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 明朝官员博士廷尉(国家司法部部长)
时间:2022-12-30 22:48 来源:天下吴氏网 作者:吴天下 点击:次
天下吴氏网讯(吴蜀丰)【编者按】吴氏开姓始祖泰伯公,传代始祖仲雍公。旷古绝伦的胸怀,泰伯奔吴三让天下,成就周王朝八百年江山成为千古颂扬。孔子《论语》第八篇《泰伯》,司马迁《史记》第31篇《吴泰伯第一世家》均有记载。康熙皇帝题匾《至德无名》,乾隆题匾《三让高踪》。吴姓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七次建国,吴姓在中国百家姓中目前排名第九位,据不完全统计,吴姓全球人口近3800余万人,无论在政坛、军事、工商、科技、文学艺术、医学界等行业,从古至今吴姓人才辈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据不完全统计,吴姓当代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达70余人。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吴有训。他的得意门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如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赵九章、冯端、胡宏纹、王竹溪、葛庭燧、彭桓武、余瑞璜、林家翘、戴振铎、任之恭、黄昆、王大珩、龚祖同,陆学善、陈芳允、赫崇本等都曾是他的学生。 吴姓开国将军48名。国民革命军吴姓将军79名。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投诚的吴姓将军16名。吴姓 书画名家吴道子,吴冠忠。知名作家吴承恩,吴敬梓等。 吴姓在医学界,从古至今,医学名家比比皆是,著有《吴氏儿科》《古今医方集成》《病源辞典》《药性辞典》《医药精华集》《诊断学》《儿科要略》《吴克潜医案医话集》等著作的近代医学家吴克潜。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温疫论》作者吴又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神之一 保生大帝吴夲,三国时著名医学家华佗弟子吴普,著有《吴普本草》六卷,又名《吴氏本草》。乾隆题名《医宗金鉴》总编撰吴谦, 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安宫牛黄丸”发明制造者吴鞠通。清代医学家被称为中国医学史上“外治之宗”吴尚先。当代肝胆外科专家,中科院院士吴孟超。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吴祖泽,中西医结合专家吴咸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出版有中医药刊物《吴氏九世中医秘验方精选》《吴氏中医秘验方精选》《房事与性病秘验方集锦》《吴氏九世中医神奇秘验方》《中华名医验方精选》《易经正宗》《易经求真》《易经解密》《小儿推拿》《肿瘤癌症的临床诊治》《针灸临床运用》等专著25部吴氏至德堂中医第十代传承人吴风平。第十代中医传承人黔苗谷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吴恒等。 吴姓子孙不仅在祖国内陆迁徙,还远播国外。早期吴姓主要迁往邻国旳越南、日本、朝鲜,后来又陆续迁往南洋诸岛繁衍生息。吴人东渡日本是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吴国王室的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是吴太伯的后裔。吴王寿梦四子季扎的五十世孙吴权于939年在越南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一位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裔,在越南200多个姓氏中吴姓排名第六。东汉时吴风进入朝鲜,在朝鲜143个姓氏中吴姓排前20名。吴姓移名在美国旧金山、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缅甸及欧美等地,吴姓子孙几乎已遍布全球。 巾帼不让须眉,远古黄帝之母,中华民族以黄帝作为共同的始祖,据《路史·国名纪》记载:这位伟大的始祖黄帝的母亲,正是古代吴人的一位女姓成员名叫吴枢。《三国演义》吴国孙坚之二夫人吴国太(孙权之母,亦称吴太夫人)。刘备四夫人是吴夫人,车骑将军吴懿之妹。历经六朝,辅佐四帝,中国历史上唯一与皇帝走完金婚宋高宗的皇后吴瑜,她凭借着美貌和聪慧,一路从才人升为皇后。在无儿无女的情况下,稳坐后位五十五载,不仅被丈夫宋高宗宠爱了半个世纪,还先后受到了宋孝宗、宋光宗和宋宁宗三位皇帝的优待和敬重,最终以八十三岁高龄安然离世。历史上称其为宪圣慈烈皇后。当代吴姓名人有三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吴学谦、吴桂贤,曾为美国造原子弹的“核弹女王”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健雄,原全国人大常委委员长吴帮国,原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台湾原台北市市长、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等。 吴公,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召以为廷尉。吴公荐洛阳人贾谊,帝召以为博士。对诸子百家学说十分精通,其事见于《史记》和《汉书》贾谊传,吴公与李斯同邑,说明他也是上蔡人,并曾学事李斯,当过李斯的学生。明代李本固《汝南遗事》:“汉河南守吴公墓在邵店东北隅。重兴寺,明嘉靖间土人创立。后佛殿掘得墓砖甚多,次获一碣,上有汉吴公墓字。”邵店在今河南省上蔡县南部,为宋代上蔡三镇之一。宋王存《元丰九域志》“上蔡,州北五十五里,二乡,东岸、苽陂(即今华陂)、邵店三镇。 吴公葬于此,其或为邵店人。《汉书》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廷尉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司法部部长,是古代官职名,也称大理寺卿,是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廷尉是秦朝开始设置的官职,主要管理法律、司法方面,其官阶与清代的大理寺卿相当,清朝大理寺卿是正三品官职,所以廷尉也是正三品官职。 每年全国断狱总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州郡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廷尉也常派员为地方处理某些重要案件。有的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廷尉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诸侯王或大臣。礼仪、律令皆藏于廷尉,并主管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于分、寸、尺、丈等度量标准之事,亦由廷尉掌管。 东汉时省去右监,四廷尉平省为左平一人。廷尉人选常常择取出身于律学世家者,如顺帝时吴雄,三世廷尉;郭躬一家,以传习小杜律著称,数世之中,任廷尉者达七人之多。东汉时权归台阁,廷尉处理案件有时也须听命于尚书。遇有重大疑案,廷尉与尚书共同审理,开后世大理、刑部共司刑法的先例。 魏晋南北朝廷尉职掌与两汉无区别,北齐易廷尉名为大理寺卿。唐代形成京师案件由大理寺卿负责审理、判刑,由刑部复核的制度。元代不设大理寺,审判由刑部直接进行。故至明代恢复大理寺后,受元制影响,又改变成京师案件之审判归刑部,大理寺卿仅负责复核的制度。 在古代中国,“博士”这一称谓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后来演变为一种重要的官职,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实践能力。古代的“博士们”除了精研传统经学,还是法律、书画、医学、天文乃至算数、音律等领域的专家,可谓是博古通今、多才多艺…… “博士”称谓可追溯至战国,后来演变为一种官职,博士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指的就是学识渊博之人,就像颜师古所说:“博士者,多闻之士。”这一时期见诸于史籍的博士已有数人,例如《战国策·赵策》记载赵王见到郑同时说:“子南方之博士也,何以教我?”《史记·循吏列传》记载:“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这些人都是当时富有学识的士人,是“博物通达之士”, 因而被称为“博士”,并受到人们的尊敬。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