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天下网移动版

主页 > 原创作品 >

心心念念庙前青

文/吴宪鸿

为挖掘歙县庙前青、庙前红砚石文化,9月中旬的一天,安徽省歙县政协文史委,歙县作协等部门组织了十几位文艺工作者,深入歙南岔口镇庙前村采风,考察庙前青砚石老坑,召开座谈会叙谈,采访当时开采砚石时的知情者,大家收获颇丰。

回到县城,根据分工安排,我辗转几人,拨通了胡秋生的电话,听清我的意思了,他声音爽快明朗:“这个一时半会说不了,哪时候当面谈谈吧。”能去采访,我当然求之不得啊!

工作初遇庙前青 9月底,我走进歙西郑村的黄山市古城歙砚有限公司,在几个车间门口张望,见工人们出坯,雕刻,打磨,各干各的,紧张有序。迈进歙县古城墨砚博物馆,真是歙砚和徽墨的世界,大的小的,实用型的观赏型的,平面的立体的,各式各样,琳琅满目。我知道,作为董事长,胡秋生很忙的,眼见他接打几个电话,放下手机时,我也不再一饱眼福,而是直接拿出了采访本子,开门见山,请他重点谈谈有关庙前青砚石的情况。沉思几秒钟,他张嘴微微笑笑:“县工艺厂那时雕刻过庙前青砚台,离现在虽然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我时常想起它,还继续跟它打过交道呢。”接着,他滔滔不绝地说了下去。

1960年出生的胡秋生,十四五岁时爱上画画,为以后的砚雕设计和雕刻打下了基础。1978年,他进了歙县工艺厂,分配在仿古组,学木雕,学砚雕,学砖雕,他跟着师傅们刻苦学习,两年后,木雕、砚雕、砖雕都能雕得像模像样了。胡秋生告诉作者:“那时候,在大谷运、岩源、岔口等地开发出几个新的砚石矿,特别是庙前村的砚石庙前青,包括里面的庙前红,很有开采价值。一天,厂领导布置新的任务,要用庙前青雕一批砚台,出口外国。我父亲知道这消息后,同样很兴奋,又一次要求我服从组织分配,为国家多挣外汇而努力工作。我父亲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立过战功十余次,后来转业,最后调到工艺厂。他参加革命前原是农村里一位出色的工匠,箍桶、木工、石匠诸多方面都是行家,尤以木雕著称。我尊崇父亲这位老党员,很听他讲话的。以前雕刻的砚石,大多是黑色、灰黑色的。这本县岔口庙前村出产的青灰色、青绿色的砚石,很入眼,看着很舒服。我本人在砚雕时,一心想着为国家多赚外汇,手上动作快而到位,常常超额完成任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我们厂有多批庙前青砚台出口外国的,也就是说,庙前青为国家创外汇出了力,为我县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抬头望望窗外湛蓝的天空,叹了一口气,“遗憾的是,后来市场陷入低谷,庙前青砚石坑没能扩大生产,慢慢地那儿的开采便停止了。”

时常想起庙前青 庙前青没能继续开采,胡秋生有些遗憾,可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虚心向师傅们学习,钻研砚台雕刻技艺,各方面进步都比较快,前前后后曾任仿古组组长,车间主任和厂里的团干。

1997年,胡秋生担任了歙县工艺厂厂长(安徽歙砚厂厂长、歙砚研究所所长),可以说临危受命,因此时砚雕行业陷入低谷,生产和销售不景气。他想,我进厂二十年了,从一个懵懂的青年成长为有一定技术的雕刻行家,那100多工人、60多退休人员,有师傅、有前辈、有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互相之间都怀有深厚的感情啊!自己目前最主要的工作是把生产搞上去,把工资发下去!他根据企业现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改革,精简内部机构,制定各项制度,加强生产管理,实行计件工资。他自己带头跑销售,为了赶时间,为了节省开支,乘火车没有座位,他有时二十多个小时就是站着、靠着,累了就垫张报纸坐在车厢连接处的地上……市面逐渐打开,工人们按劳取酬,干劲倍增,月工资增加到2000多块,甚至有的3000多块,而他自己的月工资却一直是208块,所以工人们也佩服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他当厂长的日子里,工厂实现了“三不欠”,——不欠工资,不欠税金,不欠老账。

1999年企业改制,胡秋生成立了黄山市古城歙砚有限公司,为董事长。二十多年来,他在老行业中推行一些现代企业的管理元素,效益良好。他本人在砚雕的构图和内容等方面也融入新的理念,雕刻技艺更加成熟,刀法苍劲有力,古朴浑厚,作品超凡脱俗,意境深远,不少作品在全国各地大赛中获奖,并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展示台上那大大小小的奖杯,迎面墙上各种各样的获奖证书,就是对他成就的最好诠释。。

胡秋生将歙砚比作和氏璧,2001年创立了自主品牌“和氏璧”,后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老字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苏浙皖赣沪名牌产品100佳,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他本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歙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技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安徽省德艺双馨艺术家,建起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特聘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家协会安徽省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歙砚雕刻专业指导老师、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评估省级专家库成员……真是声名日盛,赞誉远播。

胡秋生已是成功人士,可他一直关注歙砚的发展,在婺源歙砚老坑被封后,他更注重砚石的来源,本县的一些砚坑他都去考察过。回忆过往,他心底更加挂记岔口庙前青砚石。多年前的一天,他心血涌动,念想不可遏制,便以游人的身份,去了一趟庙前村。庙前青砚石坑那儿,早已有村民建起了住房,他在那儿驻足良久,捡了两块石头,有些郁闷地返回县城。之后或时空闲,他就看着这青绿色的石头,心里总想做点什么。

期盼开发庙前青 作为一个砚雕家,胡秋生既继承传统砚石雕刻艺术,又紧跟时代,守正创新,艺术性地展现时代风貌,使自己的重点作品更加出彩。

他说,有党和政府英明正确的领导,工艺美术和非遗文化的发展才有了宽松良好的环境。而我们也不能脱离社会实践,一些特殊的作品就要融入正能量,反映时代风采。远的不说了,近年,他雕刻了一个大砚台,就是描绘“一带一路”沿线的风光和建设发展场面的,此《一带一路》砚入展北京世园会,而《琴棋书画》砚荣获长三角伴手礼第一名,多件作品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宁夏贺兰博物馆、安徽地质博物馆等收藏。

2019年起,他亲率四人,花费两年多时间,选取歙砚中的上品石材,雕刻了两座一模一样的“延安宝塔”,塔呈8角,共9层,由20方砚石、18方砚台组合而成,其上有30多幅精雕的图案,命名为《延安宝塔——峥嵘岁月·复兴之路》,全景呈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以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此作品立意高远,主题鲜明,雕刻精细,受到多方面的肯定和赞扬。其中一座,已被国家非遗博物馆收藏。

在我采访时,胡秋生接打多个电话,是为了落实县里要举办的一个非遗活动。他说,搞这样的活动,我有经验,那些外地名家我熟悉,应该把他们安排妥当,使活动顺利开展。是的,胡秋生有社会责任心,勇于担当,曾主动支持多个重大活动,如承办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子项目、承办四届“和氏璧”杯非遗(歙砚)技能大赛(荣获省市县四次特别贡献奖)、承办“徽州百工”大奖赛(荣获黄山市总工会特别贡献奖)、承办全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砚台雕刻工技能竞赛,等等。

多个电话打完,那活动的前期工作大概基本布置好了,胡秋生松了一口气。他望望我,突然站起:“等一下,给你看一样东西。”他跑上楼,瞬即下来,手捧一方砚台。哇,青绿色的砚台,雕刻的是一条鱼。我用手指卡着量量,这砚台长9寸左右,宽半尺模样,半寸多厚。摸摸砚台,很是细腻温润,我心里一激灵:“这是庙前青的?”

“是啊!延安宝塔雕好后,我放松几天,休息时却又顾虑砚石品种一事,于是找出那年从庙前砚坑捡来的这块砚石,看着看着,就动手雕刻了。它原来是菱形的,根据样子,我略加思索,就把它设计为一条鱼。”看看这“鱼”,他继续说道,“我和程明铭先生(程明铭生前是地质高级工程师、歙砚研究著名专家)是朋友,他送我几本关于歙砚的书籍,我都看过了。印象很深的是,他们考察后认定,庙前青砚石产于歙县岔口的庙前村,而非婺源的龙尾山;经过检测,庙前青砚石生成于十几亿年前,和婺源歙砚中的龙尾砚石是同时期的,也属老坑砚石啊!联系自己的实践,我雕起庙前青砚石来,感到其硬度和龙尾砚石差不多,而且比后者均匀。这一块砚石是青绿色的,经过打磨、上蜡抛光,颜色要鲜艳些吧。你仔细看看,上面有纹理的,还有一些微小的黑点,以后如有此类砚石,都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雕刻。你摸过的,它很润滑,同样很发墨的。如果能实施新的勘察,在庙前村那儿找到富矿,进行开采,那对于提供大量新的砚石,促进歙砚的发展,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胡秋生把自己的砚雕事业,纳入整个砚雕发展的坐标系,追梦永不停息。如其所盼,庙前青若能有新的发现,新的开采,新的使用,将是歙砚发展史上的大幸之事!

作者简介】吴宪鸿,男,歙县白杨人,北岸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回乡当过农民,文革后恢复高考即升入高校读书,毕业后历任中学教师、县委政研室干部、乡镇领导,是十四届县人大代表,曾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县先进工作者、县先进乡镇人大主席、市党委信息先进个人、市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省委宣传部、省人事厅授予“全省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从事业余创作多年,在国家、省市县报刊上发表大量的文学、新闻和理论作品,多次获奖并被转载,如报告文学《大富翁带出小康村》在《民主与法制》上发表后,获全国“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一等奖,《一扇荟萃众明星》在《上海滩》发表后,被《作家文摘》转摘,《黄山脚下浦江人》在《上海滩》发表后,被《黄山》杂志全文刊登,论文《农村掀起兼并潮》在《乡镇论坛》等三家国家级两家省级报刊上登载。近几年,从徽城镇人大主席的岗位上退居二线后,撰写了许多散文、徽文化研究的文章及徽州故事,特别是致力于反映古徽州文化的“徽州逸事”系列小说的创作,有意识地把古徽州的乡村概貌、风土人情、传统美德、方言土语、民歌童谣等徽文化的元素融合其中,使细节描绘逼真,故事生动感人,人物典型丰满,已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二十余篇(次),其中的《新桥》与《绝食》分别刊载于《四川文学》2010年第4期和第11期的头条位置,《春茶》刊载于《四川文学》2011年第5期,——该期新增“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特辑”,《春茶》虽列于其后,但还是摆在原来所有栏目的首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山东师范大学的文学评论家、教授张丽军博士曾撰文对《绝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在各级报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为:中篇小说1部,短篇小说(含小小说)41篇,报告文学17篇,散文48篇,故事24篇,共计40余万字;小说集《故园风》正在印刷,不日将正式出版。

(责任编辑:吴蜀丰 )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