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天下网移动版

主页 > 原创作品 >

农民工(散文)

文/程永明
    【编者按】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是指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农村居民,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克强总理曾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说:我们还有2.8亿农民工,他们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垒起大楼、铺通大道,为中国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农民工这个称号值得所有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尊重。
      我目睹了农民工数十年的艰辛、业绩和贡献,深受感动。写此文,旨在用事实来展现和讴歌他们的辛劳、功绩和贡献。
祖国神州多壮美,万座高楼从地跋。
祖国是个大花园,座座城市是奇葩。
城市高楼谁创造,农民工们笔笔画。
街道宽阔又靓丽,民工汗水洗涤它。
      农民工的业绩举世瞩目,功不可没。他们用血汗改变了城镇,改变了自己,改变了家乡。从家乡农民工写起,反映全国农民工的概况,是全国农民工的缩影。
     前生
      过去,家乡是贫瘠山区,农民艰苦度日,勉强填饱肚子。
      高山村方园十来公里,全是跌宕不平的山坡地。有山不成林,像癞毛的头发。田土不足三分之一,土地是“天晴一把刀,下雨一片糟。”一百多户人家,300来个人口。土地贫瘠,产量低。外地女人不愿嫁到这里,男人光棍多。房舍坐落在山脚或山腰,早晚鸡犬之声相闻,人们往来不多。
      80年代前,家乡农民祖祖辈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跟父母在贫穷落后的农村,摸爬滚打,无怨无悔,因为祖祖辈辈都是如此。山区水田很少,要吃饭,基本上都靠到市场买米。一年吃粗粮的多,玉米、红苕当主粮。山区的玉米、红苕产量高,也是养猪的好饲料。优质的选来人吃,质量差的喂猪。很多家庭很难吃上肉,只有过年过节和生日待客,千方百计买肉,加上磨豆腐。很多家庭吃饭少用桌子,过年过节有客才用。平时很少饭菜分开,多是合而为一,做干饭和稀饭都可加菜。一家几人,每人自己盛一大碗,或随便在厨房找个坐凳,或坐在门槛上。天晴在院垻站着吃饭。有人从院坝边走过,边吃边和路人聊几句天。这天,季秋 和煦的阳光温暖惬意,人们正好下山赶场。少妇端着饭碗在院坝吃饭,享受阳光的温暖。中年男子路过先搭讪:“表嫂,你吃啥好的,口张那么大,好香甜啰。喂一口我尝。”少妇笑着回答:“又是你个烂嘴巴。吃红苕羹。”“难怪吃得那么可口。”路人侧着脑袋聊天,又忙赶他的路,差点摔一跤。少妇笑得前俯后仰,吐了一口红苕羹。
      六七十年代这个村兴旺了一阵子,自产自销的药材丹皮(它的植物和花称粉丹或牡丹)值钱,销路通畅。那时是生产队集体所有制,集体劳作。一个小组的出工人数有几十人,可称大兵团作战。 每年七八月,是翻挖粉丹加工出售丹皮时期。粉丹是生长三四年的根须植物,被粘土结构得像石头,从土地深处挖起来,连根带泥少说也有七八斤,提起来把泥土抖掉。一般要男子汉才能干这种重活。山里人干重活是男人的专利。女人也不清闲,家务活包干,每天照样上山干活挣工分。加工丹皮很麻烦,取下来的粗根,刨皮抽筋。去掉筋的丹皮或晒干或加熱烤干。加工丹皮也是在集体的屋子里操着。男女老少好几十人在一起加工丹皮,抽筋要先捶打。捶打的声音在山沟里回荡,像震耳欲聋的春雷。
      到年底结算按劳 动公分分钱,分得多的有几千元。当时一千相当现在一万多。这些钱一部分到场镇自由市场买吃的,主要是大米。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买米是第一要务。
      农民腰包剩余的钱,被供销社的人盯住。经常组织大挑小挑的百货担上山,换取农民大把大把钞票。农民买到洋布、洋伞、手电筒等生活日用品。 生产队舍得花巨资买音响设备。开会时,队长和书记也学县镇领导坐在台上发号司令“说大话”。
      到了70年代末土地包产到户,丹皮价值萎缩了。 当时出售丹皮也难,大挑小挑担着下山走10多里路到场镇,排轮站队买给供销社。出售丹皮也难,收购员挑三选四,说什么抽筋不干净,皮没跑干净,粗细没分开。求爹爹告奶奶有的感动了“上帝”,磨破嘴皮收购员才发善心收货。有的卖不掉,只有挑回头货,翻山越岭回家返工整理。卖丹皮的钱赶紧到市场上去买大米。挑一担丹皮下山,满头大汗到场镇;买一挑大米担着爬山,回家汗流浃背。
      80年代初,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在高山村落实了。该村全部耕地都要退耕还林,农民按土地面积获得补偿费。土地权利属农民,但不能耕种庄稼。年轻人闲着没事干,正想外出找活干。当时改革开放方兴未艾,鼓励招商引资搞开发。大小城镇大干快上搞建设,需要大批农民工建筑楼房。外商投资者蜂拥而入,都想来赚钱。可说是几厢情愿。五十岁以下的男子汉纷纷外出,像潮水般涌进城市。大山村一样,有的带着老婆,大多流下老弱病残和读书的孩子,社会上称之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高山村及附近的农民,多涌向云南昆明,其次到湖北的十堰,贵阳,重庆、成都等全国各地。通过亲朋好友打听,哪里有熟人,哪里工资高,就往哪里去。一部分留下来在本县城镇搞建设。农村私人也成了建房热,不用钢筋,只用砖砌,预制板安放好就是楼板。我有一个亲戚,专做预制板出售,加工民房预制板。办10来年预制场,捞到了一桶金。家里修了新房,买了小车。
 奋斗
      外出打工,工作艰辛,吃住困难。真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背井离乡,出远门,在建筑工地干活,生活用品全都要自带。穿的,用的,盖的,等等,几十斤重的大包,必随身带。80年代中期,那时外出打工,只有坐长途客车或火车,火车是慢车。到外省打工,车程要10来天。先乘客车,后转火车。中途转车很麻烦,简直是遭罪。起点站买火车票、进站、检票都要排长龙。买车票的乘客,在售票大厅排成数十条长龙。有时排队购票,要站二三小时才到售票窗口,累得腿脚酸软,口干舌燥,苦不堪言。火车起点大车站,候车室人山人海,拥挤得不亦说乎,水泼不进,一个个汗流浃背。检票进站时,坐着的乘客,唰地站起来,又像买车票时摆长龙阵,缓缓移动到检票口。有时遇到所购车票要等到第二天才发车,只有在火车站候车室过夜。运气好的,有几个空座,可躺在座位上美美睡一觉。大多数靠在座位上睡觉过夜。没有座位的,只有坐在地板上趴在自己的背包上睡觉。在火车站过夜睡觉的姿态各具情态。有单独睡的,有两三个靠在一起的。一个个像菩萨,一排排像兵马俑,不过睡觉这些候车打工人有生命迹象。途中大多顾不上洗脸洗脚。在车站候车,还要随时警惕小偷盗窃摸包。
      外出打工,都联系几家人一起,与包公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高山村一家人三兄弟,他们和山下武姓人家有老亲关系,武姓人家又和柳家几弟兄是亲戚。他们多是会拿砖刀砌楼房的泥水匠,没学泥水匠的就出去当学徒,或做小工。他们三家人一伙10来人。90年代一个秋天,他们返家割谷子后回到昆明上班。农民工就是这样,插秧收水稻农忙时,要赶回老家忙农活。柳家弟兄老大柳林早在昆明建筑高楼大厦,现在是小包工头。一路他算领队,轻车熟路,关照大家。
      到了建筑工地,柳林把他们带进工棚。工棚是临时房,房盖是玻纤瓦,四周用避风雨帆布遮掩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简陋的厨房,两三个中年妇女忙着备午饭。柳林打招呼:“李嫂,中午增加几个人的饭。”“要得。你给管理员讲一声。”“你说话老式酸啾啾的”。“你才酸啾啾的”“我俩酸在一起,好哇。”“你莫打夹夹呀”“哪个敢打你们领导的夹夹呀”“你不要夹得太紧呀。”“哪个跟你烂嘴巴说喔。”李嫂是湖南人口音,重庆人听起来怪怪的,总要开两句玩笑。别看柳林是小包工头,可有实权,他手下二十来人的工资由他领来支付。往前走,就是捆绑的临时床铺,有几十个床位。柳林安排好床位。工棚到头帘子掩着一个小门,出门是一个简易厕所。厕所和四周都用牛毛毡遮掩,一块布帘子遮掩着厕所门。不分男女。去解手的人到帘子门前先问一声:“有人没有?”没有回声就掀开帘子进去。有个别调皮匠民工,明明是女人声音在厕所,他偏要掀开门帘。女人怒骂一声“流氓”,那男子说声“对不起”了事。
      住宿的工棚夏天炎热冬天寒冷。柳林说,楼房很快封頂,不久我们搬到一二层去住。打地铺,有点潮湿,铺厚点,多盖点。虽没装修,有厕所,比工棚好多了。按规定,是不能住人的,灰尘多,不安全。
      午饭有好几十人就餐。下班忙着来吃饭的男女,穿着工作服,全身都是泥灰。柳林生性吊儿郎当,爱开玩笑。一体态丰满的妇女在水龙头洗手,柳林去争着洗。那妇女骂他坏,用臀部抵过去。柳林说:“男人要坏,女人才爱。屁股翘得好高啊,抵紧点好舒服喲。”那女人上丰下突,像莫言写的丰胸肥臀。虽劳保服有些脏,但掩不了胖嫂有两分性感的姿色。柳林把胖嫂拉起去排队打饭。一份饭不够,可买第二份。肥大片回锅肉,每人只准买一份。吃饭没有餐桌,就地而吃。胖嫂的肥肉都夹给柳林吃。
      柳林带来的8人下午就上班。他和大包工头商量后,做了分工,有的砌砖,有的是钢筋工,有的是铸造工,有的织模。妇女干打杂工,和水泥,搬砖,挑灰浆等。在上班路上,柳林对胖嫂又是开玩笑,打情骂俏。有时摸脸,有时摸臀部。胖嫂骂个不停,躲躲闪闪。“讨厌死了,在大众面前摸摸搞搞的。”“莫冤枉人,开玩笑摸一摸不犯法,你我都舒服高兴。你说我搞,不承认,莫冤枉人。”同行者跟着说笑,起哄取乐。
      90年代初,我和妻子回高山村老家。在就近几公里走了一圈,十来年面目全非。山坡披上了绿衣,房屋人去屋空,铁将军把门,锁都生锈了,门可落雀。院坝都长满了杂草,见不到鸡狗。通往各院的道路,长满芭毛杂草,没有路径。原来的土地杂草长得茂盛。十年的退耕还林初见成效。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高山村和当地县镇的民工,在全国各地建筑的楼房数不胜数。
      全国农民工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业绩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小城镇高楼林立,交通公路纵横交错,城市的大街小巷整齐划一。俯瞰每一座城镇,美丽如画。这些功绩,出设计工作外,都是农民工一砖一木、一寸一尺建造起来的。大山村所属的登基镇,原来是一条街的矮瓦房,现在有几条街,建成了上千栋七八层高的楼房。经济等综合发展指标是国家榜上有名的小城镇。高山村所属的县城小江县,高楼大厦上万座,已是现代化城市。都是当地农民工建筑的。
高层建筑,初始时期,许多工序都是人工操作。水泥、河沙、石子都靠人工 一铲一锨掺和。和好的混泥浆原先是人工用小桶装着肩挑,送到每一层。砌砖体和浇铸大梁都需要水泥浆。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和水泥浆有了搅拌机。后来有了泥浆公司,用大型泥浆运输车把成品泥浆送到需要的建筑工地。成品泥浆用吊车送到在建楼层。但装和卸还靠人工用小斗车完成。楼房砖体部分,近距离搬运,传递给师傅砌成墙壁等,师傅和打杂工,必用手来操作。砌砖师傅从低到高一块一块地砌上去。左手拿砖,右手执砖刀,用砖刀从小桶把水泥浆撬到砖上抹开,一块砖上六面都有泥浆,砌上才能粘连。打杂工随时准备传送砖块和桶装水泥浆。有的戴有手套,但手套容易磨烂又不方便;有的不用手套,双手皮肤变成树皮样。
      钢筋工也很难做,既要技术,还要体力。把大小不同型号的钢筋织成浇铸大梁等水泥件的模型盒。有的钢筋工手指都变形了。
      楼房建起来了,每间房的门窗靠木工来做。通水电气的设施,靠专业民工完成。各种颜色的专用电线要穿进墙体的小洞通道装好,不能差错。每间房屋的四周、地板、天花板,必用水泥沙浆糊平整,做成所谓的清水房。这道工序最难的是糊墙壁和天花板。技术不好糊上去的水泥浆往下掉,全身都是灰浆。
      当你住进如画的高楼大厦,当你走在宽阔的街道上,是否想到农民工修造的辛苦和贡献?是否知道是农民工血汗的结晶?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吃住条件最差。他们的双手满是树皮一样的裂缝。夏天不管怎样酷暑炎热和隆冬寒冷,不能享受电扇和空调。高空操作,风险很大,稍不小心,防不胜防,就出安全事故。伤残和死亡事故时有发生。据说大型建筑工程,伤残死亡难免,但超过限量指标,老板不仅要赔钱,还要追究法律责任。
      春暖花开的季节,月明星稀的晚上。爱好唱歌的一群年轻人,在工棚里唱起了《农民工之歌》:“身上沾泥花, 脸上挂汗花/为了一个梦 ,进城闯天下 /昨天我是农民 ,今天当工人 ,城市的新主人意气风发 /兄弟姐妹把胸膛挺起来 ,历经艰辛不怕风吹雨打 /相信自己的力量 ,相信未来  ,我们的人生一样好年华 ¶你也有思念 ,我也有牵挂/ 一年忙在外 ,谁能不想家 / 为了咱们父母为了咱的娃 , 也为了更多的高楼大厦 / 兄弟姐妹把歌儿唱起来 , 用那汗花擦亮霓虹彩霞 / 相信自己的力量 ,相信未来 , 我们的人生一样好年华 / 兄弟姐妹把歌儿唱起来 , 用那汗花擦亮霓虹彩霞 / 相信自己的力量, 相信未来 , 我们的人生一样好年华 / 我们的人生一样好年华。”
      这首歌为什么能在农民工中传唱?歌的创作缘自当时温家宝总理2006年4月赴重庆的考察。在农民工生活区的宿舍里,他说:“这些年,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农民工啊。” 事后农民工成立了自己的合唱团,并创作了自己的《农民工之歌》。2008年春晚,一曲《农民工之歌》上了春晚舞台。参与合唱的全部是农民工,他们来自重庆的农民工合唱团。而这首歌能够登上春晚舞台,仰赖当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现代化城镇,水电气都是通过地下管道传输(除高压电线缆外),形成了管线网。安装地下管道的活大部分是农民工做。安装新管道,先要挖宽约2米、深约2米的管沟。此工作不能用机械化工具,只能靠人工。手工用锄头或十字镐挖。遇上石头,得用錾子、榔头敲打,一小块一小块打下来。这些重体力劳动活,干不了一会就汗流满面,干上一小时,就汗流浃背。挖起来的泥土和石头用铁锨一铲一铲集中起来送出去。运到场地的铁管、胶管,靠农民工或搬或抬移到管沟中去。技工把一根根管子接好后,运土回填管沟的活又靠民工一鋤一锨的去做。经道路、院坝的管线,有的铺水泥,有的填地板砖。安装的管线不可能一劳永逸,经常出故障,管子泄漏或爆管时有发生。管子破了要换管,首先要民工把土挖开,观察问题换管。城镇和道路换管,民工先用电钻把表层的水泥地板或地板砖一块一块钻松搬开。保护管子还有一层水泥结构,也要用电钻一块一块钻松搬开。那把电钻有一二十斤重,使用电钻的人一要技术,二要力气。操作起来,几分钟就脸上冒汗。既要把稳电钻,又要握准电源开关。搬运泥土和水泥渣有土杂工来完成,这种活虽不要技术,但也很辛苦,,一身泥土一身汗。每天从早到晚干10多小时。吃饭随便,有的是早晨从家里带中午饭,没条件加热,冷饭菜慢慢咽下。
      另一支农民工在云南某县修高速路。遇水建桥,有山打洞。日晒、雨淋,经常和灰尘打交道。铺沥青路,也少不了民工,苦累难言,怪气难闻,也有风险。
      全国各地蜘蛛网似的各种公路,基础工作都是农民工做的。
      修建全国各地的高楼大厦和其他工程,其能量不亚于打通喜马拉雅山的隧洞,价值无法估量。
      有一支不可忽视、不可低估的农民工,可说是异军突起,就是农村妇女到城市当保姆和保洁工:美名家政服务。我国的家政服务行业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家政服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需要量日益上升。家政行业何以如此走俏?一是,高薪阶层的老板,公务员。二是家庭有残疾老人需要照护,子女无能顾及。三是高龄老年夫妇,有社保工资,和子女双方都不愿一起生活,他们需要请保姆。四是夫妇双双上班忙,没时间搞家务,或接送孩子。 等等。保洁工就是专稿卫生,应聘模式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找用户,一是通过家政服务公司给用户介绍。有的公司有固定的保洁工,公司和保洁员签任用合同,每月按时发工资。家政公司和用户签合同,或每周扫除一次,或半月一次。家政服务公司日益增多,规模有大有小。其经营方式可给用户介绍保洁工,也可介绍保姆。一般公司只收用户的介绍费。中介费没有统一标准,协商成功了,有的收几百,有的收上千。家政服务行业,除了保洁和保姆外,月嫂服务大行其道。所谓月嫂,就是专为用户护理婴幼儿。家政服务工资薪酬没有统一标准。保姆工资每月大致三五千,月嫂工资大致每月一万左右。做保姆如用户需要晚上留下来照顾老人,工资较高。做月嫂的综合素质较高,风险较大,所以薪酬高。
      从事家政服务的一般是三五十岁的农妇,他们的文化层次和素质多是中小学文化。有些地方基层政府组织他们培训提高,使这支队伍不断成长壮大,适应广大用户的需求。
      家政服务行业贡献不小。解决了广大农村成千上万农妇的生活出路,为政府的就业问题解了忧,也为广大用户排了难。我和一位四十多岁的保姆聊过:“你月收入几大千,比有的本科毕业生收入还高。你挣的钱用不完。”他说;“挣的钱要养家糊口。一个孩子读大学,一个读中学,还有老的。”“你老公找大钱啥?”“他?种地,身体又不好。”
      这支庞大的家政服务农民工不可小觑。供需两旺,市场日益广阔,乃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伟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不仅改变了城市,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改变家乡。每座城市鳞次栉比、美如画图的高楼大厦,都有农民工的血汗。
到了90十年代,农民工收入渐丰,有技术的,月薪可拿七八千,有的可拿上万。农民工几本不住工棚,多是租房居住。给老家的留守父母和上学的孩子多寄点。随老公在外打工的老婆,闲时穿戴讲究新潮时髦。洋气点的买耳环,项链,好多是买价廉的假货。在工地上干活不用,闲时上街和走亲访友用,回老家时要用。有的还要抹上口红,用价廉的手提包。积蓄多了,男子汉要考虑在老家修新房,或者买小车。老家几百户人家,90年代开始,大多户人家都搬出了山区。在场镇买地修楼房,大多是买套房。有的到县城买了楼房。到2000年,过去的穷山沟,山上留下来定居的不过10来户。搬迁到城镇去的人家基本都脱贫了,为城镇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春节放假回老家过年,全家团聚,买一些外地的土特产礼物送亲朋好友。回家,女人穿着时髦的衣服,还要穿金戴银,用护肤保健品略施粉黛,有的抹上口红。
      正月初二开始,年轻人都要带着妻小上山祭祖烧纸。春节过后那几天,整个山沟鞭炮声阵阵,香火烟雾缭绕,人生鼎沸,笑声朗朗。山沟突然热闹繁华了。大多是开小车来的。我站在牡丹园停车场入口旁,鱼贯而来的轿车驶入停车场。一个个下车来,没有一个像原来的农民形象。穿戴整着,妇女穿戴打扮得格外亮丽。身材好的年轻妇女,超短的上杉,不上扣,露出突出的丰胸。下穿露肥腿的短裙,再配上封腿的丝袜裤和半高跟鞋。我虽已到高龄,也要回老家祭祖。遇见一群群,一拨拨男女青年上山祭祖,在山区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几乎不认识他们,当年一个个鼻涕横起开、穿叉叉裤的孩童,现在都已长大成人,穿戴时髦。和当年穷山区形成鲜明的反差。落后的情景一幕幕呈现在眼前,男女老少穿的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穿胶鞋就算好的家庭。很少吃米饭,多是吃包谷羹和红苕棒棒。
      大山村90%以上的农民在城镇买了新楼房,过上了市民生活。钱多的在县城买房,钱少的在乡镇买房。加快城镇发展,增加城市人口,农民工的作用举足轻重。
      10年后,我携妻子回老家,退耕还林大见成效,满目都是青山,花香鸟语。
      30年后,大山村不仅森林葱茏茂密,而且培植了闻名遐迩的华夏牡丹园。
      改革开放初始,家乡就执行退耕还林。10年山坡上的树林显露绿色新机。2000年初,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政府发现家乡的牡丹大有发展旅游业的广阔前景。与投资老板合作,首先斥巨资租用土地,解决人力物力打造培育牡丹园。第二,向外地购买新品种,开发新牡丹。而今的牡丹园区大名鼎鼎,芳名为“华夏牡丹园”。千亩牡丹园区,万亩青山绿树,魅力四射,闻名遐迩。 地处重庆市小江县登基镇高山村。让我做个向导,请你们去亲见亲历,目睹她的风采。
      由重庆出发,上高速路,經长寿区,约90分钟车程就到登基镇。再爬行10来分钟盘山水泥道,就到了牡丹园停车场。阳春三月牡丹花开时,容纳数百辆车的停车场挤得满满的。再绕行几分钟,就到了牡丹园的入口大门。“华夏牡丹园”几个大字赫然在目。
      进了入口大门,站在望景台上。啊,这就是魂牵梦绕的牡丹园!简直是牡丹花的世界,牡丹花的海洋。登高腑望,极目远眺,方圆十来公里的牡丹园区尽收眼底。黄泥坡上用牡丹精心栽培刻意组成“花开富贵”四个大字的图案,清晰入目。园区不是平坝,而是跌宕起伏、高低错落、浅沟和园坡的地形,更显牡丹花海的立体美。上帝过去给高坪山区的人民关了富裕之门,现在给这里的百姓打开了一扇幸福之窗,给远方客人打开一扇欣赏牡丹花世界之窗。要想鸟瞰牡丹花的海洋,就从望景台乘索道去打锣坡,从索道转回原处。人在花上飞,花在眼中流。接着迈开双腿走栈道下行。此栈道非彼栈道,道宽,道直、道长胜九寨黄龙。沿途前后左右都是花,伸手可触,但花只能观赏,不能摘取。花香扑鼻,沁人心脾。约1公里长的栈道走完了,可欣赏引进的黄、白、黑等多种颜色的牡丹。
      一年一度的牡丹节盛会,因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加之颇具盛名的文艺演出助兴,引来了来自重庆市,乃至全国的游客成千上万。每天鱼贯而来的车辆,络绎不绝的客人高兴而来,爽心悦目之后,满意而归。
      一个晚辈在昆明打工发了财,他的爷爷满100岁,斥资办了百岁宴。相邻几十里家族、外族和政府领导都来祝贺。寿宴在登基镇某酒店举办。那天热闹场面气势,和他老人的高寿一样,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彩旗飘扬,爆竹震天,山笑水唱。有的妇女抱着一二岁的小孩也来参加寿宴,据说是来沾喜气,让孩子健康成长,跟老祖祖一样,长命百岁。仪式举行前,《喜洋洋》《喜相逢》等喜庆乐曲,给寿宴增添了欢愉气氛。主持人宣布:程福顺老人100寿庆典庆祝活动开始。首先请程老人家上台,儿孙们拥着老人上台,在正中央靠背椅落座。接着是献祝词,念贺信等。最后,大家在喜悦的气氛中品尝丰盛的寿宴。
      高山村和邻村的农民工,在外面建筑行业拼搏了10来年,多人当上了包工头,资产上百万的不少。有一姓高的农民工,小名二娃子,早已成了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商的大老板,现资产几百亿。固定员工1000多人,松散型员工上万人。
      高老板贫穷家庭出身,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但有心计,有眼光。十五六岁拿砖刀,拜师学建房屋,两三年就成了技术娴熟的建房高手。他深谋远虑,五年后就在家乡开始承包帮相邻建筑楼房,十年后就进城市接大工程。除了称高总外,老乡邻,老熟人,都叫他高二娃子。称小名他也不介意,感觉亲切,似乎像昵称、爱称、尊称一样。在重庆,湖北十堰等地承包多家单位的建筑工程,有的成了标志性建筑工程。工程质检验收合格,连续得到有关职能部门的肯定和表彰。他爱好读书,刻苦学习,通过进修,自学成才,获得了大学文凭,建筑师的职称,市、区建筑学会负责人之一。是农民工中的佼佼者,事业创造了辉煌。
      他的秉性正如他的形象:中等个子,壮实不胖。为人实在、诚信、低调,不张扬,作风正派,生活简朴。不怕吃亏,不怕吃苦。很少穿着西装领带亮鞋,多穿便装。坐办公室不多,常到基层,和工人摆谈。他深谙古圣先贤的教诲:做事先做人,从俭到奢易,从奢到俭难。这为他的企业打下了坚实根基。所以,他的企业一步一个脚印,稳步上升,现在如日中天。
      他麾下的重庆国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1年,总部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国瑞控股坚持以“同心致远、实干兴业”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秉承“守法经营、开拓创新”的企业经营理念,不断推进企业现代化、多元化转型升级,已发展成为集工程建设、建筑工业科技、地产开发、智慧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企业集团,连续多年被评为重庆市100强企业。国瑞控股旗下有渝建实业集团、渝建建筑工业科技集团、国瑞阳光地产开发集团、国瑞智慧服务集团四大产业集团,并于2021年成立了集团党委,党委下设六个党支部。
      渝建实业集团是重庆直辖后首家以自然人发起的股份制企业,重庆市首批民营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具有建筑行业甲级设计、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以及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建筑幕墙、建筑装修装饰、消防设施等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经过30年的发展,渝建集团已经发展成为集研发、设计、制造、施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具有传统建筑施工、市政工程施工、装配式建筑施工及EPC工程总承包等施工能力,先后荣获国家建筑安全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省市级优质工程近200项,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中国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重庆市民营企业100强企业。渝建实业集团深耕技术革新,于2018年成立了渝建设计院,设计院拥有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人防工程甲级设计资质,拥有包括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景观、装饰装修等专业的设计团队,成为集团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渝建建筑工业科技集团是专注于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产品开发及经营的产业集团,是建筑工业化解决方案集成服务商。集团推动建筑工业化转型,坚持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发展理念,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重庆大学等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渝建SCC结构体系、渝建YJ三板体系;授权、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发布了10多部企业标准、地产标准、行业标准和图集。为推进产业落地,投资50亿元在重庆垫江建设国瑞·绿色建筑产业园。园区占地面积1200亩,围绕“绿色建筑、智慧生活”发展理念,以建筑装配式产业、建筑新材料产业、建筑智能装备产业、建筑智慧生活产业、建筑智能家居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打造全国一流的建筑行业全产业链服务企业。产业园一期已正式投产,二期已开工建设。
      国瑞阳光地产开发集团是国瑞控股旗下核心产业集团之一。集团自1999开发第一个房地产项目以来,坚持“智慧科技、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形成了瑞府系、御府系等系列产品,在经历三代住宅产品迭代后,研发的第四代绿色生态建筑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开发规模逾1000万方,开发的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奖项,其中“明发·江南香郡”荣获中国土木工程最高奖项-“詹天佑奖”,“阳光·蓝山郡”荣获中国房地产综合开发最高奖项-“广厦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国瑞智慧服务集团是国瑞控股新兴产业,是致力于商业管理、文化旅游、酒店管理、物业管理四大产业的城市运营商,管理的楼宇商业、街区商业、社区商业总体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目前已经投资开业的商业项目包括重庆国瑞中心、国瑞壹街、国瑞尚都生活广场、国瑞栖谷天街等项目,正在开发建设的项目有重庆龙门里和国瑞两江购物公园项目,其中重庆龙门里项目位于“两江四岸”的核心区域—南滨路中段,是连接渝中、南滨路、南山的重要节点,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将按照重庆对南滨路建设都市会客厅的定位,打造重庆客厅的城市新地标;国瑞两江购物公园将打造成为重庆两江新区龙兴片区的核心商业中心项目之一。
      文化旅游方面,全国首家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大剧院—施光南大剧院已于2015年开业运营。正在开发建设的文旅项目:一是十堰国瑞文旅城项目,占地面积约5000亩,总投资100亿元,是囊括欢乐世界旅游度假区、城市休闲商业、生态康养住区三大核心板块的大型城市文商旅综合体。其中欢乐世界旅游度假区融入秦巴、汉水等多种文化元素,规划打造欢乐水世界、秦巴风情小镇、度假酒店集群、生态博览园等业态,是集娱乐休闲、精彩演艺、科技体验、特色美食等于一体的文商旅产业项目。二是重庆市南岸区迎龙镇的迎龙谷项目,融合农耕体验、农业观光、民俗文化、研学基地、休闲度假等元素,将打造为重庆市的乡村振兴、农商旅文示范工程。
      酒店管理方面,已投资建成开业的酒店有重庆万豪酒店、十堰希尔顿逸林酒店、十堰希尔顿花园酒店、重庆瑞森酒店和万州瑞森酒店,其中重庆万豪酒店是亚太区首家万豪品牌新标准酒店,十堰希尔顿逸林酒店是十堰市首家国际品牌酒店,瑞森酒店是集团自主品牌酒店。同时,集团签约了万豪集团旗下的高端酒店品牌——重庆丽思卡尔顿酒店、重庆两江希尔顿花园酒店,后期将加强自主品牌瑞酒店、瑞森酒店、瑞村酒店的发展。
      物业管理方面,专注楼宇物业管理、园区绿化维护、城市公共服务,坚持“用心服务·缔造美好”企业服务宗旨,呵护超30万业主家人的健康与安全,其托管项目多次荣获省、市各级文明示范住宅小区称号。国瑞智慧服务集团凭借高品质的物业服务,赢得了市场和客户的广泛认可,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100强物业企业。
      国瑞控股在创新发展的同时不忘兼顾履行社会责任,累计纳税近20亿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在捐资助学、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爱心帮扶等方面,已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3亿多元。比如:捐赠1.2亿元设立“国瑞乡村振兴专项基金”,支持垫江县等区县开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乡村振兴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投资4700万元,捐建湖北十堰阳光小学;投资1550万元,捐建重庆垫江八中科技楼。下一步,国瑞控股将继续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回馈社会,造福人民,正在向新的奋斗目标,攻坚克难,与时俱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家乡邻镇有一个奇特农民工,姓黎,名幺毛。十几岁学木工,三年出师后,很快成了有名的木匠师傅。各种家具做得很漂亮,十里八乡闻名遐迩,请他做家具的要排队。中等个子,穿戴得体,经常穿着西装领带革履,给人精气神十足的印象。善于言辞,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他审时度势,要想找大钱,毅然决然放弃了木匠手艺。80年代初开办预制板工厂,捞到上百万的第一桶金。虽然文化层次不高,但他善于思考,勤奋学习。取得了大学文凭和建筑师职称。90年代涉足房地产开发商,打拼几年,在小江县小有名气,资产几千万。此时年龄不到花甲,可说年富力强,应大展拳脚。但他到了这个水品层次,开始刹车,不想资产上亿,不想再有大的发展,他想养生保健。有了县城一流的住房,购了上百万的奥的车,请了专职驾驶员。虽文化水品不高,但对文艺欣赏颇感兴趣。办公室布置得书香十足,墨宝浓郁,名人雅士的书画收藏不少。还有一奇特享受,在家乡租了十多亩土地,办了一个小农场,种无污染的蔬菜,喂养无污染家畜家禽。所谓无污染,就是种蔬菜不用化肥,不施农药;喂养畜禽不用配有添加剂的饲料。小农庄请有几个固定的民工。农场生产的生活资料,自家用不完,就免费送给亲朋好友。还有余的,就运到场镇出售。
      黎总的人生观言之有理。他说人生短暂几十年,至多百来年。能享受时享受,不能享受时钱财成了无用之物。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作者简介】程永明,中教高级职称,副教授,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重庆巴南区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四川师大分校宣传处长,报刊编辑、编审、总编。入选四川省社科院《百科学者传略》,独著3本,合著3本,新著《七旬回味杂记》)。撰写散文200来篇,诗词歌赋200来首,两种文体发表各约一半。多年至今任《巴南教育》特邀评刊,对教育和养生小有研究。
(责任编辑:吴蜀丰 )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