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天下网移动版

主页 > 原创作品 >

岐山 我深深地爱你

   文/郑鼎文
      记得著名诗人艾青写过这样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噙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对岐山这片圣地的挚爱,我的周文化情结,我对周文化发祥地未来的热切期待,正好可以用艾青的这句诗来表述。
说起来,我对周文化的注重和探索,也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我虽然是一名忠诚的老牌教育工作者,但这并没有丝毫影响我对周文化的移情。事实上,一个人的爱好是丰富多彩的。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就开始搜集周文化方面的资料了。在我的记忆深处,始终有这样一幕难以忘怀的镜头:岐山民俗文化艺术家李正义先生笑咪咪地站在县文化馆大门口,推销他编写的岐山民俗文化集成的几本小册子。对这类书籍素有深情的我由此路过,立即大步走过去,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套。
    在此前后,我在周公庙前的书摊买到了《千古周公庙》《周公庙揽胜》等有关周公和周文化方面的书籍,不久又领到了县委宣传部主编的《可爱的岐山》一书。喜欢读书的我,得到这些书后不是将其置放于书架上了事,而是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捧读,诚如高尔基所言,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扑在书本上。慢慢地,通过阅读这些普及性的读物,我对我们可爱的岐山县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不是一般的地方,这是一个让人震撼的地方,是一个有着诸多辉煌史的地方,是一方名垂青史的圣地,是出了好几位鼎鼎大名的圣人的地方。这个地方对泱泱华夏的重大影响,绝不亚于当代的革命圣地延安!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我曾多次游览过岐山周公庙。周公旦的丰功伟绩、光辉思想和人格魅力,在我的头脑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美感,让我的心海翻腾不已。由此上溯,周武王、周文王、泰伯、仲雍、王季、周太王、后稷、姜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不时地闪现在我的眼前。后稷教稼、太王迁岐、泰伯奔吴、太妊胎教、文王礼贤、握发吐哺、甘棠遗爱等等的历史典故,也让我感奋不已。而渗透于这些伟人事略和典故中的熠熠生辉的周文化,也如影随形般地在我的心中闪闪发光。
      资源就是潜力,岐山3000多年前的辉煌史和诞生于此的博大精深的周文化资源,更是一种巨大的潜力,等待着雄才大略者的开发利用。机遇终于来临。2000年4月中旬,中共岐山县委、岐山县人民政府深谋远虑,打出了周文化的旗号,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岐山首届周文化艺术节。在此期间,有关部门组织编写的一套7本的周文化系列丛书也闪亮登场。对这些书籍的选读,使我对周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后不久,我还花28元钱买了一本郭周礼先生主编的书籍《周公庙与周文化》,增加了资料储备。
      大约是2004年冬季吧,县城东关某一门店半价销售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我从中选购了10多本。过了一段时间,这家门店又按斤论价,我又从中挑选了十几本。此后每逢过会,我都要从书摊上购买这方面的书籍。积之多年,我的藏书中,周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变得丰富起来,像《史记》和《诗经》等具有周文化元素的重要典籍,我都备有多种版本,以供比较学习。仅这方面的读书笔记,就做了10多本,大约上百万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02年,宝鸡市教育学会和炎帝研究会以《地方历史文化名人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为题联合举办征文活动。得到这个通知后,当时退居二线、时间充足的我欣喜不已,立即行动起来,一边学习一边写作,花费40多天时间撰写了长达6000多字的论文《从精神价值理论看周公美德对青少年的人文感召》。想不到一炮打响,该文荣获一等奖。市教育学会发到网上之后反响很大,被好多大专院校和社科团体作为参考资料做了目录索引。时隔九年后的金秋九月,我经孙君恒教授介绍,应武汉市国学论坛邀请,前往该地参加交流盛会,这篇修改充实后的论文受到好评,被编入会议论文集。
      2006年春暖花开的时节,宝鸡市人民政府在网上发出通知,要在8月份举办全球华人祭祀炎帝活动,届时同时举行炎帝、周秦文化学术研讨会,面向全国发出了征文通知。对此颇感兴趣的我立即行动,利用一月多时间撰写了以《先周仁治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为题的5000多字的论文。虽说这次研讨会后来因故没有举办,但是一个月多的集中学习和思考,使我对周代的仁政德治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07年,我按照陕西省关工委的通知精神,根据自己退休后发挥余热,从事青少年教育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切身体会,精心撰写了《试论老年志愿者在未成年人教育中作用和优势》一文。此文8000多字,有相当的实践色彩和理论高度,在省上交流后深受好评。2009年,该文经过进一步修改完善 ,参加了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的交流评选活动,从全国566篇论文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当时的评委之一上海市关工委主要负责人对此文极为赞赏,并推荐给上海关工委主办的刊物《关心下一代》公开发表,反响极大,至今仍在网上广泛流传。
      2008年12月初,当我得知县上要举办第二届中国·岐山周文化艺术节的时候,激情难抑,决心以《凤鸣岐山》为题,广泛搜集资料,写一部历史演义,把周太王、王季。周文王三代周人在周原大地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的这段近百年辉煌史较为完整地反映出来。在过去长期积累的基础上经过一个月的准备,我用两个月的时间敲打键盘,奋笔疾书,终于赶在周文化艺术节之前出版发行了这部12000多字的作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宝鸡日报也发表了吕元亨先生的评论文章。时任县委书记白升安同志,在周文化艺术节总结会上,对此书大加赞赏,作了充分的肯定。此后的推销顺风顺水,使我深受鼓舞。
      此后我想,对岐山3000多年前的那段周人创业的辉煌史,过去没有人将其较为完整地反映出来,我尝试着写出来,且有了较好的反响。那么,岐山有个周公庙,享受人间烟火的是周公旦。而周公的生平事略,却很少有较为完整的资料,缺少这方面的书籍。自己能不能下功夫将其写出来,既普及周文化,又发挥巨大的教化价值呢?反复考虑的结果,我决定采取历史演义的形式来反映周公的一生。因为史料中的周公,在武王伐纣时才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辅佐幼主成王和制礼作乐方面资料很多,而青少年成长阶段的史料极其匮乏,这就需要借助多种典籍中的零星资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去完成。打定主意后,我查阅资料、构思准备了半年时间,接着用了整整一年时间,终于完成了30多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周公演义》。该书2011年由三秦出版社正式出版后,产生了轰动效应,电台上有报道,报纸上有评论,并召开了作品研讨会,先后发行了3000多册,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且好评如潮。
      问我能有几多爱,恰似一江春水滚滚来!经过潜心创作《凤鸣岐山》和《周公演义》,我觉得自己真正走进了圣地,走进了圣人的心灵,走进了周文化的深处。从此,我更深地爱上了岐山这片神奇的土地。
带着这种激情,我内心产生了一个念头:成立周文化研究会,把同道组织起来,既研讨、宣传、普及周文化,又培养新的爱好者,把周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为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并使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源头的周文化走向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我和王少波、詹生杰、于少特、张华等同仁发起成立了岐山周文化研究会。2011年8月31日,这个搭建了平台的难忘的日子,永远铭刻在周文化爱好者的心灵深处了。
      带着这种激情,10年来我和我的同仁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社科联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有声有色地组织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活动。我们先后举办了150多场周文化专题讲座,召开了10次较大规模的周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网上发表了数千篇这方面的文章,办了21期总计300多万字的以《凤鸣岐山》为题的内部交流资料,对传播周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众面不断扩大。
带着这种激情,我们周文化研究会骨干成员在县政协的组织领导下,从2012年春天开始编撰周文化史料丛书。在一套8本的丛书中,我担负了两本书的写作任务。由于潜心钻研,夜以继日地狠下功夫,终于完成了任务。2015年10月,《周文化丛书》8卷本终于出版发行。这套丛书由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和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宗兴等作序,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到全国各地,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我所撰写的“三王卷”和“典故卷”也得到了好评。
      带着这种激情,我在周公庙多次观赏,仔细记录,并多方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历时半年多写成了《品味周公庙》一书,计16万多字,以散文形式,对周公庙的几十个景点,从外在观感到文化内涵,逐一作了介绍,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后深受欢迎,连送带买已经推出3000多册。
      带着这种激情,我从2009年5月开始,先后在网易、新浪、二三里、上海老小孩等网站开设了个人博客10多年来写了4000多篇文章,累计字数约在300万以上,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内容涉及到了周文化。这些文章除了在博客发表以外,还在岐山吧、宝鸡吧、陕西吧等媒体上予以发表,大多受到好评,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带着这种激情,我还在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的组织下,对周文化中的酒文化进行了探索,撰写了一些较有分量的论文,引起了重视。2013年3月下旬,我和周秦文化研究会会长霍彦儒先生、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系主任高强先生,被作为文化专家受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邀请,参加了成都全国糖酒会。随后又应邀参加了西凤酒六十年庆典活动。
      带着这种激情,多年来我应征撰写论文,被选中后又应邀参加全国各地的学术研讨会,先后在武汉、西安、兰州、宝鸡、天水、平凉、上海等地参加了各种研讨会,在更广泛的天地得到了学习、交流、提高的机会。带着这种激情,我在报刊和各种媒体上先后发表了周文化研究等方面的600多篇文章。其中获一二等奖的不下于十篇。
      带着这种激情,我积极建言献策,累计撰写周文化研究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建议十多件。其中今年年初撰写的《关于“做活周文化”的系列建议》上报县委后受到重视。县委苏少敏阅示:“这一系列建议我放在办公桌上反复读了几遍,且不说他们付出的心血,就这一情怀足让人动情,请转政府,可组织文化、城建等方面同志认真地研究借鉴。”带着这种激情,我还做了许多,而且正在做着,并将继续做下去。付出,往往总有回报。各种荣誉的光环也会不时地光顾。
      2006年5月,我被宝鸡市老干局等单位评为优秀老科学技术教育先进工作者。
      2006年下半年,我开始担任县老科协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至今。
      2007年6月,我被评为陕西省十佳志愿辅导员。
      2009年7月,我所写的8800多字的论文《试论老年志愿者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被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评为一等奖,并被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所办刊物《关心下一代》第5期刊登。
      2009年12月,我被评为宝鸡市优秀老科技教育工作者。
      2010年9月,我被中共岐山县委、县政府树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11年3月,我被县上评为老科教工作调研献策先进个人。2011年8月,我发起成立岐山周文化研究会,被推选为会长。同年11月,我被选为县社科联副主席。
      2012年7月,我被县委老干局聘请为县老年大学校长。
      2012年12月,我被陕西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2015年5月,我被选为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15年,我当选为中国先秦史学会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2016年6月,我被选为陕西省大雅礼乐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2016年7月出版发行的《宝鸡社会科学》杂志,在“宝鸡学人”栏目中介绍了我的周文化研究成果。
      2016年,我被吸收为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
      2016年10月,我当选为第二届周文化研究会会长。
      2016年11月,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省社科院主办的《新西部》杂志“中旬刊”封二彩页,介绍了我研究周文化的成果。
      2016年重阳节,我被作为60位文化名人之一,应邀参加了西凤酒新酒祭祀大典。
      2016年年底,我被宝鸡市老子研究会聘任为特邀研究员。
      2016年,我被岐山县政协评为“十佳”文史研究员,又被宝鸡市政协评为文史资料先进工作者。
      2017年以来,我先后两次被宝鸡市周易研究会聘任为名誉会长。
      2018年4月,我被岐山县老科协评为首届“老科技文化之星”。
      2019年4月,我被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授予2008年“特别奉献奖”。
      2020年4月,我被宝鸡市老科协评为2019年先进工作者。
      从2012年开始至今,我先后接受《宝鸡日报》《无锡日报》《新华社》记者10多次采访。
      今年2月,我又参与了发起成立陕甘豫周文化研究联谊会的工作。
      近年来,我的周文化研究成果在《天下吴氏网》《全国政协网》及海外华人等许多网站得到广泛传播。
      再过一段时间,我的新著《爱我岐周》将要面世。
      啊,岐山,我心中的圣地!
      啊,周文化,我的精神家园!
      始写于2013年  2021年2月补充修改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