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原创作品 >

论季子文化对培育国家栋梁的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4-04-27 13:39 来源:至德天下网
文/吴金海
      季札作为泰伯第十九世孙,是春秋时期吴文化杰出代表人物,与泰伯被同奉为江南人文世祖。他继承了泰伯“谦让、务实、开拓、创新”的至德精神,受到吴氏子孙以及社会各界的崇拜以至宋武帝的敕封。历经数千年以来,在其躬耕的延陵大地上已经凝聚成灿烂夺目的季子文化。其内涵由专家学者归纳成“谦让、爱国、敬业、诚信、清廉”等。数千年以来,一代一代后人在季子文化的熏陶下成为国家的栋梁。在各种不同的职业生涯中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以自己的努力践行传承了季子文化,以自己的智慧留下了许多与山河共存的史料,使季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谨以《吴氏大统宗谱》中所载自唐顺之起的数代人,五百年来不断地为吴氏先贤作的传、状为例,纵观季子文化对培育国家栋梁的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这是在浩瀚的谱牒史上鲜有的异姓中间传承交往的文化现象。从涉及的人物中,清晰地闪烁着季子文化的光芒。1、作者:唐荆川,作品题目:旸谷吴公传,作品时间:约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4年)。 2、作者:唐鹤徵,作品题目:给谏震华公传,作品时间: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 3、作者:唐庆赓:作品题目:尔修公传,作品时间: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 4、作者:唐锡晋:作品题目:无锡畔乳谱跋,作品时间:光绪十六年(公元1880年) 5、作者:唐锡晋:作品题目:匊青公传,作品时间:光绪十九年(公元1883年)
      一、唐、吴先贤在季子文化影响下的闪光人生
      上述四位作者,其中除了唐庆赓以外(他在文章中自述未入门间,即未及科第),其他三位分别载入在明史与清史中。《明史•唐顺之传》记述了他一生的辉煌业绩。唐顺之(1507—1560),明代常州人,毗陵唐氏第七世孙,字应德、号荆川,后人习惯敬称荆川公。著有《荆川集》《勾股容方圆论》等著作。荆川先生不但是有名的文学家,而且是有名的军事家,著名抗倭英雄,五十一岁那年被朝廷重新起用,任右佥都御史,兵部主事及凤阳巡抚等职。自此,他亲督海师狙击倭寇,屡建奇功。因久居海疆,身心劳累而足腹尽肿,1560年不幸病逝于海船之上。崇祯时追谥襄文。无锡惠山浜建有唐襄文公祠,以祭祀这位伟大的抗倭民族英雄。
      据《常州府志》三卷载:唐鹤徵,字元卿,号凝庵,武进人,抗倭英雄唐荆川之子。嘉靖十六年(1537)生。少以博学闻名,性格豪迈。明隆庆元年(1567)举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礼部主事。历工部郎,光禄寺少郎,光禄少卿,太常寺少卿。因屡次上书陈事,受人妒忌致贬,托病归里,到东林书院讲学。《明实录》载:(万历十七年1589)二月,升尚宝寺少卿唐鹤徵为光禄寺少卿。《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同年十月,升光禄寺少卿鹤徵为太常寺少卿。《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一十六。万历己未卒(1619),年八十又二。
      据《清史稿•列传》二百三十九载:唐锡晋(1847—1912),以字桐卿显。唐顺之第十世孙,无锡人。光绪十一年(1885)恩贡生,十四年(1889)授安东县教谕,改铨长洲,以出资助赈保道员。唐锡晋是晚清最杰出、最卓著的救赈官吏,史称晚清义士。他历时长达 37年,地域遍及山西、河南、江苏、山东、陕西、湖南、吉林、甘肃等八省,府、州、县计 51 处,行程东西南北中,数万余里,赈款百万余数。被誉为晚清义士,赈灾第一人。他殉职在赈灾的船上。为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在无锡惠山宝善桥堍特建唐桐卿公祠。
      由四位唐氏先贤所作传、状写出了吴氏先贤同样光照后人。
      1、《旸谷吴公传》载:吴杰,字士奇、号晹谷。武进人。弘治(1488年—1505年)中,以善医徵至京师,试礼部高等。积至太医院使(正五品),前后赐彪虎衣、绣春刀及银币甚厚。帝每行幸,必以杰扈行。 《旸谷吴公传》文所述的吴希孟,明《使朝鲜录》有载:吴希孟(字子醇,号龙津,1532年中进士)。吴杰长子。1536年11月13日,朝廷指派翰林院官员率领两个特别使团前往安南和朝鲜。龚用卿被选为正使,副使为户科给事中吴希孟。起草礼节及仪式的规章之后,龚用卿和吴希孟在当年年底出发,途径辽东,渡过鸭绿江,于1537年4月到达朝鲜的首都(今首尔,旧称汉城)。著有《云岗选集》《吴希孟诗集》等。(注:吴氏大统宗谱所载《旸谷吴公传》全文相与《明朝献徵录》卷七十八载《太医院史旸谷吴公杰传》同)。
      2、据《无锡县志》载:吴汝渤(1798—1883年),字匊青。无锡人。宝书子。贡生。蓝翎五品衔,官金山县训导。受知于林则徐。工骈文,精小学。同治八年,与许祥华、杨庭萼、朱诺等集资重建清名桥。《国学典》中收集吴汝渤诗词。《匊青公行状》载:府君讳汝渤、字匊青,姓吴氏,江苏金匮县人,系出延陵季子。肄业吴门紫阳书院,为前巡抚林文忠公入室弟子。曾任佐参军,任南汇、奉贤两县训导。
      3、《尔修公传》载:尔修吴讳凤楼,履泰其号也,年二十六游庠,越四年,补廪膳生。咸丰乙卯岁(1855)恩贡,候选直隶州州判。公之为人,事亲孝,觅甘旨必其素所嗜者。亲有疾,侍汤药,衣不解带。及弃养,哀毁骨立。乡里咸推重之。公秉性和厚,不轻易以声色加人,而人亦无不敬服。乡邻有急难,慷慨解囊,无不吝啬。道光己酉岁(1849)家遭回禄时公为绅董,平粜煮粥必亲自检点,置家事有安之若素者。咸丰六年(1856年)旱魃为虐,公多方筹划普济贫穷。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两个不同姓氏五百余年来不断涌现出国家栋梁式的人物,他们能相互欣赏、彼此尊重、友谊绵绵,这与他们成长在同一片土壤是密不可分的。季子文化让他们自幼就确立了远大的家国情怀,季子精神“谦让、爱国、敬业、诚信、清廉”成为他们做人办事的基本准则。
      荆川公曾经说过“晏婴、子产、叔向皆春秋之良也;而札皆有以规之。则札之人物,当在晏婴、子产、叔向之上”。晏婴、子产、叔向是春秋时期三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荆川公饱读经书,将季札的功绩置三位之上,可见,他对季札的膜拜之深。嘉靖八才子王慎中与唐顺之、归有光被文人墨客尊为嘉靖三大家,他对荆川公是非常之熟悉的,在《重刊校正唐荆川文学集》中是这样评价了唐荆川的“君于学盖所谓得其精华……则知其心之所通于季札孰为浅 深。……君仕为翰林编修……有吴公子轻千乘之国之节。”在王慎之心目中,季札的品德、智慧与担当在唐顺之身上已经得完美的传承与展示。与其父亲一样,唐鹤徵对季札敬佩至极,他在《给谏震华公传》的首句即是“公姓吴讳汝伦字文叙出延陵季子后”。而唐氏先贤著文中的几位吴氏先贤,对作为先祖的季札公更是敬重万分,不仅是血缘先祖,更是做人的楷模。《匊青公行状》载:“金山卸篆归年已七十余矣。……尤笃于一本纂修家乘。既修惠山至德祠复其旧观,值梅村泰伯庙就圯请于当事檄两邑令重加修葺,庙貌焕然。每逢春秋官祭率子弟宾赞如礼,虽老不衰。”。编修家谱、修葺祖庙、祭祀先祖成为他毕生的重要内容。
      二、季子文化中浸润唐吴两家先贤们的血液,铸就了他们的灵魂
      1、深厚的家国情怀
      当年季札三让王位之德、轻千乘之国之节,都是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肩负着吴国生存发展的重大使命。当时在中原诸侯国眼中吴国算已不上啥,公元前 546 年由宋国发起的“弭兵会盟”有十四侯国结盟,没有吴国一席。楚国还处处觊觎吴国。对吴国来说“国际形势”咄咄逼人,争霸斗争则有中原集中转向楚、吴、越。王余祭四年(前544年)季札临危受命出使交流,努力沟通交好,才改变了与诸侯国间的关系,确保了吴国的地位与安全。出使途中,随团出访的长子徵生急病而亡,即便如此,季札没有以“死者为大”的礼仪转回吴国去厚葬儿子,而是以国家使命为重,青山处处埋忠骨,将儿草草殓葬后挥泪继续进。鲁国末,史学家左丘明著《季札观乐》,记载了季札出使中的一个重大细节,真是这个细节展现出季札以国为重的形象和和智慧。他借用观乐赏舞的外交礼节,以细雨润物的方式,宣传了吴国立国的政绩,治国的方略,达到了树立吴国的威望,建立起互信友好的国家关系。《季札观乐》一文所述的“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美哉,周之盛也”、“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等等,紧紧围绕着吴国的发展史而巧妙地宣传吴国。即使他归国途中的坟台挂剑,绝不仅仅是他个人诚信品格的表现,而是彰显吴国愿意与邻国交好的形象,因为剑是吴国权威的象征。为此,要全面地完整地评判季札的精神,将其忠心耿耿的爱国情怀突出地肯定、着重地宣传显得更为重要。
      季子的家国情怀的精神哺育着唐、吴先贤们成长,他们是以生命的代价与敬业奉献的业绩展示季子文化的光辉。荆川公自嘉靖八年(1529,22岁)即以会试第一授翰林编修、兵部主事,其间曾经几次托词回乡,潜心研学。同僚评述:顺之本文士,于学无所不窥。廉洁自持,不入浊流。直到嘉靖三十七年(1558,51岁),由于出现南倭北虏,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他临危受命,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后调任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嘉靖三十九年(1560)他亲督海师因久居海疆,身心劳累而足腹尽肿,倭途中不幸染病,于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去世,为国捐躯于战船。崇祯时追谥襄文。还原当时历史,世宗帝后期崇信道教,不侍朝政,奸臣当权,导致朝政腐败,而“南倭北虏”之患始终困扰嘉靖一朝。要在那样的朝代里当官并不佞而存已经很不容易了。如荆川先生那样在步入晚年(五十一岁再被朝廷重新起用),亲督海师狙击倭寇,还屡建奇功,没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是万万不可能做到的了。
      唐鹤徴,性格豪迈,年少气盛,不入浊流。在任光禄少卿,太常寺少卿时,因屡次上书陈事,受人妒忌而遭贬,后托病归里,到东林书院讲学,这是与当时朝廷是离经叛道的危险举动。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东林党是一股进步的政治思潮,所主张的开放言路、反对宦官干政、反对矿税以及突破传统的以农为国本的经济思想,提出工商皆为本发展经济的新观点对治国兴国都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但遭到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迫害。不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唐鹤徵等东林党人的家国情怀仍对后人继续产生着正面的激励作用。受唐鹤徵的影响,其外甥孙慎行(1565—1636),官至礼部尚书。也积极参与东林党的讲学活动。编写地方志是唐鹤徽归里后的重要贡献之一,万历《常州府志》有序为唐鹤徵所作,落款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七月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两京太常寺少卿郡人唐鹤徵撰,万历《武进县志》由唐鹤徵乙丑年编撰。在唐鹤徽心目中“邑志为重如泰山”。81岁高寿时还在参与编写《常州府志》。
      唐锡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最卓著的救赈官吏。据《谋略学•人物志》介绍,“锡晋治赈,自乙亥至辛亥,凡三十有七年,其赈地为行省八:山西、河南、江苏、山东以及陕西、湖南,东至吉林,西至甘肃;其赈款过百万以上。义赈之远且久,无过锡晋”。赈灾过程中不顾个人安危,还得与贪官们斗争,“(光绪)十六年(1890),关中大饥,人相食,晋醵(音JU,凑钱)金四十万往赈,事竣,返安东。坐劾安东知县贪残。”他在赈灾中深得民心,“秋,淮浦被水,流民数十万汹聚,喻遣勿散,咸曰:“有司行赈不足恃,必得唐公。”时锡晋卧病,犹强扶而至,众见其来,驩(同歡)曰:“吾生矣!”乃各还归待赈,遂以无事。”宣统三年(1911),方筹赈江、皖,病日剧,越岁卒。先祖荆川公为抗倭捐躯在战舰上,后世唐锡为赈灾献身在官船中。唐锡晋临终前对儿子说了一番话,“救一人即救一家,救一家即救一国之贫弱,此予所欲为而未及为,须汝辈志之。”他的社稷为重、匡扶天下之志青天可鉴。殁后众思其德,受赈各省咸请立祠祀之。唐锡晋之子唐宗愈、唐宗郭曾是父亲从事义赈事业的重要臂膀,父亲去世后,唐宗愈出任中国义赈会长、唐宗郭出任秘书长。继续发扬唐锡晋行善入微的义赈作风。
      吴汝渤,虽为一介文人(肄业吴门紫阳书院,为前巡抚林文忠公入室弟子),当国有难时仍勇于担当。《匊青公行状》载:咸丰庚申(1860)粤寇下窜大江以南皆沦陷,两江统军吴方伯知其才,特招至幕中任佐参军,毅然协助保卫江南之战事。局势稍有平静,但奉贤尚在沦陷之中,府君即任南汇、奉贤两县训导,统带乡团导官军复城。见学舍有数千石,府君輙(che)籍之以倘官军,并乞其余以济流民全活无算”。真可谓将个人生命安危置之度外,在刀光剑影中首先想到是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与安危。
      2、恪守诚信千古传颂
      季札挂剑恪守诚信被唐吴先贤们作为崇高的榜样与做人的基本准则。尔修公吴凤楼,道光己酉岁(1849)家遭遇火灾,家产损失严重,但承诺的赞助救济粮食照常筹集捐出,并亲自直接到场作出安排。咸丰六年(1856)旱灾严重影响的家族经济收入,作为乡老可谓一诺千金,承诺的捐款还是多方筹款如数捐出,以救济更加贫穷百姓。唐锡晋义赈三十有七年,其赈地为行省有八,为什么众人要喊出“有司行赈不足恃,必得唐公。”关键他诚信如山,不负众望。1898年,淮徐海三州遭遇洪灾,他不仅捐出自己全部积蓄,还命长子唐宗愈赶回无锡老家向家族亲友借,家族亲友都被唐锡晋为人诚信所折服,纷纷捐款或借款支持他的义赈之急。晹谷公吴杰,以精湛高超的医技在弘治年间被徵召入宫,三年擢升太医院院判。他一心诚信以医为业,谢绝院事李宗周所荐入御药房。正德帝朱厚照佩服公之医德,喜叹:有医若此,乃不医朕也。要赏赐公禁卫衔蟒衣,公谢曰:臣以药囊侍陛下,此非臣职也。公致仕回到武进,稍葺室庐,治田园。
      3、乐善好施造福桑梓
      这是先贤们又一个光辉亮点。《匊青公行状》载君持已以廉而好急人之急。当客申时,同邑之避寇来海上者指不胜屈,府君皆是其缓急而赒恤之。乱平旋里,里人遗孤,宗祀或出资,助其婚嫁,事过辄忘,绝口不向人言。然犹终日与人为善,经理东林书院筹添膏火,拨助宾兴;举办同仁同善,普济诸善堂,穷民赖以存活;恤嫠育婴,事无不至;增设儒寡会以养士孀并课孤子之能读书者。尤笃于一本,纂修家乘,抚恤宗支,诱掖后进读书。既修惠山至德祠,复其旧观。值梅村泰伯庙就圯,请于当事檄两邑,令重加修葺,庙貌焕然。尔修公吴凤楼在乐善好施、造福桑梓方面同样值得赞颂。
      三、季子文化薪火相传,国家栋梁代代辈出
      历史文化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相抗衡,将遗闻旧事保存下来;虽然本文所涉家谱里所载的人与事已经成为过往数以百年,但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撑,被一代又一代后人所传承与弘扬。由此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国家栋梁。唐吴两姓,有史料所载的有数百名之多。 有政府高官、有军队将领、有商贾名家、有科技大师等等。唐荆川后裔中,十多代连绵不断兴旺至今的唐氏家族是非常典型的例证。毗陵唐氏第十九世孙唐君远(1901—1992),自 1921年承接父业后不断拓展,至 1936年建成了全国首家大型纺织印染全能公司。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委等要职。自幼就立志走实业救国、实业兴国的人生之路。在其创办实业最具规模时的三十年代,惨遭日本侵略军的迫害,在厂房被炸,原料被劫、市场被拦、自己被抓关进木笼、生命随时被毁的情况下,他誓不投降,出于唐君远先生的社会影响与威望,日本侵略者不敢轻易将其杀害。铮铮铁骨让《朝日新闻》发出了哀嚎:唐君远是日本在纺织行业的最大敌人。生前,他将所有的存款都捐给了教育事业,1999 年并带领唐氏家族捐资4000万元成立了唐氏教育基金会,后续捐款资金不断注入,实际捐款超过4亿元。唐君远的儿子、香港著名实业家、全国政协常委、美维科技集团董事长唐翔千先生在无锡海外联谊会一次招待会上深情地说:江南水乡无锡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的传承,自幼就听前辈讲述泰伯三让、季子挂剑的故事,这些真是我们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泰伯公第一百零八世孙吴仁宝,著名全国劳动模范、新农村共同富裕的带路人、华西村党委老书记,江苏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也是吴氏家族中现代杰出人物的代表。新农村共同富裕的带路人、五十余年如一日,奋斗在建设农村、发展农村、富裕农村的道路上。天下第一村的美誉不仅传遍华夏大地,还传遍欧美世界。“一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深厚的家国情怀成为他一生的追求与付出,创造出依托集体经济达到共同富裕的中国奇迹、中国希望。吴仁宝老书记十分重视对泰伯文化的宣传与传承,他出资支持成立了无锡市至德文化书院,并担任了书院的高级顾问。他指示书院一定要不忘老祖宗的好家训好家风,好好研究、大力宣传,特别是要让年轻人好好传承下去。2013年 3月吴仁宝老书记谢世后,儿子吴协恩接班担任了华西村党委书记,作为集团公司的掌舵人,继续创新开拓,将华西村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他父亲一样,关心和支持着吴文化的研究,亲自接待吴氏家族到华西学习访问,或派员参加文化活动。在他们父子的人生的足迹中,同样体现出博大宽广的家国情怀,拼搏开拓的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使他们的事业越做越大,为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村民的富裕幸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由于文史资料的厚实,季子文化在吴文化研究范畴内脱颖而出,华光熠熠,已经为广大学者、专家及季子文化爱好者重视和参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国家栋梁,其骨子里都深受着季札的崇高品德和优良素质的浸润。让季子文化更好地成为当今培养国家栋梁的重要营养元素,有着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3年 6月 30日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吧:“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学习、研究、弘扬季子文化任重道远。
      参考资料:
      1、《吴氏大统宗谱》卷首一、二卷
      2、《明史·唐顺之传》
      3、《常州府志》三卷
      【作者简介】吴金海无锡市新吴区泰伯文化研究会、泰伯吴氏祖地宗亲总会副会长。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