吁,但没有德高望重的宗长宗贤来牵头组织,而行动不起来,有的族派是想修而找不到老谱,缺乏基础性资料,有的是缺乏资金无法启动。按笔者多年来的修谱经历认为,任何一个村派,族派要进行修谱,最关键的还是人的因素,需要几位热心人,不为名利,无私奉献,形成一个核心之后,一切困难最终也将得到解决,在这些人的努力下,找谱源,筹资金,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是知难而进,还是知难而退的问题。

续修宗谱的工作无疑应引起我们广大宗长、宗贤的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这是我们当代吴氏族人的项重大文化工程,在这里我们且赘述修缮的目的和意义,单从时间上讲已是时不我待,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这一辈已不年轻,社会上许多老年宗亲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记忆力减退,了解宗谱事务和历史渊源的老辈人会越来越少,一代代相传下来的东西会被他们的离去而带走,这个损失是无可挽回的,而下一代的年轻宗亲,对宗族事务关心甚少,真正有兴趣关心和参与的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所以我们对年轻的吴氏宗亲要特别的爱护、培养,注意对他们的传、帮、带,让他们多多参与这方面的工作,如此代代相传,使吴氏文化能得到永久的传承和发扬,对于这一点,作为浙吴会宗族事务部的宗长宗贤们,深感职责之重大,我们已请示浙吴会领导,决定在11月上旬,安排次宗族事务工作会议,专门研究这方面的工作,并对全省各县市的家谱续修现状作-一次全面性的调查摸底,如有需要,我们也可采用办培训班的形式,开展家谱续修的技术指导。同时,也可为各地宗亲寻根问祖,寻觅祖源和寻找失散宗亲的信息提供方便和资源共享。

吴家宗祠

宗词,又称家庙。民间传统称为祠堂,桐堂是中国的国粹,吴氏宗柯是我们吴家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象征和标志,是吴家族人祖先灵魂的精息地,是能显吴氏家族曾经的辉煌发达的神圣宫殿。宗祠是供奉、祭祀祖先和议事行事之场所。我们吴家的许多祠堂都建造的很有气派,高大雄伟,青砖黛瓦,雕深画栋。走进祠堂,轴线对称的布局,由三进或四进的建筑构成,仪门、戏台、享堂、寝堂、左右侧厢,走廊天井,匾额楹联,一应俱全。有些祠堂做工讲究,木雕、砖雕、石睢都是精睢细琢,有的古朴大方牛腿拱椽,石柱落地青砖铺地,祠堂正厅悬挂祖宗容图,有的还供神主排位和神龛,香烛高燃,壮严肃穆,所见所闻充分显示了吴家祠堂的高费典雅,彰显了我们祖祖辈辈弘扬祖德、敬祖爱宗,福泽后昆与子孙后代枝繁叶茂的愿景。

由于历史与时代的变迁,曾几何时,祠堂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众所周知的原因,祠堂被作为学校、仓库、工厂所占用,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祠堂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残垣断壁,蒿草丛生,祖宗寝堂无着,后代裔孙祭祀无所,家风家规,家训成了文化垃圾,列祖列宗几百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教育被作为封资修批倒批臭,子孙后代得不到良好的品德教育,由于没有这方面的规范和压束,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到处蔓延滋生,信仰全无,诚信丧失,不安定因素增加,拐、骗、偷、抢和假酒假药泛滥成灾。为了大力弘扬宗族文化,宣传教育吴家子孙后代,继承吴氏家风,学习家规、家教,培养吴氏后代子孙成为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公民,广大有识之士无不痛心疾首。如何改变这种社会不良状况,成为了我们这一一代人又不容群的职责和义务。浙吴会近几年来所做的一一切,都是围绕着这宗旨,数次的论坛活动,不光是宗亲之间聚会的联谊,真正的意义还是统思想认识,以宣传发扬吴文化的至德精神以宗谱宗祠,为吴氏传统文化为载体以达到修德育人之宏大目标为已任。

浙吴会在年初的杭州会议上倡议,在全省范围内挑选出100座吴家祠堂,作为吴文化传统教育基地,西班牙华侨.青田吴清年宗长主动要求机管制能牌出形前为止,浙吴会宗族事务部,已对诸暨、泰顺、义乌、庆元、台州等地的近二十多座柯堂进行了授牌,各地对授牌活动非常重视,还有各地的许多祠堂提出申请,我们将逐-的审核,符合条件的祠堂,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给予授牌。让祠堂成为世世代代吴氏子孙的吴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首授第一块牌匾的诸暨文简公祠,是历史非常悠久的一个宗祠,唐元和年间,吴翥公(文简公)自山阴灵芝乡迁居暨阳,在此创建溪山书院,唐成通八年,文简孙吴少邦等出资改建成文简祠,至今已有1200多年,屡毁屡建。占地t余亩共建房百余间。抗日战争期间,诸暨沦陷,国民政府曾以办师苑学校名义创办军校,培养四百余名学生,奔赴抗日前线,成为抗日将士,部分学生在解放后担任过许多政府部门要职。吴子里吴氏大宗祠建于明代,元末明初的大文学宋濂为避战乱住在吴子里村的族长吴宗元家,三年中,为祠堂命名为“高元聚庆堂”堂号,并与三贤之一的杨维桢写下了许多谱序和传记文章,祠堂文化积淀深厚。抗战时期,诸暨县政府被迫迁到深山僻壤的吴大宗祠,作了县长办公室,战地医院,枪械所等用房,2012年经过了大规模修缮后,成为了诸暨市农村文化礼堂的样板。

泰顺的吴畦纪念馆,印石前吴氏宗祠,虽然是近几年新修或重建,都是建造得高规格、高质量的吴家祠堂,都是耗资近千万之巨。义乌的几座祠堂,更是可圈可点,前洪村吴氏祠堂是去年3月份筹资在原址上重新建造起来的,祠堂内建有“中共义乌县旧址陈列馆”,馆藏红色文物100多件,革命文物300多件,陈列了吴溶沦、吴溶泗、吴溶品等多位革命烈士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是个红色革命的摇篮和义乌红色革命的发源地,浙吴会为前洪村祠堂和延陵祠的投牌仅式也搞得既简朴又隆重,当地吴氏宗亲数百人参加了活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郑重其事,印象深刻。浙吴会的几位宗亲还参观了祠堂和陈列馆,亲身感受了一次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义乌的吴坎头村,吴宅村,延陵祠,大元村几个吴氏宗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像延陵寺吴坎头村这几个古老祠堂,被保护得非常好,确是难得。

吴宅村,大元村的吴氏宗祠虽经近几年重修,也都修得很好,修旧如旧,规模不小,大元村还准备修复吴家古村落,工程浩大使人感到震撼。泰顺的吴畦纪念馆和印石前吴氏宗祠,也是我们吴家祠堂杰出的代表作。特别是印石前祠堂。外观龙凤石柱,气势宏大,祠内金壁辉煌,美轮美奂。让每-位到过这几座祠堂的人,无不交口称赞。还有像庆元大济村的吴大理祠,月山村的吴文简祠,以及官塘村、西川村、南坑村、黄皮村等几座祠堂,还有许多象平阳的泰伯祠、腾蛟祠堂,永康后吴祠堂,建德的高垣祠堂,青田北山祠堂。台州霓岙祠堂等等,包括我们至今还在不断的了解当中的许许多多的祠堂,都是我们吴家祠堂的杰出样板。

我们浙吴会家族事务部准备作一一个全省范围内的吴家祠堂的调查摸底工作,对符合条件的,都要授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牌匾,让这个基地成为教育吴家的后代子孙,世世代代不忘祖德。敬祖尊宗。孝悌诚信,爱国忠义,把我们吴家的传统文化代一代的传下去,传下去,让我们吴家永远发达,永远辉煌。

【作者简介】吴仲照,男,1949年生,中专学历。曾任诸暨汽车制动配件厂技师、厂长十余年,企业转制后再创业并任村长、书记四屆,退休后于暨阳源一堂吴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付会长,全心致力于吴氏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在与宗亲多年的共同努力,使得诸暨吴氏村派宗谱,基本得到圆谱,宗祠得已重建与修缮。近年来参与了浙江省吴文化研究会的宗族事务工作,任部长职务。

来源《浙江省吴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



      

(责任编辑:吴蜀丰 )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