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至德12姓 >

吴希民解读儒道法三大家与至德精神的共同基础

发布时间:2018-05-03 00:14 来源:中国报道

我在第一章《东方文化战略与至德精神》中简单地谈了一下至德精神与儒家、道家、法家的关系。要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必须有比较大的篇幅来进行叙述,现把我研究的有关内容,分述如次。

至德精神是儒道法三大家的共同基础 我们知道,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交替时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是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关系、先进的封建思想与落后的奴隶主思想相较量的时期,也是作为封建时代的周朝战胜奴隶社会时代的商纣王朝时期,这个时期孕育出来的文明,就是中华文明开始阶段的萌芽和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出来的成果,由于原始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已经积累了很多精神财富,到了商末,周人的思想自觉地在商、周两大王朝交替过程中诞生了。西周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三大创建:一是礼乐之制、二是敬德保民、三是八卦易经和阴阳五行。礼乐之制有两大功能:治理国家和教育人民。敬德保民则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德是统治者最高的行为准则,王位是不会偏袒任何人的,有德者居之,保护人民,为人民承担责任,是君主依照天意做事的准则。八卦易经和阴阳五行学说由于有伏

羲画八卦,周文王推演八卦,成就了一种学说。这种学说在《洪范九畴》中,商逸民箕子向周武王说得有声有色,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很浓。特别值得推崇的是由于周太王长子泰伯公三让天下,创立了至德精神。这种至德精神就是德的观念、德的学说,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商末周初的思想政治大整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综合性成果,她的性质是初步的、混沌的、综合性的,他们互相包含,互相促进,抱成一团,形成体系。这是中华民族二千多年来发展的特定产物,这和大中华地大物博、人文思想长期大一统、稳固的社会状况分不开的,只有泱泱大国才具有这种恢宏博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的大量出现,各个阶级、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特定的诉求和意识,原来的混沌性质和胶和状况已经适应不了形势的需要了,于是出现了各种思想的深化和分工,加上当时的形势,知识出现爆炸性的结构调整,各种思想纷纷登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公元前四、五百年间,我国的各种思想和流派如火山爆发,喷薄而出。如火如荼,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儒家、道家、法家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是最具代表性的学派。

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韩非子的法家学派虽然各自都有自己的体系、学说,自成一统,他们都有自己的范畴、概念、定义和体系。由于他们都是在西周文化的母体中脱胎出来的,因此,在本质上都保留有德学的基因,都有着某种特定的联系。例如:儒家的仁学、道家的辩证法、法家的政治理论和势、法、术思想。都在不同方面体现了德学的本质特征。

儒家学说是继承正统的至德精神核心内容而形成的儒家学说,自从孔子在公元前五百年创立以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经过孟子以及后代的众多大儒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作为正统的封建道统、指导思想和伦理道德,为维护封建的宗法制度,维护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可以说儒家学说不辱使命,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她具有统治阶级的思想特征,具有无比的穿透威力,其他非主流思想始终围绕在儒家思想周围,时而互相印证,时而互相排斥、攻击。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始终都是处于从属的地位,起到辅助的作用。道家作为一种理论和思维的学说,给儒家以思想和方法上的印证和加强。法家作为对国家治理,律令的建立和健全,从制度上确保了封建社会江山永固,亦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孔子老而学《易》,韦编三绝,废寝忘食,讲明了儒家学说的产生、成长、发展、巩固和提高是离不开道、法两家。

儒、道、法三家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虽然有时会有不同看法,并且出现纷争,但是在德的问题上,在至德精神的面前,她们之间又是互谅互解的,很快会走到一起,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然整合。例如: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血腥统治和残酷镇压后,儒、法两家很快就合流了;汉朝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道、法仍然并行不悖,互相影响,如影随形。这些都说明这之间有一条纽带,将他们联结起来,形成一种内在的联系,是任何人都破坏不了的。这个联系就是作为至高无上的德学是大家都应遵循的目标和行为准则,虽然至德精神没有彰显出来,但维系民族生存的至德精神合理内核已在其中起作用了。

至德精神在封建社会的表现是道德和政治上的法律,形式和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变化使其意识形态也会随之变化,至德精神的内核也与时俱进,进入了比封建社会更进步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先进的生产力要求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先进的经济基础要求落后的意识形态必须改革,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不同时代的转换期到来了。

 资本主义的平等、博爱、自由、民主取代了封建社会的独裁、愚昧、等级森严和精神禁锢。社会主义不仅对资本主义提出了抨击,而且要革掉资产阶级的命。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不平等的,资本的积聚,必然拉大资本占有者的差距,富者更富,穷者益穷。要求财富的公平享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面临着发展问题,应该和平相处,自由竞争。资本家要将剩余部分贡献给社会,无产阶级要取得自己的劳动所得,改变自己的无产状况,逐步进入有产阶层。一旦人类社会进入共同富裕、福利共享、人民富足、国家祥和,世界就开始了步入大同境界。至德精神就会实现自身价值的凸现。人人都能谦让,又能开拓,从而逐步取代儒、道、法三大家的腐朽没落思想,将她们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华吸收和整合起来,把不合理的部分扬弃出去,把合理的部分汲收进来,德学理论就应运而生了。德学就是至德学说,就是在商周交接时期滥觞的、以民为本的“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敬德保民的思想。已经整合了三家并具有全新本质特征的东方文化架构,特别强调谦让开拓的至德精神指引,在思想上符合客观规律。在政治上讲民主、讲平等、讲和谐,要以德治国,以德治世,讲天下为公,讲为人民服务、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讲积极进取。在人与人、国与国关系上,要讲和平、和谐和发展。将资产阶级的民主法制思想与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结合起来,形成全新的思想政治体系。实事求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强调重视实践和物质第一的原则,又要讲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儒、道、法三家由于德学思想的出现,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进入人类的历史荣誉博物馆由于至德精神的本质是革命的、进步的,自己特有的不断发展基因和合理内核,在儒、法、道三大家的庇护下顺时应世发展起来的,是新时代的产物。

人类思想的新曙光——德学。德学是以至德精神为核心的,新时代全新的思想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至德精神产生了儒、法、道,经过三千多年的历程,又回到德学,仿佛是一个历史的循环回复,其实是螺旋式发展。儒、法、道已经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将合理部分移植充实到德学中,孕育出新的思想和学说,加进人类思维结晶,形成更新的体系,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至于用了哪部分,退出哪部分,何时进来,何时出去,这完全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具有内在规律性,这是符合历史辩证法的。

【作者简介】吴希民,世界至德总会主席,博士,军旅出身,通读儒、释、道诸子百家,对中西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有研究,并能融会贯通,率先提出至德文化为东方文化的旗帜,将吴太伯开创的至德文化总结成以“谦让、开拓”为主要内涵,并编著《至德论》力作,从而奠定至德文化完整体系,吴希民主席也由此被学术界誉称“至德文化研究领军人物”。2001年参加世界至德宗亲总会,历任永远名誉会长,副主席执行常务副主席、第一副主席,吴希民自加入了至德宗亲总会那日起就为了总会的发展深思熟虑着,丰富的学识下他提出了至德精神学说,在之后一直致力于将这一学说引导总会发展,上升到代表东方文化的精华在世界文明领域里推广而不懈的努力着。天下吴氏网总顾问。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