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瑞清
一、国家大法至高无上的法治观
季札多次礼让王位,意志坚如磐石。据《吴越春秋》载:“季札贤,寿梦欲立之。季札让曰: 礼有旧制,奈何废前王之礼,而行父子之私乎?’”其后,长兄诸樊欲“授国于季札,季札谢曰:‘夫嫡长当国,非前王之私,乃宗庙社稷之制,岂可变乎?’”《左传》载:吴王余眛也欲授位于季札,“季札让,逃去。曰:‘吾不受位明矣。’”最后,正值季札奉吴王僚之命出使在外,惊悉吴王僚为公子光(阖闾)所弑。公子光表示,愿致国于季札。无论其出于真情或假意,“季子不受……
去之延陵,终身不人吴国。”(《公羊传》)。季札始终坚持让国,其理念是周礼为治国的定海神针,至高无上,任何人都不可违背,不能以私情乱了宗庙社稷之制。季札始终不渝坚守的法治观,至今仍熠熠生辉。
二、审时度势未雨绸缪的安全观
春秋战国时期处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时局风云变幻、暗流涌动。 公元前 544年,季札奉命出使各诸侯国。《左传》载季札观乐:“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又载,季札在诸侯国访问:“见叔孙穆子,说之。谓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择人。’……聘于齐,说晏平仲,谓之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聘于郑……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之以礼。不然,郑国将败。’适卫,……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季札周游列国,对各国兴衰大势了如指掌、洞若观火,以一双慧眼明察秋毫、发现异象,屡屡做出大胆预测,警示安危。季札的这些预见,后来大都应验了。那么,他是何以做到“见微而知清浊”呢?西汉史学家刘向《说苑·政理》记载季札的一则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延陵季子游于晋,入其境曰:‘嘻,暴哉国乎!’入其都曰:‘嘻,力屈哉国乎!’立其朝曰:‘嘻,乱哉国乎!’从者曰:夫子之入境未久也,何其名之不疑也?’延陵季子曰:‘然,吾入其境,田亩荒秽而不休,杂增崇高,吾是以知其国之暴也。吾入其都,新室恶而故室美,新墙卑而故墙高,吾是以知其民力之屈也。吾立其朝,君能视而不下问,其臣善伐而不上谏,吾是以知其国之乱也。’”可见,季札善于从实际出发,精细观察、科学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导向,果断提出化解危机的对策建议,以做到胸有成竹、有备无患。他的神奇,源自于底蕴深厚的学识修养、特有的政治敏感力和政治洞察力,以及作为杰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故而,南梁文学大家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第七》有妙评:“是以师旷觇风于盛衰,季札鉴微于兴废,精之至也。”
三、修身达节诚信守诺的道德观
《大学》中有“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道德与治国的关系,由此一目了然。
1、三让王位是季札品德操守的最集中体现。季札礼让王位时曾表达心迹曰:“昔前君有 命,已附子臧之义。洁身清行,仰高履尚,惟仁是处。富贵之于我,如清风之过耳。”(《吴越春秋》)对于季札之节操,西晋左思著、唐李善注《文选注·吴都赋》载:“李善曰:‘端委、至德,大伯 也。高节、克让,延陵也。’《左传》……札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季札视道德操守为生命,认为最高境界达节为圣,守节次之,失节为下。孔子高度赞扬延陵季子之德:“子曰:前延陵季子,其天民也乎?”
2、徐墓挂剑,是季札诚信守义道德楷模的生动写照。季札出使之初,北行造访徐国国君。徐君很喜欢季札的宝剑,却没有冒昧请求,季札心知肚明,内心已然,只因宝剑为出使中原各国所必佩,故未立即奉献。出使归来又经徐国,徐君已死。季札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墓树木之上才离开。他说,当初我内心已经许诺给他,怎能因为徐君之死违背我自己的心意呢!作为中华诚信第一人,季札深知诚信守诺对于治国者来说,是修身之大德。常言道,民无信不立。唯有取信于民,才具治国之德,才是治国之道。季札惟德惟贤,挂剑酬心,是登上诚信守诺道德高地的又一丰碑,义薄云天、感天动地,历来受到普遍推崇与高度赞扬。
3、季札之德改变了吴国形象。最初,吴国被中原诸国视为蛮夷之邦,以至《春秋》记事,将吴国国君贬称“吴子”,“子”的爵位在公、侯、伯之下。《公羊传》更出于民族偏见与地域偏见,甚至不愿意承认吴国有国君(“吴子”)、有大夫,并解释说,《春秋》将吴国国君升为“吴子”,承认吴国有国君、有大夫,是因为吴国有了贤德的季子。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彰显季札的高尚品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泰伯奔吴,以至善至德实现了吴地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第一次融合,而寿梦振兴吴国、季札聘问中原,又以至仁至义实现了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深度交融,昭示着吴国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具有了德化之气、人文之光,正在走向开放大度、诚信守礼的大国之路。季札作为卓越的外交家出使中原、观乐会友,以其至德修为和君子人格征服了诸国高层,在中原大地赢得了尊重与荣耀,成为推动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交流交融的功臣,并且极大地提升了吴国在诸夏心目中的地位。
四、慎举择贤事关国运的人才观
季札认为人才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在出使鲁国观乐时,季札赞美唐尧虞舜和周文王等 治国精英带来了国运。季札对鲁国大夫叔孙豹说,您好结交朋友却不善选人,而君子重在识人选人。您身为鲁国宗卿,肩负着国家大任,如果不善于择人,怎么了得?为政者要有好善之德,也要有识人择人用人的能力,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决定性因素。叔孙豹是春秋贤人,有名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而声名远播,他认为只要其中之一有所建树,就会流芳百世,虽逝犹生,史称“三不朽”,被历代名贤列为座右铭。然而,因为“好善而不能择人”,晚年因用人失察导致家破人亡。这说明了为政者即便有较高的品行,也不能代替择贤任能的秉赋与才能。尽管没有发现季札关于人才标准的专论,但是,从他批评孙文子“辩而不德”来看,他主张人才必须德才兼备。季札出使卫国时说“卫多君子,未有患也”(《左传》),点明了心目中理想的人才,就是“君子”。季札所谓君子,不仅有卫国的蘧瑗、史狗、史鳍、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等人,还有其他诸侯国的叔孙豹、晏婴、子产、叔向等历史杰出人才。季札自身当然在君子之列。孔子在季札去世后,手书十字碑盛赞其为“吴延陵君子”,司马迁赞叹季子是“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便是明证。
五、宽严相济教化为先的仁义观
季札一生守大节、行大义,奉中庸之道,与人为善、菩萨心肠,是仁义礼智信的代表和千古圣人。诚如司马迁在《史记》盛赞季札“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季札不走极端,善于帮助人、救赎人。他发现卫国孙文子在国丧期间钟鼓齐鸣、欢宴作乐、不守礼义,当即评说其处于非常危险之境,孙文子闻之,立即改正。此事受到孔子称道,曰:“季子能以义正人,文子能克己服义,可谓善改矣。”(《孔子家语·正论解》)面对公子光发动宫廷之变,季札清醒地认识情况复杂,他尽人事、听天命,从容应对。首先,在原则问题上立场鲜明,严厉批评公子光违背祖宗之法犯下弑君篡位之罪;其次表明,“尔弑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是绝对不会与其同流合污的;其三,如果因此杀了公子光,“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吴越春秋》);其四,为了维护国家的团结、统一与稳定大局,作出较为合理的裁量和决断,承认了公子光阖庐为吴国新君。
历史发展证明,季札的选择是有远见卓识的。阖庐登基,治国有方,成就吴国的霸主地位。《公羊传》盛赞季札不受王位、不杀阖庐的决断:“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精华第五》也推崇“吴季子释阖闾”的正确抉择。
六、重农躬耕的农本观
农业、农耕乃衣食之源、文明之根。中华古国的传统经济形态是农耕经济,中华传统文化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农耕又创造出相应的文化环境,产生了特定的政治道路,并且影响了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相传大舜曾躬耕于今常州市天宁区与江阴市交界的舜山,留下舜水、舜田等遗迹。季札三让王位来到舜山脚下“弃其室而耕”,承继的是《周礼》祖训,坚持的是国之重者农耕文明。他踏着先圣舜帝之遗迹,效仿泰伯、仲雍之高节,不离不弃相守于延陵,在处理国事同时,以农为本耕于斯、逝于斯,在中华农耕文化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七、克勤克俭的生活观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俭之为德,由来已久。《尚书·大禹谟》载虞舜称赞夏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当贤。”季札观乐议政赞扬“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出访时指出郑国当政者奢侈过度、国家大难就要临头,均表达了为政尚俭的理念。季札以身作则、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从他的葬子之礼可见一斑。出访归途,跟随身边的长子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他肝肠寸断。古代对死者的葬礼讲等级规制,王孙葬礼本应十分隆重,按照吴地习俗还应叶落归根、魂归故里。季札因朝廷有变、国事在身,必须尽快返回吴都,没有送子归葬延陵,也没有讲排场、比阔气,选择就地薄葬,礼仪从简。孔子前往观礼,曰:“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称赞季子是“吴之习于礼者也”(《礼记》)。
八、利民惠民的民本观
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萌生于商周时期。《尚书·五子之歌》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被看作是中华传统民本思想最早的经典表达。季札爱民,其爱民之心源于民本思想。务德安民,是季札民本思想的核心。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孟子·离娄上》)季札反对各国争战,曾大义救陈,成功止战。《左传》载:“冬,楚子期伐陈。吴延州来季子救陈,谓子期曰:’二君不务德,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以为子名,务德而安民。’乃还。”这是公元前485年楚国伐陈,季札为避免生灵涂炭,以92岁高龄,奋不顾身来到前线,力劝楚子期休兵,让百姓免受战争之苦,保持了一段相对稳定的生活。季札在延陵封地,也屡屡关心平民疾苦,留下许多佳话。在季札躬耕地舜过山,流传着枣树挂钱的传说。一次季札带家丁下山办事,忙了一天,家丁饥渴之下摘吃了农家的枣子,季札发现后责骂了他,并随身取出一吊钱,挂在树上作为赔偿。
【作者简介】徐瑞清,江苏省季子文化研究会、常州市季子文化研究会。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