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网讯4月7日,应无锡市新吴区泰伯文化研究会秘书处吴卫祖老师之邀,前往梅里古镇御品环球宴会中心参加第六届全国泰伯论坛。去年,泰伯论坛征集论文,我提交了《为政以德:党的二十大报告传统文化理念解读与泰伯至德精神的无锡实践》;没有想到,论坛公布优秀论文,余忝列其中,自是意外的惊喜。
近年来,逐步进入吴文化与无锡地方文化研究领域,多次参与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新吴区泰伯文化研究会等吴文化研究机构主办的诸多活动。这些研究机构,多由吴氏宗亲举办,又与吴氏宗亲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吴氏宗亲在吴文化传承与研究上的自觉与担当。
不过,从几次的参会感受来讲,热闹有余,精彩不足,还需要主办方深入的思考、研究与策划。尤其是,论坛与宗亲活动的杂糅,吃大席,唱大戏,既炫又喧,更像是吴氏宗亲的自我欣赏与自娱自乐。无锡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说,吴文化不是吴氏文化,更不是吴氏宗亲文化。我的理解是,不能把吴文化研究家族化和狭隘化。
当然,主办方也看到了这些问题,力求打开大门办论坛。即如吴卫祖老师在论坛上作会务工作报告时所言,要有开放的胸怀与气度,才能让论坛走向更高的层次(大意)。本次论坛优秀论文奖者,以大专院校的科研工作者为主,既可看出主办方在“开门办会”上的远见卓识与不懈努力。
在此,我不揣冒昧,与吴老师及研究会同仁商议。在后续的论坛及相关活动中,可否将宗亲活动与研究活动做一个区分。宗亲活动,以热闹汇聚亲情,宜采用联欢会的形式;研究活动,以安静推动深入,可以采用交流评议的工作坊形式。如此,一动一静,是为两全。
吴卫祖老师是无锡吴氏宗亲与吴文化研究组织的核心骨干,在宗亲文化与吴文化研究上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他既是全国泰伯论坛的秘书长,担任《梅里之声》《季子风》《延陵韵》等文化期刊的编辑与校对工作,在谱牒修撰上也有诸多成绩。
与吴老师微信联系已有多年,只是屡次错过,未能得见尊颜。本次论坛,刚进大门,就看见吴老师向前走来,精神矍铄,步履坚定,铿锵有力;论坛上,吴老师的报告,更是中气十足,挥洒自如。眉宇间,皆是来自骨子里的文化自信。
除了在家族文化传承上的不懈努力,吴老师在书法、诗词、盆景上也用力颇深,自成一家。
日前,我筹建“一鉴书房”,希望方家惠赐墨宝。一鉴书房,致力于收集吴文化与无锡地方文献,遂向吴老师求赐墨宝,吴老师欣然应允。不日,吴老师大工告成,先示我照片,后在论坛上赠予。吴老师书法,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的书卷气,锋芒内敛,中和圆润,温文尔雅,气韵生动。
本次相会,吴老师还赐我大作《五一先生诗集》及《季子风》《延陵韵》《华夏吴氏情》多部。《五一先生诗集》是吴卫祖老师在“工之余,饭之后,茶之暇,游之闲,尝试用古风、近体、词、曲、现代散文及自由诗体”汇集而成的诗集。虽“诗难,不易写”,但吴老师还是在“甜、酸、苦、辣、麻、咸、涩的人生”中构建着诗意的生活,“偶或垂钓凭阑茶,忙里偷闲观游鱼”,从而实现了在这片土地之上的“诗意的栖居”。
余“不知诗”,有时“诗兴大发”,亦不免附庸风雅,作几首打油诗。面对尘世的纷繁芜杂,仰望浩瀚的文学星空,不正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吗?
《五一先生诗集》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吴老师书法、诗词与盆景的和谐统一。其中《茗赏集》,即为其“饲花弄桩”之盆景艺术的诗词呈现。《咏腊梅》:“素心馨浓满枝挂,冰封雪飞浑不怕。花后嫩叶换旧貌,更有老桩爆新芽。”着一“爆”字而境界全出,是为“剪落惊风雨,桩成泣鬼神”,写出了盆景艺术家苦心孤诣与精巧构思。
世人写近体诗,多求工,或以格律的工整显示自己的文学水平。然而,“词不害意”,对意境的营造才是诗歌的核心追求。若过分求工,当今人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接近诗词创作呢?还是一位老友说得好,“宁肯终生不学诗,不做寻章摘句虫”。吴老师对诗词艺术的追求,余心有戚戚,“或孤芳自赏,或敝帚自珍,或黄土当金”,虽“小儿学泳,狗爬潮”,又能如何?
是为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王永春
2024年4月12日于藕塘一鉴书房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