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徽州乡村文化节在安徽黄山深渡镇举办
--黄山市和谐徽州文化交流服务中心吴琳出席盛典
中国报道讯(记者吴蜀丰)首届徽州乡村文化节2018年2月1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举办,来自澳大利亚、法国、荷兰和国内外的几十位文化、旅游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组成的嘉宾团,以及从远在百余公里之外、著名的戏剧之乡——祁门赶来的两个农民表演团队参加盛典。
黄山市学知研学教育有限公司董事长、盈科美辰国际旅行社黄山分公司总经理董胜垂先生与黄山市和谐徽州文化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吴琳应邀出席。
深渡镇党委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深渡镇全心地致力于打造深渡特色小镇之际,迎来了这场旷世的、以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徽州经典传统民间戏曲和民俗表演的盛会。除了惊喜,我们更是感动,感动活动的发起和举办方的黄山市和谐徽州文化交流服务中心的吴琳主任对深渡安梅的爱心和无私奉献。据镇文化站和主管文化的分管领导介绍:吴琳主任、不仅持续6年响应我市鼓励以民间力量,致力于乡村文化建设和古居民的保护,并以认购的形式成功地加以修缮、保护和展开以徽州文化公益展馆的形式加以维护、利用,更是于去年春天将开办在歙县古城东谯楼(阳和门)楼上的“徽州宗族文化与戏曲文化博物馆”直接迁到了安梅,并以其多年积蓄的徽州文化研究成果收藏的众多文物和文献资料,以及广泛的社会资源,筹划了以我镇淮源村的安溪、梅林两个村民小组为项目地,以“徽州研学第一村“暨”徽州文化博物馆群”为底藴和卖点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一村一品”战略的卓越而艰苦的实践。为此,我镇还以其长期致力于公益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付出,而将其发起的“徽州研学第一村”暨徽州文化博物馆群建设项目,列入扶持的对象。预祝该项目在新的一年里的灾后重建和深度实施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淮源行政村属下的安梅自然村,这座平日名不见经传由几乎连着的安溪、梅林两个村民组构成的不大村寨,从上午九点开始,陆续莅临了包括来,他们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为了祝贺安梅村正在尝试以“徽州研学第一村”暨徽州文化博物馆群这样一种国际共通的、有效保护乡村建筑和村落文化的形态,力促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实践,尤其还因为发起这项活动和长期致力于徽文化研究和乡村再造的实践家和始作俑者、我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门下的黄山市和谐徽州文化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吴琳,年关将至的几通呼吁关注、支持乡村文化发展的电话和微信沟通的撬动。
吴琳因响应市政府曾出台的,呼吁民间力量介入对农村古民居的认购和原地修缮、保护与利用的号召,已于2012年以来,倾其所有,并带动几位热爱徽州文化、并极其关切古民居命运、愿意量力投入资金参与救护工作的自愿者,实际于该村斥资二百多万,抢救保护了六幢晚清、民国的古民居,并以展陈多年收藏的各门类徽州文化载体的公益博物馆的业态,来完成原地修缮之后的传续、利用和带动村落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诉求。
去年以来,适逢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并再三强调了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性,以及深渡镇倾力打造文旅特色小镇的强劲推动,这些可敬的志愿者们,感觉到了先期参与保护徽州文化的决策考量和付出,越来越有意义,而领头的吴琳主任更是毅然决然地,将义务开办在歙县古城东谯楼(阳和门)楼上五年,以及对岸河西会馆的徽州宗族文化博物馆、徽州戏曲文化博物馆,迁徙到认购、认领保护古民居、古祠堂的安梅村,并亲自带头捐款、捐物和发动群众,把两个村中闲置、废弃多年,甚至倒塌的胡、余两姓氏的四座祠堂陆续予以修缮。为达到合理利用与永续保存的目标,吴琳放眼全球并针对国内兴起的中小学生接受旅行教育和研学的新态势,尤其注重扬长避短,在该村资源不足与其他著名村落竞争的情况下,发挥自身研究徽州文化的优势,提出并上报了“徽州文化博物馆群”这样一个国际通行和称许的业态为抓手,力争在三五年内再融资千万,试图对村中的两座濒危和已部分倒塌了的大型的生产队茶厂和礼堂进行全面修缮,力求将其改造为能容纳二、三百学生以上食宿,从而有机会深度体验农耕生活与参观、学习到丰富的徽州文化知识为见长的研学教育基地。
临近春节,中华大地又一次迎来了全新内容、全新格局、全新力度的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并明确阐明了鼓励企业和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针对农村的帮扶、开拓创新和兴业发展。为庆祝党中央这一利国利民的新举措,并考量配合深渡的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尤其设身处地地想为长期留守村中的老人和孩子、长年辛勤务工于外地的乡亲们献点爱心,吴琳近日克服重重困难,谋划了这场既能娱神娱人、启迪文化,又能教习、传承列入徽州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典戏曲文化和民俗表演的盛举,以不负乡亲们对他们这些外来自愿者和文化垦荒人的热望和期盼。
在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原以恢复安梅“抬汪公”(又称嬉菩萨,指的是隋末唐初之季,乱世保境安民、盛世忠君爱国的一千年前的勋烈、徽州一府六县和多地多省份都共同推重的民间信仰民俗活动)为指望的文艺活动,不断被放大到很多节目都自愿参与表演的盛况,于是便有了今天的这场以胜任为“徽州乡村文化艺术节”的形态,完满地诠释了主办方和乡亲们多少年来,想都不敢想、几乎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心愿。同时,也不无考量借助祁门芦溪和马山的两个农民演出队伍的倾情奉献而力促该村勤奋上进的青年,虚心请教这些穿越般远道而来的卓越艺人,学习他们经典的徽州戏曲表演技艺,力争在未来自己村落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上,能做到自力更生,并世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