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思想与和谐社会至德思想与和谐社会
●吴洪激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和谐的。”孙中山先生也说过:“要维持民族和国家的长久地位,还有道德问题,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些话中的意思,都是强调思想道德的重要。这正是至德思想的两个核心: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
什么是至德思想?至德思想,就是吴泰伯公谦逊礼让的思想、开拓进取的思想。这个思想的提出,缘于至贤先师孔夫子对泰伯公一段精彩的评价:“秦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马。”吴希民博士在他的《至德论》(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对至德思想定义为“谦让开拓”四个字,我认为十分精当。德与得相通。在圣人的眼里,德者,道之见也。君子服人,依靠的是德,欲得天地之心,也要行德。德是人的精神的根本,是是非评判的尺度。早在西周时期,周人制作礼乐,隆礼重仪,便确立了以德为先的价值观念。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是周人的基本信仰,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把德与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有德,就会得到天佑;如果缺德,就会得到天罚。周之所以灭殷,就是因为殷缺德,天命将政权移交到了有德的周人手上。《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也说:“德,国之基也。”
孔子在《论语》中对德的重要性还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所恶也,不以道得之,不去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富贵是人们普遍希望得到的,但必须取之有道,若不以正道取得,这样的富贵是不应当要的。贫贱是人们厌恶的,但如不按正道摆脱贫困,就不能去做。老子在《老子》中也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易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天下事物中最柔弱的莫过于水,但水滴石穿的巨大攻坚能力,其他事物均不可与之相比,这是因为水有着不变的毅力。运用柔软的策略可能胜过强硬的方式,天下人无不明白这个道理。至德思想,就是孔子论述中的道,就是老子论述中的水,也就是胡锦涛和孙中山论述中的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理想,古代称之为“志”,是人的奋斗目标,是对未来的想象和追求。信念,则是真理的坚信和价值的认同,坚信未来美好且必定实现。二者相互依存。可以说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著名诗人流沙河也有一段到位的表述:理想信念是石,可以敲出星星之火;是火,可以点燃熄灭的灯;是灯,可以照亮行夜的路;是路,可以引领走向黎明。可见,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泰伯公至德思想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就是通过谦让开拓,达到以和为贵,达到弃恶扬善,达到财富积累,达到公正平等,最终消除争夺,消除贫困,净化人心,净化社会,共同富裕,和谐发展。可以说,至德思想是一种进步文化,是人类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在维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引导和精神力量。
什么是和谐社会?至德思想与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以民为本的社会,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一个诚信友爱、安全有序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是以“和谐”作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它追求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与人和谐,人与大自然和谐,物质与精神和谐。这也是至德思想的主要特征与精髓所在。具体来说,和谐社会有五大特色:一是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二是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增强社会的创造力;四是通过加强民主法制来维护社会稳定;五是通过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证可持续发展。
至德思想与和谐社会相适应 至德思想的“谦让”理论,就是“和谐”的根本精神。在“我周公,作用礼”时,就指出了:“让”,即是“和”,“和”即是“谐”。反过来,“谐”即是“和”,“和”即是“让”。引伸一步,则为各种事物要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相互协调。《周礼》中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正与当今和谐社会设定的公民良好的道德水准和道德观念,强化执政党的道德感召力,增强执政的道德合法性,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一致,精神共鸣。
《周礼》中的“以和邦国”,实际就是以德治国;“以谐万民”,实际就是以德化民。长期以来,衡量现代化程度,衡量社会文明标准,都是以物资(即财富)丰裕多寡作为尺度,忽略了人的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诚然,社会和谐,物质是基础,但更重要的还是思想和精神。物质财富对于人的需要来说,永远是不可满足的。但要像孔子说的那样:取之有道。这就是“德”。没有这个“德”,社会就会变得紊乱和无序。比如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等。尤其是一些手中握有一定实权的政府官员,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在对他们监督不力时,就可能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导致社会上不正之风泛起。要关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道德缺失,确定一个能维持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本道德规范。孙中山先生说过:“远观历史,横览九州,人才之盛衰,风俗之淳靡,实关数化,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风俗丕丕,而国以强。”又说:“教养有道,则天无枉生之才,鼓励有方,则野无郁抑之士,任使得法,则朝无幸进之徒。斯三者不失其序,则人能尽其才矣;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则富强不足谋也。”谦让开拓的至德思想具有这样的教化功能。社会大众如果把至德思想作为规范自己的行为准绳,就能够在自由竞争中做到权利平等,公平交易,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就能克服社会无序的混乱状态,就能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就能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反过来,人们在富裕起来以后,就会在道德生活上下功夫。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社会和谐,首先要建立起道德体系,解决好精神支柱问题。
回顾人类历史,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战争和掠夺。西方文化虽然创造了“自由”、“民主”、“人权”等概念,实现了所谓的“发达国家”、“现代化”,但他们是偏重于个人,偏重于物质,引导人们过度地对物质追求,对超前消费的追求,超出了生存的需要,既使人的自身异化,又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社会的不可持续,甚至带来灾难。事实证明,物质的满足是人追求幸福的基础,并非幸福的全部。真正幸福应该是享受物质的同时享受精神。总之,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撑,没有一个社会可以不需要道德基础而成其为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如此。至德思想是中国儒家思想、佛家思想、道家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精华,是一种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软实力,应当成为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基本法则。它完全与和谐社会相适应。(载《世界至德文化研究》杂志,香港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吴洪激,笔名戈矛。湖北黄梅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55年毕业于湖北鄂城师范。曾任黄冈地委党史编研科科长、副县级调研员,湖北作协产业创作委员会执委,台湾汉欣文化事业出版公司驻大陆地区总代理,武汉大学出版社《中国名人轶事》、《中国掌故》、《中国戏曲故事》、“精妙实用技巧”丛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及主编。现任东坡赤壁诗社常务副社长,《东坡赤壁诗词》杂志主编及武汉《都市故事》杂志执行主编,副编审。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传奇《大崎烽烟录》、《五祖传灯录》、《中国禅宗佛祖全传》、《菩提达摩传》、《中国宫廷政变》等30余部作品及20余部学术专著,主编“中国名人轶事丛书”100部、“中国掌故丛书”86部、“中国戏曲故事丛书”28部、《精妙实用技巧》38部。剧本《于老四与张二女》(合作)获文化部和湖北省文化厅奖,“中国名人轶事丛书”获全国第六届畅销书奖,列入台湾金石堂畅销书榜。《中华当代吴氏宗贤大典》主编。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吴天下